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
關燈
小
中
大
七年春正月癸未朔。
▼是日立春。
天皇不受朝賀。
以雨雪地濕也。
天皇不禦前殿。
七曜禦暦。
藏氷樣。
腹赤禦贄等。
所司付内侍奉進。
親王已下侍仗下飮宴。
賜禦被。
三日乙酉。
雨雪』夜有星。
出庚入甲。
推之出天苑入常陳。
四日丙戌。
去年陰陽寮奏。
明年可有兵疫之災。
近日天文博士奏。
應警兵事。
於是勅僧綱曰。
防災未萠。
延慶將來。
誠是佛法之力。
經王之功也。
宜一七日間令十五大寺奉讀大般若經。
其所攝諸寺。
金剛般若經。
』又下符五畿七道稱。
國司講師相共齋誡。
從符到日一七日間。
於國分寺及有供定額諸寺。
轉讀同經王。
七日己醜。
天皇禦前殿簾中覽青馬。
及宴群臣。
賜祿如常。
太政大臣自去冬寢疾彌留。
故拜爵之儀。
今日寂寥焉。
八日庚寅。
於大極殿。
始講最勝王經。
以東大寺僧花嚴宗傳燈大法師位興智爲講師。
十四日丙申。
地震。
』大極殿齋講竟。
僧綱以下奉參内殿。
論義如常。
十六日戊戌。
踏歌之節。
天皇不禦前殿。
宴于侍臣。
踏歌賜祿如常。
十七日己亥。
勅公卿。
於建禮門前行射禮。
十八日庚子。
停四府賭射。
』授近江國無位比良神從四位下。
十九日辛醜。
天皇於禦在所射場。
觀四府賭射。
廿五日丁未。
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朝臣良房。
左大臣正二位臣源朝臣信。
右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衛大將臣藤原朝臣良相。
大納言正三位臣平朝臣高棟。
大納言正三位兼行民部卿太皇大後宮大夫臣伴朝臣善男。
右近衛大將從三位兼守權大納言臣藤原朝臣氏宗。
正三位行中納言兼陸奧出羽按察使臣源朝臣融。
參議正四位下行左衛門督臣源朝臣多。
參議正四位下行大藏卿臣源朝臣生。
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弁兼勘解由長官臣南淵朝臣年名。
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衛門督兼讃岐守臣藤原朝臣良繩。
參議正四位下行式部大輔兼近江守臣春澄朝臣善繩。
參議從四位下守右大弁臣大枝朝臣音人。
參議右近衛權中將從四位下臣藤原朝臣常行。
參議左近衛中將從四位下臣藤原朝臣基經等奏議言。
伏見。
自延暦至仁壽。
六代親王年料給分主典史生等。
毎代各一人。
互稱一代。
不用通計。
是以或隔一年即給。
或經數年稀給。
或省内親王。
不關給例。
執論各殊。
披訴間出。
天慈攸及。
還似不平。
謹案。
此事格式不載。
宣旨非切。
徒見流例。
未詳本源。
方今年中所出之闕。
始自三宮。
至於諸司。
有勞應補者居多。
常苦其不足。
而親王之數。
四十有餘。
非隔數年。
難可周給。
伏請。
惣計親王。
不別代々。
輪轉而給。
鱗次弗愆。
將使先後無恨。
男女共欣。
永々相承。
以爲成式。
但先來有勅。
所別給者不入此限。
謹録事狀。
伏聽天裁。
奏可。
廿七日己酉。
以散位從四位下忠範王爲中務大輔。
從五位下興我王爲大監物。
從五位上行内藏助藤原朝臣安方爲頭。
從五位下行造酒正春道宿祢永藏爲助。
從五位下行上野介紀朝臣眞丘爲諸陵頭。
從四位下行中務大輔輔世王爲民部大輔。
散位從五位上源朝臣頴爲少輔。
從五位下丹□眞人高棟爲大藏少輔。
從五位下行備後介源朝臣撰爲山城介。
從四位上行彈正大弼平朝臣房世爲河内權守。
從五位下行天文博士中臣志斐連春繼爲攝津權介。
天文博士如故。
從五位下行鼓吹正粟田朝臣碓雄爲伊賀守。
散位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宜爲伊勢權守。
從五位上行太政大臣家令菅野朝臣弟門爲尾張介。
遠江守從五位下長岡朝臣秀雄爲參河守。
散位從五位下安倍朝臣三寅爲權介。
大監物從五位下田口朝臣統範爲遠江守。
散位從五位下布勢朝臣冬雄爲駿河介。
從五位上大中臣朝臣眞主爲常陸介。
主計頭兼木工權頭從五位上有宗宿祢益門爲信濃權守。
餘官如故。
散位從五位下大春日朝臣吉野爲介。
從五位上安倍朝臣貞行爲上野介。
治部少輔從五位下橘朝臣忠宗爲下野守。
散位從五位下伴宿祢春宗爲陸奧介。
從五位下行出羽權介安倍朝臣比高爲守。
散位從四位下弘宗王爲越前守。
刑部少輔從五位下文室朝臣能雄爲權介。
從四位下行下野守棟貞王爲越中守。
散位從五位上久賀朝臣三常爲權守。
從五位下行左馬助丹□眞人藤吉爲丹波權介。
左馬助如故。
侍從從五位下源朝臣治爲「爲」因幡權守。
散位從五位下三原朝臣永道爲播磨守。
從五位下平朝臣季式爲介。
從五位下行陰陽權助兼陰陽博士滋嶽朝臣川人爲權介。
餘官如故。
散位從四位上源朝臣光爲美作守。
從四位上基兄王爲安藝守。
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宗行爲周防守。
從四位上行兵部大輔兼美作守藤原朝臣仲統爲紀伊守。
兵部大輔如故。
參議左近衛中將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基經爲阿波守。
左近衛中將如故。
右近衛少將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有貞爲讃岐權介。
右近衛少將如故。
從五位下行雅樂助藤原朝臣業世爲築前權介。
從五位下守玄蕃頭紀朝臣宗守爲築後守。
散位從五位上紀朝臣夏井爲肥後守。
從五位下守諸陵頭藤原朝臣廣守爲豊後守。
散位從五位下菅野朝臣宗範爲介。
從五位下田口朝臣業雄爲日向守。
從五位下
▼是日立春。
天皇不受朝賀。
以雨雪地濕也。
天皇不禦前殿。
七曜禦暦。
藏氷樣。
腹赤禦贄等。
所司付内侍奉進。
親王已下侍仗下飮宴。
賜禦被。
三日乙酉。
雨雪』夜有星。
出庚入甲。
推之出天苑入常陳。
四日丙戌。
去年陰陽寮奏。
明年可有兵疫之災。
近日天文博士奏。
應警兵事。
於是勅僧綱曰。
防災未萠。
延慶將來。
誠是佛法之力。
經王之功也。
宜一七日間令十五大寺奉讀大般若經。
其所攝諸寺。
金剛般若經。
』又下符五畿七道稱。
國司講師相共齋誡。
從符到日一七日間。
於國分寺及有供定額諸寺。
轉讀同經王。
七日己醜。
天皇禦前殿簾中覽青馬。
及宴群臣。
賜祿如常。
太政大臣自去冬寢疾彌留。
故拜爵之儀。
今日寂寥焉。
八日庚寅。
於大極殿。
始講最勝王經。
以東大寺僧花嚴宗傳燈大法師位興智爲講師。
十四日丙申。
地震。
』大極殿齋講竟。
僧綱以下奉參内殿。
論義如常。
十六日戊戌。
踏歌之節。
天皇不禦前殿。
宴于侍臣。
踏歌賜祿如常。
十七日己亥。
勅公卿。
於建禮門前行射禮。
十八日庚子。
停四府賭射。
』授近江國無位比良神從四位下。
十九日辛醜。
天皇於禦在所射場。
觀四府賭射。
廿五日丁未。
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朝臣良房。
左大臣正二位臣源朝臣信。
右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衛大將臣藤原朝臣良相。
大納言正三位臣平朝臣高棟。
大納言正三位兼行民部卿太皇大後宮大夫臣伴朝臣善男。
右近衛大將從三位兼守權大納言臣藤原朝臣氏宗。
正三位行中納言兼陸奧出羽按察使臣源朝臣融。
參議正四位下行左衛門督臣源朝臣多。
參議正四位下行大藏卿臣源朝臣生。
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弁兼勘解由長官臣南淵朝臣年名。
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衛門督兼讃岐守臣藤原朝臣良繩。
參議正四位下行式部大輔兼近江守臣春澄朝臣善繩。
參議從四位下守右大弁臣大枝朝臣音人。
參議右近衛權中將從四位下臣藤原朝臣常行。
參議左近衛中將從四位下臣藤原朝臣基經等奏議言。
伏見。
自延暦至仁壽。
六代親王年料給分主典史生等。
毎代各一人。
互稱一代。
不用通計。
是以或隔一年即給。
或經數年稀給。
或省内親王。
不關給例。
執論各殊。
披訴間出。
天慈攸及。
還似不平。
謹案。
此事格式不載。
宣旨非切。
徒見流例。
未詳本源。
方今年中所出之闕。
始自三宮。
至於諸司。
有勞應補者居多。
常苦其不足。
而親王之數。
四十有餘。
非隔數年。
難可周給。
伏請。
惣計親王。
不別代々。
輪轉而給。
鱗次弗愆。
將使先後無恨。
男女共欣。
永々相承。
以爲成式。
但先來有勅。
所別給者不入此限。
謹録事狀。
伏聽天裁。
奏可。
廿七日己酉。
以散位從四位下忠範王爲中務大輔。
從五位下興我王爲大監物。
從五位上行内藏助藤原朝臣安方爲頭。
從五位下行造酒正春道宿祢永藏爲助。
從五位下行上野介紀朝臣眞丘爲諸陵頭。
從四位下行中務大輔輔世王爲民部大輔。
散位從五位上源朝臣頴爲少輔。
從五位下丹□眞人高棟爲大藏少輔。
從五位下行備後介源朝臣撰爲山城介。
從四位上行彈正大弼平朝臣房世爲河内權守。
從五位下行天文博士中臣志斐連春繼爲攝津權介。
天文博士如故。
從五位下行鼓吹正粟田朝臣碓雄爲伊賀守。
散位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宜爲伊勢權守。
從五位上行太政大臣家令菅野朝臣弟門爲尾張介。
遠江守從五位下長岡朝臣秀雄爲參河守。
散位從五位下安倍朝臣三寅爲權介。
大監物從五位下田口朝臣統範爲遠江守。
散位從五位下布勢朝臣冬雄爲駿河介。
從五位上大中臣朝臣眞主爲常陸介。
主計頭兼木工權頭從五位上有宗宿祢益門爲信濃權守。
餘官如故。
散位從五位下大春日朝臣吉野爲介。
從五位上安倍朝臣貞行爲上野介。
治部少輔從五位下橘朝臣忠宗爲下野守。
散位從五位下伴宿祢春宗爲陸奧介。
從五位下行出羽權介安倍朝臣比高爲守。
散位從四位下弘宗王爲越前守。
刑部少輔從五位下文室朝臣能雄爲權介。
從四位下行下野守棟貞王爲越中守。
散位從五位上久賀朝臣三常爲權守。
從五位下行左馬助丹□眞人藤吉爲丹波權介。
左馬助如故。
侍從從五位下源朝臣治爲「爲」因幡權守。
散位從五位下三原朝臣永道爲播磨守。
從五位下平朝臣季式爲介。
從五位下行陰陽權助兼陰陽博士滋嶽朝臣川人爲權介。
餘官如故。
散位從四位上源朝臣光爲美作守。
從四位上基兄王爲安藝守。
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宗行爲周防守。
從四位上行兵部大輔兼美作守藤原朝臣仲統爲紀伊守。
兵部大輔如故。
參議左近衛中將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基經爲阿波守。
左近衛中將如故。
右近衛少將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有貞爲讃岐權介。
右近衛少將如故。
從五位下行雅樂助藤原朝臣業世爲築前權介。
從五位下守玄蕃頭紀朝臣宗守爲築後守。
散位從五位上紀朝臣夏井爲肥後守。
從五位下守諸陵頭藤原朝臣廣守爲豊後守。
散位從五位下菅野朝臣宗範爲介。
從五位下田口朝臣業雄爲日向守。
從五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