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下海部男種麿爲採銅使。
詔。
三箇年内所進銅鉛。
年別各足三千斤者。
須借授五位。
其後三年内不減此數者。
隨爲眞。
廿七日癸醜。
下知五畿七道諸國。
令修理諸神社。
宜自今以後。
官長專當。
年中修理色目。
付朝集使言上。
卅日丙辰。
大祓於建禮門前。
以明日可發奉幣八幡大菩薩使也。
』築前國從二位勳八等田心姫神。
湍津姫神。
市杵嶋姫神並授正二位。
太政大臣東京一條第從二位勳八等田心姫神。
湍津姫神。
市杵嶋姫神並授正二位。
此六社居雖異。
實是同神也。
三月丁巳朔。
遣散位從五位下和氣朝臣巨範。
向豊前國八幡大菩薩宮。
奉幣帛財寳神馬等。
告以即位之由也。
三日己未。
停禦齋燒燈之事。
四日庚申。
遣左衛門少尉正六位下紀朝臣今影。
右衛門大志從六位上櫻井田部連貞雄麻呂於河内。
和泉兩國。
辨決陶山之爭。
五日辛酉。
授相摸國大住郡大領外從五位下壬生直廣主從五位下。
正六位上大神朝臣田仲麻呂外從五位下。
十三日己巳。
領渤海客使大内記正六位上安倍朝臣清行。
直講從七位下苅田首安雄。
俶裝進發。
告宣雲。
使等宜稱存問兼領渤海客使。
當般不任存問使故也。
』渤海國副使周元伯頗閑文章。
詔越前權少掾從七位下嶋田朝臣忠臣假爲加賀權掾向彼。
與元伯唱和。
以忠臣能屬文也。
十九日乙亥。
大僧都傳燈大法師位眞雅抗表曰。
道之極味。
無勝秘藏。
人之高行。
在轉法輪。
祕藏不直開。
待縁乃開。
法輪不獨轉。
逢時初轉。
法興道隆。
其應有由。
伏惟今上陛下。
殖良因於往刧。
纉寳祚於今辰。
聖仁攸被。
無遠而不臻。
佛心所加。
無幽而不照。
眞雅幸謁聖明之主。
儻遇仁造之時。
道喜人歡。
於此足矣。
所謂悉曇梵字者。
凡聖之教父。
人天之智母者也。
所以學字相者。
廣生世間之庶智。
觀字義者。
深證出世之妙智。
似巨海呑百川。
如大地載萬物。
如來説法自斯字而發。
薩□圓覺從彼文而開。
眞雅苟爲傳薪之人。
何無弘法之思。
待縁仰運。
齡傾力衰。
如今當於此際會。
不果彼心期。
則俟河之清。
人壽幾何。
若夫嘉祥寺者。
先帝奉爲深草天皇所建立也。
舊跡風流。
宛然在目。
伏願。
便於彼寺新院永賜三人度者。
教以悉曇文相。
學以梵字々義。
即是聲聞之業。
法文之要。
是故眞言宗以此爲要道。
應學法門。
其類巨多。
今取最要者。
配於三人也。
將使一人諳書大佛頂梵字。
一人諳書大隨求梵字。
一人諳書悉曇章梵字。
亦其護身則摩由之力殊高。
存命則尊勝之助最深。
是以莎底□蒭。
返損減之神於明王。
善住天子。
延已縮之命於佛頂。
拯濟之功。
亘億界而不竭。
度脫之力。
歴萬刧而無極。
然即使此三人。
兼讀大孔雀明王經三卷并佛頂尊勝梵字一道。
毎年三月上旬。
試定上件三人。
當於今上降誕之日度之。
其得業之後。
爲持念之僧。
住嘉祥西院。
轉孔雀尊勝。
恒護十善之鳳輿。
久堅九重之寳城。
特令弟子之中冠首者。
永代相承行此白業。
然則今上陛下。
徳滿乾坤。
明等日月。
保不壞之聖躰於轉法之力。
擧無疆之法壽於密言之功。
深草聖帝。
正覺之花更鮮。
田邑先皇。
無價之寳彌照。
即使世同東戸。
時化南薫。
天下清平。
人物安樂。
詔許之。
廿日丙子。
授大膳職醤院無位高部神從五位下。
廿二日戊寅。
授攝津國正六位上雪氣神從五位下。
』伯耆守從五位下家原宿祢氏主爲勘解由次官兼算博士。
周防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直道爲鑄錢長官。
周防守如故。
散位外從五位下高丘宿祢百興爲和泉守。
從五位下守左近衛少將藤原朝臣良尚爲上総權介。
少將如故。
外從五位下行豊後介善道朝臣根莚爲越後權介。
散位外從五位下都宿祢禦酉爲因幡權介。
從五位下行上総介吉備朝臣全繼爲伯耆守。
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山蔭爲備後權介。
外從五位下當野忌寸平麻呂爲豊後介。
廿六日壬午。
授上野國正六位上波己曾神從五位下。
安藝國正六位上大麻天神。
伊都岐嶋中子天神。
水分天神。
天社天神並從五位下。
』詔令出羽國秋田郡俘囚道公宇夜古。
道公宇奈岐度之。
先是國司上言。
件俘囚等。
幼棄野心。
深愧異類。
歸依佛理。
苦願持戒。
仍特許之。
』授正六位上高向朝臣公輔從五位下。
無位紀朝臣全子。
田中朝臣保子。
安倍朝臣高子並從五位下。
廿七日癸未。
制。
主稅寮史生。
勞以十年爲限。
夏四月丙戌朔。
日有蝕之。
』雷雨。
震東京民居二家。
二日丁亥。
天皇不禦前殿。
於左仗頭。
賜飮親王以下次侍從以上。
賜祿各有差。
▼是日。
詔以從四位下時佐王。
從五位上百濟王慶世並爲次侍從。
三日戊子。
安藝國采女凡直貞刀自「刀」賜姓名笠朝臣宮子。
隷左京職。
宮子。
中務少丞正六位上笠朝臣豊主之女。
母雄宗王之女淨村女王。
大同元年。
雄宗王以伊豫親王家人。
配流安藝國。
宮子少年從母。
不知父族。
貫安藝國賀茂郡凡直氏。
預采女之貢。
美濃守從五位上笠朝臣數道。
越前守從五位下笠朝臣豊興等證之。
仍復本貫姓名。
四日己醜。
廣瀬龍田祭如常。
七日壬辰。
式兵二省奏擬階文。
天皇不禦前殿。
大臣奉勅。
命省行之。
』武藏國去秋水□。
下野國大風。
陸奧國洪水。
出羽國霜雹。
加賀國水旱。
出雲國秋寒。
並賑給之。
八日癸巳。
内殿潅佛如常。
凡毎年四月八日。
天子於内殿潅佛。
親王公卿及殿上六位已上各奉□錢。
多少有差。
他皆效此。
九日甲午。
從五位下守諸陵頭當麻眞人清雄爲圖書頭。
從五位下守圖書頭安倍朝臣房上爲治部少輔。
從五位下行大外記兼相摸介滋野朝臣安成爲上野權介。
大外記如故。
十日乙未。
授法華寺從三位薦枕高禦産栖日神正三位。
正四位上火雷神從三位。
從四位下法華寺坐神從四位上。
十五日庚子。
公卿於太政官曹司廳。
賜成選位記。
宣制雲。
勅旨〈止〉宣大命〈乎〉衆聞食〈止〉宣。
天安二年成選人等〈尓〉。
其仕奉狀〈乃〉随〈尓〉冠位上賜〈比〉治賜〈波久止〉宣大命〈乎〉衆聞食〈止〉宣。
』▼是日。
詔曰。
朕聞。
自古躰元居正者。
雖運殊根英。
聲別金石。
莫不改正朔變徽章。
以易民之視聽也。
故能皇疏不測。
萬朔酌而不□。
帝系無涯。
千載沿布而無□。
方今春忠已達。
夏徳爲餘。
衆鳥調翼而始。
百花成實而新結。
見候物之如此。
知開元之所宜。
其改天安三年。
以爲貞觀元年。
將使皇猷正一。
被群品以用全。
寳暦延長。
均兩儀以年遠。
』▼是日。
神祇官蔔。
以參河國播豆郡爲悠紀。
美作國英多郡爲主基。
十八日癸夘。
皇太後遷自東
詔。
三箇年内所進銅鉛。
年別各足三千斤者。
須借授五位。
其後三年内不減此數者。
隨爲眞。
廿七日癸醜。
下知五畿七道諸國。
令修理諸神社。
宜自今以後。
官長專當。
年中修理色目。
付朝集使言上。
卅日丙辰。
大祓於建禮門前。
以明日可發奉幣八幡大菩薩使也。
』築前國從二位勳八等田心姫神。
湍津姫神。
市杵嶋姫神並授正二位。
太政大臣東京一條第從二位勳八等田心姫神。
湍津姫神。
市杵嶋姫神並授正二位。
此六社居雖異。
實是同神也。
三月丁巳朔。
遣散位從五位下和氣朝臣巨範。
向豊前國八幡大菩薩宮。
奉幣帛財寳神馬等。
告以即位之由也。
三日己未。
停禦齋燒燈之事。
四日庚申。
遣左衛門少尉正六位下紀朝臣今影。
右衛門大志從六位上櫻井田部連貞雄麻呂於河内。
和泉兩國。
辨決陶山之爭。
五日辛酉。
授相摸國大住郡大領外從五位下壬生直廣主從五位下。
正六位上大神朝臣田仲麻呂外從五位下。
十三日己巳。
領渤海客使大内記正六位上安倍朝臣清行。
直講從七位下苅田首安雄。
俶裝進發。
告宣雲。
使等宜稱存問兼領渤海客使。
當般不任存問使故也。
』渤海國副使周元伯頗閑文章。
詔越前權少掾從七位下嶋田朝臣忠臣假爲加賀權掾向彼。
與元伯唱和。
以忠臣能屬文也。
十九日乙亥。
大僧都傳燈大法師位眞雅抗表曰。
道之極味。
無勝秘藏。
人之高行。
在轉法輪。
祕藏不直開。
待縁乃開。
法輪不獨轉。
逢時初轉。
法興道隆。
其應有由。
伏惟今上陛下。
殖良因於往刧。
纉寳祚於今辰。
聖仁攸被。
無遠而不臻。
佛心所加。
無幽而不照。
眞雅幸謁聖明之主。
儻遇仁造之時。
道喜人歡。
於此足矣。
所謂悉曇梵字者。
凡聖之教父。
人天之智母者也。
所以學字相者。
廣生世間之庶智。
觀字義者。
深證出世之妙智。
似巨海呑百川。
如大地載萬物。
如來説法自斯字而發。
薩□圓覺從彼文而開。
眞雅苟爲傳薪之人。
何無弘法之思。
待縁仰運。
齡傾力衰。
如今當於此際會。
不果彼心期。
則俟河之清。
人壽幾何。
若夫嘉祥寺者。
先帝奉爲深草天皇所建立也。
舊跡風流。
宛然在目。
伏願。
便於彼寺新院永賜三人度者。
教以悉曇文相。
學以梵字々義。
即是聲聞之業。
法文之要。
是故眞言宗以此爲要道。
應學法門。
其類巨多。
今取最要者。
配於三人也。
將使一人諳書大佛頂梵字。
一人諳書大隨求梵字。
一人諳書悉曇章梵字。
亦其護身則摩由之力殊高。
存命則尊勝之助最深。
是以莎底□蒭。
返損減之神於明王。
善住天子。
延已縮之命於佛頂。
拯濟之功。
亘億界而不竭。
度脫之力。
歴萬刧而無極。
然即使此三人。
兼讀大孔雀明王經三卷并佛頂尊勝梵字一道。
毎年三月上旬。
試定上件三人。
當於今上降誕之日度之。
其得業之後。
爲持念之僧。
住嘉祥西院。
轉孔雀尊勝。
恒護十善之鳳輿。
久堅九重之寳城。
特令弟子之中冠首者。
永代相承行此白業。
然則今上陛下。
徳滿乾坤。
明等日月。
保不壞之聖躰於轉法之力。
擧無疆之法壽於密言之功。
深草聖帝。
正覺之花更鮮。
田邑先皇。
無價之寳彌照。
即使世同東戸。
時化南薫。
天下清平。
人物安樂。
詔許之。
廿日丙子。
授大膳職醤院無位高部神從五位下。
廿二日戊寅。
授攝津國正六位上雪氣神從五位下。
』伯耆守從五位下家原宿祢氏主爲勘解由次官兼算博士。
周防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直道爲鑄錢長官。
周防守如故。
散位外從五位下高丘宿祢百興爲和泉守。
從五位下守左近衛少將藤原朝臣良尚爲上総權介。
少將如故。
外從五位下行豊後介善道朝臣根莚爲越後權介。
散位外從五位下都宿祢禦酉爲因幡權介。
從五位下行上総介吉備朝臣全繼爲伯耆守。
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山蔭爲備後權介。
外從五位下當野忌寸平麻呂爲豊後介。
廿六日壬午。
授上野國正六位上波己曾神從五位下。
安藝國正六位上大麻天神。
伊都岐嶋中子天神。
水分天神。
天社天神並從五位下。
』詔令出羽國秋田郡俘囚道公宇夜古。
道公宇奈岐度之。
先是國司上言。
件俘囚等。
幼棄野心。
深愧異類。
歸依佛理。
苦願持戒。
仍特許之。
』授正六位上高向朝臣公輔從五位下。
無位紀朝臣全子。
田中朝臣保子。
安倍朝臣高子並從五位下。
廿七日癸未。
制。
主稅寮史生。
勞以十年爲限。
夏四月丙戌朔。
日有蝕之。
』雷雨。
震東京民居二家。
二日丁亥。
天皇不禦前殿。
於左仗頭。
賜飮親王以下次侍從以上。
賜祿各有差。
▼是日。
詔以從四位下時佐王。
從五位上百濟王慶世並爲次侍從。
三日戊子。
安藝國采女凡直貞刀自「刀」賜姓名笠朝臣宮子。
隷左京職。
宮子。
中務少丞正六位上笠朝臣豊主之女。
母雄宗王之女淨村女王。
大同元年。
雄宗王以伊豫親王家人。
配流安藝國。
宮子少年從母。
不知父族。
貫安藝國賀茂郡凡直氏。
預采女之貢。
美濃守從五位上笠朝臣數道。
越前守從五位下笠朝臣豊興等證之。
仍復本貫姓名。
四日己醜。
廣瀬龍田祭如常。
七日壬辰。
式兵二省奏擬階文。
天皇不禦前殿。
大臣奉勅。
命省行之。
』武藏國去秋水□。
下野國大風。
陸奧國洪水。
出羽國霜雹。
加賀國水旱。
出雲國秋寒。
並賑給之。
八日癸巳。
内殿潅佛如常。
凡毎年四月八日。
天子於内殿潅佛。
親王公卿及殿上六位已上各奉□錢。
多少有差。
他皆效此。
九日甲午。
從五位下守諸陵頭當麻眞人清雄爲圖書頭。
從五位下守圖書頭安倍朝臣房上爲治部少輔。
從五位下行大外記兼相摸介滋野朝臣安成爲上野權介。
大外記如故。
十日乙未。
授法華寺從三位薦枕高禦産栖日神正三位。
正四位上火雷神從三位。
從四位下法華寺坐神從四位上。
十五日庚子。
公卿於太政官曹司廳。
賜成選位記。
宣制雲。
勅旨〈止〉宣大命〈乎〉衆聞食〈止〉宣。
天安二年成選人等〈尓〉。
其仕奉狀〈乃〉随〈尓〉冠位上賜〈比〉治賜〈波久止〉宣大命〈乎〉衆聞食〈止〉宣。
』▼是日。
詔曰。
朕聞。
自古躰元居正者。
雖運殊根英。
聲別金石。
莫不改正朔變徽章。
以易民之視聽也。
故能皇疏不測。
萬朔酌而不□。
帝系無涯。
千載沿布而無□。
方今春忠已達。
夏徳爲餘。
衆鳥調翼而始。
百花成實而新結。
見候物之如此。
知開元之所宜。
其改天安三年。
以爲貞觀元年。
將使皇猷正一。
被群品以用全。
寳暦延長。
均兩儀以年遠。
』▼是日。
神祇官蔔。
以參河國播豆郡爲悠紀。
美作國英多郡爲主基。
十八日癸夘。
皇太後遷自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