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六日

關燈
裡向她說了千百次再見!而她卻一眼都不看我!馬車開走了,我眼含淚水。

    我的目光跟随着她,看見車門口露出綠蒂的頭飾,她轉過頭來,在張望,啊,是看我嗎?&mdash&mdash親愛的!我沒有把握,我的心飄浮不定。

    也許她是回過頭來看我的!&mdash&mdash那是我的慰藉。

    也許!&mdash&mdash晚安!哦,我是個什麼樣的孩子! 七月十日 每當聚會時有人談到她,我表現的那副可笑的滑稽相,你真該見識見識!要是别人問我喜不喜歡她?&mdash&mdash喜歡!我真恨死這個詞。

    一個人如果喜歡綠蒂,但對她又不是付出全部身心,全部感情,那他成了什麼人!喜歡!最近有個人問我,喜不喜歡莪相!(莪相(Ossian),古代愛爾蘭說唱詩人。

    !”762年,蘇格蘭詩人麥克菲森(JamesMacpherson,!”736&mdash!”796)聲稱&ldquo發現&rdquo了莪相的詩,他假托從3世紀蓋爾語的原文翻譯了《芬戈爾》和《帖木拉》兩部史詩,并先後出版,于是這些所謂&ldquo莪相&rdquo的詩篇便傳遍整個歐洲,對早期浪漫主義運動産生重要影響。

    實際上,這些作品雖有部分是根據蓋爾語民謠寫成的,但大部分是麥克菲森自己的創作。

    關于&ldquo莪相&rdquo詩篇真僞問題一直是批評家研究的一個課題,直到!”9世紀末,研究證明,麥克菲森制作的不規則的蓋爾語原文隻不過是他自己英文作品的不規則的蓋爾語的譯作。

    至此,關于莪相的争論才得以解決。

    學術界一緻認為,被浪漫化了的史詩《莪相集》并非真正是莪相的作品,而于!”6世紀前期整理出版的《莪相民謠集》才是真正的愛爾蘭蓋爾語抒情詩和叙事詩。

    歌德當時讀到的莪相的詩是麥克菲森的創作,不能與真正的莪相詩篇《莪相民謠集》相混淆。

    ) 七月十一日 M夫人病得很重;我分擔着綠蒂的痛苦,為M夫人的生命祈濤。

    我很難得在一位女友家見到綠蒂,今天她給我講了一件奇怪的事。

    &mdash&mdashM老頭是個嗜錢如命、貪婪透頂的吝啬鬼,他夫人這一輩子在他的管束之下可說是受盡了折磨,可是她總能想出辦法來對付他。

    幾天前大夫說她的病治不好了,她就把丈夫叫到跟前(綠蒂正在房裡),對他說了下面這番話:&ldquo我得向你坦白一件事,要不然我死後可能會攪和不清,惹出麻煩來的。

    直至今日,家務一直是我操持的,我盡力做得有條不紊,省吃儉用;不過你要原諒我,三十年來我一直瞞着你。

    我們新婚之初,你給家裡的夥食及其他開支所規定的錢隻有一點點。

    後來我們家業大了,開銷多了,你卻始終不聽勸說,給我相應增加每星期的費用;簡單地說,你自己也知道,即使家裡開銷最大的時候,你還要求我每星期隻能花七個古爾盾。

    我未提出異議,接受了你的要求,每星期超支部分,我便從營業收入中拿出錢來填補,因為誰也不會懷疑,女主人會偷自家的錢。

    我一個錢也沒亂花,我死後來管家的女人面對這一點錢她會感到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是好的,而你卻還一口咬定,你的第一位妻子就是拿這點錢應付家庭開支的;要不是考慮到這一層,我即使不坦白,也可以問心無愧地走向九泉之下的。

    &rdquo 我和綠蒂議論着,這M老頭明知七個古爾盾是不夠支付也許兩倍以上開銷的,而他卻不懷疑其中定有蹊跷,人的理智癡愚到了何種程度,簡直不可思議。

    不過我也認識一些另一個類型的人,他們揮霍無度,以為家裡接受了先知的那隻盛有取之不盡的油的瓶子,而絲毫不覺得詫異。

     七月十三日 不,我不欺騙自己!我從她烏黑的眸子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