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中紀略
關燈
小
中
大
野史落帽生許旭着
範、耿,至親也。
先是,耿王之祖歸順遼左,以至受封為王,俱範文肅公力也。
時範為内院枋國,與耿交誼最厚,誓為婚姻;迨今襲王,已第三輩矣。
而制府乃文肅之子,王之妹又嫁制府之侄;親戚中于輩行為長,凡書函往來,耿稱晚生、範稱眷生,無相間也。
制府在杭,久念王輩雖幼而爵已尊,同在封疆,受其晚生,似屬大過,因遜謝再四;自後耿稱侍生、範稱弟,亦無間也。
舊例:各省督撫移文與平西、定南、靖南,俱平行銜,封外面止書某官姓;公文遞至某王軍前開拆,來文亦如之。
一日,耿王公文至浙,傳鼓投進,官封已變例程,面上大書年月,黑簽某日,旁寫右照會浙江巡撫,背刷「靖南王封」四大字;制府愕然。
及啟私函,則耿王仍稱晚生,劄中雲新奉則例,王移文至督撫俱改照會,故于私函仍用晚生帖子;制所怫然。
答柬仍改書眷生,而晚生竟帖不璧,函外止寫王爺;書面授來使,而不用印信函封。
以後來往悉然,嫌隙始于此矣。
制府在杭時,無一日不為地方興利除害,晝夜不肯逸苟。
四、五日無事,便雲今豈無一事可做者乎!諸君在幕,何不為我思之。
一日酒半,徘徊起行,不言者久之。
忽謂餘雲:我有一篇極大文字,須要汝做。
我在浙江四年,為地方除貪風苛政,踏勘曆年荒田,蠲免連歲災傷錢糧,于地方亦可為不負矣。
及今壯盛之年,不為國家蕩平六合,何用生此七尺之軀!鄭氏不賓有年,無有建長策、奮知勇,統閩、廣、江、浙之師起而滅此朝食者。
餘籌之已熟,先生為草一疏奏之,請從事焉。
餘曰:當今瘡痍甫息,民困始蘇;邊事一開,其釁不知何時而止。
況鄭氏自己亥之後,退居海島,各安天地;一旦驅幾十萬之衆,與蛇龍争勝于不測之淵,公獨不計及此乎!制府嘿然而散。
次日,至餘館中,雲海上之疏,先生草未?餘答之如初。
制府怫然曰:我受國恩,奮身克敵;分也。
邀先生至此,辱以管記,代我筆舌,亦先生分也。
先生不草,而誰草邪!餘知事不可止,是日疏就,脫稿以呈。
制府喜曰:我固知先生之能辦是也。
然其旨未暢而言未厲,俟增鄙見,暢所欲言,當以再商。
遂袖而入;閉閣者一晝夜始出,則已洋洋二千餘言矣。
大抵首事勢,次糧饷,次兵将,次閑諜,次外國;聚米畫沙,了如指掌。
請纓之氣,已勃然在楮墨間。
又次日,酌定繕疏,付舍人赍入都;而以其副寄歸家中。
雲:我以示家兄、舍弟,知我不負朝廷也&mdash&mdash家兄謂固山、舍弟謂刑部。
舍人至京,先以副呈固山、刑部;俱駭曰:此本所關甚大,邊徼至重,何可輕言!遂寝。
然漸漸上聞,朝廷雖不見此疏,而心嘉其忠;閩督之任所由來也。
靖南在閩好飲酒,喜結納。
閩中人率出入府中,左右及藩下未免倚勢朘民,所在逞虐;相沿已久,遂成積威之漸,督撫噤不敢問。
制府廉威素着,命下之日,百姓歡呼。
耿府慮其病己也,遣使饋重賂至杭雲:範老爺素廉苦,橐中不具一錢。
今來督七閩,計車馬所需、犒軍所費,非數萬不可;無勞範老爺籌劃,王謹儲蓄以待久矣。
制府笑曰:我豈以此累王帑哉!盡卻之。
王益蹙然。
閩中舊例:督撫見王,王正坐,督撫東西侍坐。
制府陛見,宣言曰:總督為朝廷大臣,出鎮一方,生殺予奪,俱奉天子威命;豈有藩王正坐,而總督旁坐者乎?時靖南有人在京,潛達于閩。
及制府到任相見,王乃下坐;賓主謙讓,不複如舊例矣。
舊例:督撫到任,王不出迎;谒見後,送不至級。
制府抵福州日,王郊迎十裡,設酒洗塵;雖托之姻娅,實欲自降也。
到任後,王先遣子弟造賀;制府随即谒王,賓主禮成,歡好特甚。
臨别,制府攜手道故,行一二十武。
至級,制府佯若忘之者,又攜手同下三級,始憬然曰:王爺何謙光至此!始分手而别。
以後相送,遂為常例。
閩中錢糧,征索已盡;兵饷告匮,刻不可支。
福州缺三個月,漳、泉各府缺六個月;脫巾之變,日日可虞。
各兵聞範侍郎将至,忍饑以待,因而前任劉總督得以安然卸去。
及制府莅閩,竭力措處,僅發到任後各饷;而先缺之額,竟無從給。
因遣使告急于浙,預撮十三年解閩額饷六十萬以濟然眉,尚屬畫餅;閩事敗壞可知。
閩督中軍王可就,先為浙弁,悍而虐,荼毒一方;百姓苦之。
制府撫浙時,屢欲置之法;以巡撫不與兵事,囑浙提參核,審究數番,幸而獲免。
後升閩督中軍,方欣免脫;不料制府又奉七閩之命,适隸麾下。
制府愛其骁勇,辄曰:是一用得的人,而可就實未知也。
舊例:總督到任,每府出銀一萬兩為修理衙門之用。
制府訪知其弊,嚴欲革除;一面檄行按察司,又飛檄可就,傳谕禁止。
檄上朱筆大書:倘有不遵、仍行饋送者,該中軍捆打五十。
可就駭曰:我雖中軍,職為副将,豈容捆打!此必範侍郎欲殺我也。
心畏不已。
然竊聞制府平海素志,尚冀立功自效。
偶有人從海中來投可就,圖畫洲島形勢、地方虛實、進兵機宜,介以獻制府;可就大喜,陰畜于家者半載。
直至十月,範公至閩中,可就自以為贽見之,先資不世之奇功,制府必善之也。
視事後三日,密陳其事。
制府召其與語,平平無奇,麾而去;可就心益恐。
屬升左江總兵奉旨正陪俱回京陛見,欽點其副而退,可就還舊職,自此郁郁南歸。
甫至閩,則耿王将造亂,肘腋之下;甘心叛公矣。
毛廿一者,江山土豪也。
居清湖鎮,以歇店為業,甲于裡中。
凡浙、閩往來官弁士客,過必宿焉。
度嶺之兜輿、北來之船隻,絡繹賃雇,胥廿一主之;雖一日役夫數千,無不立應。
其才具,誠有過人者。
然魚肉一方,肆虐自逞。
制府撫浙時,曾痛懲而免其死。
及莅閩,道由清湖;先二十裡,一人年可七十,伏谒道旁,盛服革履,制府颔之。
及抵鎮,前驅畢集,縣令已供張其家;廿一跽而通名。
制府審視曰:爾尚未死邪!廿一叩首股栗,憾而避去。
時靖藩方張,廿一業已竄身王府,伺釁思亂,适遂所欲。
江山之民,揭竿而應,未必非廿一召之也。
杭州百步塘水月師者,異僧也。
制府在杭日,時時延至幕中,言水旱蝗蝻,無不奇驗。
癸醜春,有督閩之任;師諄諄切誡曰:福建龍潭虎穴,去不得的。
皇帝喜歡爾,爾去求做一部尚書,方可免禍。
制府笑曰:師言謬矣!東西南北,惟君所命;豈得自主邪!師蹙然曰:審爾便一身去,母親妻子不可去。
制府首肯。
八月,果單騎出京。
九月,重憩武林貢院;十日,将行,師來送,愀然不樂曰:我教爾住在京中,何苦定要南行!今将奈何,吳三桂即日反!制府初亦傾耳,及聞平西欲反之語,不覺微哂。
外傳将軍速宴,遂辭師而出。
餘時在坐,制府去,左右鹹散;師即起,不顧而行。
餘尾其後,由提調公署至至公堂,幾數百步,不出一語。
抵明遠樓,四顧無人;師正立,餘揖而請曰:福建我去得否?師曰:爾不妨。
袖中出法名片紙相授;細視之,乃「淨閨」二字。
餘曰:得毋誤乎?師曰:是也,非誤。
因頂禮作别。
遂偕制府于十月朔日啟行至閩。
來歲仲春,告别旋裡;三月,遂有靖南之事。
始悟「淨閨」二字,淨者靜也、閨者歸也;言安靜而歸,不逢亂離也。
制府入閩時,年甫三十有九。
素志方遂,又蒙朝廷殊眷,誓以報國;建旗鼓行山谷中,朱纓白馬,顧盼偉如;一路婦女聚觀。
窮鄉老叟自歸版籍以來,從未一識長官者;鹹匍匐焚香,啧啧歎慕。
蓋以浙、閩相連,仁聲入人、浸灌已久;總制閩疆,庶幾活我兆民耳。
浦城下舟,舟如一葉,僅可容三、四人;又以十月水涸,危礁若鋸,宛轉
先是,耿王之祖歸順遼左,以至受封為王,俱範文肅公力也。
時範為内院枋國,與耿交誼最厚,誓為婚姻;迨今襲王,已第三輩矣。
而制府乃文肅之子,王之妹又嫁制府之侄;親戚中于輩行為長,凡書函往來,耿稱晚生、範稱眷生,無相間也。
制府在杭,久念王輩雖幼而爵已尊,同在封疆,受其晚生,似屬大過,因遜謝再四;自後耿稱侍生、範稱弟,亦無間也。
舊例:各省督撫移文與平西、定南、靖南,俱平行銜,封外面止書某官姓;公文遞至某王軍前開拆,來文亦如之。
一日,耿王公文至浙,傳鼓投進,官封已變例程,面上大書年月,黑簽某日,旁寫右照會浙江巡撫,背刷「靖南王封」四大字;制府愕然。
及啟私函,則耿王仍稱晚生,劄中雲新奉則例,王移文至督撫俱改照會,故于私函仍用晚生帖子;制所怫然。
答柬仍改書眷生,而晚生竟帖不璧,函外止寫王爺;書面授來使,而不用印信函封。
以後來往悉然,嫌隙始于此矣。
制府在杭時,無一日不為地方興利除害,晝夜不肯逸苟。
四、五日無事,便雲今豈無一事可做者乎!諸君在幕,何不為我思之。
一日酒半,徘徊起行,不言者久之。
忽謂餘雲:我有一篇極大文字,須要汝做。
我在浙江四年,為地方除貪風苛政,踏勘曆年荒田,蠲免連歲災傷錢糧,于地方亦可為不負矣。
及今壯盛之年,不為國家蕩平六合,何用生此七尺之軀!鄭氏不賓有年,無有建長策、奮知勇,統閩、廣、江、浙之師起而滅此朝食者。
餘籌之已熟,先生為草一疏奏之,請從事焉。
餘曰:當今瘡痍甫息,民困始蘇;邊事一開,其釁不知何時而止。
況鄭氏自己亥之後,退居海島,各安天地;一旦驅幾十萬之衆,與蛇龍争勝于不測之淵,公獨不計及此乎!制府嘿然而散。
次日,至餘館中,雲海上之疏,先生草未?餘答之如初。
制府怫然曰:我受國恩,奮身克敵;分也。
邀先生至此,辱以管記,代我筆舌,亦先生分也。
先生不草,而誰草邪!餘知事不可止,是日疏就,脫稿以呈。
制府喜曰:我固知先生之能辦是也。
然其旨未暢而言未厲,俟增鄙見,暢所欲言,當以再商。
遂袖而入;閉閣者一晝夜始出,則已洋洋二千餘言矣。
大抵首事勢,次糧饷,次兵将,次閑諜,次外國;聚米畫沙,了如指掌。
請纓之氣,已勃然在楮墨間。
又次日,酌定繕疏,付舍人赍入都;而以其副寄歸家中。
雲:我以示家兄、舍弟,知我不負朝廷也&mdash&mdash家兄謂固山、舍弟謂刑部。
舍人至京,先以副呈固山、刑部;俱駭曰:此本所關甚大,邊徼至重,何可輕言!遂寝。
然漸漸上聞,朝廷雖不見此疏,而心嘉其忠;閩督之任所由來也。
靖南在閩好飲酒,喜結納。
閩中人率出入府中,左右及藩下未免倚勢朘民,所在逞虐;相沿已久,遂成積威之漸,督撫噤不敢問。
制府廉威素着,命下之日,百姓歡呼。
耿府慮其病己也,遣使饋重賂至杭雲:範老爺素廉苦,橐中不具一錢。
今來督七閩,計車馬所需、犒軍所費,非數萬不可;無勞範老爺籌劃,王謹儲蓄以待久矣。
制府笑曰:我豈以此累王帑哉!盡卻之。
王益蹙然。
閩中舊例:督撫見王,王正坐,督撫東西侍坐。
制府陛見,宣言曰:總督為朝廷大臣,出鎮一方,生殺予奪,俱奉天子威命;豈有藩王正坐,而總督旁坐者乎?時靖南有人在京,潛達于閩。
及制府到任相見,王乃下坐;賓主謙讓,不複如舊例矣。
舊例:督撫到任,王不出迎;谒見後,送不至級。
制府抵福州日,王郊迎十裡,設酒洗塵;雖托之姻娅,實欲自降也。
到任後,王先遣子弟造賀;制府随即谒王,賓主禮成,歡好特甚。
臨别,制府攜手道故,行一二十武。
至級,制府佯若忘之者,又攜手同下三級,始憬然曰:王爺何謙光至此!始分手而别。
以後相送,遂為常例。
閩中錢糧,征索已盡;兵饷告匮,刻不可支。
福州缺三個月,漳、泉各府缺六個月;脫巾之變,日日可虞。
各兵聞範侍郎将至,忍饑以待,因而前任劉總督得以安然卸去。
及制府莅閩,竭力措處,僅發到任後各饷;而先缺之額,竟無從給。
因遣使告急于浙,預撮十三年解閩額饷六十萬以濟然眉,尚屬畫餅;閩事敗壞可知。
閩督中軍王可就,先為浙弁,悍而虐,荼毒一方;百姓苦之。
制府撫浙時,屢欲置之法;以巡撫不與兵事,囑浙提參核,審究數番,幸而獲免。
後升閩督中軍,方欣免脫;不料制府又奉七閩之命,适隸麾下。
制府愛其骁勇,辄曰:是一用得的人,而可就實未知也。
舊例:總督到任,每府出銀一萬兩為修理衙門之用。
制府訪知其弊,嚴欲革除;一面檄行按察司,又飛檄可就,傳谕禁止。
檄上朱筆大書:倘有不遵、仍行饋送者,該中軍捆打五十。
可就駭曰:我雖中軍,職為副将,豈容捆打!此必範侍郎欲殺我也。
心畏不已。
然竊聞制府平海素志,尚冀立功自效。
偶有人從海中來投可就,圖畫洲島形勢、地方虛實、進兵機宜,介以獻制府;可就大喜,陰畜于家者半載。
直至十月,範公至閩中,可就自以為贽見之,先資不世之奇功,制府必善之也。
視事後三日,密陳其事。
制府召其與語,平平無奇,麾而去;可就心益恐。
屬升左江總兵奉旨正陪俱回京陛見,欽點其副而退,可就還舊職,自此郁郁南歸。
甫至閩,則耿王将造亂,肘腋之下;甘心叛公矣。
毛廿一者,江山土豪也。
居清湖鎮,以歇店為業,甲于裡中。
凡浙、閩往來官弁士客,過必宿焉。
度嶺之兜輿、北來之船隻,絡繹賃雇,胥廿一主之;雖一日役夫數千,無不立應。
其才具,誠有過人者。
然魚肉一方,肆虐自逞。
制府撫浙時,曾痛懲而免其死。
及莅閩,道由清湖;先二十裡,一人年可七十,伏谒道旁,盛服革履,制府颔之。
及抵鎮,前驅畢集,縣令已供張其家;廿一跽而通名。
制府審視曰:爾尚未死邪!廿一叩首股栗,憾而避去。
時靖藩方張,廿一業已竄身王府,伺釁思亂,适遂所欲。
江山之民,揭竿而應,未必非廿一召之也。
杭州百步塘水月師者,異僧也。
制府在杭日,時時延至幕中,言水旱蝗蝻,無不奇驗。
癸醜春,有督閩之任;師諄諄切誡曰:福建龍潭虎穴,去不得的。
皇帝喜歡爾,爾去求做一部尚書,方可免禍。
制府笑曰:師言謬矣!東西南北,惟君所命;豈得自主邪!師蹙然曰:審爾便一身去,母親妻子不可去。
制府首肯。
八月,果單騎出京。
九月,重憩武林貢院;十日,将行,師來送,愀然不樂曰:我教爾住在京中,何苦定要南行!今将奈何,吳三桂即日反!制府初亦傾耳,及聞平西欲反之語,不覺微哂。
外傳将軍速宴,遂辭師而出。
餘時在坐,制府去,左右鹹散;師即起,不顧而行。
餘尾其後,由提調公署至至公堂,幾數百步,不出一語。
抵明遠樓,四顧無人;師正立,餘揖而請曰:福建我去得否?師曰:爾不妨。
袖中出法名片紙相授;細視之,乃「淨閨」二字。
餘曰:得毋誤乎?師曰:是也,非誤。
因頂禮作别。
遂偕制府于十月朔日啟行至閩。
來歲仲春,告别旋裡;三月,遂有靖南之事。
始悟「淨閨」二字,淨者靜也、閨者歸也;言安靜而歸,不逢亂離也。
制府入閩時,年甫三十有九。
素志方遂,又蒙朝廷殊眷,誓以報國;建旗鼓行山谷中,朱纓白馬,顧盼偉如;一路婦女聚觀。
窮鄉老叟自歸版籍以來,從未一識長官者;鹹匍匐焚香,啧啧歎慕。
蓋以浙、閩相連,仁聲入人、浸灌已久;總制閩疆,庶幾活我兆民耳。
浦城下舟,舟如一葉,僅可容三、四人;又以十月水涸,危礁若鋸,宛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