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記
關燈
小
中
大
《中國通史》的編撰工作,是從一九七五年開始的。當時的想法是寫三部通史。一部小型的,二十萬字。一部中型的,二百萬字。一部大型的,六百萬字。後來,中型本有了二百五十多萬字的草稿,因具體的困難,沒有把工作繼續下去。小型本,即《中國通史綱要》,于一九八○年六月完稿,約三十萬字,同年十一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後來又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本、日文本、西班牙文本。大型本,即本書,于一九七九年開始工作。一九八三年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會議上定為重點科研項目。同年十月,邀請有關兄弟單位的專家成立編輯委員會,由北京師範大學報請教育部備案。據目前進行情況來看,全書大約要有一千二百萬字,一九八八年開始出書,如工作做得好,可望三年内全部完成。
本書共十二卷,二十二冊。第一卷,導論,論述與中國史有關的一些重要問題。第二卷,遠古時代,從考古資料探索原始社會的狀況。第三卷,上古時代,主要論述有文字記載以來到秦滅六國時的曆史。第四卷至第十卷,中古時代,論述自秦漢至鴉片戰争前的曆史。中古時代的曆史分為四個時期,每一時期中又有小的分期和不同的發展階段。第十一、十二卷,近代,論述自鴉片戰争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曆史。在體例上,除第一卷、第二卷按照具體情況另作處理外,各卷都分為序說、綜述、典志、傳記四個部分。在内容上,要求在“通”字上下功夫,重視各種社會現象的内在聯系,重視貫通古今的發展規律。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但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本卷隻講述一些我們感到興趣的問題,不能對中國曆史作理論上的全面分析。一九八一年六月,我們在《史學史研究》第二期上發表了導論的提綱,提出了中國曆史的十二個方面,三百四十六個問題,涉及面相當廣泛,但在短時期内不能對這些問題都進行研究,經過反複讨論,拟定了現在這樣的内容。一九八一年的提綱,我們認為仍值得參考,現作為附錄,附在本卷之後。本卷第一章、第六章和第九章,分别由我、邱漢生同志和劉家和同志撰寫。第二章、第三章是由瞿林東同志起草的,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是分别由崔春華、孫文良、吳懷琪、陳其泰等同志起草的,這六章都經過讨論,由我修改、增删、定稿。劉雪英同志在工作上給我很多協助。全卷文風不能一緻,内容難免有重複、粗疏錯誤,甚至矛盾的地方,希望得到同志們的指正。
本書的編撰得到各方面領導的關注,同志們的鼓勵和幫助,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我們表示深切的感謝。對我個人來說,還應該感謝牟傳珸同志對我在生活上的照顧。
白壽彜1986.10.15于北京
1991.3.20修改
本書共十二卷,二十二冊。第一卷,導論,論述與中國史有關的一些重要問題。第二卷,遠古時代,從考古資料探索原始社會的狀況。第三卷,上古時代,主要論述有文字記載以來到秦滅六國時的曆史。第四卷至第十卷,中古時代,論述自秦漢至鴉片戰争前的曆史。中古時代的曆史分為四個時期,每一時期中又有小的分期和不同的發展階段。第十一、十二卷,近代,論述自鴉片戰争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曆史。在體例上,除第一卷、第二卷按照具體情況另作處理外,各卷都分為序說、綜述、典志、傳記四個部分。在内容上,要求在“通”字上下功夫,重視各種社會現象的内在聯系,重視貫通古今的發展規律。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但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本卷隻講述一些我們感到興趣的問題,不能對中國曆史作理論上的全面分析。一九八一年六月,我們在《史學史研究》第二期上發表了導論的提綱,提出了中國曆史的十二個方面,三百四十六個問題,涉及面相當廣泛,但在短時期内不能對這些問題都進行研究,經過反複讨論,拟定了現在這樣的内容。一九八一年的提綱,我們認為仍值得參考,現作為附錄,附在本卷之後。本卷第一章、第六章和第九章,分别由我、邱漢生同志和劉家和同志撰寫。第二章、第三章是由瞿林東同志起草的,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是分别由崔春華、孫文良、吳懷琪、陳其泰等同志起草的,這六章都經過讨論,由我修改、增删、定稿。劉雪英同志在工作上給我很多協助。全卷文風不能一緻,内容難免有重複、粗疏錯誤,甚至矛盾的地方,希望得到同志們的指正。
本書的編撰得到各方面領導的關注,同志們的鼓勵和幫助,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我們表示深切的感謝。對我個人來說,還應該感謝牟傳珸同志對我在生活上的照顧。
白壽彜1986.10.15于北京
1991.3.20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