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遊日本風俗怪異

關燈
明。

    ) 初試風呂難以為情 在船上,我先把帶去的銀元和中國紙币,兌換日币。

    那時節一個銀元可換日币一元六角。

    中國紙币種類繁多,他們隻接受中國銀行和中國通商銀行所出的兩種鈔票。

    在船上那位山東商人指導我要多兌一些輔币,所以我也模仿日本人的方式,手裡抓了一個盛輔币的布袋,随身隻有一個衣包。

    在船上已有人照料行李。

    上碼頭之後,見到幾十輛人力車(按:上海人稱人力車為東洋車,因為當時這些車子是來自日本的),車夫個個身強力壯,頭上都紮了白布,身前背後,都有一個名字,如中川、木下、井上等字樣,看上去真好像強盜模樣。

    他們看見我穿了長袍馬褂,争相接我的衣包。

    坐上了一輛人力車,我給他看一張紙條,上面寫有“松下禦屋”幾個字,就是我準備進住的旅店名字,其實這間旅店距離碼頭極近,一坐上車頃刻就到。

    我給他一些輔币,車夫含笑鞠躬,接二連三地說了幾聲“阿裡阿笃”。

     我在那邊縱目四望,見到遍地皆是一層高的木屋,店鋪都小得很,唯有松下禦屋是用紅磚砌成的,兩層高的磚屋,在那邊已不多見了。

    房價是“一宿二餐”,每天收費日币二元。

     踏進松下禦屋,即有主人出迎,再三再四地鞠躬,領我到一間有榻榻米的房間。

    那時沒有電鈴,主人擊掌兩下,就有一個很年輕的下女,來為我收拾東西。

     這種房間雖很清潔,但是沒有床,牆上挂着二三軸書畫,隻有一個梳妝台模樣的茶幾。

    那下女在屋角裡取出一條很厚的被子,被子是五尺正方的形式。

    我在想這種被褥蓋起來,連腳都遮不住,怎樣能保暖呢?後來才悟會到日本人身材皆短小,所以被褥也不長的。

    (按:那時節日本人的身材矮小的很多,不比現在身材這麼高大的。

    ) 被褥攤好之後,就燃一個圓形的炭爐,是青紫色的窯器,很是古雅。

    在炭爐上邊有一個鐵架挂着一煲水,飲茶吸煙都取給于是。

    茶是不要錢的,牛奶六分,咖啡二角,水果三角,而且是招待外國人的價目。

     室内最難看的是一隻大木桶,下女取到很多熱水,倒滿一桶,原來這就是浴桶,那時普通租房是沒有浴室的。

    下女倒好了水,室内已溫暖得很,忽然間她自己脫了和服,隻剩一條底褲。

    要我脫衣就浴,準備為我擦背。

    因為言語不通,我隻是搖頭,那下女也不明白我的意思,以為我不要這個私家的浴桶,即時取出幾條木籌,上面有“風呂”兩字,指着我要到另外一個公共浴室去,這種浴室就名為“風呂”。

    她就重新穿上衣服,倒了杯茶,鞠躬而退。

    我看看這個房間,缺少廁所設備,于是我巡視各處,才見到一個公共廁所,小便是一個大桶,大便都拉在一個地坑中,臭氣熏天,可見得那時日本旅館的設備,還很簡陋。

     日本風呂屋 正在遊目四顧,見到有一間“風呂”,這是一個很大的公共浴室,是男女同浴的,中間隻隔着一重闆,而闆砌得很狹,上下兩邊,大家都看得到,男女浴客赤身裸體,一目了然。

    浴水熱得很,熱氣彌漫全室,但是浴室的門是打開的,外面凜凜的寒風,不斷向裡面吹來。

    我見到這種情況,很是奇怪。

    (按:現在日本洋式大旅館,每房都有廁所、浴室,但仍有一個共同入浴的風呂。

    ) 過了一晚,次日我就到老街舊書鋪去搜購有關漢醫的書籍。

    這條街上書鋪很多,但都是一些小鋪子。

    内山完造介紹我的一家,書籍比較多,而規模亦較大,雖苦言語不通,我對他們都用中文筆談,居然也很順利。

     從前沒有什麼遊覽名勝的旅遊車,所以我也無法參觀神戶各地的名勝,決定買一天書,明天再到名古屋去。

    晚上那位下女又來招呼我,可是她并不再倒水在木桶中,所以我不得不到風呂去洗澡,真是有些難為情! 既然已經進了浴室,也隻好入境随俗,胡亂地洗了一通,面紅紅地走出浴室。

    許多老年婦人,見到我這種畏畏縮縮的神情,笑聲四起。

     遊曆勝迹遍購醫書 我經書鋪主人的指導,乘搭鐵道車離開神戶,轉移到名古屋。

    有一家其中堂書鋪,過去我常年向他們郵購書的,所以主人見到我,歡迎得很,在那裡我買到大批漢醫書籍。

    主人名木下其中,對我很熱忱,問我要不要去見一見漢醫名家湯本求真,我說那真是求之不得的事,他就摒棄了店務陪我同去。

     我早就知道湯本求真是日本複興漢醫界的祭酒,彼時他年事已高,但依然很有禮貌地接待我,談吐也很謙虛。

    他問了我許多問題,我一一對答,而且由他的夫人跪着煮茶,他們稱為“茶道”,這是招待來賓最有禮貌的表現。

    臨别的時候,他送了我兩部絕版的漢醫書,而且約定以後相互通訊。

    (按:通訊不過兩三年,湯本氏就逝世了,我第三次到日本時,曾經到他的墓前去憑吊。

    ) 中華書局1951年出版的湯本求真譯著《皇漢醫學》第二卷書影 我在日本最感到痛苦的,就是吃不慣他們的東西,最受拘束,而菜肴又簡劣。

    每晚旅客的聚餐,第一次還有趣味,第二次就再也無意參加了。

    所以常常到街上去找尋中國菜館,那時正宗中國菜館一家都沒有,但是挂着“中華料理”招牌的鋪子,卻是多得很,所供應的東西,都是以叉燒面為主。

    所謂叉燒,實是一條白肉,塗上一些紅色的顔料,切成薄片,就算是叉燒了。

    還有一種叫作“五目面”,是五色雜陳的面點,包括一片肉、一片魚、一片筍、一隻蝦、一些菜,花色雖美,但是一點也沒有味道;隻有一種炒面,是加醬油炒的光面,雖非美味,尚能入口,所以我天天就吃這種炒面。

    有若幹挂着“西洋料理”招牌的菜館,規模都小得很,做的菜全不像樣,吃了一次再也不想去了。

     離開名古屋,就到東京,那邊我有好多朋友,幾天之中玩遍了各處,而且也吃到了較為高等的中國菜。

    在新宿遇到老友徐卓呆,卓呆是一位日本通,又是戲劇家兼滑稽小說作家,他對我說:“日本的中國菜都不像樣,你要不要上我家中嘗試一下我做的蘇州菜,我最拿手的是幹貝炒肉絲,是人人贊美的。

    ”我說:“好。

    ”他表示很高興,同時一連眨了幾眨眼(按:卓呆一向有眨眼的習慣,越是高興越眨得多),笑着說:“不過,我住的地方很簡陋,而且在日本用的都是平底鐵鍋,隻有我從國内帶來一隻老式的中國鐵鍋,是我習慣用的,所以炒出來的菜,味特别好。

    ”接着他又笑說:“與我同住的郁達夫等,晚間常将此鍋抹幹淨,作為洗腳之用,所以更有異味。

    ”我聽了這話,明知他是滑稽家言,并不置信。

    我在他的指導下,到帝國劇場去看了一場戲,覺得場面宏大。

    本來這家劇場的戲票,已訂到六個月之後,但隻要你拿出護照給售票人一看,他就會給你一張留給外國人看戲的座券,因此我坐到一個比較好的位子。

     關于購書,在東京有一個神田區,都是一層高的平房,書坊鋪一共有五六百家,有些專賣法律書,有些專賣小說書,其中有三四十家是專賣漢方醫書,這回我欣喜若狂,買了大批的漢醫書。

    他們的書是不二價的,不像上海有碼洋與折扣之分。

    我選定了書籍,要他們全數用郵寄,打包寄回上海。

    為了怕遺失,叫他們挂号寄出,但他們對挂号兩字,弄不清楚,後來托卓呆傳譯,他說這叫作“書留”,于是就完成了我的搜購書籍的工作。

     其實東京還有許多漢醫可以拜訪,可是我事前沒有和他們通過信,不能貿然造訪,不像現在我有很多日本醫友,每月都有人來香港訪問。

     離開東京,就到橫濱。

    橫濱書鋪不多,但是有一條中國街,街内商店林立,全是華僑開設的,其中也有五六家很大的菜館,做的菜比較好得多,而且那裡還有關帝廟、觀音廟和一所中華學校,異邦相見,對此似乎更有親切感。

    我同一個甯波籍的夥計談得很投機,他說:“等我收工之後,帶你去看幾間大的寺院。

    ”那一天玩得很高興,我覺得日本人的居室都小得很,唯有廟宇卻大得異乎尋常。

     赴日一行,所費連船費不過二百元左右,買書(的錢)卻大大地超出了預算,又花了好多時間。

    購書既畢,已近船期,于是就趕着返回上海。

    因為從前日本并無觀光事業,也沒有導遊機構,所以我有好多地方未去過。

    幸虧後來在香港,連續去了五次之多,因此日本一切的名勝古迹,總算玩遍了。

     歸來一年完成叢書 我從日本回來之後,親友們又紛紛設宴為我洗塵。

    我的同學虞舜臣說:“中醫界同人出國,老哥為第一人,歸來神采煥然,臉上好像飛了金一樣,所以我們都要設宴敬你一杯酒。

    ”我也隻得含笑接受。

     熱鬧了一陣之後,我就開始為編書而工作。

    自己規定每天早晨工作一小時,晚間絕不再做,而且抱定不緊張、不馬虎的态度,這一回練出一種不動情緒的功夫,所得到的工作效能反而好。

     我首先整理自己舊藏的日本漢醫書籍,再加上随身帶回以及陸續寄來的漢醫書籍,共計四百多種。

    先做删蕪存菁的審閱工作,選定種類,分内科、婦科、兒科、外科、藥物、方劑等項目,再加上了近代日本名醫的新著作,成為完完整整的一部叢書。

     其中大部分漢醫書,全部是中國字,文句通順得很,因為他們都是依着漢唐二代的筆調來寫作的,所以隻要加上标點就可以了。

     小部分漢醫書,是間夾有日本字母的,我請了一位在同文書院執教的老先生,為我翻譯。

    倒是許多近代醫論,譯起來比較困難,但我也請到自然科學研究所的野村上昭先生負責這件事。

    他翻譯好了之後,我略加潤飾,工作也很順利。

     從前能譯日文的人多得很,而且能将中文譯得好的人也不少,這種翻譯稿費是每千字二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