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關燈
,梁固之弟,梁灏第三子,梁适早年以父蔭為官。

    宋仁宗寶元年間出任兖州知府,有治迹,累官至觀文殿大學士、同平章事,加太子太傅。

    卒谥莊肅,贈司空兼侍中。

    子梁子美。

     117.魏泰,字道輔,襄陽人,北宋士人。

    出身世族,姐魏氏是北宋著名女詞人,封道國夫人;姐夫曾布官至丞相。

    喜訛托他人之名作書,曾借梅堯臣名作《碧雲》。

     118.厲鹗,字太鴻,又字雄飛,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舉人,清代著名詩人,浙西詞派中堅人物。

     119.侬智高,廣南西路傥猶州人,後随父侬全福徙居廣源州(今廣西靖西、睦邊一帶),廣西壯族少數民族首領。

    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四月,侬智高率領少數民族五千餘人在廣南西路邕州起義,曆時十個月之久,後被狄青、餘靖等率兵擊敗,逃至雲南大理而死。

     120.楊畋,字樂道,兖州萊蕪(今新泰)人,保靜軍節度使楊重勳之曾孫。

    官至龍圖閣學士、知谏院。

    仁宗皇祐四年,參與平定侬智高起義。

     121.孫沔,字元規,越州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北宋大臣,累官至樞密副使、資政殿學士,熟谙邊事,有治軍才。

    皇祐四年,參與平定侬智高起義,升授樞密副使。

    卒谥威敏,追贈兵部尚書。

     122.狄青,字漢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出身貧寒,面有刺字,善騎射,人稱“面涅将軍”。

    在宋夏戰争中,勇而善謀,屢立戰功,以功升樞密副使。

    仁宗皇祐四年(1052)平定侬智高起義。

    卒谥武襄,追贈中書令。

     123.劉攽(1023~1089),字貢夫,一作貢父、贛父,号公非,臨江新喻(今江西新餘)人,劉敞之弟,北宋史學家。

    進士及第,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書舍人。

    一生潛心史學,治學嚴謹,有《東漢刊誤》等。

     124.李壽朋(?~1071),字延老,一作廷老,複圭兄,徐州豐縣(今屬江蘇)人。

    進士及第,判吏部南曹,累遷戶部、鹽鐵副使。

    與梅堯臣、韓維、劉敞、江休複等均有交往。

     125.楊元明,北宋金石學家。

     126.吳幵,字正仲,滁州人,北宋醫學家。

     127.吳沖,字沖卿,建州浦城人。

    北宋名臣,未冠舉進士,與兄育、京、方皆高中,入為國子監直講、吳王宮教授,累官至樞密使。

     128.劉沆(995~?),字沖之,吉州永新(今江蘇永新)人,北宋名臣,累官至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129.劉中允,即劉渙,字凝之,劉恕之父,颍上令。

    仁宗天聖八年(1030)與歐陽修同榜進士及第,所以謂之同年。

     130.曾鞏,字子固,建昌軍南豐(今江西南豐)人,後居臨川,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

    唐宋文學八大家之一。

     131.王安國,字平甫,王安石弟,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進士及第,北宋著名詩人。

    與王安禮、王雱稱為“臨川三王”。

     132.杜植,字廷之,官至轉運使,詩人。

     133.邵必,字不疑,邵亢從父,丹陽人。

    舉進士,為上元主簿。

     134.李中師,字君錫,開封人,進士及第,曆官集賢校理、淮南轉運使、天章閣待制、陝西都轉運使,權三司使、龍圖閣直學士。

     135.朱處仁,字表臣,營邱(今山東昌樂)人,少從蘇舜欽遊,進士及第。

    曆官泗州判官、夷陵推官、階州通判、泗州知州、職方員外郎、屯田郎中等。

    與歐陽修、蘇舜欽、梅堯臣等人交往甚密,相互唱和。

     第九章最後的安排 136.孫複,字明複,号富春,晉州平陽(今山西臨汾)人,北宋理學家、教育家。

    與石介、胡瑗并稱宋初“三先生”。

     137.韓绛,字子華,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韓億第三子,韓氏八龍之三,曾拜參知政事。

    慶曆二年壬午科探花(第三名),第一名楊寘(字審賢),第二名王珪(字禹玉),第四名王安石(字介甫)。

     138.王珪,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

    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随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

    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

    曾拜參知政事。

    贈太師,谥文恭。

     139.範鎮,字景仁,華陽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翰林學士。

     140.梅摯,字公儀,成都府新繁縣人,曾任殿中侍禦史、天章閣待制、龍圖閣學士。

     141.蘇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唐宋文學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丁酉科甲科第二名,第一名是章惇之侄章衡。

     142.蘇轍,字子由,一字同叔,自号颍濱遺老,眉州眉山人,蘇轼之弟,同科進士,北宋文學家、詩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143.劉輝,原名劉幾,字之道,陳坊沽溪人。

    幼失怙恃,但卓然有志,八年學成,成為海内名士。

    劉輝受西昆派濡染,為文靡麗。

    仁宗嘉祐二年(1057),歐陽修知貢舉,名落孫山,後文風大改。

    嘉祐四年(1059)春,其在禮部貢士中,高中第一名。

     144.孟元老,原名孟钺,号幽蘭居士,北宋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人。

    曾任開封府儀曹,北宋保和殿大學士領都水、将作二監事務。

    宋代文學家。

    北宋末年,他在東京生活二十餘年,北宋滅亡後,南遷臨安。

    于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撰成《東京夢華錄》。

     145.郭之美,字君錫,廬陵人,景祐元年進士及第。

     146.楊褒,字子美,四川華陽人,宋代嘉祐年間為國子監直講。

     147.徐熙(?~975),五代南唐傑出畫家,鐘陵(今江西進賢縣)人,出身于“江南名族”。

    宋滅南唐,随李後主歸宋,不久病故。

    江南布衣,其性情豪爽曠達,志節高邁,善畫花竹林木,蟬蝶草蟲,其妙與自然無異。

    後人将其與後蜀黃筌并稱為“黃徐”,有“黃家富貴,徐熙野逸”之評,為五代、宋初花鳥畫兩大流派的代表人物。

     148.陳繹,字和叔,開封人,進士及第,曆官館閣校勘、集賢校理、實錄檢讨官、陝西轉運副使、知制诰,拜翰林學士,以侍講學士知鄧州。

     149.楊凝式(873~954),字景度,号虛白,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唐末五代時書法家。

     150.呂夏卿,字缙叔,泉州人,與其兄呂喬卿同登慶曆二年進士,史學家。

     151.何郯,字聖從,陵州(今四川眉山仁壽縣)人,徙成都,仁宗景祐元年(1034)進士。

    累官至龍圖閣直學士,曆知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