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東一片兒西一段兒

關燈
從别人過來的,不一定是看太陽看的吧? 後來不記得誰給了我一個三寸來大的一面放大鏡。

    有了這個玩意兒天亮看早霞看太陽就更有的玩兒了。

    玩兒了不久也沒人教我,也沒人告送我,我就找出了好幾種法子來玩兒。

    比方拿放大鏡看遠東西就糊塗,可是把它拿得離眼睛遠一點兒,東西就變成了倒的了,房子咧,雲彩咧,樹咧,人咧,什麼都是倒的,并且都小得好玩兒。

    後來我又會拿一張紙擱得放大鏡底下,那麼那些東西的倒影子就都現得報紙上了。

    這裡頭有一樣兒不是我自各兒試出來的,大概是跟呂爺學來的。

    因為呂爺抽旱煙。

    從前洋取燈兒少,抽煙的身上總帶着打火石跟紙,用一個鐵東西打出火星兒來取火。

    可是有時候兒呂爺就用個放大鏡把太陽的影子照得紙上,那紙就着起火來了。

    我學會了這個玩兒法就到處燒東西玩兒。

    幸虧沒燒了什麼要緊的東西或是闖了什麼禍。

    還有一樣兒真是運氣的事情,就是我拿着那個放大鏡照東西看正的看倒的,不知道怎麼沒拿它對着太陽看太陽在眼面前倒過來。

    要是那樣兒一試的話,沒準兒會把個眼睛燒瞎了也說不定呐。

    也許因為我已經對着燈光或是别的亮東西試過,已經覺着亮得不得了,所以不敢再對着太陽那麼看,也不知道是什麼緣故。

     差不多玩兒放大鏡的那陣我又試出一種看東西玩兒的法子。

    北邊房子的牆上不是多半兒用花紙糊的各種花樣兒嗎?我在離牆三四尺的地方兒老看着那些花樣兒,看久了不望近看望遠看,忽然那些花樣兒一分一合變成了又遠又大的花樣兒了。

    又有時候兒眼睛往近裡看,那些花樣兒又一分一合變成了離牆隻一半兒遠的小花樣兒臨空那一層飄着了。

    按光學上說起來,這是眼睛望兩邊兒分或是眼睛望裡做對眼兒就會看成這種一層一層的花樣兒。

    不過當時我自然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就喜歡這麼玩兒就是了。

    可是好幾年以後,回到常州我大叔從哪兒帶了些重目鏡的畫片兒來給大家看。

    他們搶着用那副雙鏡頭看,我就會不用東西,拿着照片兒把眼睛望兩邊兒一分就看成起鼓的了。

     又有一樣兒我小時候兒常幹可是又不記得哪一回的事情,就是喜歡看雷雨。

    我哥哥姐姐他們比我大,聽了打雷都有點兒害怕,可是我不光是不害怕,還喜歡看打閃聽打雷,要是下大雨那更好。

    院子裡有一點兒濕,我就盼望着那水快點兒積起來,到滿院子都是水看不見地就好玩兒了。

    那時候兒北邊的房檐子也不大用隔漏的。

    所以一下起雨來,解房頂兒上一排一排的瓦就流出一長條兒一長條兒的水下來,到了地下就打出一個圓圈兒套一個圓圈兒的水波浪兒來。

    要是晚上下大雨自然就沒得這些看的,可是我小時候兒就喜歡睡得被窩兒裡聽外頭打雷下雨。

    因為北邊的夏天不算頂熱,碰到下雨的時候兒晚上還蓋得住被。

    我每次總覺着外頭越是又濕又涼,我在被窩兒裡就睡得又幹又暖和。

    所以看太陽聽雷雨都是我一小兒常幹常愛幹的事兒。

     還有一種&mdash&mdash我也不能管他叫一景或是一幕,也不能算常幹或是常見的事情,是一種常有的滋味。

    可是滋味是嘗的,很難說的,不知道我說得明白說不明白。

    我想要說的是一種平常過日子的滋味,就是在平常日子裡頭的一個日子,沒什麼事情要着急的,也沒什麼專門要指望的事情,覺得也不是怎麼高興,也并不不高興,大半兒覺着自己人還挺舒服的,可是又覺着像有一點兒沒落兒似的。

    時候兒多半兒在一個不冷不熱的一個下半天,并且是晴天,很少在上半天,從來不在晚上。

    這種“平常”日子的滋味雖然常常兒有過,可是有幾回我自己當時覺出來我是有這個平常日子的滋味了。

    一回是在保定也不在祁州,我七八歲的時候兒,好像是一個刮大風有沙土的日子。

    我在院子裡看天都有點兒發黃,其實這種日子也不算太“平常”,可是我不知道怎麼覺着:“哦,平常過日子就是這麼樣兒。

    ”以後又碰見記得有這樣兒滋味是離開北邊以後的事情了。

    一回是在常州家裡大客廳的院子裡,大約是西曆一九〇六年。

    又一回是在南京江南高等學堂的寄宿舍的院子裡,大約是西曆一九〇八年,那時候兒風裡還吹來遠處軍營裡吹号的聲音。

    還有一回是在南京蘭家莊甲二十四号自己房子的書房裡往外頭看天上的雲字頭兒,大約在西曆一九三六年。

    别的時候兒自然也常常兒過過平常的日子,可是我記得這幾回我當時就覺着:“現在是過平常的日子。

    ”說了這麼半天不知道說明白了我的意思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