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紀事本末卷三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烏程張鑒春治甫著
世輔南還
高宗建炎二年春正月丙戌朔,夏遣使如金賀天清節。
庚子,以主客員外郎謝亮為陜西撫谕使,持诏書賜西夏主乾順,從事郎何洋為太學博士,偕行。
洛索既得長安,遂鼓行而西,隴右大震。
夏人諜知關陜無備,遂以宥州監軍司檄至延安府,自言:大金以鄜延割隸本國,須當理索,若敢違拒,當發兵誅讨。
鄜延經略使王庶口占檄詞,報曰:咨爾貪利之臣,何國蔑有!豈意夏國躬蹈覆轍。
比聞金人欲自泾原徑搗興、靈,方切為之寒心,不圖尚欲乘人之急。
幕府雖士卒單寡,然類皆節制之師,左支右梧,尚堪一戰。
果能辦此,何用多言!徑檄興中府,夏人遂不敢複言。
時韓世忠以禦營左軍卷三十三統制升定國軍承宣使,鄜延路副總管,加平寇将軍。
至銀州,夏人嬰城自固,世忠斬關殺其将,擲首陣外,諸軍乘之,賊大敗。
會王庶亦遣諜閑其用事臣李遇,夏人竟不出。
夏六月,以王庶權陜西制置使,會主客員外郎、陜西撫谕使謝亮西入關。
庶移書言:夏國為患至小而緩,金人為患至大而迫。
合下能仗節督諸路協同義舉,亦可徐圖恢複。
夏人秋稼未登,饑餓疲困,何暇興兵,庶可保其無它。
亮不聽,遂自環慶入西夏。
夏國主乾順已稱制,倨見之。
亮留夏國幾匝月,乃與約和罷兵,更為鈞敵禮。
乾順許之。
亮歸,夏人随之,以兵掩取定遠軍。
明年,亮乃還行在。
秋七月,金人聞宗澤卒,決計用兵河北諸将欲罷陜西兵,并力南伐,河東諸将不可,曰:陜。
西與西夏為鄰,事重體大,兵不可罷。
左副元帥宗瀚曰:初與夏人約夾攻宋,而夏人弗應,而耶律大石在西北,交通西夏,吾舍陜西而會師河北,彼必謂我有急難,将乘閑竊發,以牽制吾師,非計也。
宜先事陜西,略定五路,既戡西夏,然後取宋。
議久不決,奏請于金主,金主曰:康主當窮其所往,平宋當立藩輔如張邦昌者,至陜右之地,亦未可置而不取也。
乙巳,命洛索平陜西。
紹興元年春三月,金兀術陷鞏、洮、河、樂、蘭、廓、積石、西甯州。
自是泾原、熙河二路皆為金有。
夏四月,金聞耶律大石在和州之域,恐與夏人合,遣使索之,夏國報以境土不相接,亦不知大石所往。
秋八月壬辰,诏夏國曆日自今更不頒賜。
二年秋八月乙卩,德安圍解。
李橫自夏來圍德安,金族誅契丹統軍諸将、河東八館五百戶山金司兀寶王府、南北王府四部族衙諸契丹相溫酋首,率衆蠭起,亡入夏國。
兀寶至雲中,餘睹微覺,父子以遊獵為名,遁入夏國。
夏人問以兵幾何,雲:親兵三二百。
遂不卷。
三十三,納投鞑靼。
四年冬十月庚午朔,宋趙哲将慕洧以環慶附于西夏。
十二月,川陜宣撫副使吳玠奏:夏國主數通書,有不忘本朝之意。
粘罕既取遼,将謀夏國。
夏陰為備久矣,忽求釁于夏,言欲馬萬匹。
夏人從其請,先以所練精兵,每一馬以二人禦之,绐言于金人曰:萬馬雖有,然本國乏人牽攏,今以五幹人押送,請遣人交之。
粘罕遣人往取,皆善騎射者,其實欲以窺之也。
至境,未及交馬,夏人群起,金國之兵悉斃,夏人複持馬歸國,粘罕氣沮,自是不敢西向發矢矣。
五年春正月已巳,金主殂,熙宗即位。
癸酉,金遣使告哀于夏,及報即位。
冬十二月癸亥,金始定齊、高麗、西夏朝賀賜宴、朝辭之儀。
是歲,夏國改元大德 六年春正月已巳朔,夏遣使如金賀元旦,自是無歲不然。
乙酉,西夏遣使賀金主萬壽節。
自是至天德元年,凡十四年,無不同。
八年冬十月,鄜延故将李世輔以二十六人奔夏。
世輔者,綏德青澗人,唐至五代,世為蘇尾九都巡檢,其父同州觀察使永奇及其家二百口,悉為金人所屠。
初,世輔為鄜延路兵馬都監,兼充第六正将,西戎入寇,屢擊敗之,自是無敢犯塞。
九年春三月,夏人乘折可求之喪,陷府州。
夏六月,初,夏國主所遣鄜延、岐、雍經略安撫使李世輔,欲從乾順借兵伐延安以複仇。
世輔鄉裡鄰于夏境,夏人服其家世久矣。
及至,夏人甚喜,遣翰林學士楊某郊勞,禮意良厚。
楊推誠,世輔亦無隐,自是無彼我之閑。
楊暇日語及金人自得志中原,恃其強盛,每見侵陵,亦有并吞之意。
知君雄傑,故深相結納,将倚為用。
适有閑自延安來,報自世輔之西,金人即饬兵分捕世輔家屬二百口,無長幼悉
庚子,以主客員外郎謝亮為陜西撫谕使,持诏書賜西夏主乾順,從事郎何洋為太學博士,偕行。
洛索既得長安,遂鼓行而西,隴右大震。
夏人諜知關陜無備,遂以宥州監軍司檄至延安府,自言:大金以鄜延割隸本國,須當理索,若敢違拒,當發兵誅讨。
鄜延經略使王庶口占檄詞,報曰:咨爾貪利之臣,何國蔑有!豈意夏國躬蹈覆轍。
比聞金人欲自泾原徑搗興、靈,方切為之寒心,不圖尚欲乘人之急。
幕府雖士卒單寡,然類皆節制之師,左支右梧,尚堪一戰。
果能辦此,何用多言!徑檄興中府,夏人遂不敢複言。
時韓世忠以禦營左軍卷三十三統制升定國軍承宣使,鄜延路副總管,加平寇将軍。
至銀州,夏人嬰城自固,世忠斬關殺其将,擲首陣外,諸軍乘之,賊大敗。
會王庶亦遣諜閑其用事臣李遇,夏人竟不出。
夏六月,以王庶權陜西制置使,會主客員外郎、陜西撫谕使謝亮西入關。
庶移書言:夏國為患至小而緩,金人為患至大而迫。
合下能仗節督諸路協同義舉,亦可徐圖恢複。
夏人秋稼未登,饑餓疲困,何暇興兵,庶可保其無它。
亮不聽,遂自環慶入西夏。
夏國主乾順已稱制,倨見之。
亮留夏國幾匝月,乃與約和罷兵,更為鈞敵禮。
乾順許之。
亮歸,夏人随之,以兵掩取定遠軍。
明年,亮乃還行在。
秋七月,金人聞宗澤卒,決計用兵河北諸将欲罷陜西兵,并力南伐,河東諸将不可,曰:陜。
西與西夏為鄰,事重體大,兵不可罷。
左副元帥宗瀚曰:初與夏人約夾攻宋,而夏人弗應,而耶律大石在西北,交通西夏,吾舍陜西而會師河北,彼必謂我有急難,将乘閑竊發,以牽制吾師,非計也。
宜先事陜西,略定五路,既戡西夏,然後取宋。
議久不決,奏請于金主,金主曰:康主當窮其所往,平宋當立藩輔如張邦昌者,至陜右之地,亦未可置而不取也。
乙巳,命洛索平陜西。
紹興元年春三月,金兀術陷鞏、洮、河、樂、蘭、廓、積石、西甯州。
自是泾原、熙河二路皆為金有。
夏四月,金聞耶律大石在和州之域,恐與夏人合,遣使索之,夏國報以境土不相接,亦不知大石所往。
秋八月壬辰,诏夏國曆日自今更不頒賜。
二年秋八月乙卩,德安圍解。
李橫自夏來圍德安,金族誅契丹統軍諸将、河東八館五百戶山金司兀寶王府、南北王府四部族衙諸契丹相溫酋首,率衆蠭起,亡入夏國。
兀寶至雲中,餘睹微覺,父子以遊獵為名,遁入夏國。
夏人問以兵幾何,雲:親兵三二百。
遂不卷。
三十三,納投鞑靼。
四年冬十月庚午朔,宋趙哲将慕洧以環慶附于西夏。
十二月,川陜宣撫副使吳玠奏:夏國主數通書,有不忘本朝之意。
粘罕既取遼,将謀夏國。
夏陰為備久矣,忽求釁于夏,言欲馬萬匹。
夏人從其請,先以所練精兵,每一馬以二人禦之,绐言于金人曰:萬馬雖有,然本國乏人牽攏,今以五幹人押送,請遣人交之。
粘罕遣人往取,皆善騎射者,其實欲以窺之也。
至境,未及交馬,夏人群起,金國之兵悉斃,夏人複持馬歸國,粘罕氣沮,自是不敢西向發矢矣。
五年春正月已巳,金主殂,熙宗即位。
癸酉,金遣使告哀于夏,及報即位。
冬十二月癸亥,金始定齊、高麗、西夏朝賀賜宴、朝辭之儀。
是歲,夏國改元大德 六年春正月已巳朔,夏遣使如金賀元旦,自是無歲不然。
乙酉,西夏遣使賀金主萬壽節。
自是至天德元年,凡十四年,無不同。
八年冬十月,鄜延故将李世輔以二十六人奔夏。
世輔者,綏德青澗人,唐至五代,世為蘇尾九都巡檢,其父同州觀察使永奇及其家二百口,悉為金人所屠。
初,世輔為鄜延路兵馬都監,兼充第六正将,西戎入寇,屢擊敗之,自是無敢犯塞。
九年春三月,夏人乘折可求之喪,陷府州。
夏六月,初,夏國主所遣鄜延、岐、雍經略安撫使李世輔,欲從乾順借兵伐延安以複仇。
世輔鄉裡鄰于夏境,夏人服其家世久矣。
及至,夏人甚喜,遣翰林學士楊某郊勞,禮意良厚。
楊推誠,世輔亦無隐,自是無彼我之閑。
楊暇日語及金人自得志中原,恃其強盛,每見侵陵,亦有并吞之意。
知君雄傑,故深相結納,将倚為用。
适有閑自延安來,報自世輔之西,金人即饬兵分捕世輔家屬二百口,無長幼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