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 讀史劄記
關燈
小
中
大
p&hellip革命情勢一到來時,賦稅便不能像尋常那般規模的來征收了。
其結果&hellip&hellip老百姓們的壓迫就愈加加強。
那時,必定會引起上層階級為分配這些減縮收入之激烈的鬥争。
統治階級瓦解,赤貧行政機關的麻痹,不僅群衆不願意服從,即統治階級自身亦不能照以前那樣來施行行政。
在掠奪品的分配之下,那些認為分配不當的失意人們&mdash&mdash留在封建官僚階梯下層的人們&mdash&mdash初則開始動搖,繼則&hellip&hellip轉變到這方面來&hellip&hellip下層的危機和運動是與上層的危機和崩潰聯合着。
可是,&hellip&hellip群衆革命&hellip&hellip他們自己不能提出自己的領導人和領袖,而去借用許多不滿的官僚。
勝利或半勝利,雖然也容許群衆有一點改善,也能得到一小塊土地,也能減少一點賦稅,也能有暫時的解放束縛,可是那時不能把早先受絕望的英雄主義所團結的群衆組織起來。
所以民族運動的上層&mdash&mdash從偶然中,并且大部分是從舊統治的成分中組合起來的&mdash&mdash便很容易與失敗的封建官僚調和,而且舊的機器又重新轉動起來。
”(236&mdash238頁) “商人容易變為官吏封建諸侯,這是與封建經濟中很厲害的停滞有聯系的。
”(242頁) “土地占有的擴大和奴隸數量的增加,同樣也是封建官僚隊伍深入的工具,而且商人也很小心的利用這個合法的可能性。
”(240頁) 案:其下引《漢書》晁錯《論貴粟疏》。
“王充傾向于曆史唯物主義的思想,他斷定人的行為是直接倚賴于食糧,倚賴于生活的預算。
同時他又揭露當時階級鬥争的秘密:鬥争是為着階級的口糧,為着社會收入的分配,為着面包的剩餘&mdash&mdash封建官吏與商人是為壟斷面包剩餘的私有者&mdash&mdash等等而進行。
”(245頁) 案:上文引《論衡》治期、命祿、藝增諸篇。
“所謂中國封建制度的曆史形态,即是在一定的比例上是與建立在全國土地使用的轉換制上的奴隸私有相混合,它不能與封建官僚的統治分開。
(另見53、54頁)”(256頁) 第十六章回複到自然經濟(三&mdash&mdash六世紀) “饑餓的農民典質了自己的土地&hellip&hellip身體&hellip&hellip家眷,而且還不能保證他下年可以播種自己的經濟,中國的封建上層,按他對農民群衆的關系,也是保持着&lsquo商業國&mdash&mdash掠奪者&rsquo的态度。
農奴經濟也隻有在那全國采用的土地使用與管理的&lsquo轉換制&rsquo的範圍之内才能保存它的自然的性質。
” “但是,從農民不斷的為自然經濟所保證的那不能枵腹的口糧的解放中,從土地使用和管理的&lsquo轉換制&rsquo的實習中,于是對封建國家統一之不斷的威吓,便不可免地要增長起來。
它的統一表現在一省又一省,一區又一區都變成了饑馑和逃荒的舞台,當着自然經濟最後的殘餘之破壞達到極度時,農業自身之自動的消滅便發生了&mdash&mdash并且到一定的時期,到用自然方法使土地的肥沃恢複的時期才停止。
”(260頁) “中國封建制度的根本特點,以集合的方法而獨占勞動力&mdash&mdash農奴與奴隸的勞動力&hellip&hellip是一般經濟條件不穩固的結果。
”(263頁) 案:所謂集合方法獨占勞動力指以武力俘虜居民為奴役。
“在漢唐時代,奴隸、農奴之隸屬于富有之家&hellip&hellip他與平常的徭役不同&hellip&hellip某種自然徭役經濟的複興是由于一般經濟的衰落而産生。
”(268頁) “在漢朝時代,商品貨币關系的發展是與整個的官僚組織的封建制度底系統緊緊地聯系着,同樣,後來的自然徭役經濟之複興也是這個系統破壞的結果。
”(268頁) “衰落的自然經濟的統治,同樣表現在貨币流通的消減,商品交換之替代貨币流通,以及轉變到米、絲,作&lsquo貨币單位&rsquo等等上面。
”(274頁) “封建的支配條件,是與投機事業相适應的。
”(275頁) “中國的商業在不久以前還是稱雄于世界的,到現在竟降落到與遊牧民的半原始交換的地步!”(276頁) 案:此指南北朝時期。
“在五四五&mdash五八一年這個時期當中,西土耳其人(Turkomen)代換了拓跋人,并且占領了從長城迄阿姆達利&mdash&mdash阿姆達利當時是波斯的交界處&mdash&mdash一帶的廣大的面積。
真正地說來,他們是準備了唐代中國封建制度底商業的發展。
”(277頁) “在五五八&mdash五六五年的時間當中,陝西範圍之内&mdash&mdash那時正是北周在統治&mdash&mdash是波斯的金子與波斯的銀币在那兒流通。
别種流通工具是沒有的。
(注:T.deLacouperie&lsquoCatalogueofChineseCoinsfromtheVllcent.B.C.&rsquop.XVL)”(278頁) 第十七章商品貨币經濟在擴大範圍上之複興 “市場幫助他們(封建官吏和将軍們)來榨取農民經濟中的剩餘。
”(281頁) “中國經過封建上層走上商業資本主義。
商業資本主義的&lsquo德谟克拉西&rsquo的道路在下層是行不通的。
因為一方面,官僚的封建制度在起壟斷農民剩餘大部分的私有者的作用;另一方面,群衆之極低生活似乎阻礙了這條道路。
農民經濟在官僚有組織的封建制度的鞭策之下而&lsquo商品化了&rsquo,他把那使自己完全破産的&lsquo剩餘&rsquo部分交給市場。
” “這一種商業資本主義是因為土地使用和管理的&lsquo轉換制&rsquo才發展起來的。
由商業發展上所得到的利潤之大部分都為封建官僚壟斷去了。
”(281頁) “中國的對外貿易,它需要中國的統一,東西水道與陸路的聯合&hellip&hellip為争奪中國市場而爆發的波斯與阿拉伯的競争,對于這個聯合更增加了很大的意義。
從漢時起,每一次南北的斷絕,就立即引起了商業交通的衰落。
”(282頁) “土耳其部落的瓦解(634)與夫阿拉伯之襲擊中亞細亞(637),是唐朝政權之下強有力的封建帝國複活最主要的原因。
”(283頁) “唐朝知道自己的商業使命,首先便注意到貨币的流通。
”(285頁) “唐朝商業的發展,是不可與阿拉伯、波斯的商業分開的。
由于阿拉伯之征服波斯,同樣由于阿拉伯航海成功之結果,阿拉伯、波斯的商業特别有力地發展起來。
”(285頁) “阿拉伯商人蘇裡曼(Sulayman)到印度、到中國的旅行,都為亞布·沙衣特·漢散的記錄所搜集(815)和引用,它是唐代一種最好的文件。
(注:VayagedumanchandArabeSulaymanenIndeetenChineredighen851-SuinideremarquesparAbuZaydHasan〔Vers916〕TraduitdeI'arabeparGabrielFerrandParis,1922)”(286頁) “在中國,商業整個都是欺算、欺騙和搶劫的系統,所以他自然而然會與貨币商品和高利貸資本聯成一氣,甚至混合起來。
山西的銀行家,就是一個主要的例子。
”(291頁) “從漢朝起,便把封建官僚造成高利貸剝削的主人。
”(294頁) “高利貸資本起了獨立的作用,便是唐朝一個中心事實。
”(295頁) “外國商人和高利貸者都是土著的封建高利貸組織的股東。
所以中國的政府&hellip&hellip引誘他們&hellip&hellip來,利用他們做封建高利貸剝削的輔助機關,中國政府征收他們的租稅,他們幫助中國政府來壓榨剩餘。
” “亞布·沙衣特斷定八百七十五年所爆發的和使唐朝完結的偉大的農民暴動,消滅了&lsquo十二萬回民&rsquo。
國民的暴動,首先便削減了這些外國的商人和高利貸者。
”(309頁) 第十八章從封建剝削轉變到高利貸剝削 “在唐朝的時候,高利貸是含有獨立意義的一種新勢力。
”(310頁) “高利貸到處都&lsquo破壞已存的生産方法&rsquo。
(注:&lsquo這就是它的标本特點。
&rsquo)(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第二部,一五〇頁)”(310頁) “在唐朝,高利貸廣泛地散布了自己的觸角。
第一,是國際貿易擴大的影響;第二,是中國基本省分内土地之野蠻壓榨的結果。
”(313頁) “高利貸從上面,從下面都破壞了封建的生産方法。
”(325頁) “九世紀的農民戰争,把新的動力帶到農民反對封建官僚,反對權富之家的鬥争中去:反對高利貸的鬥争成了這些階級鬥争之新的因素&hellip&hellip”(337頁) “高利貸破壞了現存的生産方法,所以為高利貸而破産的群衆的階級鬥争,也表現出一種絕望的英雄主義,和沒有走出封建制度的範圍,即是沒有把他們從思想的和物質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338頁) 第十九章土地枯竭、社會改良、戰争與金銀紊亂 “我們有許多根據說,從八〇一年一直到一六四三年,其間經過了八四二年,其中有二一四次厲害的旱災。
(注:Chinayesterdayandtoday.byEdwardT.williams,Newyork,1923,p2728)”(340頁) “在宋朝的時候因為耕種方法的落後,土地枯竭已達到空前未有的程度。
”(342頁) “王安石的改革之一般的意義,就在于企圖把封建的國家機關變為經常的有計劃的供給農民經濟需要的機關。
國家調劑市場交換,當然是保障了農民剩餘品的實現,這種實現并不是去破壞自然經濟,而是去鞏固他。
國家是農民群衆的批賣商和集中的銀行家。
國家應廢除在農民與高利貸商人之間的商品交換之實際的不平等。
國家應注意取締剝削農民群衆的高利貸。
國家積極幹預國民收入的分配,為的是防止把農民勞動力變為商品,防止他歸諸富足之家。
”(358頁) “王安石是一個烏托邦主義者。
”(358頁) “不是因為高利貸才使封建制度發生&lsquo腐化&rsquo,剛剛相反,高利貸是封建制度内部腐蝕的産物。
”(358頁) “金銀的紊亂,隐藏着中國的新封建化。
”(369頁) 第二十章處于世界商路的中國 “中國在蒙古人政權之下的統一,引起了國際貿易上真正的革命。
東西間開始了直接的聯系。
&hellip&hellip擴大的商業,給城市與行會手工業飛快發展的一種推動。
封建的組織隻表現是商業發展的輔助和服務的機關。
”(370頁) “蒙古人恢複了南北的統一,聯合了南北的商道。
波斯又起了它那種慣技的中介人的作用。
在此以前,商業運輸的一部分是為埃及奪去了。
”(373頁) “印度與阿拉伯,在南方的海道上,占有咽喉的地位,恰像波斯與荷勒慈(Horegm)在北方的陸道上占有咽喉的地位一樣。
這樣一來,在意大利的市場上,中國商品的大部都為印度商品排斥了。
”(379頁) “歐洲在這時是落後的,中國在諸方面講來,都比他先進。
”(380頁) “十四世紀時,星加坡海峽充斥了海盜,這是中國與西方貿易養成的。
這個逼住中國人武裝自己的商船。
”(387頁) (其下引“NotesontherelationsandtradeofChinawiththeEasternArchi?pelagoandTheCoastoftheIndianOceanduringThefourteenthCentury.”byW.W.Rockhill.ToungPao,XVI,Leiden.1915,p131&mdash132,236,245&hellip&hellip”)(387&mdash391頁) “在元朝時代商品的分類,形成了中國一般經濟的發展。
最初出現于市場的,是大宗的中國的磁器、綢緞、棉布,等等。
”(391頁) “(泉州)這個城市在過去百年間,并且在現在還是制糖和手工業的大區域。
”(394頁) 案:此為Ramuzio氏著作中語,氏于十六世紀曾到中國。
“中國在元朝時代就已走上國際的曆史軌道。
”(396頁) 第二十一章商業資本主義革命 “中國,在元朝時代,不僅當沖于世界商路,而且還空前未有地擴展了自己内部的流通。
”(398頁)下列馬可波羅記載: “在忽必烈時代,還設立一種好像郵政的交通,和政府報告之按期的傳遞。
市場交通的發達,逼得你趨向管理集中。
”(398頁) 于“馬可波羅所說的商人&hellip&hellip市場的發展使手工業者的小主人直接依賴指揮手工工廠中的勞動條件和經過他們的手而壟斷全部手工生産品的商人。
”(404頁) “中國中世紀的手工業組織有三派:行會手工業、教會手工業(案:指佛教寺院)和奴隸手工業,這些可以整個地确定馬克思的那個論據,即是在城市組織中,社會是模仿積聚于農業中的關系。
”(405頁) “&mdash&mdash所以,這些手工業者是處于國家奴隸的地位。
”(406頁) “這時候,大宗的财富都集聚在商人手上。
商人是城市生活主要的推動人,他決定城市生産、城市貿易、城市消費。
供給社會生産的基本群衆底農業生産是在封建上層&mdash&mdash一部分由掠奪者,一部分由中國的官吏所組成&mdash&mdash的支配之下。
因此,社會收入之分配,大部分也是在封建貴族和封建官僚手上。
這個就造成意外發展的商業資本和外國掠奪者所代表的封建上層之間的必不可免的鬥争。
商業和一般經濟的高漲,到了某個階段,就會暫時把商業資本從那與封建壓榨有聯系的高利貸的束縛之下解放出來。
不論怎樣,它是減弱了和放松了商人對專以放債生利的封建官吏的依賴。
外國的封建主是高坐在極上一層。
另一方面,在元朝,商業資本感覺自己有一種獨立的生産基礎&mdash&mdash行會手工業。
”(409頁) 第二十二章中國之新的封建化 “一個遊牧的侵略者&mdash&mdash以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為首的蒙古人&mdash&mdash使中國登了國際市場的廣大舞台&hellip&hellip另一個半遊牧半商業文明的烏茲别克人&mdash&mdash以帖木兒或塔米蘭為首領&mdash&mdash又重新使中國進入到孤立和閉塞的狀态&hellip&hellip這種原因是中國和中央亞細亞的商業利益的沖突。
”(427頁) “在一四五三年占領君士坦丁堡以前,土耳其的勝利,對于中亞細亞的封鎖和破壞引起了西歐的商業中心的困難&hellip&hellip圍繞加拔(kapa)的航路和新大陸是同時發現的&hellip&hellip雪裡木第一是土耳其最積極和兇猛的一個蘇丹,他占據了米索不達米亞,占據了阿拉比亞的聖地(mecca),兼并了埃及。
到東方最古的一條路也被封鎖了,不過數年後葡萄牙人又為歐洲各國找到了出産香料的區域&hellip&hellip對東方的貿易前後被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及英國所占有&hellip&hellip埃及的邊境成了到印度所必經的海道&hellip&hellip意大利的商業已經衰落了,因此,供給或推銷東方生産品的各大城市也随之衰落了&hellip&hellip因為商業已經衰退&mdash&mdash後來完全消滅了&mdash&mdash貴族們也貧窮了,而且加緊地壓迫農民,所以後來又發生了農民戰争。
”(429&mdash430頁) “美洲和繞非洲的海道發現了之後,情形就根本變更了。
黑海和地中海失去了以前的意義。
海運的重心已移到大西洋沿岸去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上财富所以先後轉讓于荷蘭人及英國人也是這種原因。
在這種競争中,誰的足迹能夠達到最遠的地方,誰就可以得到海上貿易的霸權。
”(431頁) “同時,在遠東與西方各國之間的道路也發生了變更。
元朝滅亡之後,中國已進入到内亂的時期,對外貿易也因而停止。
到中國的道路,無論是陸路,海路都已經阻隔了。
北部經過亞洲的道路&mdash&mdash由叙利亞到甘肅&mdash&mdash及南部由布爾門到雲南的道路,都因為明朝與元朝的戰争而不能通行&hellip&hellip明朝初年,中國南部沿海的人民的騷擾也不利于對西方的商業關系。
”(431頁) “中國對西洋的商業關系在整個的十五世紀都陷于停滞的狀态,到十六世紀初期還沒有恢複,此時西班牙、葡萄牙的冒險家已開始到可羨慕的遠東來了。
但是這些外來的人主要的是從事海上搶劫,很少經營貿易,中國所以自願孤立,而不欲與外人通商,亦此之故。
”(432頁) “中國所以陷于閉關自守的狀态,日本海盜的猖獗及海上貿易的發展也是很主要的因素。
”(433頁) “如果下層民衆是因為土地甚少和官僚的壓迫起而推翻統治的朝代,那末對于上層分子,政變反成了重新分配統治階級内部的土地的手段。
”(439頁) “明朝時代是中國重新分裂的時代,而且也是貴族經營的農業感覺恐慌的時代。
”(439頁) “中國農村過剩人口之增加,遊民與饑荒之普遍,縮小了商業的範圍。
”(455頁) 第二十三章衰落時代&mdash&mdash高利貸的勝利 “清代是沒落之标本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高利貸長成了決定的、全能的力量。
高利貸準備把中國奉送給帝國主義來征服。
”(491頁) 第二十四章資本主義之侵入中國 “列強的資本主義要不是從主要的人民群衆取去生存之最後的小鈎便不能占領中國。
家庭工業及小手工業就是幾千萬農民和幾十萬城市居民的最後生活的小鈎。
”(492頁) “十九世紀下半期&hellip&hellip在破毀農民家庭工業上,鴉片盡了主動的作用。
”(494頁) “在厘金未實行以前,中國所有的商品就感受到地方行政機關方面征收生産稅的痛苦。
從厘金制實行起國内商品流通就更加停滞了。
因之外國的商人得到一種權利,在支付了百分之二點五以後,他就可随便将自己全部商品從這一省毫無阻礙地運送到别個地方。
”(505頁) “後來,随着鴉片的投機之後,就發生銀子的投機事業&hellip&hellip英國的交易所決定銀子的價格,上海的銀行就把他&hellip&hellip傳達到全中國,把銀子價值減低,把銅币價值減低,把中國商品的價值減低,但是在其輸入中國的商品上,歐美的商會卻強求金币,強求世界的貸币本位。
”(507頁) “&lsquo文明的&rsquo資本家,他企圖把本地生産的一切弱點抓在自己手裡;家庭工業養活過剩的人口,&mdash&mdash必須破壞他,為的是使國家失去一切反抗的可能性;國内市場忍受中世紀的割裂和分散,&mdash&mdash必須要用侵略的計劃的武器造成這種割裂和分散;國家處于中世紀财政紊亂的條件之下,&mdash&mdash必須要把本地的貨币本位變為特殊的财政的窘迫;國家的經濟為封建官吏的掠奪所損害,&mdash&mdash必須讓這種掠奪成為保護關稅的制度,以幫助外國商品排擠地方生産的全部制造品&hellip&hellip”(507&mdash508頁) “一海關兩在一八七一年時值六先令六辨士,到一八八四年值五先令七辨士,到一八九六年值三先令四辨士&hellip&hellip(注:C.F.Remer.TheForeignTradeofChina,1936,p250.)”(508頁) “在未開鑿蘇彜士運河及敷設電報線以前,茶是最重要的輸出品之一。
他們(案:指外國商人)就立刻來作投機生意。
”(509頁) “印度&mdash&mdash打擊了中國的茶業。
後來日本又打擊了中國的絲業。
”(570頁) “在中國家庭工業及手工業的破壞,并沒有達到以資本主義的工業來替代他們的地步,中國仍舊是銷售先進國家工業生産之全部廢料的主要地方,并且是他們的原料的根據地。
”(512頁) 第二十五章二十世紀貧困的統治 “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有一部分是在海外流浪者中發展起來的。
”(528頁) “中國仍舊是為全世界整個工業過剩生産品盡量輸出的地方。
”(528頁) “在中國海港及内河的&hellip&hellip航行的外國船支也利用治外法權。
”(530頁) “中國
其結果&hellip&hellip老百姓們的壓迫就愈加加強。
那時,必定會引起上層階級為分配這些減縮收入之激烈的鬥争。
統治階級瓦解,赤貧行政機關的麻痹,不僅群衆不願意服從,即統治階級自身亦不能照以前那樣來施行行政。
在掠奪品的分配之下,那些認為分配不當的失意人們&mdash&mdash留在封建官僚階梯下層的人們&mdash&mdash初則開始動搖,繼則&hellip&hellip轉變到這方面來&hellip&hellip下層的危機和運動是與上層的危機和崩潰聯合着。
可是,&hellip&hellip群衆革命&hellip&hellip他們自己不能提出自己的領導人和領袖,而去借用許多不滿的官僚。
勝利或半勝利,雖然也容許群衆有一點改善,也能得到一小塊土地,也能減少一點賦稅,也能有暫時的解放束縛,可是那時不能把早先受絕望的英雄主義所團結的群衆組織起來。
所以民族運動的上層&mdash&mdash從偶然中,并且大部分是從舊統治的成分中組合起來的&mdash&mdash便很容易與失敗的封建官僚調和,而且舊的機器又重新轉動起來。
”(236&mdash238頁) “商人容易變為官吏封建諸侯,這是與封建經濟中很厲害的停滞有聯系的。
”(242頁) “土地占有的擴大和奴隸數量的增加,同樣也是封建官僚隊伍深入的工具,而且商人也很小心的利用這個合法的可能性。
”(240頁) 案:其下引《漢書》晁錯《論貴粟疏》。
“王充傾向于曆史唯物主義的思想,他斷定人的行為是直接倚賴于食糧,倚賴于生活的預算。
同時他又揭露當時階級鬥争的秘密:鬥争是為着階級的口糧,為着社會收入的分配,為着面包的剩餘&mdash&mdash封建官吏與商人是為壟斷面包剩餘的私有者&mdash&mdash等等而進行。
”(245頁) 案:上文引《論衡》治期、命祿、藝增諸篇。
“所謂中國封建制度的曆史形态,即是在一定的比例上是與建立在全國土地使用的轉換制上的奴隸私有相混合,它不能與封建官僚的統治分開。
(另見53、54頁)”(256頁) 第十六章回複到自然經濟(三&mdash&mdash六世紀) “饑餓的農民典質了自己的土地&hellip&hellip身體&hellip&hellip家眷,而且還不能保證他下年可以播種自己的經濟,中國的封建上層,按他對農民群衆的關系,也是保持着&lsquo商業國&mdash&mdash掠奪者&rsquo的态度。
農奴經濟也隻有在那全國采用的土地使用與管理的&lsquo轉換制&rsquo的範圍之内才能保存它的自然的性質。
” “但是,從農民不斷的為自然經濟所保證的那不能枵腹的口糧的解放中,從土地使用和管理的&lsquo轉換制&rsquo的實習中,于是對封建國家統一之不斷的威吓,便不可免地要增長起來。
它的統一表現在一省又一省,一區又一區都變成了饑馑和逃荒的舞台,當着自然經濟最後的殘餘之破壞達到極度時,農業自身之自動的消滅便發生了&mdash&mdash并且到一定的時期,到用自然方法使土地的肥沃恢複的時期才停止。
”(260頁) “中國封建制度的根本特點,以集合的方法而獨占勞動力&mdash&mdash農奴與奴隸的勞動力&hellip&hellip是一般經濟條件不穩固的結果。
”(263頁) 案:所謂集合方法獨占勞動力指以武力俘虜居民為奴役。
“在漢唐時代,奴隸、農奴之隸屬于富有之家&hellip&hellip他與平常的徭役不同&hellip&hellip某種自然徭役經濟的複興是由于一般經濟的衰落而産生。
”(268頁) “在漢朝時代,商品貨币關系的發展是與整個的官僚組織的封建制度底系統緊緊地聯系着,同樣,後來的自然徭役經濟之複興也是這個系統破壞的結果。
”(268頁) “衰落的自然經濟的統治,同樣表現在貨币流通的消減,商品交換之替代貨币流通,以及轉變到米、絲,作&lsquo貨币單位&rsquo等等上面。
”(274頁) “封建的支配條件,是與投機事業相适應的。
”(275頁) “中國的商業在不久以前還是稱雄于世界的,到現在竟降落到與遊牧民的半原始交換的地步!”(276頁) 案:此指南北朝時期。
“在五四五&mdash五八一年這個時期當中,西土耳其人(Turkomen)代換了拓跋人,并且占領了從長城迄阿姆達利&mdash&mdash阿姆達利當時是波斯的交界處&mdash&mdash一帶的廣大的面積。
真正地說來,他們是準備了唐代中國封建制度底商業的發展。
”(277頁) “在五五八&mdash五六五年的時間當中,陝西範圍之内&mdash&mdash那時正是北周在統治&mdash&mdash是波斯的金子與波斯的銀币在那兒流通。
别種流通工具是沒有的。
(注:T.deLacouperie&lsquoCatalogueofChineseCoinsfromtheVllcent.B.C.&rsquop.XVL)”(278頁) 第十七章商品貨币經濟在擴大範圍上之複興 “市場幫助他們(封建官吏和将軍們)來榨取農民經濟中的剩餘。
”(281頁) “中國經過封建上層走上商業資本主義。
商業資本主義的&lsquo德谟克拉西&rsquo的道路在下層是行不通的。
因為一方面,官僚的封建制度在起壟斷農民剩餘大部分的私有者的作用;另一方面,群衆之極低生活似乎阻礙了這條道路。
農民經濟在官僚有組織的封建制度的鞭策之下而&lsquo商品化了&rsquo,他把那使自己完全破産的&lsquo剩餘&rsquo部分交給市場。
” “這一種商業資本主義是因為土地使用和管理的&lsquo轉換制&rsquo才發展起來的。
由商業發展上所得到的利潤之大部分都為封建官僚壟斷去了。
”(281頁) “中國的對外貿易,它需要中國的統一,東西水道與陸路的聯合&hellip&hellip為争奪中國市場而爆發的波斯與阿拉伯的競争,對于這個聯合更增加了很大的意義。
從漢時起,每一次南北的斷絕,就立即引起了商業交通的衰落。
”(282頁) “土耳其部落的瓦解(634)與夫阿拉伯之襲擊中亞細亞(637),是唐朝政權之下強有力的封建帝國複活最主要的原因。
”(283頁) “唐朝知道自己的商業使命,首先便注意到貨币的流通。
”(285頁) “唐朝商業的發展,是不可與阿拉伯、波斯的商業分開的。
由于阿拉伯之征服波斯,同樣由于阿拉伯航海成功之結果,阿拉伯、波斯的商業特别有力地發展起來。
”(285頁) “阿拉伯商人蘇裡曼(Sulayman)到印度、到中國的旅行,都為亞布·沙衣特·漢散的記錄所搜集(815)和引用,它是唐代一種最好的文件。
(注:VayagedumanchandArabeSulaymanenIndeetenChineredighen851-SuinideremarquesparAbuZaydHasan〔Vers916〕TraduitdeI'arabeparGabrielFerrandParis,1922)”(286頁) “在中國,商業整個都是欺算、欺騙和搶劫的系統,所以他自然而然會與貨币商品和高利貸資本聯成一氣,甚至混合起來。
山西的銀行家,就是一個主要的例子。
”(291頁) “從漢朝起,便把封建官僚造成高利貸剝削的主人。
”(294頁) “高利貸資本起了獨立的作用,便是唐朝一個中心事實。
”(295頁) “外國商人和高利貸者都是土著的封建高利貸組織的股東。
所以中國的政府&hellip&hellip引誘他們&hellip&hellip來,利用他們做封建高利貸剝削的輔助機關,中國政府征收他們的租稅,他們幫助中國政府來壓榨剩餘。
” “亞布·沙衣特斷定八百七十五年所爆發的和使唐朝完結的偉大的農民暴動,消滅了&lsquo十二萬回民&rsquo。
國民的暴動,首先便削減了這些外國的商人和高利貸者。
”(309頁) 第十八章從封建剝削轉變到高利貸剝削 “在唐朝的時候,高利貸是含有獨立意義的一種新勢力。
”(310頁) “高利貸到處都&lsquo破壞已存的生産方法&rsquo。
(注:&lsquo這就是它的标本特點。
&rsquo)(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第二部,一五〇頁)”(310頁) “在唐朝,高利貸廣泛地散布了自己的觸角。
第一,是國際貿易擴大的影響;第二,是中國基本省分内土地之野蠻壓榨的結果。
”(313頁) “高利貸從上面,從下面都破壞了封建的生産方法。
”(325頁) “九世紀的農民戰争,把新的動力帶到農民反對封建官僚,反對權富之家的鬥争中去:反對高利貸的鬥争成了這些階級鬥争之新的因素&hellip&hellip”(337頁) “高利貸破壞了現存的生産方法,所以為高利貸而破産的群衆的階級鬥争,也表現出一種絕望的英雄主義,和沒有走出封建制度的範圍,即是沒有把他們從思想的和物質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338頁) 第十九章土地枯竭、社會改良、戰争與金銀紊亂 “我們有許多根據說,從八〇一年一直到一六四三年,其間經過了八四二年,其中有二一四次厲害的旱災。
(注:Chinayesterdayandtoday.byEdwardT.williams,Newyork,1923,p2728)”(340頁) “在宋朝的時候因為耕種方法的落後,土地枯竭已達到空前未有的程度。
”(342頁) “王安石的改革之一般的意義,就在于企圖把封建的國家機關變為經常的有計劃的供給農民經濟需要的機關。
國家調劑市場交換,當然是保障了農民剩餘品的實現,這種實現并不是去破壞自然經濟,而是去鞏固他。
國家是農民群衆的批賣商和集中的銀行家。
國家應廢除在農民與高利貸商人之間的商品交換之實際的不平等。
國家應注意取締剝削農民群衆的高利貸。
國家積極幹預國民收入的分配,為的是防止把農民勞動力變為商品,防止他歸諸富足之家。
”(358頁) “王安石是一個烏托邦主義者。
”(358頁) “不是因為高利貸才使封建制度發生&lsquo腐化&rsquo,剛剛相反,高利貸是封建制度内部腐蝕的産物。
”(358頁) “金銀的紊亂,隐藏着中國的新封建化。
”(369頁) 第二十章處于世界商路的中國 “中國在蒙古人政權之下的統一,引起了國際貿易上真正的革命。
東西間開始了直接的聯系。
&hellip&hellip擴大的商業,給城市與行會手工業飛快發展的一種推動。
封建的組織隻表現是商業發展的輔助和服務的機關。
”(370頁) “蒙古人恢複了南北的統一,聯合了南北的商道。
波斯又起了它那種慣技的中介人的作用。
在此以前,商業運輸的一部分是為埃及奪去了。
”(373頁) “印度與阿拉伯,在南方的海道上,占有咽喉的地位,恰像波斯與荷勒慈(Horegm)在北方的陸道上占有咽喉的地位一樣。
這樣一來,在意大利的市場上,中國商品的大部都為印度商品排斥了。
”(379頁) “歐洲在這時是落後的,中國在諸方面講來,都比他先進。
”(380頁) “十四世紀時,星加坡海峽充斥了海盜,這是中國與西方貿易養成的。
這個逼住中國人武裝自己的商船。
”(387頁) (其下引“NotesontherelationsandtradeofChinawiththeEasternArchi?pelagoandTheCoastoftheIndianOceanduringThefourteenthCentury.”byW.W.Rockhill.ToungPao,XVI,Leiden.1915,p131&mdash132,236,245&hellip&hellip”)(387&mdash391頁) “在元朝時代商品的分類,形成了中國一般經濟的發展。
最初出現于市場的,是大宗的中國的磁器、綢緞、棉布,等等。
”(391頁) “(泉州)這個城市在過去百年間,并且在現在還是制糖和手工業的大區域。
”(394頁) 案:此為Ramuzio氏著作中語,氏于十六世紀曾到中國。
“中國在元朝時代就已走上國際的曆史軌道。
”(396頁) 第二十一章商業資本主義革命 “中國,在元朝時代,不僅當沖于世界商路,而且還空前未有地擴展了自己内部的流通。
”(398頁)下列馬可波羅記載: “在忽必烈時代,還設立一種好像郵政的交通,和政府報告之按期的傳遞。
市場交通的發達,逼得你趨向管理集中。
”(398頁) 于“馬可波羅所說的商人&hellip&hellip市場的發展使手工業者的小主人直接依賴指揮手工工廠中的勞動條件和經過他們的手而壟斷全部手工生産品的商人。
”(404頁) “中國中世紀的手工業組織有三派:行會手工業、教會手工業(案:指佛教寺院)和奴隸手工業,這些可以整個地确定馬克思的那個論據,即是在城市組織中,社會是模仿積聚于農業中的關系。
”(405頁) “&mdash&mdash所以,這些手工業者是處于國家奴隸的地位。
”(406頁) “這時候,大宗的财富都集聚在商人手上。
商人是城市生活主要的推動人,他決定城市生産、城市貿易、城市消費。
供給社會生産的基本群衆底農業生産是在封建上層&mdash&mdash一部分由掠奪者,一部分由中國的官吏所組成&mdash&mdash的支配之下。
因此,社會收入之分配,大部分也是在封建貴族和封建官僚手上。
這個就造成意外發展的商業資本和外國掠奪者所代表的封建上層之間的必不可免的鬥争。
商業和一般經濟的高漲,到了某個階段,就會暫時把商業資本從那與封建壓榨有聯系的高利貸的束縛之下解放出來。
不論怎樣,它是減弱了和放松了商人對專以放債生利的封建官吏的依賴。
外國的封建主是高坐在極上一層。
另一方面,在元朝,商業資本感覺自己有一種獨立的生産基礎&mdash&mdash行會手工業。
”(409頁) 第二十二章中國之新的封建化 “一個遊牧的侵略者&mdash&mdash以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為首的蒙古人&mdash&mdash使中國登了國際市場的廣大舞台&hellip&hellip另一個半遊牧半商業文明的烏茲别克人&mdash&mdash以帖木兒或塔米蘭為首領&mdash&mdash又重新使中國進入到孤立和閉塞的狀态&hellip&hellip這種原因是中國和中央亞細亞的商業利益的沖突。
”(427頁) “在一四五三年占領君士坦丁堡以前,土耳其的勝利,對于中亞細亞的封鎖和破壞引起了西歐的商業中心的困難&hellip&hellip圍繞加拔(kapa)的航路和新大陸是同時發現的&hellip&hellip雪裡木第一是土耳其最積極和兇猛的一個蘇丹,他占據了米索不達米亞,占據了阿拉比亞的聖地(mecca),兼并了埃及。
到東方最古的一條路也被封鎖了,不過數年後葡萄牙人又為歐洲各國找到了出産香料的區域&hellip&hellip對東方的貿易前後被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及英國所占有&hellip&hellip埃及的邊境成了到印度所必經的海道&hellip&hellip意大利的商業已經衰落了,因此,供給或推銷東方生産品的各大城市也随之衰落了&hellip&hellip因為商業已經衰退&mdash&mdash後來完全消滅了&mdash&mdash貴族們也貧窮了,而且加緊地壓迫農民,所以後來又發生了農民戰争。
”(429&mdash430頁) “美洲和繞非洲的海道發現了之後,情形就根本變更了。
黑海和地中海失去了以前的意義。
海運的重心已移到大西洋沿岸去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上财富所以先後轉讓于荷蘭人及英國人也是這種原因。
在這種競争中,誰的足迹能夠達到最遠的地方,誰就可以得到海上貿易的霸權。
”(431頁) “同時,在遠東與西方各國之間的道路也發生了變更。
元朝滅亡之後,中國已進入到内亂的時期,對外貿易也因而停止。
到中國的道路,無論是陸路,海路都已經阻隔了。
北部經過亞洲的道路&mdash&mdash由叙利亞到甘肅&mdash&mdash及南部由布爾門到雲南的道路,都因為明朝與元朝的戰争而不能通行&hellip&hellip明朝初年,中國南部沿海的人民的騷擾也不利于對西方的商業關系。
”(431頁) “中國對西洋的商業關系在整個的十五世紀都陷于停滞的狀态,到十六世紀初期還沒有恢複,此時西班牙、葡萄牙的冒險家已開始到可羨慕的遠東來了。
但是這些外來的人主要的是從事海上搶劫,很少經營貿易,中國所以自願孤立,而不欲與外人通商,亦此之故。
”(432頁) “中國所以陷于閉關自守的狀态,日本海盜的猖獗及海上貿易的發展也是很主要的因素。
”(433頁) “如果下層民衆是因為土地甚少和官僚的壓迫起而推翻統治的朝代,那末對于上層分子,政變反成了重新分配統治階級内部的土地的手段。
”(439頁) “明朝時代是中國重新分裂的時代,而且也是貴族經營的農業感覺恐慌的時代。
”(439頁) “中國農村過剩人口之增加,遊民與饑荒之普遍,縮小了商業的範圍。
”(455頁) 第二十三章衰落時代&mdash&mdash高利貸的勝利 “清代是沒落之标本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高利貸長成了決定的、全能的力量。
高利貸準備把中國奉送給帝國主義來征服。
”(491頁) 第二十四章資本主義之侵入中國 “列強的資本主義要不是從主要的人民群衆取去生存之最後的小鈎便不能占領中國。
家庭工業及小手工業就是幾千萬農民和幾十萬城市居民的最後生活的小鈎。
”(492頁) “十九世紀下半期&hellip&hellip在破毀農民家庭工業上,鴉片盡了主動的作用。
”(494頁) “在厘金未實行以前,中國所有的商品就感受到地方行政機關方面征收生産稅的痛苦。
從厘金制實行起國内商品流通就更加停滞了。
因之外國的商人得到一種權利,在支付了百分之二點五以後,他就可随便将自己全部商品從這一省毫無阻礙地運送到别個地方。
”(505頁) “後來,随着鴉片的投機之後,就發生銀子的投機事業&hellip&hellip英國的交易所決定銀子的價格,上海的銀行就把他&hellip&hellip傳達到全中國,把銀子價值減低,把銅币價值減低,把中國商品的價值減低,但是在其輸入中國的商品上,歐美的商會卻強求金币,強求世界的貸币本位。
”(507頁) “&lsquo文明的&rsquo資本家,他企圖把本地生産的一切弱點抓在自己手裡;家庭工業養活過剩的人口,&mdash&mdash必須破壞他,為的是使國家失去一切反抗的可能性;國内市場忍受中世紀的割裂和分散,&mdash&mdash必須要用侵略的計劃的武器造成這種割裂和分散;國家處于中世紀财政紊亂的條件之下,&mdash&mdash必須要把本地的貨币本位變為特殊的财政的窘迫;國家的經濟為封建官吏的掠奪所損害,&mdash&mdash必須讓這種掠奪成為保護關稅的制度,以幫助外國商品排擠地方生産的全部制造品&hellip&hellip”(507&mdash508頁) “一海關兩在一八七一年時值六先令六辨士,到一八八四年值五先令七辨士,到一八九六年值三先令四辨士&hellip&hellip(注:C.F.Remer.TheForeignTradeofChina,1936,p250.)”(508頁) “在未開鑿蘇彜士運河及敷設電報線以前,茶是最重要的輸出品之一。
他們(案:指外國商人)就立刻來作投機生意。
”(509頁) “印度&mdash&mdash打擊了中國的茶業。
後來日本又打擊了中國的絲業。
”(570頁) “在中國家庭工業及手工業的破壞,并沒有達到以資本主義的工業來替代他們的地步,中國仍舊是銷售先進國家工業生産之全部廢料的主要地方,并且是他們的原料的根據地。
”(512頁) 第二十五章二十世紀貧困的統治 “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有一部分是在海外流浪者中發展起來的。
”(528頁) “中國仍舊是為全世界整個工業過剩生産品盡量輸出的地方。
”(528頁) “在中國海港及内河的&hellip&hellip航行的外國船支也利用治外法權。
”(530頁)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