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編說明

關燈
本編自一九五三年開始屬草,中間因作辍無常,積久未能竣事。不少讀者,經常來信詢問,愧無以對。現在初稿付印,我首先向讀者感謝對本書的關切并深緻歉意!

    本編起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統一,訖公元五八九年隋滅陳,相當于中國封建社會中期的前段。在這一大段裡,主要是叙述秦及兩漢建成了全國統一的偉大國家,從而在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都呈現前所未有的發展。但由于封建國家的統一,不能不在某種程度上仍舊保留着割據的狀态,因之,自東漢末年起,爆發了統一與割據兩種勢力的鬥争,再加上漢族與非漢族的鬥争,造成長期戰亂的局面,黃河流域遭受破壞極其慘重。漢族政權的被迫南遷,使得長江流域的開發加速起來。北魏後期,黃河流域經濟逐漸恢複。兩大流域的合并,大大擴展了中國封建經濟的基地,推動社會進入封建中期的後段。

    每一個統治全國的朝代,政治上都有它自己的特點,按朝代來叙述史事,是有便利處的。王莽的新朝,曾創立許多新制,但不久東漢基本上恢複了西漢的舊制,新朝制度全部作廢。本編為叙事便利計,将新朝附于西漢朝,不特立專章。三國、十六國分裂,是東漢、西晉兩朝末年割據戰争的繼續。它們立國不能和一個朝代相比,因之,三國附于東漢,十六國附于西晉。若幹小朝廷組成的南北朝,事同割據,但兩朝各有較大的特點,按統一朝代例,也為特立專章。

    本編草稿經中國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第三所金毓黻、張遵骝、餘元安、王忠、蔡美彪諸同志勤加磨勘,幫助我改正許多錯誤。不過,這還是很不夠的。切望出版後,得到全國史學工作者的嚴格批評,幫助我作更多的改正。

    本編所附圖表,是張遵骝、王忠、蔡美彪三同志選制的,并且得到北京曆史博物館、北京圖書館、人民出版社諸同志的熱心幫助,我謹向他們表示感謝!

    範文瀾

    一九五七年六月

    本書這次再版隻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改。原來有一些曆史地名和其他疏誤,承複旦大學曆史系譚其骧先生、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顧震潮先生來信指出,現乘再版之便,斟酌改訂,謹向他們緻以深切的謝意。

    範文瀾

    一九六三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