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北朝的經濟

關燈
曹丕《典論自叙》描寫東漢末年大亂的情形時說,名豪大俠,富室強族,都大興義師,讨伐董卓。

    董卓遷都長安,山東呈現割據狀态,大者連郡國,中者嬰(守)城邑,小者聚阡陌(鄉間),互相吞滅。

    凡是朝廷的統一勢力衰退,地方的割據勢力便顯著地勃發起來。

    占據幾個郡國和占據縣城的大中割據勢力,終究要被更大的勢力吞滅掉,至于鄉間的割據勢力,在保衛本鄉本村的名義下,是會得到本地民衆的支持的,它為數極多,任何大的勢力也不能逐個予以消滅,因此,鄉間割據勢力是一個持久的割據勢力,其中有些大姓強族,勢力足以影響州、郡、縣甚至影響全國,并不局限在一鄉一村間。

    西晉末至隋統一,前後将近三百年的戰亂,鄉間割據勢力愈益鞏固,并且起着多種的作用。

    這裡先舉例說明戰亂地區存在着大量的塢、壁、壘、堡等自衛小城。

     十六國大亂開始時,漢人就用塢壁來自衛。

    三○八年,劉淵部将石勒等七人掠魏郡汲郡等地,攻下五十餘壘,收壯健人五萬為軍士。

    三○九年,石勒攻陷冀州所屬郡縣堡壁百餘,軍隊擴充至十餘萬人。

    三一○年,石勒寇襄陽,攻陷江西壘壁三十餘所。

    三一二年,石勒南侵被晉兵擊敗,自葛陂(河南新蔡縣北)北還,沿路民衆都堅壁清野,石勒軍擄掠無所獲,餓得人相食。

    到枋頭,攻破向冰的壁壘,才得到糧食。

    三一○年,劉淵部将王彌劉聰等攻掠梁、陳、汝、颍間,陷壘壁百餘。

    三一五年,劉聰部将曹嶷攻掠齊魯間,陷郡縣壘壁四十餘所。

    東晉祖逖北伐,谯郡有張平、樊雅各聚衆數千人為塢主,樊雅歸附祖逖,祖逖得進駐谯城。

    蓬陂塢主陳川,自稱陳留太守,被祖逖擊敗,投降石勒。

    祖逖進至陳留,沿河諸塢,先前已降附石勒,祖逖允許兩屬,塢主都感恩,真心幫助祖逖,黃河以南諸塢,多叛石勒歸附祖逖。

    從這些事例裡,可知塢壁是自衛性質的軍事組織,有戰亂的地方,到處都存在着。

    它們對強大勢力表示降附,繳納一定數量的賦役;強大勢力無法消滅它們,也隻好承認它們保有一定程度的獨立。

    大小塢壁間的吞并和小塢壁附從大塢壁,在一個地區内形成以一個強大塢壁為首的塢壁群。

    大小塢壁的首領,實質上無異于早期封建社會的公侯伯子男,最強大的首領就是霸主,漢魏以來的名門望族,常常被公認為這種霸主。

    這是大量的封建割據,不過,在戰亂的情況下,勞動群衆從塢壁多少得到可能有的保護,多少能夠抵抗落後族的武裝擄掠,應該說是含有一些積極意義的割據。

    從十六國到隋統一,這種割據形勢總是存在着,并且基礎鞏固,成為北方社會重要的組織形式。

     魏太武帝時,崔浩力主恢複五等封爵制,與同僚論五等制與郡縣制的是非,指責秦始皇漢武帝的錯誤,同僚們都欽佩崔浩的好古識治。

    北方社會實際通行的是強有力的割據制,地方官權力受割據者的限制,官威不能很高。

    崔浩依據這種實際情形,所以主張廢郡縣,要朝廷承認割據者的合法性,給予五等封爵。

    同僚們認為崔浩識治,也就因為他認識這種實際情形。

    崔浩的主張,顯然與魏朝廷的利益不相容。

    郡縣制的存在,表示魏國是統一的,是鮮卑人統治的國家,不是漢人割據的國家。

    魏太武帝殺崔浩并大殺與崔浩通婚姻的高級士族,這也是一個原因。

    葛榮作亂,趙郡大姓李元忠率諸李數千家,築壘自保,屢次擊退葛榮的進攻。

    葛榮用全力圍攻,捉獲李元忠,但也不敢殺害。

    東魏濟州刺史高季式有部曲(私兵)千餘人,馬八百匹,武裝齊備。

    高氏是冀州大姓,高季式的部曲,給養自然是從高氏保護下的勞動群衆取得。

    其他大姓如冀州劉姓,清河張姓、宋姓,并州王姓,濮陽侯姓,一姓将近萬家,勢力盛大。

    依據上列事例,将近萬家的大姓到幾十家幾百家的小塢小壁,是北方漢族的主要組織形式,鮮卑人以外的非漢族人,要得到保護,也隻好加入這些塢壁,生活上加速融合于漢族。

    講北朝經濟措施,必須從這一事實出發。

     魏道武帝取得河北,遷徙大量居民到平城及其附近地區(畿内),封建經濟在畿内發展起來。

    四二一年,魏明元帝令六部(四一七年,分鮮卑人為天、地、東、西、南、北六部人,每部置大人一員),民戶養羊滿百口,出戰馬一匹。

    要鮮卑平民按一百隻羊出一匹馬,是在遊牧部落裡推行封建制度。

    不過,畿内興農業和遊牧部落封建化,不是魏國經濟的重要部門,支持魏國連年用兵武力強盛的經濟,主要是山東諸州郡。

     魏賦稅制:常賦每戶每年納帛二匹,絮二斤,絲一斤,粟二十石,又納帛一匹二丈。

    常賦外又有雜調。

    從數量上看,一戶負擔常賦雜調是煩重的,但一戶包含三五十家或多于三五十家,各家分擔,國家對每戶所取的賦稅不算過多。

    同姓各家合成一戶,戶主是一戶内的豪強,稱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