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紀事本末卷二十四

關燈
烏程張鑒春治甫著 五道西征 神宗熙甯五年春二月丙寅,以知鄭州呂公弼為宣徽南院使,龍圖閣直學士、知渭州蔡挺為樞密副使。

    因險築熙甯砦。

    諜告夏人數萬集胡盧河,挺出奇兵迎擊之,遂潰,遣四将分路追讨,破其七族。

    夏人複犯諸砦,環慶兵不能禦,挺遣張玉以萬人往解其圍。

    慶州軍變,關中大擾,挺讨平之。

    帝曰:慶卒為亂,不至猖獗,泾原之力也。

    時以燕達權發遣環慶路駐泊總管。

    慶州之役,達有戰功,故自钤轄躐遷總管,然自資淺,故令權發遣自燕達始也。

    達字逢辰,初達為延州巡。

    檢戍懷甯砦,羌人三萬薄城,以所部五百破之,故有是命。

     六年春二月辛卯,夏人寇秦州,都巡檢使劉維吉敗之。

     七年夏四月乙亥,王韶破四蕃結河川族,斷夏國通路。

     八年。

    是歲,夏改元大安。

     元豐元年秋八月壬子,王圭知帝欲伐夏,故奏乞用集賢殿修撰俞充為邊帥。

     二年秋七月乙酉,夏兵犯綏德城,平等四将高永能等擊敗之。

    八月丙申朔,夏人寇綏德城,都監李浦敗之。

     三年秋七月庚寅,熙河路經略司言:西界首領禹臧結逋藥、蕃部巴鞫等以驿書來告,夏國集兵,将築撤逋達宗城于河州界黃河之南、洮河之西。

    帝曰:若如所報,乃屬河州之境,豈可聽其修築?深慮經略司不詳上件所指地分,都為無備,驅逐約闌次第,可速下本司,多備兵馬禁止之。

     四年夏六月壬午,诏陜西路緣邊諸路累報夏國大集兵至,須廣為之備。

    以東上合門使、文州刺史種谔為鄜延路經略安撫副使。

    應本司事,與經略安撫使沈括從長處置。

    先是,谔入對,大言曰:夏國無人,秉常孺子往持其臂而來爾。

    帝壯之,乃決意西征,命谔副括,本路及麟府事悉聽谔節制。

     秋七月,命李憲等分道伐夏國。

    初,環慶經略使俞充知上有用兵意,屢請西伐,又言:諜報雲:夏國母及梁相公者,勸秉常不行漢禮,秉常不從,因囚之。

    且秉常事大,有何可罪,乃被幽囚,此正興師問罪之時。

    今若一舉而複漢、唐兩河之地,其費不過五年歲賜秉常之數。

    乃除充環慶帥。

    至環慶,議取靈武,書奏,而充暴卒,乃以高遵裕代之。

    因命高遵裕出環慶,劉昌祚出泾原,李憲出熙河,種谔出鄜延,王中正出河東,分道并進。

    八月辛酉,夏人寇臨州堡,诏吐蕃首領董擅集兵會伐。

    董擅集六部族兵十二萬,分三路與大兵會。

    壬戌,種谔遣諸将出界,遇賊,破之,斬首千級。

    丁醜,熙河經略李憲總熙、秦七軍及董擅兵三萬,建大将旗鼓,節制諸軍。

    敗夏人于西市新城,獲酋首三人,首領二十餘人。

    庚辰,又襲破于女遮谷,斬獲甚衆,遂複古蘭州城。

    奏至,上甚喜,唯種谔帥軍次綏德城,遣将出師招納,遇賊境上。

    朝廷以谔先期輕出,命還師延安,改命谔知麟府事,并聽王中正節制。

    憲以蘭州古金城地,是為河湟要害,請城之,仍建為帥府。

    九月乙酉,董擅遣使來貢,且言已遣首領将兵三萬會擊夏國。

     戊子,蘭州新順首領巴令谒等三族率所部兵攻夏人撒逋宗城,敗之。

    丙申,熙河路都大經制司言:蘭州古城東西約六百餘步,南北約三百餘步,大兵自西市新城約百五十餘裡,将至金城,有大閘五六重,僅通人馬。

    自夏賊敗衄之後,所至部族皆降附,今招納已多,若不築城,無以固降羌之心。

    見築蘭州城及通過堡,已遣前軍副将苗履、中軍副将王文郁都大管勾修築,前軍将李浩專提舉固根本。

    其李浩以須佐事之人,亦即軍前權選委勾當。

     種谔乞計置濟渡橋栰,令轉運司發步乘運入西界。

    诏:凡出兵深入,其濟渡過索、渾脫,皆須自備,未聞千裡運木随軍,令谔及河賊界屋并可毀,或斬林木相兼。

    帝之坐制兵閑,利害細微,皆得其要。

     丙午,诏谕夏國。

    敕牓曰:眷茲西夏,保有舊封,爰自近世以來,尤謹奉藩之職。

    忽奸臣之擅命,緻弱主之被囚。

    迨移問其端倪,辄自隳于信約,暴驅兵衆,直犯塞防,在神理之莫容,固人情之共憤。

    方切拯民之念,宜興問罪之師。

    已遣将臣,諸道并進,其先在夏國主左右并嵬名諸部同心之人,并許軍前拔身自歸,及其餘首領,能相率效順,共誅國雠,随功大小,爵祿賞賜,各倍常科,許依舊土地住坐,子孫世世常享安榮。

    其或違拒天兵,九族并誅無赦。

    蓋天道助順,必緻萬靈之歸;王師有征,更無千裡之敵。

    咨爾士庶,久罹困殘,共肩向化之心,鹹适更生之路。

    敢稽朕命,後悔何追!是日,王中正發麟州,祃祭祝詞曰:臣中正代皇帝親征,兵六萬人,民夫亦六萬餘人。

    行數裡,至白草平,即奏己入夏界,留屯九日不進,遣士卒往來就刍糧于麟州。

    高遵裕。

    發慶州蕃漢步騎凡八萬七千人,民夫九萬五千人。

    種谔以鄜延兵五萬四千,畿内七将兵三萬九千,分為七軍,方陣而進,自綏德城出塞。

    丁未,攻圍米脂寨。

    庚戌,夏兵救米脂砦,鄜延經略副使種谔率衆擊破之。

    谔因乞不受王中正節制。

    上以其米脂之功,大喜,遣使撫谕曰:昨以卿急相滅賊,恐或妄進,為一方憂,欲俾王中正節制進止,今乃能功先諸路,朕甚嘉之。

    自今可不受中正節制。

    辛亥,谔又敗夏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