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廿七
關燈
小
中
大
十七年春正月乙酉朔。
天皇不受朝賀。
禦紫宸殿簾中。
引親王公卿於殿上。
侍從侍於殿庭幄座。
飮宴奏樂。
賜禦被。
丙戌二日日。
親王以下次侍從已上奉參皇太後宮東宮賜宴。
雅樂寮擧樂。
賜衣被。
凡毎年正月二日。
親王公卿及次侍從以上奉參三宮賜宴。
例也。
而年來不書。
史之闕也。
今此記之。
他皆效此。
庚寅六日。
酉時。
月有蝕之。
辛夘七日日。
春宮坊及所司獻剛夘杖。
付内侍奏。
』天皇禦紫宸殿。
覽青馬。
賜宴群臣。
奏女樂如常儀。
宴了。
賜祿各有差。
』進從三位守大納言源朝臣多階加正三位。
授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衛門督兼近江守源朝臣勤從三位。
參議從四位上行左兵衛督兼中權守源朝臣能有。
參議左大弁藤原朝臣家宗並正四位下〈雲々。
五十四人〉。
』▼是日。
早朝。
天色清朗。
及亭午。
暴雨滂沱。
庭禮忽變。
雨儀從事。
式兵二省官人侍立承明門内壇上。
壬辰八日。
詔授從四位下望子女王。
典侍甘南眞人伊勢子並從四位上〈雲々〉。
掌侍從五位下當麻眞人清子。
散事藤原朝臣蔭子並從五位上〈雲々。
十二人〉。
』於大極殿。
始講最勝王經。
以元興寺僧三論宗傳燈大法師位隆海爲講師。
十三日丁酉。
從四位上行右兵衛督藤原朝臣良尚爲相摸守。
本官如故〈雲々〉。
治部卿四品惟恒親王爲上野太守。
治部卿如故〈雲々〉。
從四位上源朝臣行有爲美作守。
從四位上行右近衛中將兼相摸守源朝臣直爲中守。
中將如故〈雲々〉。
從四位下行右馬頭在原朝臣業平爲右近衛權中將〈雲々。
卅三人〉。
十四日戊戌。
大極殿禦齋會畢。
僧綱引名僧。
奉參内裏。
論義如常。
十六日庚子。
踏哥之。
天皇禦紫震殿。
賜宴侍臣。
宮人踏歌如常儀。
日暮賜祿各有差。
十七日辛醜。
於建禮門前行射禮。
春宮坊帶刀舍人依次射之。
天皇不禦。
公卿行事。
十八日壬寅。
天皇禦射殿。
覽四府賭射。
廿一日乙巳。
内宴。
近臣賦詩。
奏樂如常儀。
宴竟賜祿各有差。
』授右近衛少將正五位下兼行前守藤原朝臣山陰從四位下。
雅樂少允正六位下文伊美吉廣富外從五位下。
授外從五位下菅野朝臣榮子從五位下。
正六位上村國連數子外從五位下。
』▼是日巳時。
日暈。
廿三日丁未日。
酉時。
日暈而有珥。
廿八日壬子。
夜。
冷然院火。
延燒舍五十四宇。
秘閣收藏圖籍文書爲灰燼。
自餘財寳無有孑遺。
唯禦願書寫一切經。
因縁衆救。
僅得令存。
廿九日癸醜。
。
冷然院火猶未滅。
積布物於院北頭。
募四方人。
令救火。
有功者以布賜之。
右衛門火長大原雄廣麿振勵撲火。
誤手墜而緻死。
官給殯新錢三貫文。
米一斛五鬥。
商布卅段。
令施藥院葬送焉。
二月乙卯朔。
停大原野祭。
二日丙辰。
從四位上行大和守在原朝臣善淵卒。
善淵者。
左京人。
平城太上天皇孫。
而無品高嶽親王之子也。
親王。
大同末年爲皇太子。
弘仁之初。
廢爲親王。
後賜男女姓在原朝臣。
嘉祥三年授善淵從五位下。
齊衡三年春加從五位上。
是年夏拜大舍人頭。
天安二年紀伊守。
貞觀元年増正五位下。
出爲大和守。
二年遷内匠頭。
四年爲大藏大輔。
六年授從四位下。
遷爲紀伊守。
數月之後爲山城權守。
九年遷爲神祇伯。
兼河内權守。
十年進從四位上。
爲近江守。
俄而遷大和權守。
十四年更拜大和守。
卒時年六十。
三日丁巳。
不行釋奠之禮。
四日戊午。
停祈年祭。
六日庚申。
停春日祭。
九日癸亥。
以正五位下守右中弁兼行丹波權守橘朝臣三夏爲築河内國堤使長官〈雲々〉。
』少僧都法眼和尚位道昌卒。
道昌俗姓秦氏。
讚岐國香河郡人也。
幼歸佛道。
受學三論宗之經典。
弘仁七年被年分試。
音訓兼通。
九年於東大寺受具足戒。
自後研綜諸宗。
語究秘要。
就神護寺僧都空海登潅頂壇。
受眞言法。
道昌音吐可感。
詞弁寡仇。
天長七年始延請。
奉禦所佛名懴悔導師。
于時帝試問曰。
帝王殺生之罪孰與臣下。
道昌對曰。
帝王重。
臣下輕。
左右侍臣皆以爲。
法師年少。
輙發妄言。
爲之寒心。
帝■然。
良久曰。
帝王罪重。
寧有説乎。
道昌奏言。
小僧竊見虞人供禦者。
株鮮數十。
以一供膳。
一禦之費。
多兼飛走。
所費雖少。
所殺稍多。
故其罪重。
至于臣下不然。
山澤有禁。
不聽縱獵。
弋釣所獲。
纔資口腹。
故其業輕。
帝曰。
善。
自此省遊虞之事。
緩山澤之禁。
天安三年爲興福寺維摩會講師。
貞觀元年爲大極殿禦齋會。
藥師寺勝會講師三會議師。
僧中大業畢矣。
六年爲權律師。
十六年依例奉禦所佛名懴悔導師。
言詞弁恵。
善誘加常。
聽者感悟。
莫不賞歎。
帝深歡
天皇不受朝賀。
禦紫宸殿簾中。
引親王公卿於殿上。
侍從侍於殿庭幄座。
飮宴奏樂。
賜禦被。
丙戌二日日。
親王以下次侍從已上奉參皇太後宮東宮賜宴。
雅樂寮擧樂。
賜衣被。
凡毎年正月二日。
親王公卿及次侍從以上奉參三宮賜宴。
例也。
而年來不書。
史之闕也。
今此記之。
他皆效此。
庚寅六日。
酉時。
月有蝕之。
辛夘七日日。
春宮坊及所司獻剛夘杖。
付内侍奏。
』天皇禦紫宸殿。
覽青馬。
賜宴群臣。
奏女樂如常儀。
宴了。
賜祿各有差。
』進從三位守大納言源朝臣多階加正三位。
授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衛門督兼近江守源朝臣勤從三位。
參議從四位上行左兵衛督兼中權守源朝臣能有。
參議左大弁藤原朝臣家宗並正四位下〈雲々。
五十四人〉。
』▼是日。
早朝。
天色清朗。
及亭午。
暴雨滂沱。
庭禮忽變。
雨儀從事。
式兵二省官人侍立承明門内壇上。
壬辰八日。
詔授從四位下望子女王。
典侍甘南眞人伊勢子並從四位上〈雲々〉。
掌侍從五位下當麻眞人清子。
散事藤原朝臣蔭子並從五位上〈雲々。
十二人〉。
』於大極殿。
始講最勝王經。
以元興寺僧三論宗傳燈大法師位隆海爲講師。
十三日丁酉。
從四位上行右兵衛督藤原朝臣良尚爲相摸守。
本官如故〈雲々〉。
治部卿四品惟恒親王爲上野太守。
治部卿如故〈雲々〉。
從四位上源朝臣行有爲美作守。
從四位上行右近衛中將兼相摸守源朝臣直爲中守。
中將如故〈雲々〉。
從四位下行右馬頭在原朝臣業平爲右近衛權中將〈雲々。
卅三人〉。
十四日戊戌。
大極殿禦齋會畢。
僧綱引名僧。
奉參内裏。
論義如常。
十六日庚子。
踏哥之。
天皇禦紫震殿。
賜宴侍臣。
宮人踏歌如常儀。
日暮賜祿各有差。
十七日辛醜。
於建禮門前行射禮。
春宮坊帶刀舍人依次射之。
天皇不禦。
公卿行事。
十八日壬寅。
天皇禦射殿。
覽四府賭射。
廿一日乙巳。
内宴。
近臣賦詩。
奏樂如常儀。
宴竟賜祿各有差。
』授右近衛少將正五位下兼行前守藤原朝臣山陰從四位下。
雅樂少允正六位下文伊美吉廣富外從五位下。
授外從五位下菅野朝臣榮子從五位下。
正六位上村國連數子外從五位下。
』▼是日巳時。
日暈。
廿三日丁未日。
酉時。
日暈而有珥。
廿八日壬子。
夜。
冷然院火。
延燒舍五十四宇。
秘閣收藏圖籍文書爲灰燼。
自餘財寳無有孑遺。
唯禦願書寫一切經。
因縁衆救。
僅得令存。
廿九日癸醜。
。
冷然院火猶未滅。
積布物於院北頭。
募四方人。
令救火。
有功者以布賜之。
右衛門火長大原雄廣麿振勵撲火。
誤手墜而緻死。
官給殯新錢三貫文。
米一斛五鬥。
商布卅段。
令施藥院葬送焉。
二月乙卯朔。
停大原野祭。
二日丙辰。
從四位上行大和守在原朝臣善淵卒。
善淵者。
左京人。
平城太上天皇孫。
而無品高嶽親王之子也。
親王。
大同末年爲皇太子。
弘仁之初。
廢爲親王。
後賜男女姓在原朝臣。
嘉祥三年授善淵從五位下。
齊衡三年春加從五位上。
是年夏拜大舍人頭。
天安二年紀伊守。
貞觀元年増正五位下。
出爲大和守。
二年遷内匠頭。
四年爲大藏大輔。
六年授從四位下。
遷爲紀伊守。
數月之後爲山城權守。
九年遷爲神祇伯。
兼河内權守。
十年進從四位上。
爲近江守。
俄而遷大和權守。
十四年更拜大和守。
卒時年六十。
三日丁巳。
不行釋奠之禮。
四日戊午。
停祈年祭。
六日庚申。
停春日祭。
九日癸亥。
以正五位下守右中弁兼行丹波權守橘朝臣三夏爲築河内國堤使長官〈雲々〉。
』少僧都法眼和尚位道昌卒。
道昌俗姓秦氏。
讚岐國香河郡人也。
幼歸佛道。
受學三論宗之經典。
弘仁七年被年分試。
音訓兼通。
九年於東大寺受具足戒。
自後研綜諸宗。
語究秘要。
就神護寺僧都空海登潅頂壇。
受眞言法。
道昌音吐可感。
詞弁寡仇。
天長七年始延請。
奉禦所佛名懴悔導師。
于時帝試問曰。
帝王殺生之罪孰與臣下。
道昌對曰。
帝王重。
臣下輕。
左右侍臣皆以爲。
法師年少。
輙發妄言。
爲之寒心。
帝■然。
良久曰。
帝王罪重。
寧有説乎。
道昌奏言。
小僧竊見虞人供禦者。
株鮮數十。
以一供膳。
一禦之費。
多兼飛走。
所費雖少。
所殺稍多。
故其罪重。
至于臣下不然。
山澤有禁。
不聽縱獵。
弋釣所獲。
纔資口腹。
故其業輕。
帝曰。
善。
自此省遊虞之事。
緩山澤之禁。
天安三年爲興福寺維摩會講師。
貞觀元年爲大極殿禦齋會。
藥師寺勝會講師三會議師。
僧中大業畢矣。
六年爲權律師。
十六年依例奉禦所佛名懴悔導師。
言詞弁恵。
善誘加常。
聽者感悟。
莫不賞歎。
帝深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