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西湖與南宋

關燈
化。

     【少數民族的軍事優勢】 一般人之了解:宋之強敵藉著半遊牧的背景,有了牧人淩駕于農夫之上的優勢。

    然而較少為人注意的則是,華北一落入他們的掌握,他們也向境内漢人全面征兵。

    遼将多數的漢人編成“轉戶”,配屬在各“幹魯朵”(宮)之下,如此一來每一部落,即宮衛及優秀部隊都有漢人人力充實作數,以支持契丹之兵員。

    金則将因世襲而參與軍事之女真人雜居在漢人戶口之内。

    各地居民自五十戶至三百戶編成一“謀克”,八至十個謀克構成一個“猛安”(實際戶數編法各地大有出入),原則上謀克與猛安之首長隻能由女真人充當。

    因之稅收與征發經過他們的職業武士密切監視,達到行政上最高之效率。

    而其動員時所具有之伸縮性,更是必須經常維持一個龐大常備軍的宋朝所不能比拟。

    所以異族或少數民族之軍事優勢由來有自。

     操縱牧馬的場所也與雙方戰力之盛衰有決定性的關系。

    《遼史》說得很清楚,與宋互市時,馬與羊不許出境。

    同書也說及遼與金決戰時不失去戰馬之來源關系極為重大。

    這限制馬匹南下的禁令,也可以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上看出,畫幅上開封之大車都用黃牛水牛拖拉,可見馬匹短少情景迫切。

    馬匹原來也可以在華中繁殖,隻是受當地農業經濟的限制,其耗費極難維持,而且在精密耕作地區所育馬匹一般較為瘠劣。

     所以我們揭開中國曆史近代篇之初年,所謂“經濟樞紐區域”之解說,不見得與事實相符,但倒是可以看出中國地區因緯度不同可以分作幾段地帶:最北為畜牧地帶;華北與之接壤,為農業地帶,隻是其内容仍相當的簡單。

    與之成對照的則為華南,此乃茶葉谷米與水上交通之鄉,卻在工業化之前,此地帶已相當複雜。

    綜合本章所述,以上地理環境之不同,構成操農業之漢人與半遊牧性的蒙古族人及通古斯族人長期角逐之背景。

    從長距離以不分畛域的眼光看來,則可發現,幾經和戰,當中一段地帶終使少數民族與漢人混合。

    很顯然的越是發展到現代,“漢人”這一名詞文化内涵愈多,而不複如以前由血緣作主。

     宋代向南後撤至少使朝廷赢得短暫的喘息機會。

    這地帶的湖泊河流與運河,使來自北方的戰士不能徹底發揮其長處。

    金人于公元一千一百二十九至一一三○年間入侵江南,宋軍以戰艦遮斷其退路,使其幾乎遇到沒頂的災難。

    在局勢淆亂時軍事首長之自由行動也使作戰之部署比較容易。

    譬如說嶽飛的軍隊即以農民軍、招降的盜匪和女真人征發之民兵編成,他有機會選擇兵員并擴大部隊。

     可是皇帝趙構與宰相秦桧所經營的中央集權體制排除了軍人擁兵自重的趨向。

    開封既已陷敵,南宋朝廷的軍需問題極為緊迫。

    如果此時杭州擁有具實際力量的商業組織,毫無問題的,即會被接收過來,以作軍隊補給之後勤機構。

    而事實上朝廷隻能以增稅和臨時挪用的辦法解決刻下問題,此類權宜之計在短時間内一再出現:所謂“經制錢”者,即為經理節制一路财物之官經手的公費;“月帳錢”為每月公費内強迫節省的馀款,“闆帳錢”可以說是一種特别帳目,以各種附加混合編成。

    而事實上這些名目很少實質上的區别,凡是現有的各種稅收,一律按成數另增附加,總數由各地方分攤。

    行政之收入,例如輸款贖罪,也提高征收;其他有如告狀時之狀貼費和許免證費也類似。

    這些辦法仍不能供應時,隻能以增發紙币對付。

     馬可波羅眼中看來新奇之紙币,唐代即已出現。

    最初稱為“飛錢”,乃是政府特許之彙票,使商人能在四川發售物品,而在其他地區收兌物價,以免攜帶大批銅錢來往之煩勞。

    北宋于公元一○二四年開始印刷此種可以劃帳之票據。

    其施用雖愈來愈廣泛,但其制造發行仍隻不過偶一為之。

    此種紙币有如公債,每種都有其兌現日期,通常為三年,收兌後此“界”即作廢。

    南宋則以内地所征關稅為擔保;至一二四七年即任此種紙币永久通行,不再收兌。

    而因其缺乏适當之存積金,其貶值愈來愈甚,因之使民間蹙額,而貨币貶值也增加政府本身之困難。

    這也是促成宋朝衰亡的一大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少數民族一經統治中原,也模仿宋朝的中央财政,也以金融管制為時髦。

    如此一來他們即喪失了農業社會之單純性而同樣遇到技術上的困難。

    女真建立的金,外表上是趙宋王朝的死仇,内心卻深切的仰慕南朝。

    自天文占測至編制曆日和宮廷音樂,他們一意模仿。

    而當他們印制紙币時,甚至創下了一種空前的紀錄:其貶值為六千萬比一。

     【科技的進步】 宋朝是一個科技進步的時代。

    活字排版在公元一○八六年有了文字上的證明;天文時鐘在公元一○八八至一○九二年之間裝設于開封;以磁針決定航海方位曾在一部書中提及,書上之序注明為一一一九年;宋代之海船有四本至六本之桅杆,上裝風帆十二張,船上有甲闆四層;火焰投擲器上裝唧筒在一○四四年之前出現;以人力腳踏發動之輪船開始于匪徒楊泰,他在公元一一三五年用之和嶽飛作戰。

    嶽乃用腐朽之木材和野草投入其輪中,妨礙其機制作用;公元一一六一年則有了投擲榴彈的弩機出現。

     宋朝的經濟不能用以改革社會,無法否認的,是導緻以上發明不能作有系統增進的一大主因。

    從西方的經驗看來,必須商業的影響力遠超過農業生産的影響時,上述的突破才能發現。

    中國在現代曆史初期,談不上符合所需要的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