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孝宗皇帝 下
關燈
小
中
大
内懐未究之規摹,外愧難成之功業,長撫逺馭,將恢不世之基,深識通材,庻獲非常之輔。
有赫延登之命,無逾歴試之賢,具宣乃猶,鹹告爾衆。
具官趙雄器全而用逺,實大而聲閎,臨事謀端, 若元龜之信,當機立發,沛如流水之源,宻膺深知,亟踐要路,考其才恢恢而有餘地,驗其?斷斷而無空言,灼知俊心,可倚大任,遂付以政,用宏乃庸,周旋三時,醇 一節,以智略通明賛朕事,以道德寛大廣朕心,民言維嘉,國論以壹,朕敷聞古昔,注想英賢,以言寤念,則曷究於深誠,以象營求,則固非於素望,念此選舉,疚於夙宵,有能奮庸,協我昌眀之?,曾是在位,得茲碩大之臣。
是用誕敭恩綸,登授相柄,廣宣厥道,俾盡展於良規,無棄爾成,尚乞終於顯績,申加采邑,超進文階,並出眷懐,是崇體貌,亶茲注意,維以?休。
於戱!邃古之治益遙,真儒之效浸寡,維身克正,卿士庻尹無不宜,維心克誠,隂陽四時無不序。
勉攄素藴,永底丕平。
」 七年十二月,以脩史書成,自宣奉大夫授銀青光祿大夫,依前右丞相,進封沂國公。
同日,王淮樞宻院使自知樞密院事,遷中大夫除 制曰:象著三辰,鬥極上通於帝紀,政分二柄,機庭内總於兵權。
朕振長?以禦邦,綜大綱而撫世,永惟軍國之任,並繫安危之圗,茲有良臣,久司右府,既協同於人望,亦灼見於朕心,遂升班聨,授乃重寄,?以吉旦,諗於羣倫。
具官王淮剛正而守中,髙明而持重,質諸天地,言顧行以無慙,欲自朝廷,實浮名而有裕,曩踐政路,歴宣賢勞,調娛萬幾,綏靖四國,逮進登於宥宻,益具罄於忠嘉,尊爼之畫,消難於未形,帷幄之言,進規於不逮,事必汝訪,謀無予欺,邦其尊榮,民以寧壹。
朕叅稽古誼,簡畀事權,勃輔漢家,實倚本兵之重,蠡謀越國,亦專主外之長,是用誕頒恩書,升正使號,式序爾位,亞端揆以同登,克壯其猶,秉神樞而獨制,仍陪戶邑,併陟文階,是由至懐,庻表優禮。
於戱!賢人之業,可大副予體貌之崇,天下之務,惟幾藉爾精神之運,勉堅一意,汔底多盤。
七年十二月,以脩史書成,自通奉大夫,授正議大夫,依前樞宻使,進封信國公。
乙亥,錢良臣叅知政事自簽書樞宻院事除 淳熈七年庚子 五月戊辰,周必大叅知政事自吏部尚書除 謝廓然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宻院事自刑部尚書除 必大,字洪道,吉州人。
廓然,字開之,天台[2]人 淳熈八年辛醜 八月,趙雄罷右丞相自銀青光祿大夫、沂國公,除觀文殿大學士、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 制曰:「朕推誠宰路,興治邦圗,專任而倚成功,方頼謀謨之益,勞謙而廸終吉,迄難志願之違,疇異數以寵行,擇巨藩而命鎮,?以穀旦,告於治朝。
具官趙雄材鉅而識髙,氣全而量逺,光明碩大,皇皇人物之宗,廣博靖深,渾渾廟堂之器,登進端揆,敷宣大猷,薦才常采於公言,立政悉循於直道,國論鹹穆,輿情具宜。
遽覽封章,願辭機務,方仰成之無間,豈引去之當言?細劄溫詞,已示曲留之意,髙情亮節,愈堅勇退之心,簡於深懐,厚以殊遇,眷惟蜀道,實重益都,綜張箕舒翼之營,控歴井捫參之勢,既資君重,壯方面之金湯,仍使公歸,耀故郷之衮繡,更超加於儒職,庸增重於民瞻,茂著忠勞,具昭眷禮。
於戯!唐姚崇之相,適俱及於三年,周申甫之賢,亦于蕃於四國,尚膺休命,益懋顯庸。
」 雄自淳熈五年十一月拜右丞相,是年八月罷,入相二年餘。
時有言雄多私裡黨者,於是命大臣進擬,皆於姓名下注本貫封入,遂為故事。
十年,自知盧州,知江陵府。
十四年十月,除特進、判江陵。
光宗即位,下求言之詔,詔曰:「卿以碩德重望,受知聖皇,輔政典藩,綽有成績,已頒召節,俾簉闕庭,入告嘉猷,行盡對敭之益,星言夙駕,勿辭?履之勞。
予欲亟聞切直之規,卿其深體傾渴之意,凢軍國之利害,生民之休戚,悉宜條陳,先以驛奏,自餘忠益,尚兾面求。
」四月,特進、觀文殿大學士、判江陵府、荊湖北路安撫使、沂國公趙雄奏:「先準聖?,令赴行在奏事,尋具奏懇免,仍乞外祠,?降詔不允,依已降指揮,疾速前來者,乞追寝前命。
」詔可,特轉一官,依舊判江陵府,閏五月,特受寧武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判江陵府,進封衛國公。
紹熈元年六月,詔判潼川府,趙雄依所乞充醴泉觀使。
始封沂,後封衛 王淮右丞相自樞宻使、信國公,除光祿大夫、兼樞密使,進封福國公 制曰:「人主論一相,紀綱舉則庻績熈,上賢為三公,儒術行則大治起。
朕選建哲輔,協圗康功,夜夣想以營求,朝咨諏而博采,帝賚予弼,夙推成德之良,民具爾瞻,茲屬已然之效,渙此休命,告於朝廷。
具官王淮亮直而渾深,清明而篤實,以貫通三極之學,發於宏毅之資,以運理萬物之才,行以安和之度,更踐政路,勤施王家,奮明略以憲邦,抱純誠而事上,逮冠宥府,益聞嘉猷,辭氣從容,幄中之畫已定,精神孚逹,天下之患自消,泯功用於不言,賛謀猷於獨運,朕勵精求治,望古興懐,皇天付予以生民,念當躋於富厚,太上授予以丕業,思盡復於升平,撫歲月以浩然,履基圖而惕若,疇若予采,遹求厥寧。
是用酌於師虞,畀以宰柄,崇於體貌,既超漢爵之階,徹彼山川,仍奠閩邦之壤,因念安危之寄,固難文武之分,俾兼元樞,遂合大政,具昭眷倚,茂輯勲庸。
於戯!歴考帝王之盛朝,永懐臣主之亨?,譬諸脩漢,爾其為羽翼以遊,喻彼洪荒,爾其為舟楫以濟。
尚膺懋典,益究洪圗。
」 甲寅,謝廓然同知樞密院事九月,兼權叅知政事 九月庚寅,錢良臣罷叅知政事除資政殿學士,在外宮觀 良臣自淳熈五年六月除簽書樞密事,十一月除叅知政事,是年九月罷,執政凢三年餘。
十年三月,詔正奉大夫、知鎮江府錢良臣,治郡踰年,職事脩舉,可除端明殿學士,依舊知鎮江府。
十二年正月,知建康府兼行宮留守錢良臣,除資政殿學士。
十四年八月,良臣在建康府已四年,以方靣難得人,除資政殿大學士,依舊知建康。
十五年八月,提舉洞霄宮,從其請也。
光宗即位,下求言之詔,詔曰:「卿二府舊臣,宣力滋多,壽皇之所擢任,而沖人之所注想者也。
嘉謨嘉猷,奚必咨問而後樂告哉?實頼箴規,以毗初政。
」十六年十一月,卒,積官宣奉大夫,贈金紫光祿大夫,謚文惠。
孝宗嘗詢時事,所陳合上意,孝宗褒之曰:「如卿,真所謂通世務之儒。
」遂書「通儒」以賜之。
上在春宮,又書「雲漢昭囘之閣」以賜之。
淳熈九年壬寅 六月丁巳,同知樞密院事謝廓然緻仕 廓然自淳熈七年五月除簽書樞宻院事,八年八月除同知樞密院事,至是年六月,以中大夫,守本官職緻仕,在樞府二年餘。
是月戊午,卒,贈光祿大夫、資政殿學士。
七月壬辰,李彥穎罷叅知政事自通議大夫,依舊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 彥穎以疾乞觧機政,故有是命。
十年正月,右諫議大夫張大經論叅政李彥穎不能治家體國,乞罷資政殿學士,詔特降為中大夫。
光宗即位,下求言之詔,詔曰:「卿精忠粹德,士林之冠冕,嘉謨碩畫,今代之蓍蔡,膺聖父之圗任,助沖人之緝熈,養浩家居,心在王室,軍國之務至熟悉也。
朕不忘卿,卿其肯忘朕乎?其悉條上以副眷想。
」七月,詔資政殿大學士、左正奉大夫、提舉洞霄宮李彥穎,乆在潛藩,老成靜退,可除觀文殿學士,依舊宮觀。
是月,臣僚奏:「今自宰相、執政、侍從、卿監、正朝郎、貟郎分為五等,除緻仕遺表已行集議裁減外,今将逐郊?補恩澤,每等降殺,以兩酌中定為正數。
宰相一十人、開府已上同執政八人、太尉同侍從六人。
」詔從之。
九月庚午,王淮左丞相自右丞相、兼樞密使、福國公,加特進,封冀國公 梁克家右丞相自觀文殿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遷金紫光祿大夫,進封儀國公 淮左丞相制曰:「朕遹廣燕謀,紹開駿命,内則振大綱而總核,外則揆長?而經營,天毖我成功,將盡復祖宗之緒,帝賚予良弼,方并持文武之權,疇首賛於廟謨,肆丕昊於廷號。
具官王淮擴先覺之藴,挺大受之姿,約六經而成文,才獨髙於黼黻,兼三王而施事,學自富於經綸,似不能言而智足以決天下之疑,如不勝衣而勇足以任天下之重,夙簡登庸之望,洊疇開濟之圗,時最乆於輔庭,功尤多於宥密,逮居百揆,彌燮萬機,揚協帝之重華,輯效君之衆美,謙恭率下,德乃大而有容,諒直處中,誠則乆而無息,除吏靡私於親故,振民請惠於困窮,問邊備則邊人棄犀甲而歸,問師律則將帥厲虎臣之氣,是用繇右弼而陞左輔,益聳於具瞻,顓東府而觧西樞,復循於彛典,蓋建隆之初造,與慶歴之既平,除授具存,規模可考,茲仍分於二柄,肆稽合於兩朝,啟南國而冠崇階,疏多畬而衍真
有赫延登之命,無逾歴試之賢,具宣乃猶,鹹告爾衆。
具官趙雄器全而用逺,實大而聲閎,臨事謀端, 若元龜之信,當機立發,沛如流水之源,宻膺深知,亟踐要路,考其才恢恢而有餘地,驗其?斷斷而無空言,灼知俊心,可倚大任,遂付以政,用宏乃庸,周旋三時,醇 一節,以智略通明賛朕事,以道德寛大廣朕心,民言維嘉,國論以壹,朕敷聞古昔,注想英賢,以言寤念,則曷究於深誠,以象營求,則固非於素望,念此選舉,疚於夙宵,有能奮庸,協我昌眀之?,曾是在位,得茲碩大之臣。
是用誕敭恩綸,登授相柄,廣宣厥道,俾盡展於良規,無棄爾成,尚乞終於顯績,申加采邑,超進文階,並出眷懐,是崇體貌,亶茲注意,維以?休。
於戱!邃古之治益遙,真儒之效浸寡,維身克正,卿士庻尹無不宜,維心克誠,隂陽四時無不序。
勉攄素藴,永底丕平。
」 七年十二月,以脩史書成,自宣奉大夫授銀青光祿大夫,依前右丞相,進封沂國公。
同日,王淮樞宻院使自知樞密院事,遷中大夫除 制曰:象著三辰,鬥極上通於帝紀,政分二柄,機庭内總於兵權。
朕振長?以禦邦,綜大綱而撫世,永惟軍國之任,並繫安危之圗,茲有良臣,久司右府,既協同於人望,亦灼見於朕心,遂升班聨,授乃重寄,?以吉旦,諗於羣倫。
具官王淮剛正而守中,髙明而持重,質諸天地,言顧行以無慙,欲自朝廷,實浮名而有裕,曩踐政路,歴宣賢勞,調娛萬幾,綏靖四國,逮進登於宥宻,益具罄於忠嘉,尊爼之畫,消難於未形,帷幄之言,進規於不逮,事必汝訪,謀無予欺,邦其尊榮,民以寧壹。
朕叅稽古誼,簡畀事權,勃輔漢家,實倚本兵之重,蠡謀越國,亦專主外之長,是用誕頒恩書,升正使號,式序爾位,亞端揆以同登,克壯其猶,秉神樞而獨制,仍陪戶邑,併陟文階,是由至懐,庻表優禮。
於戱!賢人之業,可大副予體貌之崇,天下之務,惟幾藉爾精神之運,勉堅一意,汔底多盤。
七年十二月,以脩史書成,自通奉大夫,授正議大夫,依前樞宻使,進封信國公。
乙亥,錢良臣叅知政事自簽書樞宻院事除 淳熈七年庚子 五月戊辰,周必大叅知政事自吏部尚書除 謝廓然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宻院事自刑部尚書除 必大,字洪道,吉州人。
廓然,字開之,天台[2]人 淳熈八年辛醜 八月,趙雄罷右丞相自銀青光祿大夫、沂國公,除觀文殿大學士、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 制曰:「朕推誠宰路,興治邦圗,專任而倚成功,方頼謀謨之益,勞謙而廸終吉,迄難志願之違,疇異數以寵行,擇巨藩而命鎮,?以穀旦,告於治朝。
具官趙雄材鉅而識髙,氣全而量逺,光明碩大,皇皇人物之宗,廣博靖深,渾渾廟堂之器,登進端揆,敷宣大猷,薦才常采於公言,立政悉循於直道,國論鹹穆,輿情具宜。
遽覽封章,願辭機務,方仰成之無間,豈引去之當言?細劄溫詞,已示曲留之意,髙情亮節,愈堅勇退之心,簡於深懐,厚以殊遇,眷惟蜀道,實重益都,綜張箕舒翼之營,控歴井捫參之勢,既資君重,壯方面之金湯,仍使公歸,耀故郷之衮繡,更超加於儒職,庸增重於民瞻,茂著忠勞,具昭眷禮。
於戯!唐姚崇之相,適俱及於三年,周申甫之賢,亦于蕃於四國,尚膺休命,益懋顯庸。
」 雄自淳熈五年十一月拜右丞相,是年八月罷,入相二年餘。
時有言雄多私裡黨者,於是命大臣進擬,皆於姓名下注本貫封入,遂為故事。
十年,自知盧州,知江陵府。
十四年十月,除特進、判江陵。
光宗即位,下求言之詔,詔曰:「卿以碩德重望,受知聖皇,輔政典藩,綽有成績,已頒召節,俾簉闕庭,入告嘉猷,行盡對敭之益,星言夙駕,勿辭?履之勞。
予欲亟聞切直之規,卿其深體傾渴之意,凢軍國之利害,生民之休戚,悉宜條陳,先以驛奏,自餘忠益,尚兾面求。
」四月,特進、觀文殿大學士、判江陵府、荊湖北路安撫使、沂國公趙雄奏:「先準聖?,令赴行在奏事,尋具奏懇免,仍乞外祠,?降詔不允,依已降指揮,疾速前來者,乞追寝前命。
」詔可,特轉一官,依舊判江陵府,閏五月,特受寧武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判江陵府,進封衛國公。
紹熈元年六月,詔判潼川府,趙雄依所乞充醴泉觀使。
始封沂,後封衛 王淮右丞相自樞宻使、信國公,除光祿大夫、兼樞密使,進封福國公 制曰:「人主論一相,紀綱舉則庻績熈,上賢為三公,儒術行則大治起。
朕選建哲輔,協圗康功,夜夣想以營求,朝咨諏而博采,帝賚予弼,夙推成德之良,民具爾瞻,茲屬已然之效,渙此休命,告於朝廷。
具官王淮亮直而渾深,清明而篤實,以貫通三極之學,發於宏毅之資,以運理萬物之才,行以安和之度,更踐政路,勤施王家,奮明略以憲邦,抱純誠而事上,逮冠宥府,益聞嘉猷,辭氣從容,幄中之畫已定,精神孚逹,天下之患自消,泯功用於不言,賛謀猷於獨運,朕勵精求治,望古興懐,皇天付予以生民,念當躋於富厚,太上授予以丕業,思盡復於升平,撫歲月以浩然,履基圖而惕若,疇若予采,遹求厥寧。
是用酌於師虞,畀以宰柄,崇於體貌,既超漢爵之階,徹彼山川,仍奠閩邦之壤,因念安危之寄,固難文武之分,俾兼元樞,遂合大政,具昭眷倚,茂輯勲庸。
於戯!歴考帝王之盛朝,永懐臣主之亨?,譬諸脩漢,爾其為羽翼以遊,喻彼洪荒,爾其為舟楫以濟。
尚膺懋典,益究洪圗。
」 甲寅,謝廓然同知樞密院事九月,兼權叅知政事 九月庚寅,錢良臣罷叅知政事除資政殿學士,在外宮觀 良臣自淳熈五年六月除簽書樞密事,十一月除叅知政事,是年九月罷,執政凢三年餘。
十年三月,詔正奉大夫、知鎮江府錢良臣,治郡踰年,職事脩舉,可除端明殿學士,依舊知鎮江府。
十二年正月,知建康府兼行宮留守錢良臣,除資政殿學士。
十四年八月,良臣在建康府已四年,以方靣難得人,除資政殿大學士,依舊知建康。
十五年八月,提舉洞霄宮,從其請也。
光宗即位,下求言之詔,詔曰:「卿二府舊臣,宣力滋多,壽皇之所擢任,而沖人之所注想者也。
嘉謨嘉猷,奚必咨問而後樂告哉?實頼箴規,以毗初政。
」十六年十一月,卒,積官宣奉大夫,贈金紫光祿大夫,謚文惠。
孝宗嘗詢時事,所陳合上意,孝宗褒之曰:「如卿,真所謂通世務之儒。
」遂書「通儒」以賜之。
上在春宮,又書「雲漢昭囘之閣」以賜之。
淳熈九年壬寅 六月丁巳,同知樞密院事謝廓然緻仕 廓然自淳熈七年五月除簽書樞宻院事,八年八月除同知樞密院事,至是年六月,以中大夫,守本官職緻仕,在樞府二年餘。
是月戊午,卒,贈光祿大夫、資政殿學士。
七月壬辰,李彥穎罷叅知政事自通議大夫,依舊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 彥穎以疾乞觧機政,故有是命。
十年正月,右諫議大夫張大經論叅政李彥穎不能治家體國,乞罷資政殿學士,詔特降為中大夫。
光宗即位,下求言之詔,詔曰:「卿精忠粹德,士林之冠冕,嘉謨碩畫,今代之蓍蔡,膺聖父之圗任,助沖人之緝熈,養浩家居,心在王室,軍國之務至熟悉也。
朕不忘卿,卿其肯忘朕乎?其悉條上以副眷想。
」七月,詔資政殿大學士、左正奉大夫、提舉洞霄宮李彥穎,乆在潛藩,老成靜退,可除觀文殿學士,依舊宮觀。
是月,臣僚奏:「今自宰相、執政、侍從、卿監、正朝郎、貟郎分為五等,除緻仕遺表已行集議裁減外,今将逐郊?補恩澤,每等降殺,以兩酌中定為正數。
宰相一十人、開府已上同執政八人、太尉同侍從六人。
」詔從之。
九月庚午,王淮左丞相自右丞相、兼樞密使、福國公,加特進,封冀國公 梁克家右丞相自觀文殿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遷金紫光祿大夫,進封儀國公 淮左丞相制曰:「朕遹廣燕謀,紹開駿命,内則振大綱而總核,外則揆長?而經營,天毖我成功,將盡復祖宗之緒,帝賚予良弼,方并持文武之權,疇首賛於廟謨,肆丕昊於廷號。
具官王淮擴先覺之藴,挺大受之姿,約六經而成文,才獨髙於黼黻,兼三王而施事,學自富於經綸,似不能言而智足以決天下之疑,如不勝衣而勇足以任天下之重,夙簡登庸之望,洊疇開濟之圗,時最乆於輔庭,功尤多於宥密,逮居百揆,彌燮萬機,揚協帝之重華,輯效君之衆美,謙恭率下,德乃大而有容,諒直處中,誠則乆而無息,除吏靡私於親故,振民請惠於困窮,問邊備則邊人棄犀甲而歸,問師律則將帥厲虎臣之氣,是用繇右弼而陞左輔,益聳於具瞻,顓東府而觧西樞,復循於彛典,蓋建隆之初造,與慶歴之既平,除授具存,規模可考,茲仍分於二柄,肆稽合於兩朝,啟南國而冠崇階,疏多畬而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