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農民大起義
關燈
小
中
大
西漢農民起義從漢成帝時開始。
最初發動武裝起義的是受壓迫最嚴重的罪徒。
這些罪徒起義,雖然規模都不大,也很快就被消滅,但并不是偶發的騷擾,而是廣大民衆對現狀不安,人心動搖,大起義行将到來以前的幾個顯著的征兆。
更早的征兆是公元前三○年,長安城外一個九歲的小女孩聽謠言說大水來了,狂奔進城一直奔進皇宮裡。
城裡人見了也相率驚奔上城。
一個小女孩可以把長安城登時攪得亂紛紛,足見人心動搖,莫有固志。
漢成帝倒是說出了一些原因。
他在诏書裡說:這大概是苛暴刻毒的官吏在位,百姓們冤屈失業太多的緣故。
更重要的原因,他自己是不敢說的。
一個儒生谷永說出來了。
他說: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不該把天下看作一姓的私産。
也就是說,腐朽的漢朝該推倒了。
漢成帝用減死刑、赦天下罪徒等辦法企圖緩和民憤,當然都不能有什麼效果。
前二二年,颍川郡鐵官徒申屠聖等一百八十人,奪取兵器,殺長官起義,不到一月就經過九個縣,後來被漢兵打敗。
前十八年,廣漢郡死罪囚鄭躬和罪徒六十餘人,奪取兵器,攻入四個縣,聚衆一萬人。
第二年被漢兵三萬人打敗。
前十四年,山陽郡鐵官徒蘇令等二百二十八人奪取兵器,殺長官起義,起義軍經過十九個郡國,不到一月被漢兵打敗。
這些起義都是發展快失敗也快,說明起義為民衆所擁護,但朝廷武力還很強大。
漢哀帝時,社會又表現了大騷動。
當時民間無故驚擾,号呼狂奔,路上聚集數千人,口稱要祭西王母。
又稱有直眼人(妖怪)快來。
驚擾的地區很廣,經曆二十六個郡國。
京師居民也會聚祭西王母,或夜間拿着火炬上屋,擊鼓号呼,互相驚恐,三個月才平靜下去。
這是民衆受壓迫過重過久,不自覺的呼号奔走,借以舒洩郁悶的怨氣。
由于王莽行施着比西漢更殘暴的政治,待發已久的全國性大起義終于爆發了。
當時農民起義遍及全國,正如王莽所說,江湖海澤(起義人聚集地)象亂麻沸湯。
起義的原因,也正如王莽所說,百姓饑餓,惶恐不安,不知道怎樣活下去。
起義的行動,起初隻是奪些糧食度日,希望歲熟得歸鄉裡。
起義的組織極其原始,一個首領率數千人,或數萬人,各部間不按兵法部署,不相聯絡。
青徐二州起義軍多至數十萬人,其中最大的赤眉軍,首領僅用三老、從事、卒史等鄉裡間小吏名稱,不用将軍一類的大位号,也不用文告、旗幟。
起義的領導有兩類:農民自己領導的為一類,赤眉軍可作代表;地主豪強領導的為一類,劉秀軍可作代表。
這一類組織力較強,在反王莽戰争中起了更大的作用。
别有一類是地主豪強利用農民起義聚集一部分人,分裂國土,割據稱雄,造成混亂的局面。
劉秀進行戰争十餘年,才消滅割據,恢複中國的統一。
下面叙述起義軍的活動,着重在打倒王莽統治和劉秀恢複統一的事迹,一般起義軍以及豪強割據一概從略: 一農民起義軍 第一類&mdash&mdash農民領導的起義軍 南方起義軍&mdash&mdash下江、新市、平林 公元十七年,荊州大饑,饑民到野地掘草根,時常争奪互鬥。
新市(湖北京山縣)人王匡、王鳳給饑民調解講和,被擁為首領,有衆數百人。
南陽人馬武、颍川人王常、成丹等來歸附,數月間,衆增至七八千人。
起義軍居綠林山(湖北大洪山)中,攻擊附近鄉村,聲勢漸大。
二一年,王莽的荊州牧(州長)率兵二萬人擊綠林軍,綠林軍迎戰,大破王莽軍,殺數千人,奪得全部辎重。
綠林軍攻擊幾個縣城,掠取婦女财物,回到綠林山。
衆增至五萬餘人。
二二年,綠林發生大疫,人死一半。
餘衆分散,王常、成丹引一部西行,号下江兵;王鳳、王匡、馬武等北行,号新市兵。
新市兵攻随(湖北随縣),平林(随縣東北)人陳牧等起兵響應,号平林兵。
東方起義軍&mdash&mdash赤眉 公元十八年,琅琊人樊崇起義,率衆百餘人入泰山,饑民紛紛來歸,一年間衆至萬餘人。
同時,琅琊人逢安(逄音旁páng)、東海人徐宣、謝祿、楊音各率衆起義,衆數萬人,并入樊崇軍,合力攻擊青徐二州地方。
二一年,王莽遣大将景尚等擊樊崇軍。
二二年,樊崇軍擊殺景尚。
王莽又派遣更大的将軍王匡、廉丹率精兵十餘萬人擊樊崇軍。
樊崇軍準備大戰,各人用赤色塗眉,作為起義軍記号,從此被稱為赤眉。
赤眉軍擊敗王匡,殺廉丹以下将校二十餘人。
赤眉軍戰勝後,人數增至數十萬,勢力擴展到黃河南北兩大平原。
北方起義軍&mdash&mdash銅馬等 黃河兩岸大平原上(冀、兖二州)有大小起義軍數十部,小部衆數萬人,大部數十萬人。
其中刁子都有衆六七萬,城頭子路(首領東平人爰曾)有衆二十餘萬。
餘如銅馬(首領東山荒
最初發動武裝起義的是受壓迫最嚴重的罪徒。
這些罪徒起義,雖然規模都不大,也很快就被消滅,但并不是偶發的騷擾,而是廣大民衆對現狀不安,人心動搖,大起義行将到來以前的幾個顯著的征兆。
更早的征兆是公元前三○年,長安城外一個九歲的小女孩聽謠言說大水來了,狂奔進城一直奔進皇宮裡。
城裡人見了也相率驚奔上城。
一個小女孩可以把長安城登時攪得亂紛紛,足見人心動搖,莫有固志。
漢成帝倒是說出了一些原因。
他在诏書裡說:這大概是苛暴刻毒的官吏在位,百姓們冤屈失業太多的緣故。
更重要的原因,他自己是不敢說的。
一個儒生谷永說出來了。
他說: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不該把天下看作一姓的私産。
也就是說,腐朽的漢朝該推倒了。
漢成帝用減死刑、赦天下罪徒等辦法企圖緩和民憤,當然都不能有什麼效果。
前二二年,颍川郡鐵官徒申屠聖等一百八十人,奪取兵器,殺長官起義,不到一月就經過九個縣,後來被漢兵打敗。
前十八年,廣漢郡死罪囚鄭躬和罪徒六十餘人,奪取兵器,攻入四個縣,聚衆一萬人。
第二年被漢兵三萬人打敗。
前十四年,山陽郡鐵官徒蘇令等二百二十八人奪取兵器,殺長官起義,起義軍經過十九個郡國,不到一月被漢兵打敗。
這些起義都是發展快失敗也快,說明起義為民衆所擁護,但朝廷武力還很強大。
漢哀帝時,社會又表現了大騷動。
當時民間無故驚擾,号呼狂奔,路上聚集數千人,口稱要祭西王母。
又稱有直眼人(妖怪)快來。
驚擾的地區很廣,經曆二十六個郡國。
京師居民也會聚祭西王母,或夜間拿着火炬上屋,擊鼓号呼,互相驚恐,三個月才平靜下去。
這是民衆受壓迫過重過久,不自覺的呼号奔走,借以舒洩郁悶的怨氣。
由于王莽行施着比西漢更殘暴的政治,待發已久的全國性大起義終于爆發了。
當時農民起義遍及全國,正如王莽所說,江湖海澤(起義人聚集地)象亂麻沸湯。
起義的原因,也正如王莽所說,百姓饑餓,惶恐不安,不知道怎樣活下去。
起義的行動,起初隻是奪些糧食度日,希望歲熟得歸鄉裡。
起義的組織極其原始,一個首領率數千人,或數萬人,各部間不按兵法部署,不相聯絡。
青徐二州起義軍多至數十萬人,其中最大的赤眉軍,首領僅用三老、從事、卒史等鄉裡間小吏名稱,不用将軍一類的大位号,也不用文告、旗幟。
起義的領導有兩類:農民自己領導的為一類,赤眉軍可作代表;地主豪強領導的為一類,劉秀軍可作代表。
這一類組織力較強,在反王莽戰争中起了更大的作用。
别有一類是地主豪強利用農民起義聚集一部分人,分裂國土,割據稱雄,造成混亂的局面。
劉秀進行戰争十餘年,才消滅割據,恢複中國的統一。
下面叙述起義軍的活動,着重在打倒王莽統治和劉秀恢複統一的事迹,一般起義軍以及豪強割據一概從略: 一農民起義軍 第一類&mdash&mdash農民領導的起義軍 南方起義軍&mdash&mdash下江、新市、平林 公元十七年,荊州大饑,饑民到野地掘草根,時常争奪互鬥。
新市(湖北京山縣)人王匡、王鳳給饑民調解講和,被擁為首領,有衆數百人。
南陽人馬武、颍川人王常、成丹等來歸附,數月間,衆增至七八千人。
起義軍居綠林山(湖北大洪山)中,攻擊附近鄉村,聲勢漸大。
二一年,王莽的荊州牧(州長)率兵二萬人擊綠林軍,綠林軍迎戰,大破王莽軍,殺數千人,奪得全部辎重。
綠林軍攻擊幾個縣城,掠取婦女财物,回到綠林山。
衆增至五萬餘人。
二二年,綠林發生大疫,人死一半。
餘衆分散,王常、成丹引一部西行,号下江兵;王鳳、王匡、馬武等北行,号新市兵。
新市兵攻随(湖北随縣),平林(随縣東北)人陳牧等起兵響應,号平林兵。
東方起義軍&mdash&mdash赤眉 公元十八年,琅琊人樊崇起義,率衆百餘人入泰山,饑民紛紛來歸,一年間衆至萬餘人。
同時,琅琊人逢安(逄音旁páng)、東海人徐宣、謝祿、楊音各率衆起義,衆數萬人,并入樊崇軍,合力攻擊青徐二州地方。
二一年,王莽遣大将景尚等擊樊崇軍。
二二年,樊崇軍擊殺景尚。
王莽又派遣更大的将軍王匡、廉丹率精兵十餘萬人擊樊崇軍。
樊崇軍準備大戰,各人用赤色塗眉,作為起義軍記号,從此被稱為赤眉。
赤眉軍擊敗王匡,殺廉丹以下将校二十餘人。
赤眉軍戰勝後,人數增至數十萬,勢力擴展到黃河南北兩大平原。
北方起義軍&mdash&mdash銅馬等 黃河兩岸大平原上(冀、兖二州)有大小起義軍數十部,小部衆數萬人,大部數十萬人。
其中刁子都有衆六七萬,城頭子路(首領東平人爰曾)有衆二十餘萬。
餘如銅馬(首領東山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