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吉思汗的曆史功績

關燈
成吉思汗超過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其他許多傑出領袖&mdash&mdash匈奴的冒頓,突厥的土門、室點密兄弟,回纥的懷仁可汗等&mdash&mdash的地方,是他能夠堅定不移地将草原帝國的疆域從大漠之邊向南推進到華北,為他的繼承者進而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自從唐朝安史之亂以後,北中國長期陷于割據狀态。至契丹占據燕雲十六州,白溝河便成了遼、宋兩國不可逾越的深淵,河北三鎮之地幾成化外。十二世紀初女真南下,更把中國從淮河中流攔腰切斷,分成兩個天下。此外,西北有喀剌契丹(西遼)和夏,西南有大理、吐蕃,他們都各自為政,互相攻伐,把中國弄得四分五裂。當時這些割據政權,大都萎靡不振、偷生苟活,沒有一個能夠擔當統一全國的重任。成吉思汗以勃興的武力迫降畏兀兒、滅亡西遼、臣服西夏、擊敗金朝,掃除各族間的疆界,消滅分割漢族的牆壁,為後來的元王朝建立遠盛于漢唐的大一統局面準備了一定的條件。成吉思汗對于中國曆史發展的卓絕貢獻,正在于此。

    當然,由于蒙古軍隊的南下,也給封建經濟和文化高度發展的中原地區,帶來了不少落後的社會制度和因素,在一個相當的曆史時期中對内地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造成若幹消極的影響,這也是我們應當看到的。

    成吉思汗的西征是比較複雜的曆史現象。一方面,它确實給中亞、西亞以及歐洲不少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人民被殺戮,城鎮被毀滅,農田被破壞,緻使這些地方的經濟和文化嚴重凋敝。另一方面,它也沖破了亞歐各國的此疆彼界,促進了東西交通的溝通和文化交流。

    正當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時,花剌子模國王摩诃末也統一了中亞,雙方都想繼續對外擴張,掠奪鄰國的财富,因而形成了對峙。成吉思汗本來就對他的兒子們說:“天下地區盡闊,教您各守封國。”他把掠奪他國領土和财富作為自己的職責。正巧遇上花剌子模邊将殺了蒙古商人,又殺了蒙古的使臣,污辱了使團成員,這對素重複仇而又處于無往不勝時期的蒙古貴族是不能忍受的。這樣,成吉思汗終于親自率軍西征,于是不花剌被焚毀,訛答剌被屠城,玉龍傑赤變成澤國,馬魯綠洲成為荒蕪之地。

    西征給各國人民帶來了災難,給蒙古廣大牧民也帶來了極大的苦痛。十五六歲的少年,六七十歲的老人都送上了前線,其中許多人葬身異國。邱處機在谒見成吉思汗而往返西域的途中,目睹戰争對人民生命财産破壞的慘狀,寫下了這樣的詞句:“夾道橫屍人掩鼻,溺溪長耳我傷情。十年萬裡幹戈動,早晚回軍複太平。”成吉思汗在西域遇見怪獸“甪端”的傳說,後來也被人們附會成告誡他早日班師的天意。這些都反映了東、西各國人民盼望結束殘酷戰争的一緻願望。

    成吉思汗從動身西征起,便采用中原的交通制度,在通往西域的大道上,開辟“驿路”,設置“驿騎”“鋪牛”“郵人”,把中原舊有驿站系統延伸到西域。這一艱巨事業一直延續到他的子孫時代。西征時帶去大批漢族技術人員,沿途辟山開路,修築橋梁,改善東西交通條件,為了維持道路上的安全,他還特别在交通大道上設置護路衛士,頒布保護來往商人安全的劄撒,出現了東西交通暢通無阻的時代。

    成吉思汗把東西交通大道上的此疆彼界掃除了,把阻礙經濟文化交流的堡壘削平了,于是東西方的交往開始頻繁,距離開始縮短了。中國的創造發明如火藥、紙币、驿站制度等輸出到西方。西方的藥物、織造品、天文曆法等也輸入了中國。泉州和波斯忽裡谟子之間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中國和東南亞各國(真臘、暹羅、爪哇、印度等等)的使節和商人,在一定時期内幾乎相望于道。由于海上交通頻繁,艄公航海經驗的積累,元朝中國航海家除了憑針路定向行船外,潮汛、風信、氣象等規律也能初步掌握了。明初鄭和西使,正可看作元朝海外交通事業的繼續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