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小腳與西服

關燈
在西方,就我們兩人一起,徐志摩和我本來可以為所欲為。

    不過,隻有徐志摩做到了,他愛來就來,愛去就去。

    雖然如此,他總是在家吃午飯和晚飯,也許是因為我們太窮了吧!如果飯菜好吃,他就一句話都不講;要是飯菜不好,他也不發表意見。

    他的心思飛到别處去了,放在書本與文學、東西文化上面。

     今天你們年輕人知道怎麼樣讨論事情,像你大概就會嘗試和你先生商量大小事情,可是當年我沒辦法把任何想法告訴徐志摩。

    我覺得我找不到任何語言或辭藻說出:我知道自己是舊式女子,但是若有可能,我願意改變。

    畢竟我人在西方,可以讀書求學,想辦法變成飽學之士。

    可是我沒法子讓徐志摩了解我是誰,他根本不和我說話。

    我和我的兄弟可以無話不談,他們也和徐志摩一樣博學多聞,可是我和自己的丈夫在一起的時候,情況總是:“你懂什麼?”“你能說什麼?”他騎着自行車往返于沙士頓火車站和康橋之間,有時候乘公共汽車去校園。

    就算不去康橋,他每天早上也會沖出去理發,我完全不能理解他這個習慣,覺得他大可以簡簡單單地在家修剪頭發,把那筆錢省下來,因為我們好像老在等着老爺寄支票來。

    可是,徐志摩還是我行我素,做了好多我無法置喙的事情。

     就拿郭君作例子吧。

    他的名字叫郭虞裳,我搞不清楚這個人為什麼會有一天出現在我們家,然後就搬進來和我們同住了。

    起先,我以為是徐志摩需要那筆房租。

    現在回想起來,又認為大概是郭君一直獨居,而徐志摩告訴他,住在一間有人燒上海菜給他吃的房子,日子會好過得多;也可能是徐志摩不想和我大眼瞪小眼地獨處。

    總之,郭君住進了另一間卧房。

    在這之前,徐志摩一直用那間房當書房。

    郭君不常去康橋,而是整天待在房裡用功。

    所以,如果他要散步的話,有時候會和我一道去市場,或是到雜貨鋪幫我取些東西。

    我感謝有郭君為伴,至少他會和我聊聊。

     我白天很少看到徐志摩,他總是在學校。

    不過,有一次他帶我去康橋看競舟,還有一次帶我去看範倫鐵諾的電影。

    我們必須得在白天去看電影,因為晚上沒有大衆交通工具可搭。

    我們本來打算去看一部卓别林的電影,可是在半路上遇到徐志摩的一個朋友,他說他覺得範倫鐵諾的電影比較好看,徐志摩就說,哦,好吧。

    于是我們掉頭往反方向走。

    徐志摩一向是這麼快活又随和。

    他是個藝術家兼夢想家,而我卻完全相反。

    我們本來要去看卓别林的電影,結果卻去了别的地方,這讓我不舒服。

    當範倫鐵諾出現在銀幕上的時候,徐志摩和他朋友都跟着觀衆一起鼓掌,而我隻是把手擱在膝蓋上,坐在漆黑之中。

     我們在沙土頓的生活過得窮困潦倒。

    如今我一讀到描寫康橋的文章,就會想到當初我可以做的種種有趣的事情。

    我可以沿着幾座古橋散步,欣賞那群建築的結構;也可以坐在康河岸上純粹享受自然。

    在硖石的時候,我渴望出門四處逛逛看看,可是家人不準我單獨上街。

    到了沙士頓,我有出門的機會,卻沒有出去。

     随着夏日的熱浪來襲,我身上出現了有小生命的征兆。

    我從懷阿歡的經驗确認了早上出現的反胃和虛弱的症狀。

    在硖石的時候,我想要也需要生孩子;而在沙士頓,我不知道要怎麼辦。

    懷孕期間我要怎麼料理家務?我能在這兒養孩子嗎?我有必要回硖石嗎?為了要怎麼樣把這消息透露給徐志摩,我左思右想了好幾天。

    有天下午,我趁郭君出門時跟他說了大概。

     徐志摩聽了立刻說:“把孩子打掉。

    ” 我這輩子絕沒料到我會得到這種反應。

    就我所知,打胎是有生命危險的,隻有瀕臨絕境的女人(有了外遇,或者家人快要餓死、喂不飽另一張嘴),才會冒險打胎。

     于是我說:“我聽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了。

    ” 徐志摩冷冰冰地答道:“還有人因為火車事故死掉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說完就沒耐心地别過臉去。

     “可是我要去哪裡打胎?”我問。

     他搖搖頭說:“你會找到地方的,這種事在西方是家常便飯。

    ” 在中國,生孩子是件有福氣的事,特别是生男孩。

    為了延續香火和敬奉祖先,有必要生小孩。

    我父母和公婆知道我又懷孕了,一定會高興得跳起來。

    可是徐志摩并沒有考慮這些,他從西方撷取了另外一種習俗,要我把孩子打掉,好像生下這孩子是個恥辱似的。

    要是我們的雙親知道他把另外一個孫兒從他們手上奪走的話,他們會說些什麼呢? 與我們相鄰的房子住了一對姓胡的中國夫婦,兩人都在康橋讀書,而且是聽了徐志摩的建議,搬來沙士頓的。

    他們家距離馬路比我們家還遠,所以他們經常穿過我們家後院去學校。

    和徐志摩談過這件事的第二天,我在後面陽台晾衣服的時候看到了胡太太,就對她招了招手。

     過了幾分鐘,她攀上階梯,走到陽台和我寒暄:“你好忙啊,就跟平常一樣,我方才還在想,去城裡的時候要順道問候你呢。

    ” 那天我一整個早上都在想打胎的事,而且決定要問問胡太太,看她在這方面知道些什麼。

    我想盡快打聽到消息,以防徐志摩再問起我這件事。

     胡太太漫不經心地倚着陽台的欄杆,擺出一副好像我們天天都讨論打胎的模樣說:“這個,今年倫敦才剛成立了第一家節育診所,你說不定可以到那兒打。

    ” 我問:“可是安不安全呢?”同時煩躁地看着正在晾曬的一塊桌布上假想的污點,好躲避胡太太探詢的目光。

     “我不曉得,”她回答,然後好像在回想某件事情似的頓了一下,“說老實話,我聽說到法國打胎比在英國打安全。

    ” 接着,她用已經要結束這段談話的語氣強調說:“所以啊,如果我是你的話,我會去法國打。

    ” 說完,她就走下陽台階梯繼續上路了,我向她道謝。

    我看得出來,打胎這件事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