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吳稚晖妙喻性理

關燈
吳家老翁一見如故 門禁森嚴機關重重 不受俸祿鬻書自給 風趣幽默不同凡響 玩世不恭談笑風生 讨論篆文纏纏而已 修身養性獲緻長壽 語言天才出人意外 民國時期,上海郵政大樓 民國二十年(1931)左右,我識得一位年近花甲的病家。

    這位太太年事雖高,卻斯文大方,可惜形容憔悴,滿身是病。

    有時我也到她家裡去出診,一看她家中陳設的東西和懸挂四壁的書畫,才知道她就是小萬柳堂主人廉南湖的夫人吳芝瑛女士。

    吳芝瑛寫得一手很秀麗瘦金體的字,畫得一手很細緻的工筆畫。

     主婦對我說:“連年颠沛流離,不如意事常八九,所以把整個身體都攪壞了。

    ”我說:“你年事雖高,還能寫字作畫,體力尚屬不差。

    ”她笑而不言。

     有一年為她診病既畢,她說:“住在我樓上有一位老公公,他病得很厲害,我想請你去看一看。

    ”說到這裡她慎重地說:“不過這位老公公有一個怪脾氣,就是一生一世不請醫生,也不肯吃藥,所以你隻能作為探訪,見機行事。

    ”說罷就叫樓下一個夥計阿林,陪我上樓。

     原來這幢房子,二樓與三樓之間,有一層很厚的樓闆隔絕着,并且用鐵鍊鎖着,要先開鎖,再推開那塊很重的樓闆,才能登樓。

     吳家老翁一見如故 我随阿林登了三樓,他回轉頭又把樓闆鎖上。

    見到有兩間相連的房間,外面一間隻擺着幾隻東倒西歪的木凳,沿窗放着一張很大的用闆做的書桌,上面擺着許多筆墨紙硯,一望而知這間房的主人也是文人。

     裡面還有一房,陳設更舊更簡,一邊放着三十多個木箱,一邊擺着一個老式白木櫥,中間放置一張木闆床,床上睡着一位老公公,蓋着一條藍底白花的老布棉被。

     阿林一進門沖口而出說:“老公公,有個醫生來探望你。

    ”老人閉着眼睛不睬不理,繼而呢呢喃喃地說:“一些小毛病,何必大驚小怪,隔兩天就會好的,誰叫你帶醫生來,醫生都是牛頭馬面,閻羅王的幫兇嘛。

    ”阿林說:“這是二樓太太常年看病的醫生,他今天隻是想認識你老人家,并不是來替你看病的。

    ”他聽了這話,就睜開眼睛,瞅了我一眼,突然間一躍而起說:“我正寂寞無聊,大家談談也無妨。

    ” 這時我仔細一看那位老人家,好像很面熟,再一想就是大名鼎鼎的吳稚晖,因為他的照片常在書報雜志上見到的。

     吳稚老一起身,就走到外間書桌前,和我面對而坐,對我凝神而視。

    隔了好一會兒,才開口對我說:“原來你是二樓太太的醫生,那太太喜歡吃藥。

    我是一生一世不吃藥的,隻靠自己身體上大自然的力量來恢複健康,吃多了藥或是吃錯了藥,反而會送命,所以我認為醫生都是閻王的幫兇,你見怪不見怪?”我說:“老公公的話真是不錯,有許多藥有副作用,有壞反應,所以不吃藥,有時也有好處。

    ”接着他大談其自身之病,說是他在十二三歲時節,咳嗽吐血,面無人色。

    無錫的醫生都說他是童子痨,壽命不會長,他一氣之下,橫豎等死,絕不吃藥。

    他每天一清早就爬登惠泉山,是無錫有名的山峰,脫得一絲不挂曬太陽,吸新鮮空氣,看天上雲聚雲散,看日出日落,隻吃一些水、一些粥,如是者經過兩年,所謂童子痨的毛病也就好了。

     我聽了他的話就說:“肺痨病唯一的療養方法,就是不憂、不懼。

    日光、空氣和水,是人類養生三寶,所以你的病不吃藥也好了。

    ” 說到這裡,稚老說:“昨天起大瀉特瀉,現在又有些肚子痛,恕我又要去如廁了。

    ”話未說畢,匆匆跑進茅廁。

    等他從廁所出來,坐定之時,好像有些喘促的樣子,閉上眼睛,力持鎮定。

    我看到這情形,想得出他是已經頭昏眩暈,不能支持。

    等了一會兒之後,他才睜開眼睛說:“我盡管瀉,絕不吃藥的,雖然你是醫生,休想勸我吃藥!” 我說:“你不吃藥我也贊成,絕不勉強。

    但你平時吃不吃水果,像山楂、石榴之類?”他說:“隻要不是藥,我都吃。

    ”我就叫阿林去買山楂炭五錢,石榴皮八錢,即時去買,即時煲飲。

    他面子上不好意思不接受,勉勉強強地飲了一碗,于是繼續談話一小時。

    他說:“現在肚裡咕噜作響,肚痛倒好了。

    ”我告訴他:“山楂可以消積,石榴皮止瀉第一。

    ”他就笑嘻嘻地說:“這東西不妨再吃一次。

    ”我唯唯點頭,就向他告辭了。

     第二天我又去他家,稚老說:“洩瀉已經給你攪好了,我給你看看前天的日記,你一定會發笑的。

    ”日記中他寫着下列一段話和一首詩: 三十六年(1947)九月九日夜半四時許,瀉藥之性發,急急開燈,披棉袍已來不及,知不能走到茅廁矣。

    即扯住棉袍角,在床前放手一撒,自然一地腥臭,穢氣熏騰,糞花四濺,走到茅廁撒個痛快,洗淨臀部,進房收拾,然并未喊老媽子送爐灰一糞箕,并未喊小當差拿巨大拖糞帚做工。

    隻花了面盆一隻,刮墨刀兩把,揩布一塊,五點鐘即大功告成,吟詩一首: 半個鐘頭半截腰,居然遮蓋絕絕好。

     不是親眼看見過,不信有此不得了。

     無錫常言稱老小,人到老來就要小。

     出屎出尿平常事,還要裝出大好老。

     這時稚老年高,自己承認是由“老”而“小”。

    那晚他在大瀉特瀉之後,賈其餘勇,自己料理自己,還大發詩興,詩末附注雲:“花五盆水,走五趟,花五十分鐘。

    ” 稚老的日記,是寫在一本老式的紅格子線裝賬簿上,厚厚的一本,布面上蠟的。

    據稚老說,同樣的日記簿有幾百本,裡面寫的都是小楷,字寫得并不整齊,顯然他已寫了幾十年的日記。

    我對他說:“你這段日記,将來我要來抄的。

    ”他說:“可以,隻是不能偷看我全部日記。

    ”當時我就略略翻上一翻,隻見裡面貼了好多報紙剪稿,這些剪報,都是他的作品。

    所以每一本日記看來是字數極多的。

     我對他說:“你的日記,比清代李莼客的《越缦堂日記》,還要豐富。

    ”稚老說:“自然啰,李莼客怎能和我相比,但是我一無财産,有的隻是這些日記和清末民初的各種書籍及我生平的許多照片,裝上了三十多個木箱,除此便一身以外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