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廿六

關燈
勢守基棟王。

    向柏原山陵〈桓武〉。

    申謝風水之。

     辛夘六日。

    散事從四位上源朝臣年姫卒〈雲々〉〈嵯峨皇女〉。

     壬辰七日。

    東西京被風水損尤甚者三千一百五十九家。

    開倉廩賑給之。

    』伊賀國婦新家公福刀自叙位二階。

    免同戸課。

    旌表門閭。

     癸巳八日。

    石見國上言。

    石神二自出雲國來。

    ▼是日。

    並授從五位下。

     甲午九日。

    停重陽之。

    於宜陽殿西廂。

    賜飮侍臣。

    賜祿各有差。

     乙未十日。

    先是。

    八月廿三日。

    藥師寺僧藥仁在紫震殿轉經六十僧之内。

    廿五日奄忽命終。

    弟子等秘而不言。

    或人聞有此事諮啓。

    明日將發奉幣伊勢太神宮使。

    以此穢故。

    仍停廢焉。

    大於建禮門前。

     己亥十四日。

    非違使起請五條。

    其一應減定諸衛舍人及放縱求酒食責被物之罪事。

    謹案新格。

    諸家諸人。

    神宴之日。

    不依主招。

    求酒食責被物者。

    不論蔭贖。

    坐從鉗。

    欲絶彼放逸。

    殊設此嚴科。

    使等理須依格旨加科責。

    然而原其罪過。

    實非盜科。

    鉗之事。

    理非穩便。

    憚之不罪。

    則還似無格。

    忍之將行。

    則事是慘虐。

    疑留不斷。

    積習更倍。

    望請。

    衛府舍人等。

    準六位已下把笏者。

    解卻舍人之任。

    自外一依去天平寳字二年二月廿日勅書。

    決杖八十。

    』其二應許六衛府長官初任時一度饗宴事。

    謹案新格。

    諸司諸院諸家所々之人。

    燒尾荒鎭等。

    惣當禁斷。

    今以爲。

    衛府長官。

    職掌異於文官。

    欲其選練武衛。

    與士卒共甘苦。

    而初任之日。

    聊無饗會。

    何能閲彼庸旅之面。

    成其鳬藻之心。

    是以新任長官等。

    皆準舊例。

    一度饗宴。

    事不獲已。

    似忘格式。

    夫有格不行。

    卻似無法。

    無法之罪。

    理亦難容。

    望請被改件事。

    有便執行。

    』其三應僧尼法服不用綾羅錦綺等違法之色事。

    案僧尼令雲。

    僧尼聽着木蘭青碧黃及壞色等衣。

    餘色及綾羅錦綺。

    並不得服用。

    又佛以足履木屐被服錦綺。

    爲魔化比丘。

    而今或檀越等。

    好以綾羅錦綺及諸美麗色。

    充其布施法服。

    貧者恥其不及。

    富者競益其華。

    不顧家之有無。

    殊費寧知國之損耗。

    今以爲。

    世尊遺法付屬國王。

    國王制宜安存緇侶。

    而違佛教乖王法。

    不其非甚無謂矣。

    但佛弟子等無有私蓄。

    唯以檀越之施。

    得爲衣食之資。

    既有襯施。

    何不納受。

    然則違法之罪。

    尤在施者。

    夫清其流者。

    先當澄其源。

    故使等思議。

    未加糺彈。

    望請頒示天下。

    曉喩諸人。

    然後若有違法布施者。

    不論施受。

    必加科責。

    』其四應減定諸衛府舍人胡之箭數事。

    案右所行。

    準於令條。

    兵士之箭數。

    以五十隻令盛於一箙。

    而今人力微弱。

    難帶五十隻。

    ■勘責不肯準行。

    或乃廿隻已下十隻已上帶之。

    非常之備豈容如斯。

    誠是科責無所重。

    人心不甘服之所緻也。

    望請尋常平懷之時。

    以三十隻爲定。

    令便於帶着。

    但會行幸及臨時警固之日。

    依法滿於五十。

    不令武備欠乏。

    』其五應令刀之緒上下有別事。

    案士大夫服用之物。

    始自朝服。

    至于馬鞦。

    皆有其色。

    是則所以別上下辨尊卑也。

    而今刀之緒。

    上下相同。

    論之物情。

    理不當然。

    望請。

    五位已上同用唐組。

    六位已下並用綺新羅組等。

    不令違越。

    行來時久。

    難可忽變。

    自來十一月新甞會。

    將加禁遏。

    有勅。

    依之。

    頒下所司。

     壬寅十七日。

    地震。

     乙巳廿日。

    制。

    諸國所填舊年未納分之數。

    令玄蕃寮移於主稅寮。

    先是。

    紀伊國司申。

    案内。

    去年所納正稅分二千六百卅五束六把。

    案式。

    雜稻分納正稅半者。

    仍所納千三百十七束八把。

    即以件稻。

    國分二寺救急池溝公廨地子等五箇帳。

    各二百六十三束五把六分。

    填納已了。

    而主稅寮依不勘知彼玄蕃寮帳。

    偏雜稻分稱違格未填。

    勘沒署帳國司公廨。

    今案事意。

    勘出之旨。

    甚渉苛酷。

    何者。

    國司所填。

    不失格意。

    所司勘出。

    還存一。

    望請令玄蕃寮。

    納不之狀。

    毎年直移送主稅寮。

    然則勾勘之寮。

    明知所填。

    弁納之吏。

    自免勘出。

    從之。

     丙午廿一日。

    無品惟喬親王益封百戸。

    勅曰。

    朕聞。

    丹陵至治。

    先和族人之心。

    紺頂能仁。

    尚愛釋樹之影。

    況於接蕚連。

    誰不慇懃懇惻。

    朕庶兄惟喬親王者。

    先皇所鍾愛也。

    朕之友于。

    尤欲相厚。

    自從踐祚而還。

    欲早増其榮。

    而天準眇。

    帝範凝高。

    以無私成名。

    假其先人之跡。

    以至公立徳。

    求其後己之聲。

    是以順流隨次。

    朝憲頻申。

    欲抑情。

    素懷久屈。

    常念星苑騰華。

    異寵章於萬玉。

    何圖畫度落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