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四

關燈
大中元年。

    本朝承和六年也。

    七年爲參河介。

    八年遷主殿助。

    少選遷雅樂助。

    九年春授從五位下。

    數歳轉頭。

    齊衡三年兼前介。

    明春加從五位上。

    天安二年丁母憂解官。

    服拜掃部頭。

    貞觀六年兼中介。

    卒時年六十一。

    貞敏無他才藝。

    以能彈琵琶。

    歴仕三代。

    雖無殊寵。

    聲價稍高焉。

     五日庚午。

    地震。

    』授讃岐國正五位下田村神從四位下。

    伊賀國從五位下敢國津神。

    飛騨國從五位下水無神。

    荏神。

    槻本神。

    大津神。

    荒城神。

    栗原神。

    阿多由太神。

    高田神。

    越中國從五位下禦田神等並從五位上。

    遠江國正六位上鴨神。

    飛騨國正六位上大歳神。

    走淵神。

    四天王神。

    遊幡石神。

    彥度瀬神。

    道後神等並從五位下。

     七日壬申。

    大於建禮門前。

    去月内裏有犬産穢。

    不發奉伊勢大神宮幣使。

    明日可發。

    故更齋修禊焉。

     十日乙亥。

    右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良相薨。

    贈正一位。

    天皇不視事三日。

    良相朝臣者。

    贈太政大臣正一位冬嗣朝臣之第五子也。

    姉太皇大後。

    兄太政大臣忠仁公〈良房〉。

    並與大臣同也。

    大臣年在童稚。

    局量開曠。

    及於弱冠。

    始遊大學。

    雅有才弁。

    承和元年仁明天皇徴令侍禁中。

    拜右兵衛權大尉。

    遷内藏助。

    五年授從五位下。

    明年轉頭。

    兼因幡守。

    小頃遷左近衛少將。

    内藏頭因幡守如故。

    八年授從五位上。

    十年加正五位下。

    遷阿波守。

    内藏頭左近衛少將如故。

    十三年至從四位下。

    轉中將。

    餘官如故。

    嘉祥元年拜參議。

    二年兼相摸守。

    同年秋拜右大弁。

    相摸守如故。

    三年授從四位上。

    數月加正四位下。

    尋領陸奧出羽按察使。

    未幾遷左大弁兼春宮大夫。

    仁壽元年授從三位。

    拜權中納言。

    四年轉大納言兼右近衛大將。

    齊衡二年進正三位。

    四年拜右大臣。

    天安元年授從二位。

    遷左近衛大將。

    貞觀元年授正二位。

    嘗仁明天皇煎煉五石。

    試觀近侍。

    先甞欲知精粗。

    黃門數無飮服之者。

    大臣引抔。

    一擧而盡。

    帝感藥劑之間君臣不忘義焉。

    室大江氏。

    臨大臣生年卅餘歳。

    卒於舊寢。

    大臣本習内典。

    精熟眞言。

    至是徹卻腥鮮。

    尤事念佛。

    自喪江氏。

    無復娶妻。

    貞觀之初。

    專心機務。

    志在國濟。

    當時飛鷹從禽之事。

    一切禁止。

    山川薮澤之利不妨民業。

    皆是大臣所奏行也。

    爲人至性。

    意深睦親。

    勸學院南邊。

    更建一院。

    号延命院。

    以養治藤氏生徒病困無家業者。

    以東京六條宅。

    名崇親院。

    引氏中子女不能自存者以收養。

    並皆株封戸。

    入莊田給其資用。

    崇親院中建一小堂。

    安置佛像。

    令居住者。

    毎旦盥洗。

    誦觀音名号。

    以植後世之善根。

    自製願文。

    多詞不載焉。

    愛好文學之士。

    擇大學中貧寒之生。

    時賜綿絹。

    冬天慘烈。

    多縫造被。

    遍賜四學堂夜宿者。

    時喚學生能文者。

    賦詩賚物數矣。

    是年十月初。

    直廬得病。

    退就裡第。

    同月十日。

    告諸子曰。

    今日興福寺維摩會之初講。

    是五閻浮業之終夕也。

    儻以此日。

    歸吾寂滅。

    舊安知。

    與彼法會。

    不有因縁乎。

    臨終乃命侍兒扶起。

    正面西方。

    作阿彌陀佛根本印俄薨。

    時年五十五。

    遺言令薄葬。

    單衾覆棺。

    大臣蔬菲累年。

    羸痩過甚。

    迄終一身不虧宿誓。

    其篤信佛道。

    臨命正念。

    時人比之姚伯審。

    有子。

    男女九人。

    長子常行。

    官至大納言。

    自有傳。

    次直方。

    忠方並以才行見稱。

    忠方工隷書。

     十三日戊寅。

    勅加松尾神社封二戸。

    』授安藝國從四位下伊都岐嶋神。

    速谷神並從四位上。

    從五位上安藝都彥神正五位下。

    正六位上生石神從五位上。

    正六位上伊都嶋宗形小專神。

    樌神並從五位下。

    』出羽國長安寺預之定額。

     十六日辛巳。

    有虹。

    見太政官候廳版前。

     十七日壬午。

    晝有流星。

    東南行。

    光照地。

     十九日甲申。

    石見國言。

    鹿足郡倉庫自鳴。

     廿日乙酉。

    屈六十僧於紫震殿。

    限以三日。

    轉讀大般若經。

     十一月丙申朔。

    日有蝕之。

    』平野春日祭並停。

    以日蝕也。

     十日乙巳。

    下知攝津。

    和泉。

    山陽。

    南海道等諸國曰。

    如聞。

    近來伊豫國宮崎村。

    海賊羣居。

    掠奪尤切。

    公私海行。

    爲之隔絶。

    凡可捕件賊之狀。

    頻繁仰下。

    督促慇懃。

    其後。

    播磨。

    中。

    後。

    阿波等國。

    相尋言上獲賊之狀。

    而今寇盜難休。

    流聞如此。

    實是國司等欲消一境之咎。

    不慮天下之憂。

    無盡謀略。

    不精搜捕之所緻也。

    夫海賊之徒。

    萍浮南北。

    唯殉其利。

    不恤其居。

    追捕則鳥散。

    寛縱則烏合。

    仍須縁海諸國勠力同謀。

    具記往來之舟航。

    勤詳去就之人物。

    儻聞有謀。

    則彼我相移。

    差發人兵。

    招募俘囚。

    搜其穴。

    尋其風聲。

    窮討盡捕。

    令無遺類。

     十一日丙午。

    勅。

    在京諸司。

    不與解由狀。

    依理不盡返卻者。

    十日之内。

    便令改辨。

    又諸國權任長官。

    待受領之人。

    得相替焉。

     十三日戊申。

    平野春日祭如常。

    今月一日縁日蝕停祭禮。

    故是日祀焉。

    』去春神祇官陰陽寮言。

    可愼疫癘風雨之。

    祈禱神明。

    豫防。

    今秋頗有年。

    由是。

    班幣五畿七道諸社以賽焉。

     十八日癸醜。

    園韓神祭如常。

     十九日甲寅。

    鎭魂祭如常。

     廿日乙夘。

    修新甞「會」祭於神嘉殿。

    天皇齋居内殿。

    遣親王公卿行事。

    』左京人從五位下行直講苅田首安雄賜姓紀朝臣。

    安雄自言。

    武内宿祢之裔也。

    』外從五位下行侍醫藏人眞野賜姓坂上宿祢。

    後漢孝靈帝之後也。

    』太政大臣家少從正六位下日置造久米麿賜姓名菅原朝臣業利。

    二品式部卿忠良親王家令正六位上土師宿祢益雄。

    掃部權大屬從六位下土師宿祢諸澄。

    伊勢權少目正六位上土師宿祢豊雄等。

    賜姓菅原朝臣。

    並阿往宿祢之後也。

    』河内國丹比郡人外從五位下行直講船連副使麿。

    改本居隷右京。

     廿一日丙辰。

    天皇禦紫震殿。

    賜宴於群臣。

    大歌五舞如常儀。

    賜祿各有差。

     廿三日戊午。

    彗星見紫微宮西。

    貫内階。

    長可五尺。

     廿九日甲子。

    勅曰。

    向者天文告變。

    地理呈妖。

    謀龜謀筮。

    誠匪國慶。

    加之。

    陰陽書説。

    來年戊子。

    當有水旱疾疫之。

    朕毎聞此事。

    思切納隍。

    日夜用心。

    罔攸不至。

    如聞。

    如來救世。

    正教過恒。

    至于護持國界。

    消卻難。

    則般若妙典。

    爲其先鳴者也。

    宜告天下諸國。

    三日齋潔。

    令奉讀金剛般若。

    及摩訶般若。

    又命七大寺。

    講演仁王般若。

    以内舍人爲使。

    勾當其事。

    與專寺僧綱及別當三綱五師等。

    相共勤加察。

    但若來若去。

    應物隨機。

    苟無至誠。

    何通靈感。

    然則内外文武百官人等。

    乃至庶人百姓。

    讀經之頃。

    至心歸命。

    不食薫血。

    愼忌殺生。

    庶使五大菩薩大願能彰。

    八部鬼神新妖自斷。

    緻眞福於冥助。

    鎖禍胎於未萠。

    歳稔時和。

    人平國富。

    普告遐邇。

    俾知朕意。

     卅日乙醜。

    上有冠。

    左右成珥。

    色黃白。

     十二月丙寅朔。

    四日己巳。

    勅。

    上総國置非違使一員。

    主典一員。

    帶劔把笏。

     七日壬申。

    源朝臣貞子爲女禦。

     十一日丙子。

    月次神今食祭如常。

    天皇不禦神嘉殿。

    遣親王公卿奉祭。

     十八日癸未。

    庶人伴善男建立道塲。

    在山城國紀伊郡柏原山陵兆域之内。

    勅令移卻。

     十九日甲申。

    故律師靜安弟子東大寺僧傳燈法師位賢護申牒言。

    承和年中。

    靜安奏始修佛名懴悔之法。

    便頒天下。

    專修此法。

    賢護聊捨衣鉢。

    換以丹朱。

    造一萬三千佛像八鋪。

    高一丈八尺。

    廣一丈四尺。

    請一鋪奉納豊前國八幡大菩薩宮。

    七鋪安置北陸道諸國。

    太政官處分。

    依請。

     廿五日庚寅。

    奉諸山陵墓荷前幣如常。

     廿九日甲午。

    出羽國上郡靈山寺預之定額寺。

     卅日乙未。

    大於朱雀門前。

    并大儺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