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之際
關燈
小
中
大
時天下大亂&hellip&hellip盜賊日甚,郡縣多沒。
世基知帝惡數聞之,後有告敗者,乃抑損表狀,不以實聞。
是後外間有變,帝弗之知也。
嘗遣太仆楊義臣捕盜于河北,降賊數十萬,列狀上聞。
帝歎曰:“我初不聞賊頓如此,義臣降賊何多也。
”世基對曰:“鼠竊雖多,未足為慮。
義臣克之,擁兵不少,久在阃外,此最非宜。
”帝曰:“卿言是也。
”遽追義臣,放其兵散。
(《隋書》卷六七《虞世基傳》) 帝問侍臣盜賊事,宇文述曰:“盜賊信少,不足為虞。
”威不能詭對,以身隐于殿柱,帝呼威而問之。
威對曰:“臣非職司,不知多少,但患其漸近。
”帝曰:“何謂也?”威曰:“他日賊據長白山,今者近在荥陽、汜水。
”帝不悅而罷。
(《隋書》卷四一《蘇威傳》) 帝問蘇威以讨遼之策。
威不願帝複行,且欲令帝知天下多賊,乃詭答曰:“今者之役,不願發兵,但诏赦群盜,自可得數十萬。
遣關内奴賊,及山東曆山飛張金稱等頭,别為一軍,出遼西道;諸河南賊王薄、孟讓等十餘頭,并給舟楫,浮滄海道,必喜于免罪,競務立功。
一歲之間,可滅高麗矣。
” (《隋書》卷六七《裴蘊傳》) 大業十二年,炀帝遊江都,荒淫如故。
時天下已亂,帝欲保江南,無意北歸,乃骁果稱變,遂為所殺。
隋炀帝至江都,荒淫益甚。
宮中為百餘房,各盛供張,實以美人,日令一房為主人。
江都郡丞趙元楷,掌供酒馔,帝與蕭後及幸姬,曆就宴飲,酒卮不離口,從姬千餘人亦常醉。
然帝見天下危亂,意亦擾擾不自安。
退朝則幅巾短衣,策杖步遊,遍曆台館,非夜不止,汲汲顧景,唯恐不足&hellip&hellip好為吳語&hellip&hellip謂蕭後曰:“外間大有人圖侬。
”&hellip&hellip又嘗引鏡自照,顧謂蕭後曰:“好頭頸,誰當斫之。
”後驚問故。
帝笑曰:“貴賤苦樂,更疊為之,亦複何傷。
”帝見中原已亂,無心北歸,欲都丹楊,保據江東&hellip&hellip乃命治丹楊宮,将徙都之。
時江都糧盡,從駕骁果,多關中人,久客思鄉裡,見帝無西意,多謀叛歸。
(《資治通鑒》卷一八五《唐紀一》) 虎贲郎将司馬德戡&hellip&hellip領骁果,屯于東城。
德戡與所善虎贲郎将元禮、直閣裴虔通謀曰:“今骁果人人欲亡。
我欲言之,恐先事受誅;不言,于後事發,亦不免族滅,奈何。
又聞關内淪沒,李孝常(華陰令,以永豐倉降唐)以華陰叛,上囚其二弟,欲殺之。
我輩家屬皆在西,能無此慮乎?”二人皆懼曰:“然則計将安出?”德戡曰:“骁果若亡,不若與之俱去。
”二人皆曰善,因轉相招引&hellip&hellip日夜相結約&hellip&hellip将作少監宇文智及&hellip&hellip曰:“主上雖無道,威令尚行,卿等亡去,正&hellip&hellip取死耳。
今天實喪隋,英雄并起&hellip&hellip因行大事,此帝王之業也。
”德戡等然之&hellip&hellip以&hellip&hellip右屯衛将軍許公宇文化及為主&hellip&hellip德戡使&hellip&hellip告所識者雲:“陛下聞骁果欲叛,多醞毒酒,因享會盡鸩殺之,獨與南人留此。
”骁果皆懼,轉相告語,反謀益急。
恭帝義甯二年三月乙卯,德戡悉召骁果軍吏,谕以所為。
皆曰:“唯将軍命。
”&hellip&hellip是夕&hellip&hellip三更,德戡于東城集兵,得數萬人&hellip&hellip德戡等引兵自玄武門入。
帝聞亂,易服逃于西&hellip&hellip有美人出指之&hellip&hellip于是引帝還到寝殿&hellip&hellip賊欲弑帝。
帝曰:“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鋒刃。
取鸩酒來。
”文舉等不許,使令狐行達頓帝令坐,帝自解練巾授行達,缢殺之。
(《資治通鑒》卷一八五《唐紀一》)
世基知帝惡數聞之,後有告敗者,乃抑損表狀,不以實聞。
是後外間有變,帝弗之知也。
嘗遣太仆楊義臣捕盜于河北,降賊數十萬,列狀上聞。
帝歎曰:“我初不聞賊頓如此,義臣降賊何多也。
”世基對曰:“鼠竊雖多,未足為慮。
義臣克之,擁兵不少,久在阃外,此最非宜。
”帝曰:“卿言是也。
”遽追義臣,放其兵散。
(《隋書》卷六七《虞世基傳》) 帝問侍臣盜賊事,宇文述曰:“盜賊信少,不足為虞。
”威不能詭對,以身隐于殿柱,帝呼威而問之。
威對曰:“臣非職司,不知多少,但患其漸近。
”帝曰:“何謂也?”威曰:“他日賊據長白山,今者近在荥陽、汜水。
”帝不悅而罷。
(《隋書》卷四一《蘇威傳》) 帝問蘇威以讨遼之策。
威不願帝複行,且欲令帝知天下多賊,乃詭答曰:“今者之役,不願發兵,但诏赦群盜,自可得數十萬。
遣關内奴賊,及山東曆山飛張金稱等頭,别為一軍,出遼西道;諸河南賊王薄、孟讓等十餘頭,并給舟楫,浮滄海道,必喜于免罪,競務立功。
一歲之間,可滅高麗矣。
” (《隋書》卷六七《裴蘊傳》) 大業十二年,炀帝遊江都,荒淫如故。
時天下已亂,帝欲保江南,無意北歸,乃骁果稱變,遂為所殺。
隋炀帝至江都,荒淫益甚。
宮中為百餘房,各盛供張,實以美人,日令一房為主人。
江都郡丞趙元楷,掌供酒馔,帝與蕭後及幸姬,曆就宴飲,酒卮不離口,從姬千餘人亦常醉。
然帝見天下危亂,意亦擾擾不自安。
退朝則幅巾短衣,策杖步遊,遍曆台館,非夜不止,汲汲顧景,唯恐不足&hellip&hellip好為吳語&hellip&hellip謂蕭後曰:“外間大有人圖侬。
”&hellip&hellip又嘗引鏡自照,顧謂蕭後曰:“好頭頸,誰當斫之。
”後驚問故。
帝笑曰:“貴賤苦樂,更疊為之,亦複何傷。
”帝見中原已亂,無心北歸,欲都丹楊,保據江東&hellip&hellip乃命治丹楊宮,将徙都之。
時江都糧盡,從駕骁果,多關中人,久客思鄉裡,見帝無西意,多謀叛歸。
(《資治通鑒》卷一八五《唐紀一》) 虎贲郎将司馬德戡&hellip&hellip領骁果,屯于東城。
德戡與所善虎贲郎将元禮、直閣裴虔通謀曰:“今骁果人人欲亡。
我欲言之,恐先事受誅;不言,于後事發,亦不免族滅,奈何。
又聞關内淪沒,李孝常(華陰令,以永豐倉降唐)以華陰叛,上囚其二弟,欲殺之。
我輩家屬皆在西,能無此慮乎?”二人皆懼曰:“然則計将安出?”德戡曰:“骁果若亡,不若與之俱去。
”二人皆曰善,因轉相招引&hellip&hellip日夜相結約&hellip&hellip将作少監宇文智及&hellip&hellip曰:“主上雖無道,威令尚行,卿等亡去,正&hellip&hellip取死耳。
今天實喪隋,英雄并起&hellip&hellip因行大事,此帝王之業也。
”德戡等然之&hellip&hellip以&hellip&hellip右屯衛将軍許公宇文化及為主&hellip&hellip德戡使&hellip&hellip告所識者雲:“陛下聞骁果欲叛,多醞毒酒,因享會盡鸩殺之,獨與南人留此。
”骁果皆懼,轉相告語,反謀益急。
恭帝義甯二年三月乙卯,德戡悉召骁果軍吏,谕以所為。
皆曰:“唯将軍命。
”&hellip&hellip是夕&hellip&hellip三更,德戡于東城集兵,得數萬人&hellip&hellip德戡等引兵自玄武門入。
帝聞亂,易服逃于西&hellip&hellip有美人出指之&hellip&hellip于是引帝還到寝殿&hellip&hellip賊欲弑帝。
帝曰:“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鋒刃。
取鸩酒來。
”文舉等不許,使令狐行達頓帝令坐,帝自解練巾授行達,缢殺之。
(《資治通鑒》卷一八五《唐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