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夏之亡與“一代天驕”之死

關燈
成吉思汗在西征時,曾經按照接受西夏輸誠時所約定的條件,派使臣去要求他們出軍助征。

    可是西夏大将阿沙敢蔔對蒙古使臣說:“等到蒙古打敗時,我們就派軍隊來支援。

    ”成吉思汗得到使臣的報告大為震怒。

    當時他正在對中亞用兵,所以沒有立即報複。

    從西域歸來,他重新把注意力投向南方。

    碰到的又是老問題:不先降服西夏,勢必難以滅亡金國。

    借口是現成的:西夏遲遲不納人質,也不肯派兵參加西征。

    因此,1226年二月,他親自帶領窩闊台、拖雷,統軍十萬,再次出征西夏。

    察合台率領着一支軍隊,被留作後援。

     三月,成吉思汗攻占西夏重鎮黑水等城,乘勝推進至賀蘭山。

    西夏将阿沙敢蔔戰敗被俘。

    夏,成吉思汗屯兵于渾垂山(在今甘肅酒泉北)避暑,以等待與西路軍隊會師。

     為了割斷西夏西部州郡與東部州郡之間的聯系,成吉思汗派忽都鐵穆兒、昔裡钤部等出兵沙州(今甘肅敦煌北)。

    西夏沙州守将僞降,以牛羊美酒犒賞蒙古軍,暗地裡卻設伏兵,企圖一舉消滅蒙古軍。

    主将忽都鐵穆兒中伏,幸好被昔裡钤部救出。

    蒙古軍抓緊時機回擊,西夏軍大敗,沙州失守。

    接着,西路蒙古軍又進至肅州(今甘肅酒泉)。

    戍守肅州的西夏軍民奮力抵抗。

    可是,肅州守将昔裡都水是昔裡钤部的族兄,他企圖以城降蒙古,被殺。

    肅州城破後,成吉思汗下令屠肅州城,隻有昔裡钤部的親族一百零六戶幸免于難。

    不久,由西路東進的蒙古軍到達甘州(今甘肅張掖),與主力軍會合。

     面對蒙古軍隊勢如破竹的攻勢,西夏王李德旺束手無策,統治集團裡人人自危,憂心忡忡。

    這年五月,六十四歲的上皇李遵顼病死。

    僅僅過了兩個月,李德旺也憂悸成疾,發病而死。

    群臣立德旺的侄子李為王。

    西夏的局勢已經岌岌可危了。

     蒙古軍隊會師後,繼續東進,下一個目标是甘州,甘州的守将叫曲也怯律,他的兒子察罕,十多年前即投奔成吉思汗,被收為養子,這次察罕随軍而來,派人勸其父獻城投降,但曲也怯律和蒙古使者都被西夏副将阿綽等三十六人殺死,阿綽等堅決抵抗,不久城破,成吉思汗下令屠城,在察罕懇求下,無辜百姓才免于屠殺,阿綽等三十六人遭殺害。

     1226年秋七月,成吉思汗領兵進攻西涼府(今甘肅武威),夏将斡紮箦投降,附近的搠羅、河羅諸縣也被蒙古軍占領。

    蒙古軍繼續前進,到達黃河九渡處,占領應理(今甯夏中衛)。

    蒙古軍隊沿河北上,十一月,成吉思汗親率大軍進攻靈州(今甯夏靈武),李遣老将嵬名令公領兵十萬來援,雙方展開了激戰,蒙古騎兵在結冰的黃河上縱橫馳騁,對夏兵猛烈沖擊,西夏将士雖奮力抵抗,終究敵不過兇猛的蒙古騎士。

    這場戰鬥的激烈程度是空前的,連成吉思汗也墜馬跌傷了,西夏将士的傷亡更十分慘重,靈州終于被蒙古軍隊占領,守将李德任(獻宗李德旺的哥哥)被俘殺。

    蒙古軍隊在靈州取得重大勝利後,繼續挺進,終于包圍了西夏都城中興府。

    成吉思汗在鹽州川駐冬,蒙古軍隊在鹽州(今陝西定邊)一帶肆行殺掠,當地的居民有的打土洞、石洞避難,但是死裡逃生的不過百分之一二而已。

     西夏軍隊經過靈州這一仗後,元氣大傷,已經無力抗擊蒙古軍隊了。

    成吉思汗對西夏的進攻也放松了下來,隻用較少的兵力圍困中興。

     1227年正月,成吉思汗帶領大部分軍隊渡過黃河進攻積石州(今青海貴德東),意在徹底切斷西夏的後路。

    接着進入金境,攻陷臨洮府(今甘肅臨洮)及洮(今甘肅臨潭)、河(今甘肅臨夏)、西甯(今青海西甯)、德順(今甘肅靜甯)等州,基本上形成了對西夏的大包圍圈。

    閏五月,成吉思汗到達六盤山駐夏。

     被蒙古軍隊團團圍困的西夏君臣,簡直是熱鍋上的螞蟻,不知如何是好。

    李隻好委托右丞相高良惠守城,高良惠堅壁拒守,兵民們都很感動,勸他保重,他感歎地說:“我身為國臣,不能消除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