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廿六
關燈
小
中
大
秋七月丁亥朔。
戊子二日。
地震。
』大宰府言。
薩摩國從四位上開聞神山頂。
有火自燒。
煙薫滿天。
沙如雨。
震動之聲聞百餘裡。
近社百姓震恐矢精。
求之蓍龜。
神願封戸。
及汚穢神社。
仍成此祟。
勅奉封二十戸。
』授伯耆國正六位上天乃佐奈神從五位下。
庚寅四日。
廣湍竜田祭。
丙申十日。
鷺集紫宸殿前庭。
丁酉十一日。
僧正法印大和尚位眞雅上表。
請解僧正曰。
沙門眞雅言。
量力審分。
煙竹之篇垂規。
犯戒違儀。
霜蓮之喩可取。
眞雅心同枷犬。
身類繋猴。
狂花徒發於非時。
甘菓何期於登熟。
「時」謬藉殊常之寵。
猥叨非據之榮。
道乖濟時。
智不周務。
未曾引一滴以添大海。
撮微塵以裨須彌。
曉夕思惟。
身心慙愧。
所以欲執降退。
歳月已深。
在今述宿素之懷。
豈追陳虛飾之讓。
但眞昔在陛下誕育之始。
聊申左右擁護之誠。
自謂。
且緩殘喘之期。
助緻太平之化。
是故遲疑猶豫。
未敢自辭。
方今草木之齒七十有餘。
樹老葉危。
望秋風而將落。
鐘鳴漏盡。
恨夜行之不休。
況亦積以痾。
漸覺加劇。
常恐深山忽破。
不復見金輪之威儀。
螢水忽流。
無由奉玉之光餝。
亦自愍焉。
眞雅生已荷徳。
死不忘恩。
唯願陛下憐一老僧。
賜其骸骨。
若得解彼法維。
臥月壟以終餘年。
此塵勞。
飮石泉以養衰疾足矣。
伏待矜允。
必降天慈。
詞盡精誠。
悲纒涕泣。
臨表哽戀。
不能自堪。
無任懇款之至。
謹奉表陳請以聞。
優詔不許。
庚子十四日。
除目七人。
甲辰十八日。
先是。
大宰府言。
大唐商人崔岌等冊六人。
駕船一艘。
六月三日着肥前國松浦郡岸。
▼是日。
勅。
宜準歸化例。
安置供給。
甲寅廿八日。
天皇禦紫宸殿。
觀相撲。
不開閤門。
親王公卿及出居侍從侍殿上座。
五位已上侍從侍宜陽殿西廂。
不擧音樂。
乙夘廿九日。
大宰府言。
去三月四日夜。
雷霆發響。
通宵震動。
遲明天氣陰蒙。
晝暗如夜。
于時雨沙。
色如聚墨。
終日不止。
積地之厚。
或處五寸。
或處可一寸餘。
比及昏暮。
沙變成雨。
禾稼得之皆緻枯損。
河水和沙。
更爲盧濁。
魚鼈死者無數。
人民有得食死魚者。
或死或病。
丙辰卅日。
從五位上行博士兼但馬守家原朝臣氏主卒〈雲々〉。
年七十四。
八月丁巳朔。
釋奠如常。
』▼是日。
伊勢國上言。
有蝗蟲食稼。
其頭赤如丹。
背青黒。
腹斑駮。
大者一寸五分。
小者一寸。
種類繁聚。
一日所食四五許町。
其所一過無有遺穗。
戊午二日。
天皇禦紫震殿。
引明經博士等。
昇殿令論經義。
畢賜祿有差。
』▼是日神位〈雲々〉。
庚申四日。
授近江國正四位上兵主神從三位。
後院從四位下隼神從四位上。
』勅左右京職。
收百姓調徭錢。
人別十五文。
甲子八日。
先是。
大宰府上言。
新羅人金四。
金五等十二人。
駕船一艘。
漂着對馬嶋。
至是勅府司問來由。
早從放還。
乙醜九日。
外從五位下行權針博士下道朝臣門繼卒〈雲々〉。
門繼有至性。
篤信佛教。
常着袈裟。
誦法華經。
行路遇僧。
必下馬揖而過之。
久病。
臨命剃髪爲僧。
年六十五。
己巳十三日。
遣從五位下守玄蕃頭弘道王於伊勢大神宮奉幣。
禱去蝗。
從此以後。
蝗蟲或化蝶飛去。
或爲小蜂所剌殺。
一時消盡矣。
癸酉十七日。
是月霖雨。
奉幣丹生川上雨師神。
祈止雨。
丙子廿日。
天皇聖體乖豫。
遣使於賀茂禦祖別雷兩社。
奉幣祈禱。
告文曰。
天皇〈我〉詔旨〈止〉。
掛畏〈岐〉賀茂〈乃〉大神〈乃〉廣前〈尓〉申賜〈部止〉申〈久〉。
近來皇帝禦體〈尓〉勞苦給處有〈尓〉依〈天〉。
令蔔求賜〈尓〉。
陰陽寮占申雲。
皇大神〈尓〉祈申賜〈波〉。
即愈息〈萬利〉給〈比奈無止〉勘申〈世利〉。
依此〈天〉乍歡。
參議治部卿正四位下藤原朝臣仲〈乎〉差使〈天〉。
禮代〈乃〉大幣帛〈乎〉令捧持〈天〉奉出〈須〉。
然〈毛〉今年〈乃〉四月祭使〈乎〉。
依例〈天〉奉出給〈無止世之尓〉。
淳和院〈乃〉失火之穢〈尓〉相交〈流〉人々。
大宮之内〈尓〉參雜〈禮利止〉聞食〈天〉。
禦蔔〈尓〉令問求賜〈之尓〉。
穢氣見〈太利〉。
今年〈波〉謝申賜〈天〉。
祭使〈波〉停止〈天〉可吉〈止〉蔔申〈世利岐〉。
仍禦蔔〈乃〉隨〈尓〉行仕奉〈之女太利〉。
故怠〈尓波〉不在。
然而祟咎
戊子二日。
地震。
』大宰府言。
薩摩國從四位上開聞神山頂。
有火自燒。
煙薫滿天。
沙如雨。
震動之聲聞百餘裡。
近社百姓震恐矢精。
求之蓍龜。
神願封戸。
及汚穢神社。
仍成此祟。
勅奉封二十戸。
』授伯耆國正六位上天乃佐奈神從五位下。
庚寅四日。
廣湍竜田祭。
丙申十日。
鷺集紫宸殿前庭。
丁酉十一日。
僧正法印大和尚位眞雅上表。
請解僧正曰。
沙門眞雅言。
量力審分。
煙竹之篇垂規。
犯戒違儀。
霜蓮之喩可取。
眞雅心同枷犬。
身類繋猴。
狂花徒發於非時。
甘菓何期於登熟。
「時」謬藉殊常之寵。
猥叨非據之榮。
道乖濟時。
智不周務。
未曾引一滴以添大海。
撮微塵以裨須彌。
曉夕思惟。
身心慙愧。
所以欲執降退。
歳月已深。
在今述宿素之懷。
豈追陳虛飾之讓。
但眞昔在陛下誕育之始。
聊申左右擁護之誠。
自謂。
且緩殘喘之期。
助緻太平之化。
是故遲疑猶豫。
未敢自辭。
方今草木之齒七十有餘。
樹老葉危。
望秋風而將落。
鐘鳴漏盡。
恨夜行之不休。
況亦積以痾。
漸覺加劇。
常恐深山忽破。
不復見金輪之威儀。
螢水忽流。
無由奉玉之光餝。
亦自愍焉。
眞雅生已荷徳。
死不忘恩。
唯願陛下憐一老僧。
賜其骸骨。
若得解彼法維。
臥月壟以終餘年。
此塵勞。
飮石泉以養衰疾足矣。
伏待矜允。
必降天慈。
詞盡精誠。
悲纒涕泣。
臨表哽戀。
不能自堪。
無任懇款之至。
謹奉表陳請以聞。
優詔不許。
庚子十四日。
除目七人。
甲辰十八日。
先是。
大宰府言。
大唐商人崔岌等冊六人。
駕船一艘。
六月三日着肥前國松浦郡岸。
▼是日。
勅。
宜準歸化例。
安置供給。
甲寅廿八日。
天皇禦紫宸殿。
觀相撲。
不開閤門。
親王公卿及出居侍從侍殿上座。
五位已上侍從侍宜陽殿西廂。
不擧音樂。
乙夘廿九日。
大宰府言。
去三月四日夜。
雷霆發響。
通宵震動。
遲明天氣陰蒙。
晝暗如夜。
于時雨沙。
色如聚墨。
終日不止。
積地之厚。
或處五寸。
或處可一寸餘。
比及昏暮。
沙變成雨。
禾稼得之皆緻枯損。
河水和沙。
更爲盧濁。
魚鼈死者無數。
人民有得食死魚者。
或死或病。
丙辰卅日。
從五位上行博士兼但馬守家原朝臣氏主卒〈雲々〉。
年七十四。
八月丁巳朔。
釋奠如常。
』▼是日。
伊勢國上言。
有蝗蟲食稼。
其頭赤如丹。
背青黒。
腹斑駮。
大者一寸五分。
小者一寸。
種類繁聚。
一日所食四五許町。
其所一過無有遺穗。
戊午二日。
天皇禦紫震殿。
引明經博士等。
昇殿令論經義。
畢賜祿有差。
』▼是日神位〈雲々〉。
庚申四日。
授近江國正四位上兵主神從三位。
後院從四位下隼神從四位上。
』勅左右京職。
收百姓調徭錢。
人別十五文。
甲子八日。
先是。
大宰府上言。
新羅人金四。
金五等十二人。
駕船一艘。
漂着對馬嶋。
至是勅府司問來由。
早從放還。
乙醜九日。
外從五位下行權針博士下道朝臣門繼卒〈雲々〉。
門繼有至性。
篤信佛教。
常着袈裟。
誦法華經。
行路遇僧。
必下馬揖而過之。
久病。
臨命剃髪爲僧。
年六十五。
己巳十三日。
遣從五位下守玄蕃頭弘道王於伊勢大神宮奉幣。
禱去蝗。
從此以後。
蝗蟲或化蝶飛去。
或爲小蜂所剌殺。
一時消盡矣。
癸酉十七日。
是月霖雨。
奉幣丹生川上雨師神。
祈止雨。
丙子廿日。
天皇聖體乖豫。
遣使於賀茂禦祖別雷兩社。
奉幣祈禱。
告文曰。
天皇〈我〉詔旨〈止〉。
掛畏〈岐〉賀茂〈乃〉大神〈乃〉廣前〈尓〉申賜〈部止〉申〈久〉。
近來皇帝禦體〈尓〉勞苦給處有〈尓〉依〈天〉。
令蔔求賜〈尓〉。
陰陽寮占申雲。
皇大神〈尓〉祈申賜〈波〉。
即愈息〈萬利〉給〈比奈無止〉勘申〈世利〉。
依此〈天〉乍歡。
參議治部卿正四位下藤原朝臣仲〈乎〉差使〈天〉。
禮代〈乃〉大幣帛〈乎〉令捧持〈天〉奉出〈須〉。
然〈毛〉今年〈乃〉四月祭使〈乎〉。
依例〈天〉奉出給〈無止世之尓〉。
淳和院〈乃〉失火之穢〈尓〉相交〈流〉人々。
大宮之内〈尓〉參雜〈禮利止〉聞食〈天〉。
禦蔔〈尓〉令問求賜〈之尓〉。
穢氣見〈太利〉。
今年〈波〉謝申賜〈天〉。
祭使〈波〉停止〈天〉可吉〈止〉蔔申〈世利岐〉。
仍禦蔔〈乃〉隨〈尓〉行仕奉〈之女太利〉。
故怠〈尓波〉不在。
然而祟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