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孝宗皇帝 上
關燈
小
中
大
老多病,且乞任便居住,上曰:「方始相見,未可言此。
」於是詔史浩令於宰相東壁一片歇空立班,四叅日叅依次序,别班起居。
丁未,辛次膺叅知政事自同知樞密院事除 洪遵同知樞宻院事自翰林學士承?、知制誥兼侍讀,遷左中大夫除 癸亥,汪澈罷叅知政事資政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 澈自紹興三十二年四月除叅知政事,是年五月罷,執政一年餘。
上初即位,除左通議大夫,七月,以叅知政事汪澈為湖北京西路督視軍馬,至是,引疾乞祠,故有是命,?右諫議大夫王大寳論澈,詔澈落職,依舊提舉洞霄宮,台州居住。
六月戊辰,周葵叅知政事自兵部侍郎兼侍講,遷左大中大夫除。
二年七月己巳,兼權知樞密院事 戊寅,辛次膺罷叅知政事除資政殿學士、提舉臨安府洞霄宮 次膺自是年三月除同知樞密院事,五月除叅知政事,是月罷,執政凡三月。
次膺以疾求罷,章十數上,不允,及入謝,奏曰:「王十朋除侍禦史,雖自親擢,天下皆知臣等薦其方正。
湯思退趍召,將至闕下,天下亦知臣嘗疏其姦邪,臣不引避,人其謂何?臣實苦筋力疲??,恐誤國事。
」上為之惻然,踰月,求去不已,授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
明年六月,緻仕,閒居者八年。
六年,卒,臨終親作遺表萬言,力賛恢復而不及私,年七十九,贈光祿大夫。
七月庚寅,湯思退拜右相自觀文殿大學士、左金紫光祿大夫、充醴泉觀使兼侍讀,除特進、右僕射、同平章事兼樞密使,進封榮國公 制曰:「熈庻績而代天,須弼疑之並置,肩一心而事國,乃揆牧之疊居。
眷時宗工,乆去宰路,方虛位之不補,亶維賢之是圗,肆於來歸,渙以大號。
具官湯思退宏寛而剛毅,端靖而疏通,學深造於聖?,識洞明於事變,卓爾佐王之略,偉發謨而逄辰,煥然經世之文,嘉載道以行逺,爰結知於太上,遂登冠於冡司,辭色粹夷,潛消中外之釁,精誠孚逹,坐格隂陽之和,顧委任而責成,念勤勞而均逸,欲考功而試以馮翊,尚施福而及於京師。
自朕纂臨,尤先求舊,君陳分政,固多入告之謀猷,姫旦於征,宜偹徃迎之衮綉,是用賜環趣召,前席咨詢,少紆真館之遊,姑進露門之讀,然所為親賢之急,蓋倚以復相之懐,是符中台,俾職亞輔,仍付本兵之寄,載崇馭貴之階,建於上公,陪以多賦,併昭眷渥,庸侈徽章。
於戯!如晦至卒從玄齡,將協??而相濟,陳平今願遜周勃,適居次以何嫌。
徃殫厥心,同底于治。
」錢周材詞 十二月丁巳朔,陳康伯罷相除少保、觀文殿大學士、判信州,進封福國公 制曰:「輔相股肱於元首,身久佩於安危,帝王體貌於大臣,誼必隆於進退。
眷我冡司之老,懇辭魁柄之榮,既莫遂於挽留,宜有加於寵秩,肆昐明命,誕告治朝。
具官陳康伯學貫天人,才周經緯,中和自禀,言有物而行有常,度量難名,澄不清而撓不濁,爰登揆路,五閱歲華,當國家多事之時,專廟廊萬幾之寄,雍容鎮俗,談笑折衝,道蕩蕩以遵王,無有作惡,心休休而樂善,其如有容,邦政弗愆,物情交附,惟予一人纂承之慶,本太上皇付託之誠,能將順以輸忠,實賛襄之有助,心如金石,勲在旂常。
朕方委任而責成,爾亦勤勞而匪懈,乆煩機務,累抗封章,丁寜諭?而莫囘,傴僂陳詞而愈固,式揚典冊,俾解鈞衡,亞保升華,煥衮衣於左棘,鴻儒列職,冠書殿於西清,進公社於新邦,分使符於故裡,載疇井邑,併衍圭腴。
於戯!功名克保於始終,古今所重,出處暫均于勞逸,中外何殊?其思注意之深,勿替告猷之舊。
」 康伯自紹興二十九年九月拜右僕射,三十一年三月拜左僕射,三十二年十二月兼樞密使,是年十二月罷,在相位四年。
至是,出判信州,上曰:「韓琦亦曽判相州。
康伯極有徳量,有佐命之功。
」右僕射湯思退奏:「陳康伯徳量能鎮壓事,誠如聖諭。
」上曰:「朕不忘之,他日復召用。
」康伯尋自陳,遂為醴泉觀使。
隆興二年六月,判紹興府,九月,詔陳康伯依舊醴泉觀使,任便居住。
先是,召赴行在,康伯以疾辭故也。
丁醜,湯思退左僕射自特進、右僕射、榮國公,授左僕射、兼樞密使,進封慶國公 張浚右僕射自降授特進、樞宻使、魏國公,授右僕射、同平章事、兼樞宻使,依前都督江淮東西路建康鎮江府江隂軍江池州屯駐軍馬 思退左僕射制曰:「握符以臨四海,論相故必惟其能,當軸而長百僚,尊君則宜正其體。
眷予碩輔,載秉化鈞,顧左揆之仍虛,亶具瞻之攸屬,矧登崇之典自昔,且注倚之懐愈隆,用升元台,寔允衆聽。
具官湯思退風猷峻茂,噐範深純,鍾山嶽之炳靈,藴星辰之精粹,力堪治劇,斡旋之易若轉圜,識洞?幾,裁決之明如指掌。
蚤出逄于休旦,爰歴踐於要塗,久勤機務之煩,遂冠冡司之重,雖或均於勞逸,然常係於安危,才任宰衡,猶詳試其政事,心存王室,乃入告於謀猷,是膺前席之思,俄被賜環之趣,繫樊侯之補袞,若伊尹之格天,庻周歎儀圖之難,而商推專美之間,其進持於魁柄,以觀獨運之能,且改胙於名邦,以示有加之寵,乗茲?遇,寖格隆昌。
於戲!奏位次而莫先,雅欲蕭何之處乎上,鹹成功而匪懈,正湏姫旦之圖其終。
徃茂堅不息之誠,庸光輔日新之治,?爾丕烈,佐予宏規。
」 二年正月,上謂思退等曰:「卿等近日極留意政事,要當立紀綱、正法度,不可困於文書,乃堂吏之事。
」二月,思退改封岐國公,以思退言國朝自天聖以來無以慶國為封者,故有是命。
二年九月癸夘,除都督江淮東西路建康鎮江府江隂軍江池州屯駐軍馬,思退言:「臣備位宰相,被命督師,敵人雖已議和,奉使尚未過界。
況屯邊之兵數十百萬,霜寒暴露,臣欲擇日同屬官起發至淮上,布宣徳意,撫勞師徒。
」從之,卒辭不行。
浚右僕射制曰:「總營屯而靖難,既顓暢於國威,輔衡軸而代工,將共調於王化。
朕纂承丕緒,宏濟多虞,眷夫夙艾之良,寔乃倚毗之舊,蓋以一時之元老,而久服厪於疆場,因四海之具瞻,而使歸翊於岩廊。
庸錫徽章,誕敷渙號。
具官張浚徳醇而履正,道大而慮周,身當中外之安危,識洞古今之治亂,更委二柄,備殫百為,顧讒波之淊天,維忠氣之貫日,吾適不用,則鄰壤有輕秦之心,我必能興,蓋所懐維強楚之略。
茲徃嚴於師律,遂遐憺於皇靈,挫貔虎之噬吞,破蚍蠧之贅聚,隂杜窺邊之釁,寖堅款塞之誠,念功烈之未終,猶稽素志,觀規模之甚逺,實肇宏圖。
是用復延登於宰庭,仍總督於軍壘,若渉於川之藉舟楫,若固其室之資棟楹,勢雖異宜,意則兼注。
於戲!酌倅樽以獻,政湏平仲之在齊,借前箸而籌,終頼子房之謀漢,未鞭笞於排難解紛之日,而鎮撫乃安民和衆之方。
尚思厥猷,期協於道。
」錢周材詞 虜都元帥僕散忠義與紇石烈志寜貽書三省密院,欲索四郡及嵗幣等,時湯思退為右相,思退本檜死黨,尤急於求和,遂大倡和議,建議王之望、龍大淵為通問使副,公在逺,爭不能得,即奏乞退,上賜手書召公,既至,入見,上首諭公以欲專委之意,公復力陳和議之失,上為止誓書,留使人,而令通書官胡昉、楊由義先徃,諭虜使以四郡不可割之意。
於是,之望等待命境上。
十二月二十二日,制拜公尚書右僕射,都督如故,而思退亦轉左僕射雲雲。
上諭當直學士錢周材,以注意在公,故思退雖為左僕射,而公恩遇獨隆,每奏事,上輒留公與語,又時召栻入對,賜公禦書《聖主得賢臣頌》,思退等素忌公,至是益甚。
公既入輔,首奏當旁招仁賢,共濟國事,上令公條具奏,公薦虞允文、陳俊卿、汪應辰、王十朋、張闡可備執政,劉珙、王大寳、杜莘老宜即召還,胡銓可備風憲,張孝祥可付事任,馮時行、任藎言、馮方皆可備近臣,朝士中林栗、王秬、莫沖、張宋卿議論?正,可任臺諫,皆一時選也。
公自太上時,即建議當駐蹕建康以圖恢復,上初即位,公入對,又首言之,及撫師江淮,每申前說,至是復力言於上,胡昉等還,不為虜屈,上令栻諭公曰:「和議之不成,天也!自此事當歸一矣。
」始議以四月進幸建康,公又奏,當詔之望等還,上批出曰:「王之望、龍大淵并一行禮物竝回。
」 先是,公既決幸建康之議,思退等初不與聞,後奏事,語屢屈,因請曰:「和議不成,敵至何以待之?」上曰:「朕已決幸建康。
」思退等失色,遂隂與其黨謀為傾陷之計,居數日,俄有?命公按視江淮,公知一日出外,姦人必得肆意,然趣行之?屢下,而事之成敗,有非人力所能為者,乃行。
隆興二年甲申 四月丁醜,張浚罷右僕射授少師、保信軍節度使、判福州,依前魏國公 制曰:「宅百揆而督五兵,正頼籌邊之効,冠三孤而張六纛,曲隆制閫之權。
我有明緡,颺於拱著。
具官張浚材尊王佐,道聳民瞻,節操堅剛,曾歲寒之不改,規模逺大,寜日仄而遂休。
蚤逄陽九之交,上應魁三之象,叱王尊之馭,亘井絡以蜚聲,下楊僕之舡,空潢池而掃祲,更險夷而一緻,謂文武之兼資,粵從綠野之遊,殆為蒼生而起。
肆予嗣服,即俾來朝,提江淮表裏之封,盡顓總綂,佩將相安危之寄,式重倚毗,三年於茲,庻績用乂,蒐乗補卒,亦既輸勞,增埤浚隍,未嘗徹警,孟明報彭衙之役,獨負壯猷,武侯引街亭之愆,靡形愠色。
朕念疆垂之久戍,詔師衆以代更,分遣從臣,徃宣使指,棘門如兒戯耳,庸謹秋防,袞衣以公歸兮,庻聞辰告,疊覽指瑕之奏,且披請老之章,欲畀舊官,蓋無故事。
是用出楓宸之異渥,超棘位之峞班,簜節有光,擇合肥之名鎮,甘棠弗翦,臨長樂之價藩,衍以圭腴,侈其真食。
於戲!《春秋》責偹於賢者,慨功業之惟艱,天子加禮於大臣,固始終之不替。
其綏吉履,毋有遐心。
」 浚自隆興元年十二月拜右僕射兼樞密使,是年四月罷,再入相纔五月。
初,上命公按視江淮,既出國門,思退遂與右正言尹穡通謀,日夜汲汲益求所以間公者。
及之望等還,思退等因相與隂謀,謂不毀守備,則公不可去,和不可成,乃令其黨盛毀守偹一無可恃,而穡專主其議,百計毀公,督府叅議官馮方徧行兩淮,築治城壘,最為勞勩,思退等以其効力尤多,尤惡之,使穡論方不當築城費財,方遂罷,又論公所費國用不貲,公奏計督府遣間探、給官吏等,二年半之費不及三十萬緍,其餘皆為修城、造舟、除器、招軍用,上出公奏,思退、穡議屈,於是始謀更造他事機撼公。
殿前後軍統制官張深等有勞,軍士安之,俄有?放罷,而以趙密之子廓代之,公至淮西訪問知狀,奏留深,而穡指公為拒命?扈,思退又相與謀,上眷公厚,必未肯遽罷公,但先罷公都督,則公自當引去,穡奏論如思退計,而公自聞馮方罷,上奏乞罷督府,詔從公請,而公亦封章力求還政矣。
穡連疏詆公愈力,左司諫陳良翰奏,如公忠勤,人望所屬,不當使去國,上謂良翰:「本無此事,且當今人材,孰有踰魏公者?卿宜徧諭侍從、臺諫,使知朕此意。
」侍禦史周操疏同良翰議,至是爭論甚力,然是時公留平江虎丘,緻政之章已八上矣,上察公懇誠,欲全其去,四月二十二日,制除公少師、保信軍節度使、判福州,而思退等遂決棄地求和之議,公力辭恩命,上不許,至五月,除醴泉觀使,前雖議四月幸建康,至是而公已去國矣。
公以連年疲勞,比得退休,已覺衰爾,八月二十八日,疾病,晡時,命子栻等坐前,問國家得無棄四郡乎?且命作奏,乞緻仕,夜分而薨,訃聞,上震悼,輟視朝兩日,有?贈太傅。
公歿五年,上追思公忠烈,慨然感動,詔有司加贈太師,賜諡忠獻。
《行狀》 浚自幼即有濟時志,在京城中親見二帝北狩,皇族係虜,生民塗炭,誓不與賊俱存,故終身不主和戎之議,功雖不就,人稱其忠,論事上前,必以人君當正心務學,修徳畏天,至誠無倦為先。
又以儲副為天下本,自在川陜,即上疏乞選養宗室之賢,及為相,復陳宗廟大計,資善堂建,皇子出就傅,又薦朱震、範沖充訓道之選。
每以東南形勢莫重建康,人主居之,北望中原,常懐憤惕,若居錢塘,易以安肆,難以號召中原,故自紹興至隆興,屢以遷幸為言。
禀性至公,嘗劾李綱以私意殺從臣宋齊愈,罷其政,及大赦,綱貶海外,獨不原,浚為請,得内徙,韓世忠軍士剽掠,浚嘗奏奪其觀察使,及視師淮上,獨稱世忠忠勇,可倚以大事。
兄滉以才學為髙宗所知,賜進士第,後省繳駁,浚言不可以臣故違公議。
其輔政以人才為急,與趙鼎當國,多所引擢,從臣朝列,皆一時之望,人號為小元祐。
至隆興初,首薦論事切直,折挫不撓者數十人,及再相,又薦虞允文、汪應辰、王十朋、劉珙等,皆一時名士,其後多至執政、侍從。
尤善於撫禦將帥而知其才,始在關陜,吳玠、吳璘由行間識擢,卒有大功於蜀,劉錡晩出,浚一見竒之,即付以事任,歸薦於朝,卒成順昌之竒功,髙宗歎息,謂浚知人,其他若楊政、田晟、王宗尹、王彥,後皆為名將。
事母至孝,彗星之見,浚將論時事,恐為母憂,其母見浚瘠,問故,具以告,母誦其父對?之語曰:「臣寜言而死於斧鉞,不忍不言以負陛下。
」浚意乃決,母?,浚踰六十,哀毀不自勝,事兄滉友弟尤至,教養其子如己子,置義荘以贍宗族。
淳熙十五年二月,髙宗崩,輔臣進呈文字間,上宣諭王淮等曰:「臣僚言張浚有復辟之功,卿等可檢照史冊,并詢訪事實奏來。
」淮等奏:「羣臣有以張浚為當配饗髙宗廟庭者。
」上曰:「張浚首失五路,符離敗師,疎脫不少;又且昧於知人,初到闕時,薦引蜀士,及至召對,専事謟諛,殊無可采,如呂祉覆師,亦皆不知人之過。
卻是有志,若論復辟,韓世忠之功,顯然可知者。
」後遂以呂頤浩、趙鼎、韓世忠、張俊竝配饗髙宗廟庭。
七月丁亥,洪遵罷同知樞密院事自左中大夫,為端明殿學士、提舉太平興國宮 遵自隆興元年五月除同知樞密院事,是年七月罷,在樞府一年餘。
八月己酉,賀允中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自資政殿大學士、左通議大夫、提舉萬壽觀、兼侍讀除 是年六月,允中落緻仕,提舉萬壽觀兼侍讀,慮其以年老辭,令學士院依故事降詔,召赴闕,是月,遂有此除。
九月,允中以開啓?慶聖節,拈香拜不能起,至於顛仆,上章自劾,詔曰:「朕方圖治,政頼老成。
豈以筋力責卿,何必自劾?」十月丁卯,除資政殿大學士緻仕,在樞府兩月。
九月辛醜,王之望參知政事自左諫議大夫、淮西宣諭使,遷左中大夫除 之望,字瞻叔,襄陽谷城人。
紹興三年,官于台,因家焉。
持節入蜀,徧歴外臺,以王官總軍賦,孝宗即位,之望出使九年矣,官至太府卿而難其代,詔特增置戶部侍郎,陞宣諭使,留之於蜀。
及還朝,仍以戶部侍郎、參賛都督府。
初見上,開陳時事,上大喜,有大用意,遂自左諫議大夫、淮西宣諭使拜參知政事,中使李彥直至建康宣押,賜之宸翰,有「謀皆朕同規摹甚遠」之語,尋入朝,上慰勞甚至,之望曰:「執政自外除,國朝曠典;慶曆中,韓琦、範仲淹立功西鄙,就除樞副,亦未有自諫議大夫而為參預者。
」上曰:「稍定,待與卿理?天下事。
」俄兼同知樞密院事,尋差充督視,又改除同都督江淮軍馬。
先是,左相湯思退為都督,楊存中為
」於是詔史浩令於宰相東壁一片歇空立班,四叅日叅依次序,别班起居。
丁未,辛次膺叅知政事自同知樞密院事除 洪遵同知樞宻院事自翰林學士承?、知制誥兼侍讀,遷左中大夫除 癸亥,汪澈罷叅知政事資政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 澈自紹興三十二年四月除叅知政事,是年五月罷,執政一年餘。
上初即位,除左通議大夫,七月,以叅知政事汪澈為湖北京西路督視軍馬,至是,引疾乞祠,故有是命,?右諫議大夫王大寳論澈,詔澈落職,依舊提舉洞霄宮,台州居住。
六月戊辰,周葵叅知政事自兵部侍郎兼侍講,遷左大中大夫除。
二年七月己巳,兼權知樞密院事 戊寅,辛次膺罷叅知政事除資政殿學士、提舉臨安府洞霄宮 次膺自是年三月除同知樞密院事,五月除叅知政事,是月罷,執政凡三月。
次膺以疾求罷,章十數上,不允,及入謝,奏曰:「王十朋除侍禦史,雖自親擢,天下皆知臣等薦其方正。
湯思退趍召,將至闕下,天下亦知臣嘗疏其姦邪,臣不引避,人其謂何?臣實苦筋力疲??,恐誤國事。
」上為之惻然,踰月,求去不已,授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
明年六月,緻仕,閒居者八年。
六年,卒,臨終親作遺表萬言,力賛恢復而不及私,年七十九,贈光祿大夫。
七月庚寅,湯思退拜右相自觀文殿大學士、左金紫光祿大夫、充醴泉觀使兼侍讀,除特進、右僕射、同平章事兼樞密使,進封榮國公 制曰:「熈庻績而代天,須弼疑之並置,肩一心而事國,乃揆牧之疊居。
眷時宗工,乆去宰路,方虛位之不補,亶維賢之是圗,肆於來歸,渙以大號。
具官湯思退宏寛而剛毅,端靖而疏通,學深造於聖?,識洞明於事變,卓爾佐王之略,偉發謨而逄辰,煥然經世之文,嘉載道以行逺,爰結知於太上,遂登冠於冡司,辭色粹夷,潛消中外之釁,精誠孚逹,坐格隂陽之和,顧委任而責成,念勤勞而均逸,欲考功而試以馮翊,尚施福而及於京師。
自朕纂臨,尤先求舊,君陳分政,固多入告之謀猷,姫旦於征,宜偹徃迎之衮綉,是用賜環趣召,前席咨詢,少紆真館之遊,姑進露門之讀,然所為親賢之急,蓋倚以復相之懐,是符中台,俾職亞輔,仍付本兵之寄,載崇馭貴之階,建於上公,陪以多賦,併昭眷渥,庸侈徽章。
於戯!如晦至卒從玄齡,將協??而相濟,陳平今願遜周勃,適居次以何嫌。
徃殫厥心,同底于治。
」錢周材詞 十二月丁巳朔,陳康伯罷相除少保、觀文殿大學士、判信州,進封福國公 制曰:「輔相股肱於元首,身久佩於安危,帝王體貌於大臣,誼必隆於進退。
眷我冡司之老,懇辭魁柄之榮,既莫遂於挽留,宜有加於寵秩,肆昐明命,誕告治朝。
具官陳康伯學貫天人,才周經緯,中和自禀,言有物而行有常,度量難名,澄不清而撓不濁,爰登揆路,五閱歲華,當國家多事之時,專廟廊萬幾之寄,雍容鎮俗,談笑折衝,道蕩蕩以遵王,無有作惡,心休休而樂善,其如有容,邦政弗愆,物情交附,惟予一人纂承之慶,本太上皇付託之誠,能將順以輸忠,實賛襄之有助,心如金石,勲在旂常。
朕方委任而責成,爾亦勤勞而匪懈,乆煩機務,累抗封章,丁寜諭?而莫囘,傴僂陳詞而愈固,式揚典冊,俾解鈞衡,亞保升華,煥衮衣於左棘,鴻儒列職,冠書殿於西清,進公社於新邦,分使符於故裡,載疇井邑,併衍圭腴。
於戯!功名克保於始終,古今所重,出處暫均于勞逸,中外何殊?其思注意之深,勿替告猷之舊。
」 康伯自紹興二十九年九月拜右僕射,三十一年三月拜左僕射,三十二年十二月兼樞密使,是年十二月罷,在相位四年。
至是,出判信州,上曰:「韓琦亦曽判相州。
康伯極有徳量,有佐命之功。
」右僕射湯思退奏:「陳康伯徳量能鎮壓事,誠如聖諭。
」上曰:「朕不忘之,他日復召用。
」康伯尋自陳,遂為醴泉觀使。
隆興二年六月,判紹興府,九月,詔陳康伯依舊醴泉觀使,任便居住。
先是,召赴行在,康伯以疾辭故也。
丁醜,湯思退左僕射自特進、右僕射、榮國公,授左僕射、兼樞密使,進封慶國公 張浚右僕射自降授特進、樞宻使、魏國公,授右僕射、同平章事、兼樞宻使,依前都督江淮東西路建康鎮江府江隂軍江池州屯駐軍馬 思退左僕射制曰:「握符以臨四海,論相故必惟其能,當軸而長百僚,尊君則宜正其體。
眷予碩輔,載秉化鈞,顧左揆之仍虛,亶具瞻之攸屬,矧登崇之典自昔,且注倚之懐愈隆,用升元台,寔允衆聽。
具官湯思退風猷峻茂,噐範深純,鍾山嶽之炳靈,藴星辰之精粹,力堪治劇,斡旋之易若轉圜,識洞?幾,裁決之明如指掌。
蚤出逄于休旦,爰歴踐於要塗,久勤機務之煩,遂冠冡司之重,雖或均於勞逸,然常係於安危,才任宰衡,猶詳試其政事,心存王室,乃入告於謀猷,是膺前席之思,俄被賜環之趣,繫樊侯之補袞,若伊尹之格天,庻周歎儀圖之難,而商推專美之間,其進持於魁柄,以觀獨運之能,且改胙於名邦,以示有加之寵,乗茲?遇,寖格隆昌。
於戲!奏位次而莫先,雅欲蕭何之處乎上,鹹成功而匪懈,正湏姫旦之圖其終。
徃茂堅不息之誠,庸光輔日新之治,?爾丕烈,佐予宏規。
」 二年正月,上謂思退等曰:「卿等近日極留意政事,要當立紀綱、正法度,不可困於文書,乃堂吏之事。
」二月,思退改封岐國公,以思退言國朝自天聖以來無以慶國為封者,故有是命。
二年九月癸夘,除都督江淮東西路建康鎮江府江隂軍江池州屯駐軍馬,思退言:「臣備位宰相,被命督師,敵人雖已議和,奉使尚未過界。
況屯邊之兵數十百萬,霜寒暴露,臣欲擇日同屬官起發至淮上,布宣徳意,撫勞師徒。
」從之,卒辭不行。
浚右僕射制曰:「總營屯而靖難,既顓暢於國威,輔衡軸而代工,將共調於王化。
朕纂承丕緒,宏濟多虞,眷夫夙艾之良,寔乃倚毗之舊,蓋以一時之元老,而久服厪於疆場,因四海之具瞻,而使歸翊於岩廊。
庸錫徽章,誕敷渙號。
具官張浚徳醇而履正,道大而慮周,身當中外之安危,識洞古今之治亂,更委二柄,備殫百為,顧讒波之淊天,維忠氣之貫日,吾適不用,則鄰壤有輕秦之心,我必能興,蓋所懐維強楚之略。
茲徃嚴於師律,遂遐憺於皇靈,挫貔虎之噬吞,破蚍蠧之贅聚,隂杜窺邊之釁,寖堅款塞之誠,念功烈之未終,猶稽素志,觀規模之甚逺,實肇宏圖。
是用復延登於宰庭,仍總督於軍壘,若渉於川之藉舟楫,若固其室之資棟楹,勢雖異宜,意則兼注。
於戲!酌倅樽以獻,政湏平仲之在齊,借前箸而籌,終頼子房之謀漢,未鞭笞於排難解紛之日,而鎮撫乃安民和衆之方。
尚思厥猷,期協於道。
」錢周材詞 虜都元帥僕散忠義與紇石烈志寜貽書三省密院,欲索四郡及嵗幣等,時湯思退為右相,思退本檜死黨,尤急於求和,遂大倡和議,建議王之望、龍大淵為通問使副,公在逺,爭不能得,即奏乞退,上賜手書召公,既至,入見,上首諭公以欲專委之意,公復力陳和議之失,上為止誓書,留使人,而令通書官胡昉、楊由義先徃,諭虜使以四郡不可割之意。
於是,之望等待命境上。
十二月二十二日,制拜公尚書右僕射,都督如故,而思退亦轉左僕射雲雲。
上諭當直學士錢周材,以注意在公,故思退雖為左僕射,而公恩遇獨隆,每奏事,上輒留公與語,又時召栻入對,賜公禦書《聖主得賢臣頌》,思退等素忌公,至是益甚。
公既入輔,首奏當旁招仁賢,共濟國事,上令公條具奏,公薦虞允文、陳俊卿、汪應辰、王十朋、張闡可備執政,劉珙、王大寳、杜莘老宜即召還,胡銓可備風憲,張孝祥可付事任,馮時行、任藎言、馮方皆可備近臣,朝士中林栗、王秬、莫沖、張宋卿議論?正,可任臺諫,皆一時選也。
公自太上時,即建議當駐蹕建康以圖恢復,上初即位,公入對,又首言之,及撫師江淮,每申前說,至是復力言於上,胡昉等還,不為虜屈,上令栻諭公曰:「和議之不成,天也!自此事當歸一矣。
」始議以四月進幸建康,公又奏,當詔之望等還,上批出曰:「王之望、龍大淵并一行禮物竝回。
」 先是,公既決幸建康之議,思退等初不與聞,後奏事,語屢屈,因請曰:「和議不成,敵至何以待之?」上曰:「朕已決幸建康。
」思退等失色,遂隂與其黨謀為傾陷之計,居數日,俄有?命公按視江淮,公知一日出外,姦人必得肆意,然趣行之?屢下,而事之成敗,有非人力所能為者,乃行。
隆興二年甲申 四月丁醜,張浚罷右僕射授少師、保信軍節度使、判福州,依前魏國公 制曰:「宅百揆而督五兵,正頼籌邊之効,冠三孤而張六纛,曲隆制閫之權。
我有明緡,颺於拱著。
具官張浚材尊王佐,道聳民瞻,節操堅剛,曾歲寒之不改,規模逺大,寜日仄而遂休。
蚤逄陽九之交,上應魁三之象,叱王尊之馭,亘井絡以蜚聲,下楊僕之舡,空潢池而掃祲,更險夷而一緻,謂文武之兼資,粵從綠野之遊,殆為蒼生而起。
肆予嗣服,即俾來朝,提江淮表裏之封,盡顓總綂,佩將相安危之寄,式重倚毗,三年於茲,庻績用乂,蒐乗補卒,亦既輸勞,增埤浚隍,未嘗徹警,孟明報彭衙之役,獨負壯猷,武侯引街亭之愆,靡形愠色。
朕念疆垂之久戍,詔師衆以代更,分遣從臣,徃宣使指,棘門如兒戯耳,庸謹秋防,袞衣以公歸兮,庻聞辰告,疊覽指瑕之奏,且披請老之章,欲畀舊官,蓋無故事。
是用出楓宸之異渥,超棘位之峞班,簜節有光,擇合肥之名鎮,甘棠弗翦,臨長樂之價藩,衍以圭腴,侈其真食。
於戲!《春秋》責偹於賢者,慨功業之惟艱,天子加禮於大臣,固始終之不替。
其綏吉履,毋有遐心。
」 浚自隆興元年十二月拜右僕射兼樞密使,是年四月罷,再入相纔五月。
初,上命公按視江淮,既出國門,思退遂與右正言尹穡通謀,日夜汲汲益求所以間公者。
及之望等還,思退等因相與隂謀,謂不毀守備,則公不可去,和不可成,乃令其黨盛毀守偹一無可恃,而穡專主其議,百計毀公,督府叅議官馮方徧行兩淮,築治城壘,最為勞勩,思退等以其効力尤多,尤惡之,使穡論方不當築城費財,方遂罷,又論公所費國用不貲,公奏計督府遣間探、給官吏等,二年半之費不及三十萬緍,其餘皆為修城、造舟、除器、招軍用,上出公奏,思退、穡議屈,於是始謀更造他事機撼公。
殿前後軍統制官張深等有勞,軍士安之,俄有?放罷,而以趙密之子廓代之,公至淮西訪問知狀,奏留深,而穡指公為拒命?扈,思退又相與謀,上眷公厚,必未肯遽罷公,但先罷公都督,則公自當引去,穡奏論如思退計,而公自聞馮方罷,上奏乞罷督府,詔從公請,而公亦封章力求還政矣。
穡連疏詆公愈力,左司諫陳良翰奏,如公忠勤,人望所屬,不當使去國,上謂良翰:「本無此事,且當今人材,孰有踰魏公者?卿宜徧諭侍從、臺諫,使知朕此意。
」侍禦史周操疏同良翰議,至是爭論甚力,然是時公留平江虎丘,緻政之章已八上矣,上察公懇誠,欲全其去,四月二十二日,制除公少師、保信軍節度使、判福州,而思退等遂決棄地求和之議,公力辭恩命,上不許,至五月,除醴泉觀使,前雖議四月幸建康,至是而公已去國矣。
公以連年疲勞,比得退休,已覺衰爾,八月二十八日,疾病,晡時,命子栻等坐前,問國家得無棄四郡乎?且命作奏,乞緻仕,夜分而薨,訃聞,上震悼,輟視朝兩日,有?贈太傅。
公歿五年,上追思公忠烈,慨然感動,詔有司加贈太師,賜諡忠獻。
《行狀》 浚自幼即有濟時志,在京城中親見二帝北狩,皇族係虜,生民塗炭,誓不與賊俱存,故終身不主和戎之議,功雖不就,人稱其忠,論事上前,必以人君當正心務學,修徳畏天,至誠無倦為先。
又以儲副為天下本,自在川陜,即上疏乞選養宗室之賢,及為相,復陳宗廟大計,資善堂建,皇子出就傅,又薦朱震、範沖充訓道之選。
每以東南形勢莫重建康,人主居之,北望中原,常懐憤惕,若居錢塘,易以安肆,難以號召中原,故自紹興至隆興,屢以遷幸為言。
禀性至公,嘗劾李綱以私意殺從臣宋齊愈,罷其政,及大赦,綱貶海外,獨不原,浚為請,得内徙,韓世忠軍士剽掠,浚嘗奏奪其觀察使,及視師淮上,獨稱世忠忠勇,可倚以大事。
兄滉以才學為髙宗所知,賜進士第,後省繳駁,浚言不可以臣故違公議。
其輔政以人才為急,與趙鼎當國,多所引擢,從臣朝列,皆一時之望,人號為小元祐。
至隆興初,首薦論事切直,折挫不撓者數十人,及再相,又薦虞允文、汪應辰、王十朋、劉珙等,皆一時名士,其後多至執政、侍從。
尤善於撫禦將帥而知其才,始在關陜,吳玠、吳璘由行間識擢,卒有大功於蜀,劉錡晩出,浚一見竒之,即付以事任,歸薦於朝,卒成順昌之竒功,髙宗歎息,謂浚知人,其他若楊政、田晟、王宗尹、王彥,後皆為名將。
事母至孝,彗星之見,浚將論時事,恐為母憂,其母見浚瘠,問故,具以告,母誦其父對?之語曰:「臣寜言而死於斧鉞,不忍不言以負陛下。
」浚意乃決,母?,浚踰六十,哀毀不自勝,事兄滉友弟尤至,教養其子如己子,置義荘以贍宗族。
淳熙十五年二月,髙宗崩,輔臣進呈文字間,上宣諭王淮等曰:「臣僚言張浚有復辟之功,卿等可檢照史冊,并詢訪事實奏來。
」淮等奏:「羣臣有以張浚為當配饗髙宗廟庭者。
」上曰:「張浚首失五路,符離敗師,疎脫不少;又且昧於知人,初到闕時,薦引蜀士,及至召對,専事謟諛,殊無可采,如呂祉覆師,亦皆不知人之過。
卻是有志,若論復辟,韓世忠之功,顯然可知者。
」後遂以呂頤浩、趙鼎、韓世忠、張俊竝配饗髙宗廟庭。
七月丁亥,洪遵罷同知樞密院事自左中大夫,為端明殿學士、提舉太平興國宮 遵自隆興元年五月除同知樞密院事,是年七月罷,在樞府一年餘。
八月己酉,賀允中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自資政殿大學士、左通議大夫、提舉萬壽觀、兼侍讀除 是年六月,允中落緻仕,提舉萬壽觀兼侍讀,慮其以年老辭,令學士院依故事降詔,召赴闕,是月,遂有此除。
九月,允中以開啓?慶聖節,拈香拜不能起,至於顛仆,上章自劾,詔曰:「朕方圖治,政頼老成。
豈以筋力責卿,何必自劾?」十月丁卯,除資政殿大學士緻仕,在樞府兩月。
九月辛醜,王之望參知政事自左諫議大夫、淮西宣諭使,遷左中大夫除 之望,字瞻叔,襄陽谷城人。
紹興三年,官于台,因家焉。
持節入蜀,徧歴外臺,以王官總軍賦,孝宗即位,之望出使九年矣,官至太府卿而難其代,詔特增置戶部侍郎,陞宣諭使,留之於蜀。
及還朝,仍以戶部侍郎、參賛都督府。
初見上,開陳時事,上大喜,有大用意,遂自左諫議大夫、淮西宣諭使拜參知政事,中使李彥直至建康宣押,賜之宸翰,有「謀皆朕同規摹甚遠」之語,尋入朝,上慰勞甚至,之望曰:「執政自外除,國朝曠典;慶曆中,韓琦、範仲淹立功西鄙,就除樞副,亦未有自諫議大夫而為參預者。
」上曰:「稍定,待與卿理?天下事。
」俄兼同知樞密院事,尋差充督視,又改除同都督江淮軍馬。
先是,左相湯思退為都督,楊存中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