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紀事本末卷二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助成守土之非。
然而始有釁端,已歸傾逝。
昨者期在通歡之美,曾伸瀝款。
之誠。
爰降绨函,宛垂俞旨,敢陳懇愊,上達至聰。
傥給還于一城,即納歸于二砦。
惟賴至仁撫育,巨德保安,冀原舊誓之文,用複交歡之永。
伏遇堯雲廣蔭,軒鑒分輝,幸寬既往之辜,深察自新之懇,将使慶流後裔,澤被溥天, 洎垂賜予之常,恪謹傾輸之節。
臣敢不昭征部族,嚴戒酋渠,用絕驚騷,俾無侵轶。
非不知畏天而事大,勉堅衛國之猷;背盟者不祥,寅懔奉君之體。
若乃言亡其實,祈衆神而共誅;信不克周,冀百殃而鹹萃。
自敦盟約,愈謹守于藩條。
深愧愆尤,乞頒回于誓诏。
具悉。
朕紹承天命,盡四海而撫懷之,況爾世守西土,為國藩輔者乎!今複懲既往之非,笃自新之志,質于天地,要之鬼神,載貢誓文,納忠王室。
朕方推大信,以示萬邦,俯同茲言,永無有易。
其進納塞門、安遠二寨,已指揮延州,候交割訖,卻給還,緩州,各依舊界,仍自行封冊,以後歲賜,并如舊例。
其餘約束事節,二依慶曆五年正月二十二日誓诏施行。
朕已戒敕邊吏,各守封疆,所宜顯谕國人,藏書祖廟,永保休福。
诏諸子孫指詞已孚,故不多及。
誓诏付夏國主。
三月,将行冊禮,複先以诏曰:诏夏國主:茲閱函封,重申誓約,本誠心之自笃,為封守之遠圖。
朕已饬使人,将馳冊禮。
既薦綏于世土,宜先谕于邊甿,庶遂耕耘之私,永無兵革之患。
緬惟忠順,當體眷勤。
冊曰:維熙甯三年,歲次己酉,三月戊辰朔,十四日辛巳,皇帝若曰:於戲!昔堯合萬邦而民風和,周建列土而王業懋。
若古申命,蓋國家之成法也。
咨爾秉常,迪性純二,飾躬靖虔。
生禀山川之靈,舊傳弓钺之賜,撫有西夏,尊于本朝,知事君必盡其節,知守國當保其衆,乃内發誠素,外孚誓言,質之天地而不欺,要之日月而不昧。
朕用稽酌故典,表顯徽實,錫爾以茅土之封,不為不寵;加爾以車服之數,不為不榮。
涓辰既良,備物既渥,誕舉丕冊,以華一方。
今遣朝奉郎、守尚書司封郎中、上輕車都尉、賜紫金魚袋劉航、文思副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兼禦史大夫、上騎都尉、彭城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劉忞,持節冊命爾為夏國主,為宋藩輔。
夫履謙順者,靡不膺長福;懷驕肆者,靡不蹈後虞。
率身和民,時乃之績。
往欽哉!祗予一人之彜訓,可不慎欤人。
秋七月乙醜朔,日有食之。
戊辰,夏遣使詣遼謝封冊。
八月,夏國請從舊蕃儀,诏許之。
诏曰:爾世居西垂,屏衛中夏,既服朝廷之新命,宜從蕃國之舊儀,以紹祖風,且堅臣節,宜依來請,用遂乃誠。
蓋夏國自諒祚請去蕃禮,從漢儀之後,常服中國衣冠,至是始複其初。
冬十月,城綏州。
先是,秉常既寇秦州,複上誓表,請納安遠、塞門二砦,以乞綏州。
上使韓缜與夏人議,亦許之矣。
鄜延宣撫郭逵上言曰:此正商于六百裡之策也,非先交二砦,不可與綏。
朝議以為然,然時已有诏使逵焚棄綏州。
逵曰:一州既失,二砦不可得,中國為夏人所賣,安用守臣為?藏其诏不出。
上言綏州具存,且自劾違诏之罪。
诏褒逵。
既誓诏已降,夏人猶不歸二砦。
夏主遣其臣岡萌訛來言欲先得綏。
逵命機宜文字趙??如夏交所納二砦,且定地界。
岡萌訛對曰:朝廷本欲得二砦地界,非所約。
??曰:然則塞門、安遠二牆墟耳,安用之?二砦之北,舊有三十六堡,且以長城嶺為界,西平王祥符所移書固在也。
岡萌訛語塞,??以夏人渝盟,請城綏州,不以易二砦。
時陳升之、韓琦亦不欲廢事,遂格。
秉常上誓表,更賜诏曰:诏夏國主所奏差嵬名挨移等赴塞門地分,與趙秘丞商量分劃塞門、安遠交領綏州,雖差人去與趙秘丞一兩次相見,終不與定奪了當。
兼宥州續得保安軍牒開坐,中書、樞密院同奉聖旨:安遠、塞門蕃族住坐久已著業,應雖起移,任令蕃族依舊住坐,所有綏州更不給還。
及雲:豈将邊圉之末圖,有抗大廷之誠命,願詳悉于雲為,免稽留于事理等事,具悉。
朕嗣膺丕曆,勤撫庶邦,凡德澤之所加,固迩遐之無閑。
矧惟西夏,屏于一方,比載覽于誓文,尋俯同于誠請。
逮按還于舊境,忽搆述于異端。
因念二寨之民,豈無故俗之戀?使各安其生聚,且曲示于仁恩。
蓋徇彼情,匪樂生事。
重披來奏,尚有所陳。
宜自斥于末圖,庶共恢于遠略。
向都啰重進等赍到誓表,備詳恭順。
既降誓诏,遂令延州交割塞門、安遠訖,卻還綏州,并須合依舊界。
及得延州奏,夏國遣來人隻要交割寨基,比移牒宥州,指說舊日界至,回牒卻稱趙??妄有指執,顯是不依誓诏交割舊界。
朝廷
然而始有釁端,已歸傾逝。
昨者期在通歡之美,曾伸瀝款。
之誠。
爰降绨函,宛垂俞旨,敢陳懇愊,上達至聰。
傥給還于一城,即納歸于二砦。
惟賴至仁撫育,巨德保安,冀原舊誓之文,用複交歡之永。
伏遇堯雲廣蔭,軒鑒分輝,幸寬既往之辜,深察自新之懇,将使慶流後裔,澤被溥天, 洎垂賜予之常,恪謹傾輸之節。
臣敢不昭征部族,嚴戒酋渠,用絕驚騷,俾無侵轶。
非不知畏天而事大,勉堅衛國之猷;背盟者不祥,寅懔奉君之體。
若乃言亡其實,祈衆神而共誅;信不克周,冀百殃而鹹萃。
自敦盟約,愈謹守于藩條。
深愧愆尤,乞頒回于誓诏。
具悉。
朕紹承天命,盡四海而撫懷之,況爾世守西土,為國藩輔者乎!今複懲既往之非,笃自新之志,質于天地,要之鬼神,載貢誓文,納忠王室。
朕方推大信,以示萬邦,俯同茲言,永無有易。
其進納塞門、安遠二寨,已指揮延州,候交割訖,卻給還,緩州,各依舊界,仍自行封冊,以後歲賜,并如舊例。
其餘約束事節,二依慶曆五年正月二十二日誓诏施行。
朕已戒敕邊吏,各守封疆,所宜顯谕國人,藏書祖廟,永保休福。
诏諸子孫指詞已孚,故不多及。
誓诏付夏國主。
三月,将行冊禮,複先以诏曰:诏夏國主:茲閱函封,重申誓約,本誠心之自笃,為封守之遠圖。
朕已饬使人,将馳冊禮。
既薦綏于世土,宜先谕于邊甿,庶遂耕耘之私,永無兵革之患。
緬惟忠順,當體眷勤。
冊曰:維熙甯三年,歲次己酉,三月戊辰朔,十四日辛巳,皇帝若曰:於戲!昔堯合萬邦而民風和,周建列土而王業懋。
若古申命,蓋國家之成法也。
咨爾秉常,迪性純二,飾躬靖虔。
生禀山川之靈,舊傳弓钺之賜,撫有西夏,尊于本朝,知事君必盡其節,知守國當保其衆,乃内發誠素,外孚誓言,質之天地而不欺,要之日月而不昧。
朕用稽酌故典,表顯徽實,錫爾以茅土之封,不為不寵;加爾以車服之數,不為不榮。
涓辰既良,備物既渥,誕舉丕冊,以華一方。
今遣朝奉郎、守尚書司封郎中、上輕車都尉、賜紫金魚袋劉航、文思副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兼禦史大夫、上騎都尉、彭城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劉忞,持節冊命爾為夏國主,為宋藩輔。
夫履謙順者,靡不膺長福;懷驕肆者,靡不蹈後虞。
率身和民,時乃之績。
往欽哉!祗予一人之彜訓,可不慎欤人。
秋七月乙醜朔,日有食之。
戊辰,夏遣使詣遼謝封冊。
八月,夏國請從舊蕃儀,诏許之。
诏曰:爾世居西垂,屏衛中夏,既服朝廷之新命,宜從蕃國之舊儀,以紹祖風,且堅臣節,宜依來請,用遂乃誠。
蓋夏國自諒祚請去蕃禮,從漢儀之後,常服中國衣冠,至是始複其初。
冬十月,城綏州。
先是,秉常既寇秦州,複上誓表,請納安遠、塞門二砦,以乞綏州。
上使韓缜與夏人議,亦許之矣。
鄜延宣撫郭逵上言曰:此正商于六百裡之策也,非先交二砦,不可與綏。
朝議以為然,然時已有诏使逵焚棄綏州。
逵曰:一州既失,二砦不可得,中國為夏人所賣,安用守臣為?藏其诏不出。
上言綏州具存,且自劾違诏之罪。
诏褒逵。
既誓诏已降,夏人猶不歸二砦。
夏主遣其臣岡萌訛來言欲先得綏。
逵命機宜文字趙??如夏交所納二砦,且定地界。
岡萌訛對曰:朝廷本欲得二砦地界,非所約。
??曰:然則塞門、安遠二牆墟耳,安用之?二砦之北,舊有三十六堡,且以長城嶺為界,西平王祥符所移書固在也。
岡萌訛語塞,??以夏人渝盟,請城綏州,不以易二砦。
時陳升之、韓琦亦不欲廢事,遂格。
秉常上誓表,更賜诏曰:诏夏國主所奏差嵬名挨移等赴塞門地分,與趙秘丞商量分劃塞門、安遠交領綏州,雖差人去與趙秘丞一兩次相見,終不與定奪了當。
兼宥州續得保安軍牒開坐,中書、樞密院同奉聖旨:安遠、塞門蕃族住坐久已著業,應雖起移,任令蕃族依舊住坐,所有綏州更不給還。
及雲:豈将邊圉之末圖,有抗大廷之誠命,願詳悉于雲為,免稽留于事理等事,具悉。
朕嗣膺丕曆,勤撫庶邦,凡德澤之所加,固迩遐之無閑。
矧惟西夏,屏于一方,比載覽于誓文,尋俯同于誠請。
逮按還于舊境,忽搆述于異端。
因念二寨之民,豈無故俗之戀?使各安其生聚,且曲示于仁恩。
蓋徇彼情,匪樂生事。
重披來奏,尚有所陳。
宜自斥于末圖,庶共恢于遠略。
向都啰重進等赍到誓表,備詳恭順。
既降誓诏,遂令延州交割塞門、安遠訖,卻還綏州,并須合依舊界。
及得延州奏,夏國遣來人隻要交割寨基,比移牒宥州,指說舊日界至,回牒卻稱趙??妄有指執,顯是不依誓诏交割舊界。
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