第十三章 畢斯麥之退政及其轶事

關燈
利害關系特别密切,有中流砥柱的氣魄。

    他的身體素質也非常強健,勤勞不懈,耐得住勞累。

    遇到事情敢作敢為,在壓力面前從不屈服。

    有一位叫休歐甯的醫學博士,是畢斯麥的專用醫生,畢斯麥特别欣賞他,就推薦他擔任柏林醫科大學的教授,柏林的很多博士都很反對這件事,想要排擠休歐甯。

    畢斯麥很生氣,又授予休歐甯赤鹫三等勳章。

    還有他在法國時,曾經和亞爾尼姆有矛盾,說亞爾尼姆洩露外交機密,亞爾尼姆一氣之下就回到國内,将這事告訴了威廉一世。

    威廉想要在他們兩人之間進行調解,畢斯麥始終不願意屈服,說如果亞爾尼姆要是繼續任職我就辭職,語氣十分嚴肅。

    老皇帝沒有辦法,就罷免了亞爾尼姆的官職。

     畢斯麥一生極為忠心,他輔佐新皇帝威廉二世的時候也能夠盡忠,不摻雜個人私利。

    隻是因為反對他的人太多,争相設計陷害他,而威廉二世又喜歡聽信讒言,因而最終導緻他辭職。

    畢斯麥臨死前要求他的兒子,等他死後把他葬在威廉一世的墳墓旁邊,墓碑上的銘文寫“威廉一世皇帝的忠實臣子畢斯麥之墓”。

    這也可以看出畢斯麥對于王室的忠誠。

     畢斯麥一生中所樹的政敵特别多,英國首相格蘭斯頓的政敵也很多。

    但是格蘭斯頓每到星期日在教堂遇到他的政敵就握手緻意,度量特别寬宏。

    畢斯麥則不是這樣,每當遇到他的政敵,就總以不好的态度對待别人。

    有人用這樣的事來批評畢斯麥,然而畢斯麥卻不願意做出虛僞的行為。

     柏林會議結束後,有人問畢斯麥說,誰是歐洲最優秀的外交家。

    畢斯麥說,誰是最優秀的外交家我現在不能告訴你,但第二優秀的外交家應當是英國首相皮肯斯斐爾德。

    這是畢斯麥自認為是最優秀的外交家。

     畢斯麥當宰相時,有次突然有事要乘坐火車到别的地方去。

    到了以後,在車站休息,坐在椅子上。

    有一個旅客也過來和他坐一起,問畢斯麥說您是從柏林過來嗎。

    畢斯麥說是的。

    旅客說您到這裡來是不是經商呢。

    畢斯麥反問他說你是做什麼的商人。

    旅客回答說我是做鞋子的商人。

    畢斯麥說我也是做鞋子的商人。

    旅客高興地說您也是鞋商啊,在柏林的生意一定很好吧。

    畢斯麥說托您的福,我的産業确實興隆。

    不一會兒,有一個穿着正式的侍從過來,看到畢斯麥後行脫帽禮緻意,報告說馬車已經準備好了。

    畢斯麥于是起身離開座位,拍着旅客的後背說,十分抱歉,我要走了。

    你哪天到柏林,可以去威廉街七十六号來找我,我的工廠就在那裡。

    說完就走了。

    威廉街七十六号是總理大臣的官邸。

    旅客倉促間感到驚愕,問旁邊的人,這才知道自己遇到的是宰相。

     畢斯麥有三個手段被世界所廣泛認同。

    一是武力征服,世界上各個國家都遵從的準則;二是鐵血政策,世界上各個國家都用來因循沿襲;三是國家社會主義,世界上各個國家都運用的理論。

    以自己微小的身軀,竟然能産生影響整個世界的力量,他真是絕世的英雄啊。

     畢斯麥的鐵血政策,在德意志統一以後就沒有再次使用過。

    由此可見,表面上說是鐵血,實際上不過是普魯士追求永久和平的過程而已。

     隻要是人的身體不強壯健康,那麼意志力就不強大。

    畢斯麥一生是愛好抽煙的嗜煙家,喜好飲酒的豪飲家,也是不怕辛苦勞作的勤勉家,他身體強壯健康的程度異于常人。

    因此在主持國政幾十年之中,國内的國家議會,國外的各個國家,都一起和他作對,但他每當謀劃一件事情,不徹底将自己的意志執行下去就不會停止,這也是因為他身體強壯的緣故。

     【評論】 有人說,歐洲自從進入十九世紀以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遭受戰争的禍害。

    然而畢斯麥和威廉一世私下秘密謀劃詭計,為挑起禍亂做準備,培養出精幹勇猛的部隊,借助機會攻破丹麥,侵略奧地利,又用強大的軍隊攻打法國,普魯士王國則乘着有利形勢驕橫放縱,統一德國聯邦,丹麥和法國都成了普魯士的犧牲品。

    這兩位皇帝和宰相,突然挑起事端變故,于是出現從來沒有過的武裝和平,各個國家因此而增加了稅收費用,征集青年勞力,被各國家人民深深痛恨。

    阻礙社會文化發展,損害國家公民的幸福生活,沒有比這段時期更為嚴重的了。

    畢斯麥豈不成了和平秩序的破壞者、文明社會的敵人? 盡管如此,畢斯麥明明知道丹麥、奧地利、法國是日耳曼民族興盛的犧牲品,但凡是一個國家的人民沒有不希望他自己的國家繁榮昌盛的。

    希望自己的國家繁榮昌盛,隻要是可以通過損害其他國家的人民、财産、土地實現的,自然不能不下定決心去做。

    這是追求一個國家的幸福,而不是追求整個世界的幸福。

    而且自從普魯士赢得三大戰争以後,德國聯邦的基礎變得極為穩固,到現在都是世界上一流的強大國家,沒有别的國家敢于侵犯德國。

    從這個角度看,畢斯麥雖然使用了鐵血政策,不也是想要追求最終的和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