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關燈
小
中
大
。
葛婆子靠子女們的幫助,收拾起家中簡單的财産,其中包括一小車模樣的家具,差不多兩星期之後,他們就動身到新家去了。
葛婆子是一向希望有一個真正舒服的家的。
一套布置得很好的耐用的家具,一條顔色悅目的柔軟的地毯,許多椅子,安樂椅子,和圖畫,一張美人榻,一架鋼琴——這些美麗的東西,是她豔美了一輩子了的,卻因生活條件始終不好,造成她的希望至今還隻是夢想。
但她仍舊不放棄。
她認為自己隻要能夠活下去,這些東西終究會得到,所以總有一天可以如願。
現在,也許她的機會到來了。
到了克利夫蘭之後,看見珍妮那副歡樂的面容,她這樂觀的感情就得着一種支持。
巴斯向她解釋,說他們将來的一定會過得很好。
出了車站,他就帶他們到新住處裡去,并叫喬其記着回到車站的道路,準備過一會來看管行李。
白蘭德送給珍妮的錢,現在葛婆子身邊還剩,有了這筆錢,就可以用分期付款的辦法添置幾件家具。
巴斯已經付過第一個月的房租,珍妮則已用了幾個晚上的時間,把新房子的窗門和地闆全部清洗幹淨,弄得一塵不染了。
第一天晚上,他們就有兩條新席子和被褥之類鋪在潔淨的地闆上;又有一盞新的燈,從鄰近一家商店買來的,一隻箱子,是珍妮從一家雜貨店裡借來的,準備擦地闆時葛婆子可以在上面休息,并且已經預備了臘腸和面包,足以支持到第二天。
當夜大家聊天,商量将來的事,一直談到九點鐘,這才都去睡了,隻剩珍妮和她母親兩個人。
她們繼續聊天,覺得一家的責任如今都落在珍妮身上,葛婆子已經感到有些要依靠她了。
一個禮拜過去了,這家小小的房屋就完全布置完畢,共計添了半打新家具,一條地毯,以及幾件廚房裡的日用具。
最困難的事就是需要一個新竈台,因為這筆費用一定會大大增加帳單上的開銷。
較小的孩子都已送進公立學校了,隻有喬其決計叫他去找工作做。
對于這主意,珍妮和她的母親原都感到不公平,可是想不出什麼法子來避免這種安排。
“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們明年再送他上學,”珍妮說。
當這新生活好像已經開始的時候,他們的收入和費用僅能相抵,就難免構成一種永遠存在的威脅。
巴斯本來是很慷慨的,但是不久之後,他就覺得每禮拜供給四塊錢做自己的食宿費已經很多了。
珍妮的收入全部都充家用,她認為隻要好好替她帶孩子,她是什麼都不需要的。
喬其到店鋪裡去做收疊貸款的店徒,每禮拜薪水二元五角,開始時是情願全部充作家用的,後來才允許他五角錢留作自用,也是公平的辦法。
葛哈德從獨自做工的地方每禮拜郵彙五元回來,常叫他們要積攢一點,預備償還科倫坡的舊債。
這樣,從全家人每禮拜總計十五元的收入中,要支付吃的,穿的,房租,煤錢,并且有五十元的家具帳得每月分期支付三元。
這一個局面究竟如何應付,那得請那些侈談社會貪圖現象的适意人們自己費點心去捉摸了。
單是房租煤和燈這三項,已經要花費二十元一月的巨款;吃的一項也不幸但也是必需的,又須加上每月二十五元;此外還有衣服,家具帳,零碎帳,偶然要有的醫藥費,以及類似的項目,都指望剩下來的十一元裡支付,這其中究竟應如何處理,就請适意的讀者們用力想像去猜想吧。
然而他們竟然應付過去了,而且這一家滿懷希望的人暫時都認為他們過得不錯。
在這段時間裡,這個小小家庭便是一幅值得我們觀賞的誠實而忍耐的勞動的圖畫。
葛婆子像家裡雇傭的仆人一般幹活,而且絕對得不到衣服,娛樂,抑或其他任何的報酬。
每天是她第一個先起床生火,火生好了,就得跟着做早飯。
在她拖着一雙墊着報紙的破拖鞋悄悄往來工作的時候,她往往要去看看尚在酣眠的珍妮,巴斯,和喬其,心中抱着與生俱來的神聖同情,想讓他們用不着起得過早,也用不着工作得過于勞苦。
有時候,她得去叫醒可愛的珍妮,卻先要停一會,凝視她沉睡中非常甯靜的蒼白臉色,心裡悲痛,以為人世待她未免太不公平了。
這樣看過了幾分鐘,這才把她的手輕輕放在珍妮肩膀上低聲招喚,“珍妮,珍妮,”直到那疲倦的夢中人醒來為止。
等到他們起床,早飯早已經準備好了。
每天他們回家的時候,晚飯也總是準備好了的。
每個孩子都分得葛婆子的一份兒注意。
至于那外孫女兒,當然尤其照料得周全。
她經常說,隻要孩子們有人替她出外跑差使,她是不需要衣服和鞋子的。
孩子們當中,珍妮是完全了解她的母親的;隻有她具有全部的孝心,努力要減輕母親的負擔。
“媽,這個讓我來做。
”“現在,媽,那個交給我吧。
”“你去休息一會兒,媽。
”這些就是她們母女之間那種持久感情的日常表現。
原來母女之間從來就有一種徹底的諒解,日子過得愈長,這種諒解就正常的推廣而加深了。
珍妮看她母親一輩子呆在家中,心裡很是不忍心。
她每天工作的時候,總想到母親正在守候的那個卑微的家庭。
她自己所常希求的那種種的舒服,她多麼渴望母親得能享福啊!
葛婆子靠子女們的幫助,收拾起家中簡單的财産,其中包括一小車模樣的家具,差不多兩星期之後,他們就動身到新家去了。
葛婆子是一向希望有一個真正舒服的家的。
一套布置得很好的耐用的家具,一條顔色悅目的柔軟的地毯,許多椅子,安樂椅子,和圖畫,一張美人榻,一架鋼琴——這些美麗的東西,是她豔美了一輩子了的,卻因生活條件始終不好,造成她的希望至今還隻是夢想。
但她仍舊不放棄。
她認為自己隻要能夠活下去,這些東西終究會得到,所以總有一天可以如願。
現在,也許她的機會到來了。
到了克利夫蘭之後,看見珍妮那副歡樂的面容,她這樂觀的感情就得着一種支持。
巴斯向她解釋,說他們将來的一定會過得很好。
出了車站,他就帶他們到新住處裡去,并叫喬其記着回到車站的道路,準備過一會來看管行李。
白蘭德送給珍妮的錢,現在葛婆子身邊還剩,有了這筆錢,就可以用分期付款的辦法添置幾件家具。
巴斯已經付過第一個月的房租,珍妮則已用了幾個晚上的時間,把新房子的窗門和地闆全部清洗幹淨,弄得一塵不染了。
第一天晚上,他們就有兩條新席子和被褥之類鋪在潔淨的地闆上;又有一盞新的燈,從鄰近一家商店買來的,一隻箱子,是珍妮從一家雜貨店裡借來的,準備擦地闆時葛婆子可以在上面休息,并且已經預備了臘腸和面包,足以支持到第二天。
當夜大家聊天,商量将來的事,一直談到九點鐘,這才都去睡了,隻剩珍妮和她母親兩個人。
她們繼續聊天,覺得一家的責任如今都落在珍妮身上,葛婆子已經感到有些要依靠她了。
一個禮拜過去了,這家小小的房屋就完全布置完畢,共計添了半打新家具,一條地毯,以及幾件廚房裡的日用具。
最困難的事就是需要一個新竈台,因為這筆費用一定會大大增加帳單上的開銷。
較小的孩子都已送進公立學校了,隻有喬其決計叫他去找工作做。
對于這主意,珍妮和她的母親原都感到不公平,可是想不出什麼法子來避免這種安排。
“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們明年再送他上學,”珍妮說。
當這新生活好像已經開始的時候,他們的收入和費用僅能相抵,就難免構成一種永遠存在的威脅。
巴斯本來是很慷慨的,但是不久之後,他就覺得每禮拜供給四塊錢做自己的食宿費已經很多了。
珍妮的收入全部都充家用,她認為隻要好好替她帶孩子,她是什麼都不需要的。
喬其到店鋪裡去做收疊貸款的店徒,每禮拜薪水二元五角,開始時是情願全部充作家用的,後來才允許他五角錢留作自用,也是公平的辦法。
葛哈德從獨自做工的地方每禮拜郵彙五元回來,常叫他們要積攢一點,預備償還科倫坡的舊債。
這樣,從全家人每禮拜總計十五元的收入中,要支付吃的,穿的,房租,煤錢,并且有五十元的家具帳得每月分期支付三元。
這一個局面究竟如何應付,那得請那些侈談社會貪圖現象的适意人們自己費點心去捉摸了。
單是房租煤和燈這三項,已經要花費二十元一月的巨款;吃的一項也不幸但也是必需的,又須加上每月二十五元;此外還有衣服,家具帳,零碎帳,偶然要有的醫藥費,以及類似的項目,都指望剩下來的十一元裡支付,這其中究竟應如何處理,就請适意的讀者們用力想像去猜想吧。
然而他們竟然應付過去了,而且這一家滿懷希望的人暫時都認為他們過得不錯。
在這段時間裡,這個小小家庭便是一幅值得我們觀賞的誠實而忍耐的勞動的圖畫。
葛婆子像家裡雇傭的仆人一般幹活,而且絕對得不到衣服,娛樂,抑或其他任何的報酬。
每天是她第一個先起床生火,火生好了,就得跟着做早飯。
在她拖着一雙墊着報紙的破拖鞋悄悄往來工作的時候,她往往要去看看尚在酣眠的珍妮,巴斯,和喬其,心中抱着與生俱來的神聖同情,想讓他們用不着起得過早,也用不着工作得過于勞苦。
有時候,她得去叫醒可愛的珍妮,卻先要停一會,凝視她沉睡中非常甯靜的蒼白臉色,心裡悲痛,以為人世待她未免太不公平了。
這樣看過了幾分鐘,這才把她的手輕輕放在珍妮肩膀上低聲招喚,“珍妮,珍妮,”直到那疲倦的夢中人醒來為止。
等到他們起床,早飯早已經準備好了。
每天他們回家的時候,晚飯也總是準備好了的。
每個孩子都分得葛婆子的一份兒注意。
至于那外孫女兒,當然尤其照料得周全。
她經常說,隻要孩子們有人替她出外跑差使,她是不需要衣服和鞋子的。
孩子們當中,珍妮是完全了解她的母親的;隻有她具有全部的孝心,努力要減輕母親的負擔。
“媽,這個讓我來做。
”“現在,媽,那個交給我吧。
”“你去休息一會兒,媽。
”這些就是她們母女之間那種持久感情的日常表現。
原來母女之間從來就有一種徹底的諒解,日子過得愈長,這種諒解就正常的推廣而加深了。
珍妮看她母親一輩子呆在家中,心裡很是不忍心。
她每天工作的時候,總想到母親正在守候的那個卑微的家庭。
她自己所常希求的那種種的舒服,她多麼渴望母親得能享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