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網的建築

關燈
作。

    這一次它從邊緣向中心繞。

    而且圈與圈之間排得很緊,所以圈數也很多。

     這種工作的詳細情形很不容易看清,因為它的動作極為快捷而且振動得很厲害,包括一連串的跳躍、搖擺和彎曲,使人看得眼花缭亂。

    如果分解它們的動作,可以看到它的其中兩條腿不停地動着,一條腿把絲拖出來傳給另外一條腿,另一條腿就把這絲安在輻上。

    由于絲本身有粘性,所以很容易在橫檔和絲接觸的地方把新技出來的絲粘上去。

     蜘蛛不停地繞着圈,一面繞一面把絲粘在輻上。

    它到達了那個被我們稱作“休息室”的邊緣了。

    于是它立刻結束了它的繞線運動。

    以後它就會把中央的絲墊子吃掉。

    它這麼做是為了節約材料,它下一次織網的時候就可以把吃下的絲再紡出來用了。

     有兩種蜘蛛,也就是條紋蛛和絲光蛛,做好了網後,還會在網的下部邊緣的中心織一條很闊的鋸齒形的絲帶作為标記。

    有時候,它們還在這一條絲帶的封面,就是網的上部邊緣到中心之間再織一條較短的絲帶,以表明這是它們的作品,著作權不容侵犯。

     粘性的網 蛛網中用來作螺旋圈的絲是一種極為精緻的東西,它和那種用來做輻和“地基”的絲不同。

    它在陽光中閃閃發光,看上去像一條編成的絲帶。

    我取了一些絲回家,放在顯微鏡下看,競發現了驚人的奇迹: 那根細線本來就細得幾乎連肉眼都看不出來,但它居然還是由幾根更細的線纏合而成的,好像大将軍劍柄上的鍊條一般。

    更使人驚異的是,這種線還是空心的,空的地方藏着極為濃厚的粘液,就和粘稠的膠液一樣,我甚至可以看到它從線的一端滴出來。

    這種粘液能從線壁滲出來,使線的表面有粘性。

    我用一個小試驗去測試它到底有多大粘性:我用一片小草去碰它,立刻就被粘住了。

    現在我們可以知道,園蛛捕捉獵物靠的并不是圍追堵截。

    而是完全靠它粘性的網,它幾乎能粘住所有的獵物。

    可是又有一個問題出來了:蜘蛛自己為什麼不會被粘住呢? 我想其中一個原因是,它的大部分時間被用來坐在網中央的休息室裡,而那裡的絲完全沒有粘性。

    不過這個說法不能自圓其說,它無法一輩子坐在網中央不動,有時候,獵物在網的邊緣被粘住了。

    它必須很快地趕過去放出絲來纏住它,在經過自己那充滿粘性的網時,它怎麼防止自己不被粘住呢?是不是它腳上有什麼東西使它能在粘性的網上輕易地滑過呢?它是不是塗了什麼油在腳上?因為大家都知道,要使表面物體不粘,塗油是最佳的辦法。

     為了證明我的懷疑,我從一隻活的蜘蛛身上切下一條腿,在二硫化碳裡浸了一個小時,再用一個也在二硫化碳裡浸過的刷子把這條腿小心地洗一下。

    二硫化碳是能溶解脂肪的,所以如果腿上有油的話,這一洗就會完全洗掉了。

    現在我再把這條腿放到蛛網上,它被牢牢地粘住了!由此我們知道,蜘蛛在自己身上,塗上了一層特别的“油”,這樣它能在網上自由地走動而不被粘住。

    但它又不願老停在粘性的螺旋圈上,因為這種“油”是有限的,會越用越少。

    所以它大部分時間呆在自己的“休息室”裡。

     從實驗中我們得知這蛛網中的螺旋線是很容易吸收水分的。

    因為這個,當空氣突然變得潮濕的時候,它們就停止織網工作,隻把架子、輻和“休息室”做好,因為這些都不受水分的影響。

    至于那螺旋線的部分,它們是不會輕易做上去的,因為如果它吸收過多的水分,以後就不能充分地吸水解潮了。

    有了這螺旋線,在極熱的天氣裡,蛛網也不會變得幹燥易斷,因為它能盡量地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以保持它的彈性并增加它的粘性。

    哪一個捕鳥者在做網的時候,在藝術上和技術上能比得上蜘蛛呢?而蜘蛛織這麼精緻的網隻是為了捕一隻小蟲!真是有點大材小用了! 同時蜘蛛還是一個熱忱積極的勞動者。

    我曾計算過,角蛛每做一個網需制造大約二十碼長的絲,至于那更精巧的絲,光蛛就得造出三十碼,在這兩個月中,我的角蛛鄰居幾乎每夜都要修補它的網。

    這樣,在這個時期中,它就得從它嬌小瘦弱的身體上綿綿不斷抽出這種管狀的,富有彈性的絲。

     我們不禁要懷疑,它小小的身體怎麼能産出那麼多絲?它怎麼能把這些絲搓成管狀,又怎麼能在裡面灌上粘液呢?它又怎能有時制出普通的絲,有時造出雲朵狀的絲花來墊巢,最後還能制出黑色的絲帶來裝飾巢呢?這些問題一直在我的腦子裡盤繞,并使我百思而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