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 丁未防城之役

關燈
在七女湖之役失敗以後的兩個多月,亦即丁未年七月下旬,革命軍起義于廣東的西南角,在二十七日(1907年9月4日)占領防城縣的縣城。

     原來,早在這一年的三月中旬,欽州所轄的那黎、那彭、那思三個“墟”(統稱“三那墟”)有了一個“萬人會”的組織。

    起因是:三那墟的老百姓以種蔗制糖為生,而清吏一再加征糖捐,老百姓推了若幹代表到“知州”的衙門請願,知州卻把所有的代表扣留,說他們鼓動人民抗捐。

    三那墟的一位讀書人劉思裕深為不平,就順從了老百姓的意思,成立這個“萬人會”,受推為領袖,率領幾百個勇敢分子入城,沖進衙門,把被扣的代表們都放了出來。

    廉欽道王秉恩派兵到三那墟,企圖用武力解散萬人會,開槍打死了幾十個老百姓,然而卻令老百姓更加團結。

    于是,王秉恩報告兩廣總督周馥,周馥如臨大敵,派了巡防營三個營、新軍一個營、炮兵一隊、機關槍隊一隊,又調了駐紮廣西的“衡軍”兩個營,綏遠軍一個營,對三那墟的老百姓進攻。

    老百姓抵抗到四月上旬,失敗,劉思裕陣亡,三那墟的鎮市都被毀于炮火。

    然而,仍有幾百個老百姓,在劉思裕的侄兒劉顯明領導之下,死守附近的那桑。

     清軍巡防營的統領,姓郭名人漳,是湖南人,與黃興是朋友,曾經于甲辰年(1904年)十月在上海和黃興同時被巡捕房抓去,關了幾天。

    至于新軍一營的管帶趙聲,則不僅是革命志士的朋友,而且已參加了革命組織。

    他們兩人,由于身為清軍軍官,不得不執行上峰的命令,同時也還不曾知道劉思裕及其萬人會在事實上已和孫中山取得聯絡。

     孫中山這時候住在越南的河内,于萬人會事件發生以後,就派了邝敬川同志到廉州良屋鎮,與劉思裕會面,勸劉思裕索性革命,劉思裕完全同意。

    孫中山而且也派了胡毅生去找趙聲,見到了趙聲,命令趙聲乘機反正,趙聲也在原則上表示服從。

    可惜,當邝敬川運動劉思裕成功以後,孫中山再派一個姓陳名油的人,送信給胡毅生,叫胡毅生轉達趙聲、郭人漳不可摧殘三那墟的“團民”,這陳油卻到了要緊關頭怕死,不敢把信送到,誤了大事。

     三那墟被毀以後,胡毅生來到河内見孫中山。

    孫中山加派黃興與王和順二人,偕同胡毅生取道北海,黃興由北海去欽州,訪郭人漳,王和順與胡毅生去廉州(合浦)的陸屋,訪趙聲。

     黃興在郭人漳的營裡住了很多天,不曾被别人識破。

    郭人漳答應黃興,将來隻要有“堂堂正正的革命軍”起事,他一定反正。

     王和順與胡毅生也在趙聲的營裡住了十幾天,趙聲發給王和順一張委任狀,委他作“軍事委員”。

    (委任狀上,寫王和順的化名:張德興。

    )王和順因此而大大方方地走到欽州,在欽州住了一天,穿過步哨,到達那桑,與三那墟的新領袖劉顯明及其幾百名堅貞同志會合。

    王和順出身遊勇,自己也有幾百名舊部帶了槍枝,集合起來,成立革命軍。

     王和順和趙聲約好:王領了革命軍進廣西,攻南甯;趙聲在後面佯作追趕之狀,實際上替革命軍斷後。

    無奈,南甯方面的清軍不肯接受革命志士的運動,以緻王和順不得不放棄進攻南甯的計劃,而隻能徘徊于欽州的外圍。

    當他率軍到達欽江西岸、欽州正北偏東、三那西北的“平吉”之時,劉顯明不耐久等,帶了他的幾百人與王和順分手。

    這是丁未年四月到五月初的事。

    黃岡與七女湖兩處的革命軍已經先後起義而失敗了。

     王和順及其所統率的欽廉革命軍,全靠軍紀優良而獲得各地的老百姓自動供應,才能一再等待,等待了好幾個月。

    等待什麼呢?等待孫中山委托日本志士萱野長知所購買的大批軍火。

    孫中山而且指定了防城縣西南角的“珍珠港”白龍鎮,為起卸軍火的地點。

    不幸,這時候東京同盟會本部發生了“風潮”:章炳麟等人與北輝次郎對萱野長知生了意見,公開地打了明文電報給香港《中國日報》,說萱野長知所買的槍械“全屬廢物,萬不能用”。

    于是,秘密完全洩漏,不僅萱野長知無法如期裝運,而且孫中山也不得不改變起卸的地點。

     王和順等到了七月下旬,不便再等,就從所駐的地點闆城(在欽州正北),轉而向南,繞過欽州,向防城縣城前進。

    二十七日早晨,到達防城城下,城内的清軍衡字營左哨哨長劉永德(輝庭)首先響應,對河(防城河南岸)的清軍衡字營右哨哨弁李之焜(耀堂)也率衆附和,于是王和順兵不血刃,取得了防城縣城。

     這是中國革命史上,革命軍第一次占領了縣城。

     可惜,王和順的助手梁少廷不肯接受防城知縣宋漸元的投降,否則欽州可能也會攻下。

     宋漸元是湖南人,在被俘以後供稱:與黃興認識,一向贊成革命而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