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玉昔帖木兒 月赤察兒 土土哈床兀兒

關燈
土土哈守邊,遂引去。

    次年秋,元軍在金山發動攻勢,獲海都部民三千餘戶。

    還駐和林。

     至元三十年(1292)奉诏攻取吉利吉思,至謙河。

    冰行數日,盡收五部①今内蒙東烏珠穆沁旗烏拉根郭勒。

     ②今洮兒河上遊支流歸流河。

     之衆,屯兵鎮守之。

    以功授行樞密院印,以便移文。

    同年五月,海都為收失地,引兵至謙河,遭敗迹,叛将孛羅察被擒。

     成宗即位,知土土哈善戰,诏鎮守北邊,無需專程赴朝會往返,并予賞賜。

    元貞二年(1296),叛王藥木忽兒與叛将朵兒朵懷來歸,衣食無着,沿停搶劫,邊民驚擾,逃匿山谷,土土哈率軍至金山玉龍海為備,饋贈資糧,安輯部衆,導叛王入朝。

    成宗親解禦衣賜之。

    大德元年(1297)遷同知樞密院事,乃兼欽察親軍都指揮使。

    同年病卒,有子8人。

     床兀兒床兀兒(1260&mdash1322),土土哈第三子。

    至元二十四年(1287),奉诏以大臣子從太師玉昔帖木兒軍在百搭山戰有功,授左衛親軍都指揮使。

    至元二十六年(1289)杭海之役後,扈從至和林兀卑思之山,授欽察親軍都指揮使。

    大德元年土土哈逝後,受命襲父職,領北征諸軍。

     大德元年帥師逾金山,攻入八鄰之地。

    依附于海都的帖良古惕部在八鄰之南的答魯忽河邊立營,阻水而軍,伐木栅岸,軍士皆下馬跪坐以待元軍進攻,矢不能及,馬不能攻。

    床兀兒命吹銅号角,全軍大呼,聲振林野。

    帖良古惕軍不知原因,以為元軍将至,争起坐馬,陷于一片混亂之中。

    床兀兒指揮軍隊搶渡,奮師馳擊,大破敵軍,盡得其人馬廬帳。

    元軍還次阿雷河,與海都所遣增援八鄰部的孛伯相遇。

    孛伯立營于高山之上,向床兀兒軍發起沖擊。

    山高不利于馬匹下馳,孛伯馬匹多颠踬。

    床兀兒乘勢奮擊之,孛伯軍大敗,僅以身免。

     大德二年(1298),叛王都哇、徹徹秃等偷襲元軍據守的火兒哈秃之地①,據守此地者為汪古部驸馬闊裡吉思所率領的6千人。

    床兀兒、囊家歹等将帥為其左右翼。

    都哇軍至時,元軍統帥闊闊出正與床兀兒、囊家歹等因飲酒作樂,怠忽不設備,消息傳到時已爛醉如泥,不能出戰,緻使闊裡吉思孤軍被困,戰敗被俘。

    當床兀兒的軍隊投入戰鬥時,都哇等擇高地卓帳。

    床兀兒選勇而能步戰者,從四面發動猛攻,都哇之軍退去。

    大德三年,奉诏入朝,成宗命縛床兀兒、囊家歹至前,怒斥之。

    還邊後,仕于海山麾下,邊政軍事大計必咨詢其意見。

    逢戰,欽察軍常為先鋒,深得重用。

     大德四年(1300)秋,窩闊台後裔宗王秃麥、斡魯思犯邊,床兀兒迎敵于闊客之地。

    未待敵列陣,欽察軍已搶先發動進攻,直沖敵營。

    秃麥、斡魯思等不敵,向後潰逃。

    床兀兒軍追逾金山而還。

    大德五年,海都大舉東犯,率軍越金山,止于鐵堅古山,據高設營自守。

    床兀兒以欽察軍猛攻,誘使海都軍離營入平川地,元軍力攻,擊敗海都。

    都哇應約率軍與海都相會,與元軍會戰于兀兒秃之地,雙方大戰,元軍不利,欽察軍馳入奮擊,大量殺傷敵軍。

    戰後朝廷派員與北邊諸将帥會于赤納思之地,議論戰況,親王以下至于諸軍鹹以為床兀兒當立首功。

    安西王、晉王均賜以重賞,海山除賜賞之外,命尚楚王牙忽都之公主,并将床兀兒戰功上奏。

    成宗賜以禦衣。

     大德七年(1303),床兀兒入朝,成宗親自表彰他累建大功。

    賞賜之外,晉為樞密副使,并以重金犒勞欽察親軍。

    海都死後,都哇、察八兒、明裡帖①應為蒙語Qorqutu,此言“有寨子”。

    見陳得芝:《元嶺北行省建置考》(下),南京大學《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12&mdash13輯。

     木兒相聚而謀,認為元朝邊将土土哈、床兀兒父子等骁勇善戰,連年動兵死傷甚重,願請和通好。

    都哇等通過安西王遣使朝廷,成宗立即響應,明裡帖木兒入朝,床兀兒特為置驿,北邊以甯。

    大德十年,晉同知樞密院事,又晉知樞密院事。

    随同海山赴北邊渾麻出海。

     大德十一年(1307)成宗去世,床兀兒鼓動海山歸朝搶奪帝位。

    海山納其議,即日南還。

    床兀兒率本部軍護衛。

    武宗即位,仍遣還北邊,封容國公,賜銀印。

    至大二年(1309)入朝,賜以大量财物,加封為句容郡王,賜金印。

    因床兀兒有足疾,賜以世祖所乘安輿。

    不敢受,固辭,武宗特為制馬轎,使得乘之殿門下。

     武宗朝末年,元朝與察合台汗國因牧場糾紛關系重趨緊張。

    雙方軍隊沿邊對峙,位于床兀兒右翼的為脫火赤丞相所率領的12萬軍隊。

    而與之相對的是徹徹秃所率領的察合台汗國軍隊。

    察合台兀魯思汗也先不花向駐于霍博和野孫漠漣的脫火赤丞相軍隊發動突襲,因走漏消息而未能得手。

    戰幕拉開後,也先不花有意求和,除了向元仁宗遣使以外,與床兀兒之間也使者往來不斷。

    也先不花派出術裡隻出使床兀兒,并借機偵察元軍動靜。

    床兀兒對軍事行動計劃嚴格保密,使也先不花誤以為所需要對付的隻是脫火赤的12萬軍隊,床兀兒不會參戰。

    結果床兀兒所部軍突然投入戰鬥,與脫火赤的軍隊協同大敗也先不花。

    次年,仁宗下旨命元軍奪取察合台汗國大斡耳朵及其冬營地和夏營地,戰事迅速擴大到察合台汗國境内。

    脫火赤、床兀兒率軍深入察合台汗國,驅敵達三月程之遙,床兀兒于赤麥幹(賽闌)敗也先不花之弟也不幹及忽都帖木兒,追出其境,越鐵門(鐵木兒忏察關),于紮亦兒之地大敗察合台汗國軍。

    延祐四年(1317),因年老召回。

    其子曰燕帖木兒、撒敦、答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