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網的建築

關燈
即使在最小的花園裡,也能看到園蛛的蹤迹。

    它們都算得上是天才的紡織家。

     如果我們在黃昏的時候散步,我們可以從一叢迷疊香裡尋找蛛絲馬迹。

    我們所觀察的蜘蛛往往爬行得很慢,所以我們應該索性坐在矮樹叢裡看。

    那裡的光線比較充足。

    讓我們再來給自己加一個頭銜,叫做“蛛網觀察家”吧!世界上很少有人從事這種職業,而且我們也不用指望從這行業上嫌點錢。

    但是,不要計較這些,我們将得到許多有趣的知識。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比從事任何一個職業要有意思得多。

     我所觀察的都是些小蜘蛛。

    它們比成年的蜘蛛要小得多。

    而且它們都是在白天工作,甚至是在太陽底下工作的,盡管它們的母親隻有在黑夜裡才開始紡織。

    當到每年一定的月份的時候,蜘蛛們便在太陽下山前兩小時左右開始它們的工作了。

     這些小蛛都離開了它們白天的居所,各自選定地盤,開始紡線。

    有的在這邊,有的在那邊,誰也不打擾誰。

    我們可以任意地揀一隻小蛛來觀察。

     讓我們就在這隻小蛛面前停下吧。

    它正在打基礎呢。

    它在迷疊香的花上爬來爬去,從一根枝端爬到另一根枝端忙忙碌碌的,它所攀到的枝大約都是十八寸距離之内的。

    太遠的它就無能為力了。

    漸漸地它開始用自己梳子似的後腿把絲從身體上拉出來,放在某個地方作為基底,然後漫無規則地一會兒爬上,一會兒爬下,這樣奔忙了一陣子後,結果就構成了一個絲架子。

    這種不規則的結構正是它所需要的。

    這是一個垂直的扁平的“地基”。

    正是因為它是錯綜交叉的,因此這個“地基”很牢固。

     後來它在架子的表面橫過一根特殊的絲,别小看這根細絲,那是一個堅固的網的基礎。

    這根線的中央有一個白點,那是一個絲墊子。

     現在是它做捕蟲網的時候了。

    它先從中心的白點沿着橫線爬,很快就爬到架子邊緣,然後以同樣快的速度回到中心,再從中心出發以同樣的方式爬到架子邊緣,就這樣一會兒上,一會兒下,一會兒左,一會兒右。

    每爬一次便拉成一個半徑,或者說,做成一根輻。

    不一會兒,便這兒那兒地做成了許多輻,不過次序很亂。

     無論誰,如果看到它已完成的網是那麼地整潔而有規則,一定會以為它做輻的時候也是按着次序一根根地織過去,然而恰恰相反,它從不按照次序做,但是它知道怎樣使成果更完美。

    在同一個方向安置了幾根輻後,它就很快地往另一個方向再補上幾條,從不偏愛某個方向,它這樣突然地變換方向是有道理的:如果它先把某一邊的輻都安置好,那麼這些輻的重量,會使網的中心向這邊偏移從而使網扭曲,變成很不規則的形狀。

    所以它在一邊安放了幾根輻後,立刻又要到另一邊去,為的是時刻保持網的平衡。

     你們一定不會相信,像這樣毫無次序又是時時間斷的工作會造出一個整齊的網。

    可是事實确實如此,造好的輻與輻之間的距離都相等,而且形成一個很完整的圓。

    不同的蜘蛛網的輻的數目也不同,角蛛的網有二十一根輻,條紋蜘蛛有三十二根,而絲光蛛有四十二根。

    這種數目并不是絕對不變的,但是基本上是不變的,因此你可以根據蛛網上的輻條數目來判定這是哪種蜘蛛的網。

     想想看,我們中間誰能做到這一點:不用儀器,不經過練習,而能随手把一個圓等分?但是蜘蛛可以,盡管它身上背着一個很重的袋子,腳踩在軟軟的絲墊上,那些墊還随風飄蕩,搖曳不定,它居然能夠不加思索地将一個圓極為精細地等分。

    它的工作看上去雜亂無序,完全不合乎幾何學的原理,但它能從不規則的工作中得出有規則的成果來。

    我們都對這個事實感到驚異。

    它怎麼能用那麼特别的方法完成這麼困難的工作呢?這一點我至今還在懷疑。

     安排輻的工作完畢後,蜘蛛就回到中央的絲墊上。

    然後從這一點出發,踏着輻繞螺旋形的圈子。

    它現在正在做一種極精緻的工作。

    它用極細的線在輻上排下密密的線圈。

    這是網的中心,讓我們把它叫作“休息室”吧。

    越往外它就用越粗的線繞。

    圈與圈之間的距離也比以前大。

    繞了一會,它離中心已經很遠了,每經過一次輻,它就把絲繞在輻上粘住。

    最後,它在“地基”的下邊結束了它的工作。

    圈與圈之間的平均距離大約有三分之一寸左右。

     這些螺旋形的線圈并不是曲線。

    在蜘蛛的工作中沒有曲線,隻有直線和折線。

    這線圈其實是輻與輻之間的橫檔所連成的。

     以前所做的隻能算作是一個支架,現在它将要在這上面做更為精緻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