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政治概狀--東漢後期(漢和帝至漢靈帝共一○一年)
關燈
小
中
大
公元前一一九年,西漢武帝置鹽鐵官,從豪強手中收回鹽鐵大利。
這是中央集權勢力壓倒豪強割據勢力的一個重大标志。
公元八八年,漢章帝死,漢和帝(十歲)繼位,窦太後臨朝稱朕,外戚窦憲總攬大權,事實上窦家做漢皇帝了。
這是一件非常的事,不取得整個統治階級特别是豪強的默許是會發生困難的。
窦太後臨朝,首先宣布“罷鹽鐵之禁,縱(任)民煮鑄”。
這就是朝廷讓出鹽鐵大利來換取豪強對窦氏政權的默許。
從此豪強富力大增,政治上野心也随着加強。
一向被排斥的下層豪強,現在不肯屈服了,他們很自然的要求參與政權,但做官吏卻有困難。
例如富人王仲家有千金,送給貧士公沙穆一百萬錢,讓公沙穆買個官做,自己間接得些做官的好處。
公沙穆決心求做孝廉,拒絕他的買官錢。
王仲這一類人有了投靠宦官的一條道路,自然都成為宦官的擁護者。
宦官憑借這個社會基礎,也就有了相當的力量和外戚争奪政權。
鹽鐵官的廢除,标志着中央集權勢力的削弱,豪強割據勢力的增強,同時也是東漢後期黑暗政治開始的一個信号。
在這個黑暗時期裡,廣大勞動人民遭受了嚴重的災難,國境内的少數族,也受到殘酷的欺壓,反抗戰争到處發生,但都被豪強勢力鎮壓下去。
東漢後期國家衰弱,豪強卻擁有堅強的武力,終于釀成東漢末年社會空前大破壞的軍閥混鬥。
窦憲得政權後,窦家的大批徒黨都做了朝官和地方官,最小的也得做個縣令。
這些徒黨們盡量搜刮民财給窦憲送禮報恩。
窦家又養了許多刺客,迫害比較正直不肯附從的官僚集團中人。
公元九二年,漢和帝與宦官鄭衆密謀,殺窦憲,窦家黨徒全部革官下獄治罪。
鄭衆因功封侯,宦官從此參與政事。
一○五年,漢和帝死。
一○七年漢安帝(十三歲)繼位,鄧太後臨朝。
鄧骘(音至zhì)輔政。
鄧太後從窦家的失敗裡取得了一些經驗,她并用外戚和宦官,形式上不偏重外戚。
她又授權河南尹、南陽太守(洛陽、南陽是貴族集中地)等重要地方官嚴格管束鄧家人和鄧家的親戚賓客。
這些人犯罪,地方官有權懲罰他們。
她又表揚儒學,尊禮三公,使鄧骘薦舉名士楊震等多人,把官僚集團吸引到外戚方面來。
鄧太後這樣做,地位算是鞏固了。
一二一年,鄧太後死,漢安帝結合一部分宦官起來殺逐鄧家人。
新得勢的宦官引用失意官僚與下層豪強做官,作為自己的徒黨。
楊震一派鲠直的官僚認為“白黑混淆,清濁同源”,堅決抗議。
所謂白清,就是按正途仕進的士人,所謂黑濁,就是無權做官的微賤人。
從此外戚與宦官的沖突以外,又加上清流與濁流的沖突。
楊震被迫自殺,更加深了清流對濁流的仇恨。
一二五年,漢安帝死,幼童北鄉侯繼位,閻太後臨朝,閻顯掌大權,殺逐漢安帝寵信的宦官。
閻家專權不過幾個月,北鄉侯病死。
宦官孫程等十九人殺閻顯,立漢順帝(十一歲)。
十九人都封了侯,宦官勢力又大進一步。
他們得兼做朝官,得傳爵給養子,并得薦舉人做官。
從此下層豪強不合法的仕進變為合法的仕進,“無功小人,皆有官爵”,大大激怒了士人。
李固一派比較鲠直的官僚依靠梁皇後家,企圖和宦官對抗。
一四四年,漢順帝死。
一四六年,漢桓帝(十五歲)繼位。
梁太後臨朝,梁冀掌管朝政。
梁太後從外戚的失敗裡取得了更多的經驗,她并用外戚和宦官,又表揚儒學,招募太學生多至三萬餘人。
她殺逐李固為首的鲠直派官僚,引用以胡廣為首的典型官僚。
胡廣是官僚集團的代表人物。
他與宦官通婚姻,又與名士相交結,薦舉陳蕃等人。
當時諺語說“萬事不理問伯始(胡廣字),天下中庸有胡公”,意思是胡廣熟悉典章有辦事經驗,柔媚謙恭能不抵觸任何人。
梁太後選用這一派官僚,使三個集團各行其事,取得相當的均衡,梁家政權因此保持了将近二十年。
一五九年,漢桓帝結合一批宦官殺梁冀。
又殺梁家重要徒黨自三公、九卿至州刺史、郡太守凡數十人,斥逐次等徒黨三百餘人,朝官幾乎空了。
這幾百個徒黨獻給梁冀和梁冀自己直接搜括來的贓物,被朝廷沒收後
這是中央集權勢力壓倒豪強割據勢力的一個重大标志。
公元八八年,漢章帝死,漢和帝(十歲)繼位,窦太後臨朝稱朕,外戚窦憲總攬大權,事實上窦家做漢皇帝了。
這是一件非常的事,不取得整個統治階級特别是豪強的默許是會發生困難的。
窦太後臨朝,首先宣布“罷鹽鐵之禁,縱(任)民煮鑄”。
這就是朝廷讓出鹽鐵大利來換取豪強對窦氏政權的默許。
從此豪強富力大增,政治上野心也随着加強。
一向被排斥的下層豪強,現在不肯屈服了,他們很自然的要求參與政權,但做官吏卻有困難。
例如富人王仲家有千金,送給貧士公沙穆一百萬錢,讓公沙穆買個官做,自己間接得些做官的好處。
公沙穆決心求做孝廉,拒絕他的買官錢。
王仲這一類人有了投靠宦官的一條道路,自然都成為宦官的擁護者。
宦官憑借這個社會基礎,也就有了相當的力量和外戚争奪政權。
鹽鐵官的廢除,标志着中央集權勢力的削弱,豪強割據勢力的增強,同時也是東漢後期黑暗政治開始的一個信号。
在這個黑暗時期裡,廣大勞動人民遭受了嚴重的災難,國境内的少數族,也受到殘酷的欺壓,反抗戰争到處發生,但都被豪強勢力鎮壓下去。
東漢後期國家衰弱,豪強卻擁有堅強的武力,終于釀成東漢末年社會空前大破壞的軍閥混鬥。
窦憲得政權後,窦家的大批徒黨都做了朝官和地方官,最小的也得做個縣令。
這些徒黨們盡量搜刮民财給窦憲送禮報恩。
窦家又養了許多刺客,迫害比較正直不肯附從的官僚集團中人。
公元九二年,漢和帝與宦官鄭衆密謀,殺窦憲,窦家黨徒全部革官下獄治罪。
鄭衆因功封侯,宦官從此參與政事。
一○五年,漢和帝死。
一○七年漢安帝(十三歲)繼位,鄧太後臨朝。
鄧骘(音至zhì)輔政。
鄧太後從窦家的失敗裡取得了一些經驗,她并用外戚和宦官,形式上不偏重外戚。
她又授權河南尹、南陽太守(洛陽、南陽是貴族集中地)等重要地方官嚴格管束鄧家人和鄧家的親戚賓客。
這些人犯罪,地方官有權懲罰他們。
她又表揚儒學,尊禮三公,使鄧骘薦舉名士楊震等多人,把官僚集團吸引到外戚方面來。
鄧太後這樣做,地位算是鞏固了。
一二一年,鄧太後死,漢安帝結合一部分宦官起來殺逐鄧家人。
新得勢的宦官引用失意官僚與下層豪強做官,作為自己的徒黨。
楊震一派鲠直的官僚認為“白黑混淆,清濁同源”,堅決抗議。
所謂白清,就是按正途仕進的士人,所謂黑濁,就是無權做官的微賤人。
從此外戚與宦官的沖突以外,又加上清流與濁流的沖突。
楊震被迫自殺,更加深了清流對濁流的仇恨。
一二五年,漢安帝死,幼童北鄉侯繼位,閻太後臨朝,閻顯掌大權,殺逐漢安帝寵信的宦官。
閻家專權不過幾個月,北鄉侯病死。
宦官孫程等十九人殺閻顯,立漢順帝(十一歲)。
十九人都封了侯,宦官勢力又大進一步。
他們得兼做朝官,得傳爵給養子,并得薦舉人做官。
從此下層豪強不合法的仕進變為合法的仕進,“無功小人,皆有官爵”,大大激怒了士人。
李固一派比較鲠直的官僚依靠梁皇後家,企圖和宦官對抗。
一四四年,漢順帝死。
一四六年,漢桓帝(十五歲)繼位。
梁太後臨朝,梁冀掌管朝政。
梁太後從外戚的失敗裡取得了更多的經驗,她并用外戚和宦官,又表揚儒學,招募太學生多至三萬餘人。
她殺逐李固為首的鲠直派官僚,引用以胡廣為首的典型官僚。
胡廣是官僚集團的代表人物。
他與宦官通婚姻,又與名士相交結,薦舉陳蕃等人。
當時諺語說“萬事不理問伯始(胡廣字),天下中庸有胡公”,意思是胡廣熟悉典章有辦事經驗,柔媚謙恭能不抵觸任何人。
梁太後選用這一派官僚,使三個集團各行其事,取得相當的均衡,梁家政權因此保持了将近二十年。
一五九年,漢桓帝結合一批宦官殺梁冀。
又殺梁家重要徒黨自三公、九卿至州刺史、郡太守凡數十人,斥逐次等徒黨三百餘人,朝官幾乎空了。
這幾百個徒黨獻給梁冀和梁冀自己直接搜括來的贓物,被朝廷沒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