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部 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波羅底諾戰役之後,莫斯科被法軍占領,法軍又逃跑了,在此期間沒有新的戰役——這是一個最典型的,最富有教育意義的曆史現象。
所有曆史學家都認為,國家之間和民族之間在相互交往中,彼此發生沖突的最高表現形式是戰争;戰争的結果,将直接影響國家和民族的政治力量的消長。
無論是哪一個國王或者皇帝的曆史記載都表明,在他們和另一個國王或者皇帝之間發生争執之後,他們便集結軍隊同對方厮殺,戰勝者殺死了對方三千、五千、以緻上萬人,于是便征服了人口數以百萬計的國家和整個民族;令人難以理解的是,為什麼隻有一個民族力量的百分之一的軍隊戰敗,就使整個民族屈服,——所有的曆史事實(就我們所知道的)都證實了一個道理:一個民族的軍隊在同另一個民族的軍隊作戰時所獲得戰果的大小,是這個和那個民族實力增長或削弱的根本原因,或者至少也是一個最重要的标志。
軍隊打了勝仗,戰勝的民族的權利由于損害戰敗者而立即增長了。
軍隊打了敗仗,那個民族立刻按照失敗的程度而失去它的權利,如果它的軍隊徹底失敗,那個民族就徹底被征服。
縱觀曆史,從古至今,曆來如此。
所有拿破侖的戰争都證明了這一條法則。
按照奧國軍隊失敗的程度,奧地利喪失了自己的權利,而法國的權利和力量增加了。
法國人在耶拿和奧爾施泰特的勝利,使普魯士喪失了獨立。
出人意外,一八一二年法國人在莫斯科附近打了大勝仗,法軍占領了莫斯科,自那以後沒有新的戰役,但是毀滅的不是俄國,而是拿破侖所擁有的六十萬軍隊和拿破侖的法國。
編造事實以符合曆史規律,硬說波羅底諾戰場依舊在俄國人手中,或說莫斯科被占領後又有多次殲滅拿破侖軍隊的戰役,都是不可能的。
在波羅底諾法國人打了大勝仗之後,不僅沒有打過大仗,甚至連一次像樣的戰役也沒有發生,而法國軍隊就不複存在了。
這是什麼意思呢?如果這是中國曆史上的例子,我們可以說這一現象與史實不符(當問題不符合曆史學家的尺度時,他們便以此為遁詞);如果這隻是在小部隊之間的短暫沖突,我們可以把這種現象看作是一種例外;但是這一事件是在我們的父輩親眼目睹下發生的,是決定祖國生死存亡的大事,這次戰争在他們已知的所有戰争中是一次最大的戰争…… 在一八一二年,從波羅底諾戰役到趕走法國人的事實證明:赢得一個戰役的勝利,不僅不是征服的原因,甚至也不是征服的标志;證明了決定民族命運的力量不在于征服者,甚至也不在于軍隊和戰鬥,而在于一種别的什麼東西。
法國的曆史學家在描述法軍在退出莫斯科之前的狀況
所有曆史學家都認為,國家之間和民族之間在相互交往中,彼此發生沖突的最高表現形式是戰争;戰争的結果,将直接影響國家和民族的政治力量的消長。
無論是哪一個國王或者皇帝的曆史記載都表明,在他們和另一個國王或者皇帝之間發生争執之後,他們便集結軍隊同對方厮殺,戰勝者殺死了對方三千、五千、以緻上萬人,于是便征服了人口數以百萬計的國家和整個民族;令人難以理解的是,為什麼隻有一個民族力量的百分之一的軍隊戰敗,就使整個民族屈服,——所有的曆史事實(就我們所知道的)都證實了一個道理:一個民族的軍隊在同另一個民族的軍隊作戰時所獲得戰果的大小,是這個和那個民族實力增長或削弱的根本原因,或者至少也是一個最重要的标志。
軍隊打了勝仗,戰勝的民族的權利由于損害戰敗者而立即增長了。
軍隊打了敗仗,那個民族立刻按照失敗的程度而失去它的權利,如果它的軍隊徹底失敗,那個民族就徹底被征服。
縱觀曆史,從古至今,曆來如此。
所有拿破侖的戰争都證明了這一條法則。
按照奧國軍隊失敗的程度,奧地利喪失了自己的權利,而法國的權利和力量增加了。
法國人在耶拿和奧爾施泰特的勝利,使普魯士喪失了獨立。
出人意外,一八一二年法國人在莫斯科附近打了大勝仗,法軍占領了莫斯科,自那以後沒有新的戰役,但是毀滅的不是俄國,而是拿破侖所擁有的六十萬軍隊和拿破侖的法國。
編造事實以符合曆史規律,硬說波羅底諾戰場依舊在俄國人手中,或說莫斯科被占領後又有多次殲滅拿破侖軍隊的戰役,都是不可能的。
在波羅底諾法國人打了大勝仗之後,不僅沒有打過大仗,甚至連一次像樣的戰役也沒有發生,而法國軍隊就不複存在了。
這是什麼意思呢?如果這是中國曆史上的例子,我們可以說這一現象與史實不符(當問題不符合曆史學家的尺度時,他們便以此為遁詞);如果這隻是在小部隊之間的短暫沖突,我們可以把這種現象看作是一種例外;但是這一事件是在我們的父輩親眼目睹下發生的,是決定祖國生死存亡的大事,這次戰争在他們已知的所有戰争中是一次最大的戰争…… 在一八一二年,從波羅底諾戰役到趕走法國人的事實證明:赢得一個戰役的勝利,不僅不是征服的原因,甚至也不是征服的标志;證明了決定民族命運的力量不在于征服者,甚至也不在于軍隊和戰鬥,而在于一種别的什麼東西。
法國的曆史學家在描述法軍在退出莫斯科之前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