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漢 之 際
關燈
小
中
大
秦自二世元年(前209年)陳勝舉兵,至漢高五年(前202年)滅項羽,凡八年。
秦始皇統一全國,厲行極端專制,傳僅二世,而天下兵起。
其原因,一由于人民困于賦稅,脅于威刑;一由于封建思想未泯,六國為秦所并,人多不平,特懾于始皇之淫威,不敢暴發耳。
及二世繼立,複多行不義,民益不堪命。
于是陳涉、吳廣乃以甕牗繩樞之子,揭竿而起,四方響應。
漢高祖起自小吏,無絲毫之憑藉,乃成最後之功,與六國之後不同。
一 豪傑亡秦 秦始皇道崩于沙丘,二世以詭謀得位,恐臣屬不服,恫以誅戮,然上下離德,危機遂兆。
三十七年(前210年)十月,始皇出遊&hellip&hellip至平原津山東德縣而病。
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
上病益甚,乃為玺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鹹陽而葬。
”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玺事所。
未授使者&hellip&hellip始皇崩于沙丘平台(河北邢台縣)。
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hellip&hellip獨子胡亥、趙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
趙高故嘗教胡亥書及獄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
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诏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
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其賜死&hellip&hellip至鹹陽,發喪,太子胡亥襲位,為二世皇帝。
(《史記》卷六《秦始皇紀》) 以趙高為郎中令,常侍中用事。
二世燕居,乃召高與謀事&hellip&hellip高曰:“&hellip&hellip夫沙丘之謀,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
而諸公子盡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
今陛下初立,此其屬意怏怏,皆不服,恐為變。
且蒙恬已死,蒙毅将兵居外,臣戰戰栗栗,唯恐不終。
且陛下安得為此樂乎?”二世曰:“為之奈何?”趙高曰:“嚴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誅,至收族。
滅大臣而遠骨肉,貧者富之,賤者貴之,盡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親信者近之&hellip&hellip陛下則高枕肆志寵樂矣&hellip&hellip”二世然高之言,乃更為法律。
于是群臣諸公子有罪,辄下高,令鞠治之。
殺大臣蒙毅等。
公子十二人,戮死鹹陽市,十公主矺死于社,财物入于縣官,相連坐者不可勝數。
(《史記》卷八七《李斯傳》) 秦既發生内變,久郁思動之民,遂乘間而起兵。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hellip&hellip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發闾左,适戍漁陽(河北密雲縣),九百人屯大澤鄉。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扶蘇以數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
項燕為楚将,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今誠以吾衆,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吳廣以為然。
乃行蔔。
蔔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蔔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衆耳。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卒買魚亨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又間令吳廣之次近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
”卒皆夜驚恐。
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将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衆。
尉果笞廣。
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
陳勝佐之,并殺兩尉。
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
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
王侯将相,甯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
”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
袒右,稱大楚&hellip&hellip陳勝自立為将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将兵徇蕲以東,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北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
秦始皇統一全國,厲行極端專制,傳僅二世,而天下兵起。
其原因,一由于人民困于賦稅,脅于威刑;一由于封建思想未泯,六國為秦所并,人多不平,特懾于始皇之淫威,不敢暴發耳。
及二世繼立,複多行不義,民益不堪命。
于是陳涉、吳廣乃以甕牗繩樞之子,揭竿而起,四方響應。
漢高祖起自小吏,無絲毫之憑藉,乃成最後之功,與六國之後不同。
一 豪傑亡秦 秦始皇道崩于沙丘,二世以詭謀得位,恐臣屬不服,恫以誅戮,然上下離德,危機遂兆。
三十七年(前210年)十月,始皇出遊&hellip&hellip至平原津山東德縣而病。
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
上病益甚,乃為玺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鹹陽而葬。
”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玺事所。
未授使者&hellip&hellip始皇崩于沙丘平台(河北邢台縣)。
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hellip&hellip獨子胡亥、趙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
趙高故嘗教胡亥書及獄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
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诏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
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其賜死&hellip&hellip至鹹陽,發喪,太子胡亥襲位,為二世皇帝。
(《史記》卷六《秦始皇紀》) 以趙高為郎中令,常侍中用事。
二世燕居,乃召高與謀事&hellip&hellip高曰:“&hellip&hellip夫沙丘之謀,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
而諸公子盡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
今陛下初立,此其屬意怏怏,皆不服,恐為變。
且蒙恬已死,蒙毅将兵居外,臣戰戰栗栗,唯恐不終。
且陛下安得為此樂乎?”二世曰:“為之奈何?”趙高曰:“嚴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誅,至收族。
滅大臣而遠骨肉,貧者富之,賤者貴之,盡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親信者近之&hellip&hellip陛下則高枕肆志寵樂矣&hellip&hellip”二世然高之言,乃更為法律。
于是群臣諸公子有罪,辄下高,令鞠治之。
殺大臣蒙毅等。
公子十二人,戮死鹹陽市,十公主矺死于社,财物入于縣官,相連坐者不可勝數。
(《史記》卷八七《李斯傳》) 秦既發生内變,久郁思動之民,遂乘間而起兵。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hellip&hellip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發闾左,适戍漁陽(河北密雲縣),九百人屯大澤鄉。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扶蘇以數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
項燕為楚将,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今誠以吾衆,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吳廣以為然。
乃行蔔。
蔔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蔔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衆耳。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卒買魚亨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又間令吳廣之次近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
”卒皆夜驚恐。
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将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衆。
尉果笞廣。
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
陳勝佐之,并殺兩尉。
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
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
王侯将相,甯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
”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
袒右,稱大楚&hellip&hellip陳勝自立為将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将兵徇蕲以東,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北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