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離别
關燈
小
中
大
巴加内爾的故事講得很出色。
大家都很贊賞,但是每人都保留自己的見解。
我們的學者獲得了一般讨論所通常達到的結果,就是說,沒有說服任何人。
然而,有一點大家卻都同意,就是在艱苦的環境裡決不灰心喪氣,現在既無王宮或茅屋可住,就隻好暫時忍耐着住在這棵樹上。
大家東談西談,不覺天色已晚,隻好以睡來結束這驚心動魄的一天。
樹上的客人不但因為遭了洪水,流離颠沛而感到疲憊不堪,而且這一天又特别熱,他們在毒辣的太陽底下烤了一天,更感到支持不住。
鳥兒已經去先休息了。
号稱“判帕之莺”的“喜格羅”鳥已經息止了它們甜美的吟唱,樹上所有的鳥兒都已經消失在濃蔭的深處了。
最實際的辦法就是向它們看齊,睡覺最好。
然而,大家在睡前,哥利納帆、羅伯爾和巴加内爾都爬到那“觀察台”上去,對那一片汪洋作最後一次觀察。
那是9點鐘左右。
太陽正在的閃爍的濃霧地平線上慢慢西斜(美洲下午的9點鐘相當于我們的6點鐘左右)那半邊天,以天頂為界,都浸浴在蒸汽裡。
南半球的星座本來是晶瑩的燦爛,現在仿佛都蒙上一層薄紗,依依朦胧。
不過,人們還能隐約地辨認出,所以巴加内爾就利用這個機會把南極圈裡那些輝煌的星座指給羅伯爾看,哥利納帆也在旁邊領教。
他特别指出那“南極十字架4個頭号和2号的大星排成斜方形,差不多和南極點相平;還有那“人馬星座”,裡面照耀着那顆距地球最近的明星;還有那“麥哲倫星雲”,兩大片雲,最大的一片看來比我們所看見的月亮還大200倍。
有一件事太可惜了:從兩極都可以看到的那“獵戶星座”還沒有出來。
但是巴加内爾卻給他的兩個學生講述了巴塔戈尼亞人的星宿學中一個有趣的特點。
這些充滿詩情的印第安人認為,這“獵戶星座”的四個星星一條大“拉素”和三個“跑拉”,從那奔馳在天上的獵人手裡抛出來的。
所有這許許多多的星座倒映在鏡子一般的水面上,使人仿佛置身于雙重的天空中,上下澄澈,蔚為奇觀。
當那博學的巴加内爾這樣談天說地的時候,整個東邊的地平線上起了暴雨的景象。
一片又厚又黑的雲,輪廓異常分明,漸漸升起來,把一顆顆的星明顯掩蓋住了。
這片雲顯得陰森可怕,不久就占領了半邊天,仿佛把這半個天空都遮住了。
它的推動力應該是隐藏在自身内部的,因為外面并沒有一點風在吹它。
天空的氣層保持着絕對的平靜。
樹上沒有一片葉子在顫動,水面沒有一條波紋在皺起。
連空氣都仿佛沒有了,就好象有個巨大的抽氣機把天空裡的空氣都抽掉了似的。
高壓的電氣充滿了整個空間,一切生物都感到渾身通了電流似的。
哥利納帆、巴加内爾和羅伯爾對這些電流都有同樣明顯的感覺。
“要起風暴了。
”巴加内爾說。
“你怕打雷嗎?”哥利納帆問羅伯爾。
“怎麼會怕打雷呢,爵士?” “那就好了,一會兒就要起風暴。
” “根據天空的情況,我看這場風暴還不小哩。
”巴加内爾又補充說。
“我倒不是怕風暴,我隻怕那傾盆大雨跟着風暴下來,我們要淋透到骨髓裡了。
随便你怎麼會說,巴加内爾,人住在鳥窩裡總是不行的,你等一會兒就會得到教訓了。
” “啊!拿出一點哲學修養來好了!”那學者回答。
“哲學修養!哲學修養總不能叫人家渾身濕透呀!” “這固然是不能,但是有了哲學修養,心裡就溫暖了。
” “好了,我們回到我們的朋友們那裡去吧,我們要叫他們好好地用他們的哲學修養和他們的‘篷罩’把身子裹起來,裹得越緊越好,尤其要勸他們準備着最大的耐性,因為我們将會有這個必要。
” 哥利納帆對那虛張聲勢的天空看了最後一眼。
這時密雲把整個的天空幾乎完全蓋住了。
兩邊勉強還有一條缺口,照着黃昏的暗光。
水面蓋上一層幽暗的色彩,仿佛是一片烏雲就要跟天上沉沉的霧氣會合。
連夜影也都看不見了。
聲和光的感應力量都達不到人們的耳朵裡來。
靜寂變得和黑暗一樣的深沉。
“下去吧,就要打炸雷了!”哥利納帆說。
他和他的兩個朋友順勢溜下了那光滑的樹枝。
看見底下是一片驚人的微光,他們感到很驚訝。
這微光是無數的水光點發出來的,那無數的小光點在水面上嗡嗡地浮動着,亂紛紛地交織着。
“是磷光吧?”哥利納帆問。
“不是,是磷蟲,象螢火蟲,它們是些活的,不值錢的金剛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女太太們拿它們做成極漂亮的裝飾品!” “怎麼?那是些昆蟲,這樣和火星子一樣地飛?”羅伯爾叫起來。
“是呀,我的孩子。
” 羅伯爾就捉了一個發光的昆蟲。
巴加内爾果然說得不錯,那是一種大土蜂,有一寸長,印第安人稱為“杜可杜可”。
這種奇怪的甲蟲在翅前有兩個斑點,光就是從這斑點裡發出來的,光度相當強,可以照着人在黑暗中看書。
巴加内爾把那蟲湊近他的表。
居然看見了表針正指着夜裡十點鐘。
哥利納帆回到少校和三個水手那裡,囑咐他們夜裡應做的一切。
有一場猛烈的風暴要來了,應該有所準備。
雷聲一響就必然要刮大風,這棵“翁比”樹必然搖撼得厲害。
因此他叫各人都把身子綁在用樹枝做成的床上,要綁牢固。
如果天上的雨水無法避免,至少要防地上的洪水,不要滾到那向樹腳沖過來的急流中去。
大家彼此道了聲“晚安”,心裡卻都不存在“安”的希望,然後各人鑽進自己的空中卧室,用“篷罩”緊緊地裹着
大家都很贊賞,但是每人都保留自己的見解。
我們的學者獲得了一般讨論所通常達到的結果,就是說,沒有說服任何人。
然而,有一點大家卻都同意,就是在艱苦的環境裡決不灰心喪氣,現在既無王宮或茅屋可住,就隻好暫時忍耐着住在這棵樹上。
大家東談西談,不覺天色已晚,隻好以睡來結束這驚心動魄的一天。
樹上的客人不但因為遭了洪水,流離颠沛而感到疲憊不堪,而且這一天又特别熱,他們在毒辣的太陽底下烤了一天,更感到支持不住。
鳥兒已經去先休息了。
号稱“判帕之莺”的“喜格羅”鳥已經息止了它們甜美的吟唱,樹上所有的鳥兒都已經消失在濃蔭的深處了。
最實際的辦法就是向它們看齊,睡覺最好。
然而,大家在睡前,哥利納帆、羅伯爾和巴加内爾都爬到那“觀察台”上去,對那一片汪洋作最後一次觀察。
那是9點鐘左右。
太陽正在的閃爍的濃霧地平線上慢慢西斜(美洲下午的9點鐘相當于我們的6點鐘左右)那半邊天,以天頂為界,都浸浴在蒸汽裡。
南半球的星座本來是晶瑩的燦爛,現在仿佛都蒙上一層薄紗,依依朦胧。
不過,人們還能隐約地辨認出,所以巴加内爾就利用這個機會把南極圈裡那些輝煌的星座指給羅伯爾看,哥利納帆也在旁邊領教。
他特别指出那“南極十字架4個頭号和2号的大星排成斜方形,差不多和南極點相平;還有那“人馬星座”,裡面照耀着那顆距地球最近的明星;還有那“麥哲倫星雲”,兩大片雲,最大的一片看來比我們所看見的月亮還大200倍。
有一件事太可惜了:從兩極都可以看到的那“獵戶星座”還沒有出來。
但是巴加内爾卻給他的兩個學生講述了巴塔戈尼亞人的星宿學中一個有趣的特點。
這些充滿詩情的印第安人認為,這“獵戶星座”的四個星星一條大“拉素”和三個“跑拉”,從那奔馳在天上的獵人手裡抛出來的。
所有這許許多多的星座倒映在鏡子一般的水面上,使人仿佛置身于雙重的天空中,上下澄澈,蔚為奇觀。
當那博學的巴加内爾這樣談天說地的時候,整個東邊的地平線上起了暴雨的景象。
一片又厚又黑的雲,輪廓異常分明,漸漸升起來,把一顆顆的星明顯掩蓋住了。
這片雲顯得陰森可怕,不久就占領了半邊天,仿佛把這半個天空都遮住了。
它的推動力應該是隐藏在自身内部的,因為外面并沒有一點風在吹它。
天空的氣層保持着絕對的平靜。
樹上沒有一片葉子在顫動,水面沒有一條波紋在皺起。
連空氣都仿佛沒有了,就好象有個巨大的抽氣機把天空裡的空氣都抽掉了似的。
高壓的電氣充滿了整個空間,一切生物都感到渾身通了電流似的。
哥利納帆、巴加内爾和羅伯爾對這些電流都有同樣明顯的感覺。
“要起風暴了。
”巴加内爾說。
“你怕打雷嗎?”哥利納帆問羅伯爾。
“怎麼會怕打雷呢,爵士?” “那就好了,一會兒就要起風暴。
” “根據天空的情況,我看這場風暴還不小哩。
”巴加内爾又補充說。
“我倒不是怕風暴,我隻怕那傾盆大雨跟着風暴下來,我們要淋透到骨髓裡了。
随便你怎麼會說,巴加内爾,人住在鳥窩裡總是不行的,你等一會兒就會得到教訓了。
” “啊!拿出一點哲學修養來好了!”那學者回答。
“哲學修養!哲學修養總不能叫人家渾身濕透呀!” “這固然是不能,但是有了哲學修養,心裡就溫暖了。
” “好了,我們回到我們的朋友們那裡去吧,我們要叫他們好好地用他們的哲學修養和他們的‘篷罩’把身子裹起來,裹得越緊越好,尤其要勸他們準備着最大的耐性,因為我們将會有這個必要。
” 哥利納帆對那虛張聲勢的天空看了最後一眼。
這時密雲把整個的天空幾乎完全蓋住了。
兩邊勉強還有一條缺口,照着黃昏的暗光。
水面蓋上一層幽暗的色彩,仿佛是一片烏雲就要跟天上沉沉的霧氣會合。
連夜影也都看不見了。
聲和光的感應力量都達不到人們的耳朵裡來。
靜寂變得和黑暗一樣的深沉。
“下去吧,就要打炸雷了!”哥利納帆說。
他和他的兩個朋友順勢溜下了那光滑的樹枝。
看見底下是一片驚人的微光,他們感到很驚訝。
這微光是無數的水光點發出來的,那無數的小光點在水面上嗡嗡地浮動着,亂紛紛地交織着。
“是磷光吧?”哥利納帆問。
“不是,是磷蟲,象螢火蟲,它們是些活的,不值錢的金剛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女太太們拿它們做成極漂亮的裝飾品!” “怎麼?那是些昆蟲,這樣和火星子一樣地飛?”羅伯爾叫起來。
“是呀,我的孩子。
” 羅伯爾就捉了一個發光的昆蟲。
巴加内爾果然說得不錯,那是一種大土蜂,有一寸長,印第安人稱為“杜可杜可”。
這種奇怪的甲蟲在翅前有兩個斑點,光就是從這斑點裡發出來的,光度相當強,可以照着人在黑暗中看書。
巴加内爾把那蟲湊近他的表。
居然看見了表針正指着夜裡十點鐘。
哥利納帆回到少校和三個水手那裡,囑咐他們夜裡應做的一切。
有一場猛烈的風暴要來了,應該有所準備。
雷聲一響就必然要刮大風,這棵“翁比”樹必然搖撼得厲害。
因此他叫各人都把身子綁在用樹枝做成的床上,要綁牢固。
如果天上的雨水無法避免,至少要防地上的洪水,不要滾到那向樹腳沖過來的急流中去。
大家彼此道了聲“晚安”,心裡卻都不存在“安”的希望,然後各人鑽進自己的空中卧室,用“篷罩”緊緊地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