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紀事本末卷五

關燈
鳥程張鑒春治甫著 靈州失陷 真宗鹹平四年秋八月,帝以趙保吉雖入貢,而抄劫益甚,乃以張齊賢為泾原諸路經略使。

    齊賢言:靈武孤城,必難固守,徒使軍民六七萬陷于危亡之地。

    與楊億議棄靈州,輔臣多不可。

    初,何亮通判永興軍,诏與轉運使陳緯往靈州經度屯田。

    及還,上安邊策曰:臣竊謂今議邊事者,不出三途:請棄靈武,一也,輕議興師,二也;姑息而羁縻之,三也。

    而臣以為輕棄靈州,則戎狄之患有未可量者三。

    靈武地方千裡,表裡山河,一旦給之,則戎狄之地廣且饒矣,一患也。

    自環慶至靈武凡千裡,故西域戎狄剖分為二。

    如舍靈武,則西域戎狄合而為一,二患也。

    冀之北土,馬之所生,自匈奴猖獗之後,無匹馬南來,鹹取足乎西戎。

    既剖分為二,其右乃西戎之東偏,實為夏賊之境,其左乃西域之西偏,秦、渭、儀、泾之西北諸戎是也。

    如舍靈武,則合而為一,夏賊桀黠,服從諸戎,俾不得貨馬于邊郡,則未知中國戰馬從何而來,三患也。

    輕議興師,則有不利者四。

    深入窮追,夏賊度不能抵,必奔遁絕漠,王師食盡,不能久留而退,西賊複擾者一也。

    寇至而不戰,則邊郡被其害,戰則緣邊之兵不足以當其衆者,二也。

    清遠西北曰旱海,蓋靈武要害之路,而白馬二将奔敗之地。

    如王師薄伐,無功而還,則夏賊必據要害以絕河西糧道者三也。

    河西路阻,必将大興征讨,以通糧道,疲民重困,盜賊必多者四也。

    若姑息而羁縻之,則有不可者二。

    戎狄豺狼,貪惏無厭,必将服從諸戎,然後為中國大患者,一也。

    自白馬二将奔敗之後,夏賊得志,擇靈武山川之險而分據之,意在吞噬,譬如伏虎,見便則動者,二也。

    在臣愚慮,不出二策。

    自清遠至靈武,有溥、樂、耀德為河西之糧道,而悉有古城之迹存焉。

    請築此二城,以通河西之糧道,賊若悉衆來讨,中吾上策也。

    何者?夏賊所以未滅者,誠以深入窮追,則奔遁絕漠,師退則複來擾邊,使其敢來與王師拒戰,則其殄滅也久矣。

    彼若知動無所利,恭而聽命,則中吾下策者也。

    今雖存靈武,使阻隔旱海,居絕塞之外,不築此二城,為之唇齒,與舍靈武無異。

    今特城此二城,則賊不敢動矣。

    議者将曰:國家贍靈武,猶曰困匮,而更供給二城,其費不更大乎?臣以為不然,靈武至清遠,不滿三百裡,而谷價殊絕者,以度旱海無舍宿之地,有戎寇之憂故也。

    如建此二城,則軍民之趨靈武也,有舍宿之地,少戎寇之憂,輸籴日益,谷無賤乎?以減殺之價供二城之費,又何疑焉?外此則複有一說:烏白鹽池,夏賊所泊,諸戎視之,猶司命也。

    如夏賊來寇,則令延慶之師入其境,先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