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吉甫看到的情景和卡的詩
關燈
小
中
大
隔間的門,吸着煙看着外面飄落着的大雪。
他覺得自己能像回憶一首詩似的逐詞逐詞地回憶起奈吉甫說的這個情景,如果沒有從“波洛克來的人”,他感覺自己就能把奈吉甫看到的這個情景像寫一首詩一樣寫到本子上。
從波洛克來的人!高中最後一年,那些日子裡我和卡談文學常常談到深夜,這是我們很喜歡談的一個話題。
隻要對英國詩歌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柯爾雷基的那首名為“忽必烈可汗”的詩開頭的一段注解。
這首詩的副标題是“夢中的幻影,詩的一部分”,開頭講了柯爾雷基因為生病吃了一種藥(實際上為了開心他吸了鴉片),在藥的作用下他昏睡起來,在他睡覺前他一直在讀這本書,書裡的句子在睡夢裡變成了一個個實物,成了一首詩。
這首詩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卻是如此巧奪天工。
柯爾雷基醒來後能将這首詩的每一個詞回憶起來。
他取出紙筆墨,開始一行一行急切地寫起這首詩。
剛寫到現在我們所知道的這首詩最後一行的時候,門響了,他站起身開了門:是從鄰近的波洛克市來的一個收債人。
把這人打發走後,柯爾雷基急急忙忙回到桌前,卻發現剩下的那部分他已經想不起來了,頭腦中存在的隻是一種情緒和個别的單詞。
因為沒有從波洛克來的任何人分散他的注意力,所以當卡被叫到台上去的時候,這首詩還保留在他的腦子裡。
舞台上他的個頭比别人都高。
他身上的那件德國灰色大衣更使他顯得與衆不同。
大廳裡的喧嚣頃刻間停了下來。
一些人,情緒激昂的學生們,失業者們,來抗議的伊斯蘭政教徒們,一時間不知道應該嘲笑和反對什麼,都安靜了下來。
坐在前排的官員們、整個一天都在跟蹤着卡的警察們、副市長、警察局副局長和教師們知道卡是詩人。
細高個兒主持人面對這種安靜有些緊張。
他照搬電視裡“文化節目”中常問的問題:“您是詩人,在寫詩。
寫詩難嗎?”每次我在看錄像帶時,總想忘掉卡簡單而又勉強的回答,從他的回答觀衆們沒有弄清楚寫詩難不難,卻明白了卡是從德國來的。
“您覺得我們美麗的卡爾斯怎麼樣?”主持人接着問。
猶豫片刻後,卡說:“非常美麗,非常貧困,非常憂郁。
” 後面的觀衆中有兩個宗教學校的學生對他的回答報以嘲笑,另外有人喊道:“貧困的是你的靈魂。
”接着有六七個人從中受到鼓舞,也站起身喊了起來。
這時觀衆中有一半開始嘲笑起來,另一半說的是什麼誰也沒有聽清楚。
我去卡爾斯時,圖爾古特先生告訴我,電視機前韓黛聽到這句話後哭了起來。
主持人說:“在德國您代表的是土耳其文學。
” “讓他說說他為什麼來這兒。
”有人喊道。
“我來了,因為我曾非常不幸,”卡說,“在這裡我覺得非常幸福。
現在請聽好,我要朗誦詩了。
” 一陣驚訝和吵鬧之後,卡開始朗誦起了詩。
多年後,我拿到了那晚的錄相帶,充滿贊歎和熱愛地看着我的朋友。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在衆人面前朗誦詩。
他像一個專注而又安靜的行者,滿腦子在想着事,向前走着,毫無做作。
除了有兩次他像是在回憶什麼而稍有停頓外,他流暢、輕松地朗誦完了這首詩。
奈吉甫發現這首詩就是源自他剛才說過的“情景”,他說的“沒有安拉的地方”,他所說的每個詞都寫進了詩裡,他像中了邪似的站了起來,但這并沒有打亂卡的節奏,這種節奏讓人想起飄落的雪花。
掌聲零零星星,後排有人站起來喊叫,另外一些人也進行了附和。
他們是在回應這首詩呢,還是覺得無聊,不得而知。
如果不算他随後落在綠色幕布上的影子的話,這是我能見到的我這個相知二十七年的朋友的最後一些鏡頭了。
他覺得自己能像回憶一首詩似的逐詞逐詞地回憶起奈吉甫說的這個情景,如果沒有從“波洛克來的人”,他感覺自己就能把奈吉甫看到的這個情景像寫一首詩一樣寫到本子上。
從波洛克來的人!高中最後一年,那些日子裡我和卡談文學常常談到深夜,這是我們很喜歡談的一個話題。
隻要對英國詩歌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柯爾雷基的那首名為“忽必烈可汗”的詩開頭的一段注解。
這首詩的副标題是“夢中的幻影,詩的一部分”,開頭講了柯爾雷基因為生病吃了一種藥(實際上為了開心他吸了鴉片),在藥的作用下他昏睡起來,在他睡覺前他一直在讀這本書,書裡的句子在睡夢裡變成了一個個實物,成了一首詩。
這首詩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卻是如此巧奪天工。
柯爾雷基醒來後能将這首詩的每一個詞回憶起來。
他取出紙筆墨,開始一行一行急切地寫起這首詩。
剛寫到現在我們所知道的這首詩最後一行的時候,門響了,他站起身開了門:是從鄰近的波洛克市來的一個收債人。
把這人打發走後,柯爾雷基急急忙忙回到桌前,卻發現剩下的那部分他已經想不起來了,頭腦中存在的隻是一種情緒和個别的單詞。
因為沒有從波洛克來的任何人分散他的注意力,所以當卡被叫到台上去的時候,這首詩還保留在他的腦子裡。
舞台上他的個頭比别人都高。
他身上的那件德國灰色大衣更使他顯得與衆不同。
大廳裡的喧嚣頃刻間停了下來。
一些人,情緒激昂的學生們,失業者們,來抗議的伊斯蘭政教徒們,一時間不知道應該嘲笑和反對什麼,都安靜了下來。
坐在前排的官員們、整個一天都在跟蹤着卡的警察們、副市長、警察局副局長和教師們知道卡是詩人。
細高個兒主持人面對這種安靜有些緊張。
他照搬電視裡“文化節目”中常問的問題:“您是詩人,在寫詩。
寫詩難嗎?”每次我在看錄像帶時,總想忘掉卡簡單而又勉強的回答,從他的回答觀衆們沒有弄清楚寫詩難不難,卻明白了卡是從德國來的。
“您覺得我們美麗的卡爾斯怎麼樣?”主持人接着問。
猶豫片刻後,卡說:“非常美麗,非常貧困,非常憂郁。
” 後面的觀衆中有兩個宗教學校的學生對他的回答報以嘲笑,另外有人喊道:“貧困的是你的靈魂。
”接着有六七個人從中受到鼓舞,也站起身喊了起來。
這時觀衆中有一半開始嘲笑起來,另一半說的是什麼誰也沒有聽清楚。
我去卡爾斯時,圖爾古特先生告訴我,電視機前韓黛聽到這句話後哭了起來。
主持人說:“在德國您代表的是土耳其文學。
” “讓他說說他為什麼來這兒。
”有人喊道。
“我來了,因為我曾非常不幸,”卡說,“在這裡我覺得非常幸福。
現在請聽好,我要朗誦詩了。
” 一陣驚訝和吵鬧之後,卡開始朗誦起了詩。
多年後,我拿到了那晚的錄相帶,充滿贊歎和熱愛地看着我的朋友。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在衆人面前朗誦詩。
他像一個專注而又安靜的行者,滿腦子在想着事,向前走着,毫無做作。
除了有兩次他像是在回憶什麼而稍有停頓外,他流暢、輕松地朗誦完了這首詩。
奈吉甫發現這首詩就是源自他剛才說過的“情景”,他說的“沒有安拉的地方”,他所說的每個詞都寫進了詩裡,他像中了邪似的站了起來,但這并沒有打亂卡的節奏,這種節奏讓人想起飄落的雪花。
掌聲零零星星,後排有人站起來喊叫,另外一些人也進行了附和。
他們是在回應這首詩呢,還是覺得無聊,不得而知。
如果不算他随後落在綠色幕布上的影子的話,這是我能見到的我這個相知二十七年的朋友的最後一些鏡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