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戰争
關燈
小
中
大
戰争是唯一适宜于野獸的活動,然而任何一種野獸都不像人那樣頻繁地進行戰争,因此烏托邦人很恨戰争。
烏托邦人一反幾乎所有國家的慣例,把在戰争中所追求的光榮看成極不光榮。
然而他們的男女在固定的日子裡刻苦地參加軍訓,鍛煉自己,唯恐一旦有需要而他們不能作戰。
但是他們決不輕易地投入戰争。
他們出戰僅是為了保護本國領土,或驅除侵入友邦的敵人,或出于憐憫某個受專制壓迫的民族而用武力把他們從暴君的桎梏奴役下解放出來,這是人類同情心所激起的一種行動。
烏托邦人援助鄰邦,通常不是為了給以保護而已,有時也是替鄰邦報複所曾遭受的損害。
烏托邦人隻有當事态初起時被征求意見後才有所行動。
因為如果他們覺得提出的道理不無根據,而對方對提出的損失賠償不予理睬,他們就帶頭作戰。
烏托邦人不得不終于訴諸武力,由于敵軍侵入掠奪,但有時更兇猛地運用武力,如果友邦商人受到另一國家在執法的幌子下(如從本身有誤的法律找借口,對本身不誤的法律作曲解)所橫加于他們的冤屈。
不久以前,烏托邦人為尼法羅哲德人①抵抗亞拉奧柏利坦人①所進行的戰争,其起源就是如此。
烏托邦人覺得尼法羅哲德商民受到亞拉奧柏利坦人在法律借口下的欺負。
可是不管公正不公正,這件事遭到殘酷戰争的報複。
附近各國将其力量資源投入這場戰争,助長了戰火,加劇了雙方的怨恨。
大多數繁榮的國家或是基礎動搖,或是一蹶不振。
直到亞拉奧柏利坦人投降,貶為奴隸,發生的不盡糾紛才告結束。
烏托邦人并非為自身利益而戰,因此把這些奴隸交與尼法羅哲德人管理。
以前亞拉奧柏利坦人興盛時,尼法羅哲德人是望塵莫及的。
①尼法羅哲德人(Nephelogetes)&mdash&mdash臆造的詞,其組成的希臘語成分意為&ldquo雲霧中出生的人&rdquo,即朦胧不可究诘的人。
&mdash&mdash中譯者 ①亞拉奧柏利坦人(Alapolitanes)&mdash&mdash從希臘語杜撰,意謂&ldquo盲人國的公民&rdquo,一說指&ldquo無國之人中的公民&rdquo。
&mdash&mdash中譯者 烏托邦人對友邦遭受的冤屈,哪怕所牽涉到的僅是金錢,都是如此狠狠地報複,但對自身受的冤屈倒不如此。
如果他們由于受騙而損失了商品,但沒有人身暴行,他們為此發怒僅限于在取得補償前和有關國家斷絕貿易。
這并非因為他們關心盟國過于關心自己的公民。
原來他們對盟國的金錢損失比對自己的金錢損失更感到難過,因為友邦商人損失的是私産,商人就非常痛心,而他們自己的公民所損失的則僅僅是來自公庫的,是取之不盡的,是在烏托邦可以說多餘了的&mdash&mdash否則也不會輸出國境。
由于此,任何個人對這種損失沒有感覺。
烏托邦人認為通過喪失許多性命來給這樣的損失作報複,那是很殘忍的行為,因為從這種損失所産生的不利對所有烏托邦人民的生命及生活都無影響。
但如一個烏托邦公民在任何地方因受欺侮而成為殘廢或喪命,不管是出于某一政府或某一私人的陰謀,烏托邦人首先派出使節查明事實真相,然後在罪犯未被交出的情況下,不肯善罷幹休,而是馬上宣戰。
如罪犯被交出,烏托邦人将其處以死刑,或貶為奴隸。
由于大量殺戮而取得的勝利,使烏托邦人覺得遺憾而且可恥,等于為購買珍貴物品而付出過高的代價。
如果他們用韬略戰勝和擊潰敵人,他們就引以為巨大的光榮,公開慶祝勝利,樹立慶功紀念碑,如同慶祝了不起的英雄業績一樣。
每逢他們獲得以智力取得的勝利,即沒有任何獸類、隻有人方能取得的勝利,他們誇口自己的行動是勇敢的,具有英雄氣概的。
他們說,仗氣力從事搏鬥的不過是熊、獅、狼、狗以及野豬等野獸。
這些野獸大多數比人更是力大,更是兇猛,但不如人聰明多計。
他們作戰所追求的唯一目的,如果早就達到,本是可以無須宣戰的。
既然非作戰不可,他們對于須申讨其罪行的那些人給以嚴厲的處分,使其将來不敢再犯同樣的罪行。
這是他們在戰事中所要迅速完成的主要意圖,可是較為注意的是避免有冒險行為,而不是争取榮譽。
一經宣戰,他們就設法同時在敵人境内主要地區秘密張貼無數布告,其上因有烏托邦人的公印而起有更大的影響。
布告上言明凡殺死敵國國王的将受重賞。
此外,對布告中列名的其他人的首級也懸了次等的、但不失為優厚的賞金。
烏托邦人認為這些人在挑起戰争方面,其罪僅次于國王。
對生擒受聲讨的敵人的人,獎金視獻首級的加倍。
他們還對受聲讨的敵人給予同樣的獎金,并保障其人身安全,如果他們起義歸誠。
因此敵人很快對一切外來人不放心,并且自己互相懷疑,互相猜忌,俨如草木皆兵,大禍臨頭。
據說敵人的大部分,尤其國王自己,被身邊的頭号親信出賣。
重金收買之下,人們會心為所動,什麼樣的事也幹得出。
烏托邦人對賞格是毫不吝惜的。
然
烏托邦人一反幾乎所有國家的慣例,把在戰争中所追求的光榮看成極不光榮。
然而他們的男女在固定的日子裡刻苦地參加軍訓,鍛煉自己,唯恐一旦有需要而他們不能作戰。
但是他們決不輕易地投入戰争。
他們出戰僅是為了保護本國領土,或驅除侵入友邦的敵人,或出于憐憫某個受專制壓迫的民族而用武力把他們從暴君的桎梏奴役下解放出來,這是人類同情心所激起的一種行動。
烏托邦人援助鄰邦,通常不是為了給以保護而已,有時也是替鄰邦報複所曾遭受的損害。
烏托邦人隻有當事态初起時被征求意見後才有所行動。
因為如果他們覺得提出的道理不無根據,而對方對提出的損失賠償不予理睬,他們就帶頭作戰。
烏托邦人不得不終于訴諸武力,由于敵軍侵入掠奪,但有時更兇猛地運用武力,如果友邦商人受到另一國家在執法的幌子下(如從本身有誤的法律找借口,對本身不誤的法律作曲解)所橫加于他們的冤屈。
不久以前,烏托邦人為尼法羅哲德人①抵抗亞拉奧柏利坦人①所進行的戰争,其起源就是如此。
烏托邦人覺得尼法羅哲德商民受到亞拉奧柏利坦人在法律借口下的欺負。
可是不管公正不公正,這件事遭到殘酷戰争的報複。
附近各國将其力量資源投入這場戰争,助長了戰火,加劇了雙方的怨恨。
大多數繁榮的國家或是基礎動搖,或是一蹶不振。
直到亞拉奧柏利坦人投降,貶為奴隸,發生的不盡糾紛才告結束。
烏托邦人并非為自身利益而戰,因此把這些奴隸交與尼法羅哲德人管理。
以前亞拉奧柏利坦人興盛時,尼法羅哲德人是望塵莫及的。
①尼法羅哲德人(Nephelogetes)&mdash&mdash臆造的詞,其組成的希臘語成分意為&ldquo雲霧中出生的人&rdquo,即朦胧不可究诘的人。
&mdash&mdash中譯者 ①亞拉奧柏利坦人(Alapolitanes)&mdash&mdash從希臘語杜撰,意謂&ldquo盲人國的公民&rdquo,一說指&ldquo無國之人中的公民&rdquo。
&mdash&mdash中譯者 烏托邦人對友邦遭受的冤屈,哪怕所牽涉到的僅是金錢,都是如此狠狠地報複,但對自身受的冤屈倒不如此。
如果他們由于受騙而損失了商品,但沒有人身暴行,他們為此發怒僅限于在取得補償前和有關國家斷絕貿易。
這并非因為他們關心盟國過于關心自己的公民。
原來他們對盟國的金錢損失比對自己的金錢損失更感到難過,因為友邦商人損失的是私産,商人就非常痛心,而他們自己的公民所損失的則僅僅是來自公庫的,是取之不盡的,是在烏托邦可以說多餘了的&mdash&mdash否則也不會輸出國境。
由于此,任何個人對這種損失沒有感覺。
烏托邦人認為通過喪失許多性命來給這樣的損失作報複,那是很殘忍的行為,因為從這種損失所産生的不利對所有烏托邦人民的生命及生活都無影響。
但如一個烏托邦公民在任何地方因受欺侮而成為殘廢或喪命,不管是出于某一政府或某一私人的陰謀,烏托邦人首先派出使節查明事實真相,然後在罪犯未被交出的情況下,不肯善罷幹休,而是馬上宣戰。
如罪犯被交出,烏托邦人将其處以死刑,或貶為奴隸。
由于大量殺戮而取得的勝利,使烏托邦人覺得遺憾而且可恥,等于為購買珍貴物品而付出過高的代價。
如果他們用韬略戰勝和擊潰敵人,他們就引以為巨大的光榮,公開慶祝勝利,樹立慶功紀念碑,如同慶祝了不起的英雄業績一樣。
每逢他們獲得以智力取得的勝利,即沒有任何獸類、隻有人方能取得的勝利,他們誇口自己的行動是勇敢的,具有英雄氣概的。
他們說,仗氣力從事搏鬥的不過是熊、獅、狼、狗以及野豬等野獸。
這些野獸大多數比人更是力大,更是兇猛,但不如人聰明多計。
他們作戰所追求的唯一目的,如果早就達到,本是可以無須宣戰的。
既然非作戰不可,他們對于須申讨其罪行的那些人給以嚴厲的處分,使其将來不敢再犯同樣的罪行。
這是他們在戰事中所要迅速完成的主要意圖,可是較為注意的是避免有冒險行為,而不是争取榮譽。
一經宣戰,他們就設法同時在敵人境内主要地區秘密張貼無數布告,其上因有烏托邦人的公印而起有更大的影響。
布告上言明凡殺死敵國國王的将受重賞。
此外,對布告中列名的其他人的首級也懸了次等的、但不失為優厚的賞金。
烏托邦人認為這些人在挑起戰争方面,其罪僅次于國王。
對生擒受聲讨的敵人的人,獎金視獻首級的加倍。
他們還對受聲讨的敵人給予同樣的獎金,并保障其人身安全,如果他們起義歸誠。
因此敵人很快對一切外來人不放心,并且自己互相懷疑,互相猜忌,俨如草木皆兵,大禍臨頭。
據說敵人的大部分,尤其國王自己,被身邊的頭号親信出賣。
重金收買之下,人們會心為所動,什麼樣的事也幹得出。
烏托邦人對賞格是毫不吝惜的。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