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條示龍場諸生
關燈
小
中
大
【原文】
諸生相從于此,甚盛。
恐無能為助也,以四事相規①,聊以答諸生之意。
一曰立志,二曰勤學,三曰改過,四曰責善。
其慎聽毋忽! 【注釋】 ①規:規勸。
【譯文】 諸位儒生在這裡還跟着我學習,場面很盛大。
我擔心不能對他們有什麼幫助,所以用四件事規勸諸位儒生,姑且答複諸位儒生的心意。
第一是立志,第二是勤學,第三是改過,第四是擇善。
一定要謹慎聽取,不要忽視! 立志 【原文】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雖百工①技藝,未有不本于志者。
今學者曠廢隳惰②,玩歲愒時③,而百無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故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昔人所言:“使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黨賤惡之,如此而不為善,可也。
為善則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黨敬信之,何苦而不為善、為君子?使為惡而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黨敬信之,如此而為惡,可也。
為惡則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黨賤惡之,何苦必為惡、為小人?”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注釋】 ①百工:各行各業。
②隳惰:懶惰。
③愒時:荒廢時光。
【譯文】 沒有确立志向,天下就不可能有做得成功的事情。
哪怕是各行各業擁有各種技能才藝,也沒有不将立志作為根本的。
如今的讀書人,懶散堕落,荒廢時光,所以一事無成,這全是因為沒有确立志向所造成的。
因此立志成為聖人,就能夠成為聖人;立志成為賢人,就能夠成為賢人了。
沒有确立志向,就像船失去了舵木,馬沒有了銜環,随波逐流,随意奔逃,最後到哪裡才能停止呢?古人所說:“要是做善事卻惹怒父母,讓兄弟生恨,族人鄉親看不起并讨厭他,這種情況下不去做善事,是可以的。
做了善事就讓父母疼愛他,兄弟喜歡他,族人鄉親欽佩信服他,為什麼不去做善事、做君子呢?要是在做壞事的前提下還得到父母的疼愛,兄弟的喜愛,族人鄉親的欽佩信服,這種情況下做壞事,是可以的。
做了壞事導緻父母憤怒,兄弟怨恨,族人鄉親看不起并讨厭他,何苦非要去做壞事、做小人呢?”諸位儒生想到這點,也可以懂得做君子應該确立志向了。
勤學 【原文】 已立志為君子,自當從事于學。
凡學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從吾遊①者,不以聰慧警捷②為高,而以勤确謙抑③為上。
諸生試觀侪輩④之中,苟有虛而為盈,無而為有,諱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⑤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資禀雖甚超邁⑥,侪輩之中有弗疾惡之者乎?有弗鄙賤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為所欺,有弗竊笑之者乎?苟有謙默自持⑦,無能自處,笃志力行,勤學好問;稱人之善,而咎己之失;從人之長,而明己之短,忠信樂易,表裡一緻者,使其人資禀雖甚魯鈍,侪輩之中,有弗稱慕之者乎?彼固以無能自處,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為無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諸生觀此,亦可以知所從事于學矣。
【注釋】 ①遊:遊學,求學。
②警捷:機警敏捷。
③謙抑:謙遜。
④侪輩:同輩,平輩。
⑤自矜:自我誇耀。
⑥資禀:天資、天分。
超邁:超凡脫俗,卓越高超。
⑦謙默:謙虛靜默。
自持:能夠克制自己。
【譯文】 既已立志成為一個君子,自然應該專心從事做學問。
學習不夠勤奮的人,一定是沒有堅定的志向。
跟着我遊學的人,不以聰慧機智敏捷為高尚,而是以勤奮踏實謙遜為上。
諸位儒生試着去看你們同輩人之中,要是有人原本空虛卻假裝充實,原本沒有卻假裝擁有,以此掩蓋自己的無能,忌妒别人的長處,自我誇耀自以為是,說大話、欺騙人的人,就算這人有着卓越高超的天資禀賦,同輩之中有不厭惡他的嗎?有不鄙視他的嗎?他固然能夠欺騙别人,真的被他欺騙的人,有不偷偷譏諷他的嗎?要是有人謙遜靜默、能夠克制自己,以沒有才能自居,堅定意志踏實力行,勤奮學習,樂于請教;贊揚别人的長處,并且責怪自己的不足;學習别人的優點,并且清楚自己的缺點;忠誠守信和樂平易,表裡一緻的人,就算這個人的天分十分愚魯遲鈍,同輩人之中,有誰不對他稱贊羨慕的嗎?他固然以沒有才能自居,并且不奢求在他人之上,别人就真的會覺得他是無能,而不尊重崇尚他嗎?諸位儒生懂得了這個道理,也可以知道作為君
恐無能為助也,以四事相規①,聊以答諸生之意。
一曰立志,二曰勤學,三曰改過,四曰責善。
其慎聽毋忽! 【注釋】 ①規:規勸。
【譯文】 諸位儒生在這裡還跟着我學習,場面很盛大。
我擔心不能對他們有什麼幫助,所以用四件事規勸諸位儒生,姑且答複諸位儒生的心意。
第一是立志,第二是勤學,第三是改過,第四是擇善。
一定要謹慎聽取,不要忽視! 立志 【原文】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雖百工①技藝,未有不本于志者。
今學者曠廢隳惰②,玩歲愒時③,而百無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故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昔人所言:“使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黨賤惡之,如此而不為善,可也。
為善則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黨敬信之,何苦而不為善、為君子?使為惡而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黨敬信之,如此而為惡,可也。
為惡則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黨賤惡之,何苦必為惡、為小人?”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注釋】 ①百工:各行各業。
②隳惰:懶惰。
③愒時:荒廢時光。
【譯文】 沒有确立志向,天下就不可能有做得成功的事情。
哪怕是各行各業擁有各種技能才藝,也沒有不将立志作為根本的。
如今的讀書人,懶散堕落,荒廢時光,所以一事無成,這全是因為沒有确立志向所造成的。
因此立志成為聖人,就能夠成為聖人;立志成為賢人,就能夠成為賢人了。
沒有确立志向,就像船失去了舵木,馬沒有了銜環,随波逐流,随意奔逃,最後到哪裡才能停止呢?古人所說:“要是做善事卻惹怒父母,讓兄弟生恨,族人鄉親看不起并讨厭他,這種情況下不去做善事,是可以的。
做了善事就讓父母疼愛他,兄弟喜歡他,族人鄉親欽佩信服他,為什麼不去做善事、做君子呢?要是在做壞事的前提下還得到父母的疼愛,兄弟的喜愛,族人鄉親的欽佩信服,這種情況下做壞事,是可以的。
做了壞事導緻父母憤怒,兄弟怨恨,族人鄉親看不起并讨厭他,何苦非要去做壞事、做小人呢?”諸位儒生想到這點,也可以懂得做君子應該确立志向了。
勤學 【原文】 已立志為君子,自當從事于學。
凡學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從吾遊①者,不以聰慧警捷②為高,而以勤确謙抑③為上。
諸生試觀侪輩④之中,苟有虛而為盈,無而為有,諱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⑤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資禀雖甚超邁⑥,侪輩之中有弗疾惡之者乎?有弗鄙賤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為所欺,有弗竊笑之者乎?苟有謙默自持⑦,無能自處,笃志力行,勤學好問;稱人之善,而咎己之失;從人之長,而明己之短,忠信樂易,表裡一緻者,使其人資禀雖甚魯鈍,侪輩之中,有弗稱慕之者乎?彼固以無能自處,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為無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諸生觀此,亦可以知所從事于學矣。
【注釋】 ①遊:遊學,求學。
②警捷:機警敏捷。
③謙抑:謙遜。
④侪輩:同輩,平輩。
⑤自矜:自我誇耀。
⑥資禀:天資、天分。
超邁:超凡脫俗,卓越高超。
⑦謙默:謙虛靜默。
自持:能夠克制自己。
【譯文】 既已立志成為一個君子,自然應該專心從事做學問。
學習不夠勤奮的人,一定是沒有堅定的志向。
跟着我遊學的人,不以聰慧機智敏捷為高尚,而是以勤奮踏實謙遜為上。
諸位儒生試着去看你們同輩人之中,要是有人原本空虛卻假裝充實,原本沒有卻假裝擁有,以此掩蓋自己的無能,忌妒别人的長處,自我誇耀自以為是,說大話、欺騙人的人,就算這人有着卓越高超的天資禀賦,同輩之中有不厭惡他的嗎?有不鄙視他的嗎?他固然能夠欺騙别人,真的被他欺騙的人,有不偷偷譏諷他的嗎?要是有人謙遜靜默、能夠克制自己,以沒有才能自居,堅定意志踏實力行,勤奮學習,樂于請教;贊揚别人的長處,并且責怪自己的不足;學習别人的優點,并且清楚自己的缺點;忠誠守信和樂平易,表裡一緻的人,就算這個人的天分十分愚魯遲鈍,同輩人之中,有誰不對他稱贊羨慕的嗎?他固然以沒有才能自居,并且不奢求在他人之上,别人就真的會覺得他是無能,而不尊重崇尚他嗎?諸位儒生懂得了這個道理,也可以知道作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