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世系

關燈
,東至轅。

    在河南山北者,号曰陰戎。

    秦穆公得戎人由餘,遂霸西戎,開地千裡&hellip&hellip後陸渾戎叛晉,晉荀吳滅之。

    後楚執蠻氏,而盡囚其人。

    至周貞王八年(前461年),秦厲公滅大荔,取其地。

    趙亦滅北戎。

    韓魏後稍并伊洛諸戎,滅之。

    其遺脫者皆走,西逾汧隴。

    自是中國無戎寇,唯餘義渠種,最為強盛,屢為秦患。

    及昭王起兵滅之,始置隴西、北地、上郡焉。

    始皇兵務東向,故得繁息。

     (《通典》卷一八九《邊防五》) 及始皇統一天下,複逐而西之。

     三十三年(前214年),&hellip&hellip使蒙恬&hellip&hellip築亭障,以逐戎人。

     (《史記》卷六《秦始皇紀》) 秦既兼天下,使蒙恬将兵略地,西逐諸戎,北卻衆狄,築長城以界之。

    衆羌不複南度。

     (《後漢書》卷一一七《西羌傳》) 2.取匈奴地 當戰國之末,匈奴已漸強。

     匈奴,其先夏後氏之苗裔,曰淳維。

    (注:師古曰,以殷時始奔北邊)&hellip&hellip秦昭王&hellip&hellip滅義渠。

    于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距胡。

    而趙武靈王亦變俗,胡服習騎射。

    北破林胡、樓煩,自代并陰山,下至高阙為塞,而置雲中、雁門、代郡。

    (前307年)其後燕有賢将秦開&hellip&hellip襲破東胡&hellip&hellip燕亦築長城,自造陽至襄平,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距胡。

    當是時冠帶戰國七,而三國邊于匈奴。

    (注:如淳曰,燕、趙、秦。

    ) (《漢書》卷九四上《匈奴傳上》) 始皇滅六國後,民苦邊患。

    乃遣蒙恬将兵擊之,收河南地。

     三十二年(前215年)&hellip&hellip始皇乃使将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略取河南地。

     (《史記》卷六《秦始皇紀》)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萬衆,北逐戎狄,收河南。

     (《史記》卷八八《蒙恬傳》) 秦滅六國,而始皇帝使蒙恬将數十萬之衆,北擊胡,悉收河南地。

    因河為塞,築四十四縣城臨河,徙适戍以充之&hellip&hellip又度河,據陽山北假中。

     (《漢書》卷九四上《匈奴傳上》) 3.取南越地 二十五年(前222年)&hellip&hellip王翦遂定荊江南地,降越君,置會稽郡。

     (《史記》卷六《秦始皇紀》) 三十三年(前214年),發諸嘗逋亡人、贅壻、賈人,略取陸梁地。

    (注:正義,嶺南之人,多處山陸,其性強梁,故曰陸梁。

    )為桂林、象郡、南海。

    以适遣戍。

     (《史記》卷六《秦始皇紀》) 秦皇&hellip&hellip利越之犀角、象齒、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發卒五十萬,為五軍。

    一軍塞镡城之嶺,一軍守九嶷之塞,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野之界,一軍結餘幹之水。

    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監祿無以轉饷,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

    殺西嘔君譯籲宋。

    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

    相置桀駿以為将,而夜攻秦人。

    大破之,殺尉屠睢,伏屍流血數十萬。

    乃發适戍以備之。

    (《漢書&bull殿助敢安傳》亦記其事。

    ) (《淮南子》卷一八《人間訓》) 三 秦始皇之政治 1.專制之加劇 始皇一切設施,均趨于極端之專制。

    特恐人民起而反抗,故使用種種手段以壓迫之。

    茲撮其大者,列叙于下。

     甲 徙天下豪傑實關中 二十六年(前221年)&hellip&hellip徙天下豪富于鹹陽,十二萬戶。

     (《史記》卷六《秦始皇紀》) 堕名城,殺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

    銷鋒,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賈誼《新書》卷一《過秦上》) 按始皇之初,舊有各國貴族,與新産生之富者階級,尚有一部分勢力。

    故為防制亂萌,乃遷之京師,以便監視。

     乙 焚書坑儒 李斯改革政治,而學者動援古以非之,故有焚書之禍。

     三十四年(前213年)&hellip&hellip始皇置酒鹹陽宮。

    博士七十人,前為壽。

    仆射周青臣進頌曰:“他時秦地不過千裡,賴陛下神靈明聖,平定海内,放逐蠻夷&hellip&hellip以諸侯為郡縣,人人自安樂,無戰争之患&hellip&hellip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始皇悅。

    博士齊人淳于越進曰:“臣聞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

    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

    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

    ”始皇下其議。

    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複,三代不相襲,各以治。

    非其相反,時變異也。

    今陛下創大業,建萬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hellip&hellip異時諸侯并争,厚招遊學,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辟禁。

    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hellip&hellip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

    是以諸侯并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建立。

    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

    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

    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

    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

    禁之便。

    ” (《史記》卷六《秦始皇紀》) “臣請史官,非秦紀皆燒之。

    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

    有敢偶語詩書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

    所不去者,醫藥、蔔筮、種樹之書。

    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制曰:“可。

    ” (《史記》卷六《秦始皇紀》) 繼此,又有坑儒之事。

    起因雖由于方士,但所坐諸生罪名,為“惑亂黔首”。

    束縛思想,箝制輿論,與焚書出于一轍。

     三十五年&hellip&hellip盧生相與謀曰:“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

    起諸侯,并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專任獄吏&hellip&hellip上樂以刑殺為威&hellip&hellip秦法不得兼方,不驗辄死&hellip&hellip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hellip&hellip貪于權勢至如此,未可為求仙藥。

    ”于是乃亡去。

    始皇聞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

    悉召文學、方術士甚衆,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