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廿四

關燈
六月甲午朔。

    十四日丁未。

    地震。

     十五日戊申。

    自今月一日霖雨。

    ▼是日始霽。

     十六日己酉。

    月次神今食祭。

    天皇不禦神嘉殿。

    親王公卿行事。

    今月十一日大膳有犬死穢。

    由是引及今日。

    非緩也。

     廿一日甲寅。

    武藏國司言。

    新羅人金連。

    安長。

    清信等三人逃隱。

    不知在所。

    令京畿七道諸國搜捕金連等。

    貞觀十二年自大宰府所遷配也。

     廿二日乙夘。

    京邑飢。

    開倉廩而賑給之。

    河内國飢。

    以攝津國正稅稻一萬束賑給之。

     廿六日己未。

    授出羽國正六位上酢川溫泉神從五位下。

    』婦出羽國飽海郡人伴部小椋賣。

    伉儷亡後。

    廬於墓側。

    爲尼持戒。

    苦行精進。

    叙位二階。

    免同戸租。

    旌表門閭。

     秋七月癸亥朔。

    日蝕無光。

    虧昃如月初生。

    自午至未乃復。

     四日丙寅。

    廣湍龍田祭。

     八日庚午。

    雷電暴雨。

    諸衛府近屯殿前。

    』先是。

    大宰府馳驛言。

    渤海國人崔宗佐。

    門孫。

    宰孫等漂着肥後國天草郡。

    遣大唐通事張建忠覆問事由。

    審實情狀。

    是渤海國入唐之使。

    去三月着薩摩國。

    逃去之一艦也。

    仍奉進宗佐等日記。

    并所蝋封函子。

    雜封書。

    弓劔等。

    ▼是日。

    勅討覈宗佐等申狀。

    知是渤海人。

    亦其表函牒書。

    印封官等。

    讎校先來入覲在此間者。

    符合如一崔宗佐等既非伺之寇。

    可謂善隣之使臣。

    其飄泊艱澁。

    誠當矜恤。

    宜令在所支濟衣糧。

    所上蝋封函子。

    雜封書等。

    全其印封。

    莫煩披閲。

    亦其隨身雜物。

    秋毫不犯。

    皆悉還與。

    其所乘二舶。

    設有破損。

    勤加繕修足以淩波。

    早得好去。

    但宗佐等。

    彼國名之人。

    盍知我朝之相善。

    然則飄着之日。

    須露情實以望恩濟。

    而飛帆逃亡。

    還似賊。

    非我仁恕。

    何免重誅。

    宜責以過契。

    俾悔其非。

     九日辛未。

    延六十僧於紫震殿。

    限以三日。

    轉讀大般若經。

    』遣使於賀茂。

    松尾。

    稻荷。

    乙訓。

    貴布祢神社奉幣祈雨也。

     十九日辛巳。

    遣散位從五位下好風王。

    神祇大祐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常道於伊勢大神宮。

    奉幣祈甘雨。

    』▼是日。

    雷雨。

     廿日壬午。

    降雨。

     廿八日庚寅。

    授因幡國正四位下宇倍神正四位上。

    從五位上多神正五位下。

    』左京人成相王。

    後相王。

    賜姓高階眞人。

    其先。

    高市皇子之後也。

     八月癸巳朔。

    勅賜攝津國河邊郡爲奈野於二品行中務卿兼上野太守諱〈光孝天皇〉親王。

    以爲遊狩之地。

    勿禁百姓樵蘇焉。

     四日丙申。

    駿河國從五位下美和天神。

    能登國從五位下高倉彥神並授從五位上。

    飛騨國正六位上氣多若宮神從五位下。

     五日丁酉。

    釋奠如常。

     六日戊戌。

    明經博士等奉參内裏。

    不喚。

    賜祿而罷。

     十三日乙巳。

    授尾張國從四位上大縣神正四位下。

     廿日壬子。

    長門國言。

    講師傳燈滿位嘉亮申。

    寳龜年中國分寺失火。

    燒四王像。

    修復堂舍。

    未有彼像。

    壽亮發心弘願。

    奉造靈像。

    依請許之。

     廿一日癸醜。

    除目。

    〈十三人〉。

     廿二日甲寅。

    烏噬内竪傳點籌木二。

     廿八日庚申。

    從四位上行彈正大弼橘朝臣貞根卒。

    貞根者左京人也。

    越中守從五位下宗嗣之子也。

    美鬢髯。

    身長纔五尺。

    圍甚大。

    幼年侍奉嵯峨太上天皇。

    頗蒙恩幸。

    及成人。

    年廿五。

    承和五年六月擢授從五位下。

    十年拜中務少輔。

    頃之遷侍從。

    十一年加從五位上。

    嘉祥三年遷安藝守。

    不之任。

    天安二年増正五位下。

    貞觀三年拜右京大夫。

    六年授從四位下。

    十一年授從四位上。

    十五年遷彈正大弼卒於官。

    年五十八。

    無才學。

    常侍嵯峨南北兩宮。

    復仁明天皇之外戚。

    故名位稍進。

     卅日壬戌。

    授雅樂助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四時。

    大和權掾當麻眞人忠實並從五位下。

     九月癸亥朔。

    三日乙醜。

    停禦燈之齋。

     六日戊辰。

    鷺集朔平門上。

     八日庚午。

    甲斐國言。

    新羅沙門傳僧。

    卷才二人。

    來寄山梨郡傳僧等。

    貞觀十三年徒配上総國者也。

    仍令還着本處焉。

     九日辛未。

    停重陽之。

    親王已下侍從已上賜飮於宜陽殿西廂。

    賜祿各有差。

    』掌侍從五位上春澄朝臣高子奉幣氏神。

    向伊勢國。

    勅賜稻一千五百束。

    以爲行旅之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