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紀事本末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烏程張鑒春治甫著
西平就撫
鹹平之末,環慶邊城以德明年幼,屢請緻讨,帝欲以恩信結德明,不報。
景德元年春二月,李德明降。
吏部尚書張齊賢上疏言:臣在先朝,常憂靈夏終為繼遷吞并,言事者以臣所慮為太過,略舉既往之事,以明本末。
當時臣下,皆以繼遷隻是懷戀父母舊地,别無他心。
先帝與銀州廉察,庶滿其意。
其後攻劫不巳,直至降麟、府州界八部族蕃酋,又脅制賀蘭山下帳族,言事者猶謂封獎未厚。
洎陛下賜以銀、夏土壤,寵以旌節,自此奸威愈滋,逆志尤暴。
斷靈州糧路,複擾緣邊城池。
數年之閑,靈州終為吞噬。
當靈州、清遠軍垂欲陷沒,臣方受經略之命,臣思繼遷須是得一兩處強大蕃族,方與為敵,此乃以蠻夷攻蠻夷,中國之上策也。
遂請六谷名目封潘羅支,俾其展效。
其時近臣所見與臣不同,多為沮擾。
及繼遷為潘羅支所殺,臣慮繼遷之子德明,乘以大駕東幸之際,去攻六谷。
向使潘羅支尚在,則德明未足為虞。
今潘羅支巳亡,厮铎督非其敵,望與大臣經制其事。
乃命向敏中及張崇貴總其議焉。
冬十二月,邠州部署言李繼遷子德明、孔目官何憲來歸,诏令乘傳赴阙。
二年夏六月辛卯,以趙德明歸款,谕河西諸蕃各守疆界。
秋九月丁未,以向敏中為鄜延路都部署。
先是,德明以父有遺命,遣使乞歸順,且托言其父繼遷兵敗被傷,自度孤危且死,屬其子必歸。
朝廷曰:一表不聽,則再表,雖累百表不得請,不可止也。
诏以敏中。
為緣邊安撫使,受其降,賜敏中密诏,盡付西鄙,許便宜從事。
敏中得诏,藏之,視政如常日,邊藩以安。
至是以德明誓約未定,徙敏中為都部署兼知延州,委以經略。
癸醜,德明遣其都知兵馬使白文壽來貢。
三年夏五月甲辰,趙德明遣其兵馬使賀守文來貢。
先是,向敏中及崇貴與德明議立誓約,久未決。
德明雖數遣使修貢,然于七事訖莫承順,累表但雲:乞先賜恩命,徐議之。
時巳有诏許德明母納靈州。
既又賜敏中等诏,谕德明:止遣子弟入宿衛,及母得攻劫西路進奉。
蕃部縱有争競,并取朝廷和斷,它約悉除之,然亦不聽回圖往來及放行青鹽之禁。
乙巳,敏中等言:二事苟不如約,恐乖前議,請皆與之。
帝以德明變詐難信,傥務姑息,必贻後患,複賜敏中等诏,令熟計。
複奏,泾原、儀渭都钤轄秦翰、知鎮戎軍曹玮等各請出兵讨賊。
帝以德明累遣使修貢,慮失誠信,不許。
德明初請命于朝,玮言:繼遷擅河西地二十年,兵不解甲,使中國有西顧之憂。
今國危子弱,不即禽滅,後更強盛難制。
願假臣精兵,出其不意,擒德明送阙下,複以西河為郡縣,時不可失。
朝廷方欲以恩緻德明,寝其書,不報。
秋九月丁卯,鄜延钤轄張崇貴入奏趙德明歸款,遣牙校劉仁勖來進誓表,且言所乞回圖及放青鹽之禁,雖宣命未許,然誓立功效,冀為異日賞典也。
帝嘉獎,賜诏曰:卿門承勳緒,世享國封,屢拜章函,來修貢職,願為屏翰,以紹祖先。
朕乃眷至誠,用頒溫诏,令陳信誓,洞見傾輸,嘉獎之懷,窹興良積。
敏中因請以德明表誓,藏之盟府。
冬十月庚午,遣使授趙德明檢校太師兼侍中,充定難軍節度使,封西平王,賜赉甚厚,給俸如内地。
制曰:利用建侯,外監方國,撫甯陬落,臨長士民,在名器以斯崇,匪勳賢而弗授。
故定難軍節度使趙保吉男德明,襲其令緒,蔚有長才。
舉宗聯命氏之策,弈世荷殿邦之寄。
務尊王室,動守朝經,率職獻琛,拜章請吏。
眷言恭順,宜及袖崇。
是用建上将之旌旗,錫真王之印绶,缵乃舊服,鎮于夏台。
於戲!信誓之言,與丹青而炳煥;寵榮之固,同帶砺以緜長。
期宣翼戴之勤,協贊混同之化,永作蕃輔,不其美欤!可特進、檢校太師兼侍中、夏州刺史、充定難軍節度使、夏、銀、綏、宥、靜等州管内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上柱國、封西平王,食邑六千戶,食實封二千戶,賜推忠保順亮節翊戴功臣,仍依内地節度使例給俸。
又錄德明誓表,令渭川遣人赍至西涼府,曉谕諸蕃,轉告甘沙首領因索子弟入質。
德明謂非先世故事,仍不遣,惟獻駝馬謝恩而巳。
丁醜,以張崇貴為趙德明旌節官告使,太常博士趙湘副之,賜德明襲衣、金帶、金鞍勒馬、銀萬兩、絹萬匹、錢二萬貫,茶二萬斤。
德明因城懷遠鎮為興州以居,後,升興慶府,又改中興府。
大中祥符元年春正月壬申,邊臣言:趙德明邀留回鹘貢物,又令張浦率騎數千侵擾回鹘。
今歲夏州饑馑,此衰敗之勢也。
帝曰:朕知其旱歉,已令榷場勿禁西蕃市粒食者,蓋撫禦夷狄,當務含容。
不然,須至殺伐,害及生靈矣。
二年冬十二月,趙德明帥所部侵回鹘,長星晝見,德明懼而還。
三年冬十二月,西夏管内饑,德明上表求粟百萬,朝議不知所出。
或言德明方納款,而敢渝盟,妄有陳乞,請降诏責之。
王旦曰:第诏德明雲:已敕有司具粟百萬于京師,其遣衆來取。
德明得诏甚慚,望阙再拜曰:朝廷有人。
遂止。
畢氏通鑒移此事入元年。
七年春二月庚申,夏州趙德明遣使詣行阙朝貢。
辛酉,帝至自亳州。
冬十三月乙未,鄜延路钤轄張繼能言:趙德明進奉人挾帶私物,規免市征,望行條約。
帝曰:戎人遠來,獲利無幾,第如舊制可也。
九年夏五月,邠甯
景德元年春二月,李德明降。
吏部尚書張齊賢上疏言:臣在先朝,常憂靈夏終為繼遷吞并,言事者以臣所慮為太過,略舉既往之事,以明本末。
當時臣下,皆以繼遷隻是懷戀父母舊地,别無他心。
先帝與銀州廉察,庶滿其意。
其後攻劫不巳,直至降麟、府州界八部族蕃酋,又脅制賀蘭山下帳族,言事者猶謂封獎未厚。
洎陛下賜以銀、夏土壤,寵以旌節,自此奸威愈滋,逆志尤暴。
斷靈州糧路,複擾緣邊城池。
數年之閑,靈州終為吞噬。
當靈州、清遠軍垂欲陷沒,臣方受經略之命,臣思繼遷須是得一兩處強大蕃族,方與為敵,此乃以蠻夷攻蠻夷,中國之上策也。
遂請六谷名目封潘羅支,俾其展效。
其時近臣所見與臣不同,多為沮擾。
及繼遷為潘羅支所殺,臣慮繼遷之子德明,乘以大駕東幸之際,去攻六谷。
向使潘羅支尚在,則德明未足為虞。
今潘羅支巳亡,厮铎督非其敵,望與大臣經制其事。
乃命向敏中及張崇貴總其議焉。
冬十二月,邠州部署言李繼遷子德明、孔目官何憲來歸,诏令乘傳赴阙。
二年夏六月辛卯,以趙德明歸款,谕河西諸蕃各守疆界。
秋九月丁未,以向敏中為鄜延路都部署。
先是,德明以父有遺命,遣使乞歸順,且托言其父繼遷兵敗被傷,自度孤危且死,屬其子必歸。
朝廷曰:一表不聽,則再表,雖累百表不得請,不可止也。
诏以敏中。
為緣邊安撫使,受其降,賜敏中密诏,盡付西鄙,許便宜從事。
敏中得诏,藏之,視政如常日,邊藩以安。
至是以德明誓約未定,徙敏中為都部署兼知延州,委以經略。
癸醜,德明遣其都知兵馬使白文壽來貢。
三年夏五月甲辰,趙德明遣其兵馬使賀守文來貢。
先是,向敏中及崇貴與德明議立誓約,久未決。
德明雖數遣使修貢,然于七事訖莫承順,累表但雲:乞先賜恩命,徐議之。
時巳有诏許德明母納靈州。
既又賜敏中等诏,谕德明:止遣子弟入宿衛,及母得攻劫西路進奉。
蕃部縱有争競,并取朝廷和斷,它約悉除之,然亦不聽回圖往來及放行青鹽之禁。
乙巳,敏中等言:二事苟不如約,恐乖前議,請皆與之。
帝以德明變詐難信,傥務姑息,必贻後患,複賜敏中等诏,令熟計。
複奏,泾原、儀渭都钤轄秦翰、知鎮戎軍曹玮等各請出兵讨賊。
帝以德明累遣使修貢,慮失誠信,不許。
德明初請命于朝,玮言:繼遷擅河西地二十年,兵不解甲,使中國有西顧之憂。
今國危子弱,不即禽滅,後更強盛難制。
願假臣精兵,出其不意,擒德明送阙下,複以西河為郡縣,時不可失。
朝廷方欲以恩緻德明,寝其書,不報。
秋九月丁卯,鄜延钤轄張崇貴入奏趙德明歸款,遣牙校劉仁勖來進誓表,且言所乞回圖及放青鹽之禁,雖宣命未許,然誓立功效,冀為異日賞典也。
帝嘉獎,賜诏曰:卿門承勳緒,世享國封,屢拜章函,來修貢職,願為屏翰,以紹祖先。
朕乃眷至誠,用頒溫诏,令陳信誓,洞見傾輸,嘉獎之懷,窹興良積。
敏中因請以德明表誓,藏之盟府。
冬十月庚午,遣使授趙德明檢校太師兼侍中,充定難軍節度使,封西平王,賜赉甚厚,給俸如内地。
制曰:利用建侯,外監方國,撫甯陬落,臨長士民,在名器以斯崇,匪勳賢而弗授。
故定難軍節度使趙保吉男德明,襲其令緒,蔚有長才。
舉宗聯命氏之策,弈世荷殿邦之寄。
務尊王室,動守朝經,率職獻琛,拜章請吏。
眷言恭順,宜及袖崇。
是用建上将之旌旗,錫真王之印绶,缵乃舊服,鎮于夏台。
於戲!信誓之言,與丹青而炳煥;寵榮之固,同帶砺以緜長。
期宣翼戴之勤,協贊混同之化,永作蕃輔,不其美欤!可特進、檢校太師兼侍中、夏州刺史、充定難軍節度使、夏、銀、綏、宥、靜等州管内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上柱國、封西平王,食邑六千戶,食實封二千戶,賜推忠保順亮節翊戴功臣,仍依内地節度使例給俸。
又錄德明誓表,令渭川遣人赍至西涼府,曉谕諸蕃,轉告甘沙首領因索子弟入質。
德明謂非先世故事,仍不遣,惟獻駝馬謝恩而巳。
丁醜,以張崇貴為趙德明旌節官告使,太常博士趙湘副之,賜德明襲衣、金帶、金鞍勒馬、銀萬兩、絹萬匹、錢二萬貫,茶二萬斤。
德明因城懷遠鎮為興州以居,後,升興慶府,又改中興府。
大中祥符元年春正月壬申,邊臣言:趙德明邀留回鹘貢物,又令張浦率騎數千侵擾回鹘。
今歲夏州饑馑,此衰敗之勢也。
帝曰:朕知其旱歉,已令榷場勿禁西蕃市粒食者,蓋撫禦夷狄,當務含容。
不然,須至殺伐,害及生靈矣。
二年冬十二月,趙德明帥所部侵回鹘,長星晝見,德明懼而還。
三年冬十二月,西夏管内饑,德明上表求粟百萬,朝議不知所出。
或言德明方納款,而敢渝盟,妄有陳乞,請降诏責之。
王旦曰:第诏德明雲:已敕有司具粟百萬于京師,其遣衆來取。
德明得诏甚慚,望阙再拜曰:朝廷有人。
遂止。
畢氏通鑒移此事入元年。
七年春二月庚申,夏州趙德明遣使詣行阙朝貢。
辛酉,帝至自亳州。
冬十三月乙未,鄜延路钤轄張繼能言:趙德明進奉人挾帶私物,規免市征,望行條約。
帝曰:戎人遠來,獲利無幾,第如舊制可也。
九年夏五月,邠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