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閣樓的房子
關燈
小
中
大
畫家的故事
一
這是六七年前的事了,當時我住在省某縣地主别洛庫羅夫的莊園裡。
别洛庫羅夫這個年輕人,黎明即起,穿一件緊腰長外衣,每天晚上要喝啤酒,老跟我抱怨,說他在任何地方都得不到任何人的同情。
他住在花園裡的廂房裡,我則住在地主老宅的大廳裡。
這個大廳有許多圓柱,除了我睡的一張寬大的長沙發以及我擺紙牌作卦的一張桌子外,再沒有别的家具。
裡面的幾個舊式的阿莫索夫壁爐①裡老是嗡嗡作響,哪怕晴和的天氣也是這樣。
遇上大雷雨,整座房子便震顫起來,似乎轟的一聲就要土崩瓦解。
特别在夜裡,當十扇大窗霍地被閃電照亮時,那才真有點吓人呢。
-------- ①由H·A·阿莫索夫(一七八七--一八六八)設計的一種氣動式爐子。
我這人生性懶散,這一回幹脆什麼事都不做。
一連幾個小時,我望着窗外的天空、飛鳥和林蔭道,閱讀給我寄來的書報,要不就睡覺。
有時我走出家門,在某個地方徘徊遊蕩,直到很晚才回來。
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我無意中走進一處陌生的莊園。
這時太陽已經落山,黃昏的陰影在揚花的黑麥地裡延伸開去。
兩行又高又密的老雲杉,像兩面連綿不斷的牆,營造出一條幽暗而美麗的林蔭道。
我輕松地越過一道栅欄,順着這條林蔭道走去,地上鋪着一俄寸②厚的針葉,走起來有點打滑。
四周寂靜而幽暗,隻有在高高的樹梢上,不時閃動着一片明亮的金光,一些蜘蛛網上變幻出虹霓般的色彩,針葉的氣味濃烈得讓人透不過氣來。
後來我拐彎,走上一條長長的鍛樹林蔭道。
這裡同樣荒涼而古老。
隔年的樹葉在腳下悲哀地沙沙作響,暮色中的樹木中間隐藏着無數陰影。
右側的一座古老的果園裡,一隻黃莺懶洋洋地細聲細氣在歌唱,想必它也上了年紀啦。
後來,椴樹林蔭道總算到頭了,我經過一幢白色的帶涼台和閣樓的房子,眼前忽地展現出一座莊園的院落和一個水面寬闊的池塘。
池塘四周綠柳成蔭,有一座洗澡棚子。
池塘對岸有個村莊,還有一座又高又窄的鐘樓,在夕陽的映照下,那上面的十字架金光閃閃。
一時間,一種親切而又熟悉的感覺讓我心曠神怕,似乎眼前這番景象我早已在兒時見過。
-------- ②一俄寸等于四·四厘米。
一道白色的磚砌大門由院落通向田野,這大門古老而結實,兩側有一對石獅子。
大門口站着兩個姑娘。
其中一個年長些,身材苗條,臉色蒼白,十分漂亮,長一頭濃密的栗色頭發,一張小嘴輪廓分明,神态嚴厲,對我似乎不屑一顧。
另一個還很年輕,頂多十六八歲,同樣苗條而蒼白,嘴巴大些,一雙大眼睛吃驚地望着我打一旁走過,說了一句英語,又扭怩起來。
我仿佛覺得這兩張可愛的臉兒也早已熟悉的。
我興緻勃勃地回到住處,恍如做了一場好夢。
此後不久,有一天中午,我和别洛庫羅夫在屋外散步,忽聽得草地上沙沙作響,一輛帶彈簧座的四輪馬車駛進院子,車上坐着那位年長的姑娘。
她為遭受火災的鄉民募捐而來,随身帶着認捐的單子。
她不正眼看我們,極其嚴肅而詳盡地對我們講起西亞諾沃村燒了多少家房子,有多少男女和兒童無家可歸,以及救災委員會初步打算采取什麼措施--她現在就是這個委員會的成員。
她讓我們認捐簽字,收起單子後立即告辭。
“您完全把我們忘了,彼得·彼得羅維奇,”她對别洛庫羅夫說,向他伸出手去,“您來吧,如果某某先生①(她說出我的姓)光臨舍下,想看一看崇拜他天才的人是怎樣生活的,那麼媽媽和我将十分榮幸。
” -------- ①原文為法文。
我鞠躬緻謝。
她走之後,彼得·彼得羅維奇就講起她家的情況。
據他說,這個姑娘是好人家出身,叫莉季娅·沃爾恰尼諾夫娜,她和母親、妹妹居住的莊園,連同池塘對岸的村子,都叫舍爾科夫卡。
她的父親當年在莫斯科地位顯赫,去世時已是三品文官。
盡管廣有資财,沃爾恰尼諾夫的家人一直住在鄉間,不論夏天冬天從不外出。
莉季娅在舍爾科夫卡的地方自治會開辦的小學②任教,每月領二十五盧布薪水。
她自己的花銷就靠這筆收入,她為能自食其力而感到自豪。
-------- ②舊俄鄉村小學,學制三--四年,由地方自治會開辦。
“這是一個有趣的家庭,”别洛庫羅夫說,“好吧,我們哪天去看看她們。
她們會歡迎您的。
” 一個節日的午後,我們想起了沃爾恰尼諾夫一家人,便動身到舍爾科夫卡去看望她們。
母親和兩個女兒都在家。
母親葉卡捷琳娜·帕夫洛夫娜當初想必是個美人兒,不過現在身體虛胖,顯得比實際年齡要大,還害着哮喘病。
她神色憂郁,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為了引起我的興趣,盡量談些繪畫方面的話題。
她從女兒那裡得知,我可能會去舍爾科夫卡,她倉促間想起了在莫斯科的畫展上曾見過我的兩幅風景畫。
現在她就問我,在這些畫裡我想表現什麼。
莉季娅,家裡人都叫她麗達,大部分時間在跟别洛庫羅夫交談,很少跟我說話。
她神态嚴肅,不苟言笑,問他為什麼不到地方自治機關任職,為什麼他至今一次也沒有參加過地方自治會的會議。
① -------- ①舊俄省、縣地方自治機關,一八六四--一九一四年問設置,負責地方教育、衛生、道路修建等事宜。
經三種選民(縣土地占有者、城市不動産所有者和村社代表)選舉出的地方議員組成地方自治會,在貴族會議首腦的主持下每年召開會議。
地方自治會每三年選舉一次地方自治執行機關--地方自治局。
“這樣不好,彼得·彼得羅維奇,”她責備說,“不好。
該慚愧啊。
” “說得對,麗達說得對,”母親附和道,“這樣不好。
” “我們全縣都掌握在巴拉金的手裡,”麗達轉向我接着說,“他本人是縣地方自治局執行委員會主席,他把縣裡的所有職位都分給了他的那些侄兒和女婿,自己一意孤行,為所欲為。
應當鬥争才是。
青年人應當組成強有力的派别,可是您看到了,我們這兒的青年人是怎麼樣的。
該慚愧啊,彼得·彼得羅維奇!” 大家談論地方自治局的時候,妹妹任妮亞一直默不作聲。
她向來不參加嚴肅的談話。
家裡人還不把她當作大人看待,由于她小,大家叫她蜜修②斯,這是因為她小時候稱呼她的家庭女教師為蜜斯的緣故。
她一直好奇地望着我,當我翻看照相本時,她不時為我說明:“這是叔叔……這是教父”,還用纖細的手指點着相片。
這時她像孩子般把肩頭貼着我,我便在近處看到她那柔弱的尚未發育的胸脯,消瘦的肩膀,發辮和緊束着腰帶的苗條的身子。
-------- ②“蜜斯”是英語miss(小姐)的音譯。
“蜜修斯”為“蜜斯”的昵稱。
我們玩槌球,打網球③,在花園裡散步,喝茶,然後在晚餐時消磨了很長時間。
在住慣了又大又空的圓柱大廳之後,來到這幢不大卻很舒适的房子裡一時還有點不适應。
這裡的四壁沒有粗劣的石版畫,這裡對仆人以“您”
别洛庫羅夫這個年輕人,黎明即起,穿一件緊腰長外衣,每天晚上要喝啤酒,老跟我抱怨,說他在任何地方都得不到任何人的同情。
他住在花園裡的廂房裡,我則住在地主老宅的大廳裡。
這個大廳有許多圓柱,除了我睡的一張寬大的長沙發以及我擺紙牌作卦的一張桌子外,再沒有别的家具。
裡面的幾個舊式的阿莫索夫壁爐①裡老是嗡嗡作響,哪怕晴和的天氣也是這樣。
遇上大雷雨,整座房子便震顫起來,似乎轟的一聲就要土崩瓦解。
特别在夜裡,當十扇大窗霍地被閃電照亮時,那才真有點吓人呢。
-------- ①由H·A·阿莫索夫(一七八七--一八六八)設計的一種氣動式爐子。
我這人生性懶散,這一回幹脆什麼事都不做。
一連幾個小時,我望着窗外的天空、飛鳥和林蔭道,閱讀給我寄來的書報,要不就睡覺。
有時我走出家門,在某個地方徘徊遊蕩,直到很晚才回來。
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我無意中走進一處陌生的莊園。
這時太陽已經落山,黃昏的陰影在揚花的黑麥地裡延伸開去。
兩行又高又密的老雲杉,像兩面連綿不斷的牆,營造出一條幽暗而美麗的林蔭道。
我輕松地越過一道栅欄,順着這條林蔭道走去,地上鋪着一俄寸②厚的針葉,走起來有點打滑。
四周寂靜而幽暗,隻有在高高的樹梢上,不時閃動着一片明亮的金光,一些蜘蛛網上變幻出虹霓般的色彩,針葉的氣味濃烈得讓人透不過氣來。
後來我拐彎,走上一條長長的鍛樹林蔭道。
這裡同樣荒涼而古老。
隔年的樹葉在腳下悲哀地沙沙作響,暮色中的樹木中間隐藏着無數陰影。
右側的一座古老的果園裡,一隻黃莺懶洋洋地細聲細氣在歌唱,想必它也上了年紀啦。
後來,椴樹林蔭道總算到頭了,我經過一幢白色的帶涼台和閣樓的房子,眼前忽地展現出一座莊園的院落和一個水面寬闊的池塘。
池塘四周綠柳成蔭,有一座洗澡棚子。
池塘對岸有個村莊,還有一座又高又窄的鐘樓,在夕陽的映照下,那上面的十字架金光閃閃。
一時間,一種親切而又熟悉的感覺讓我心曠神怕,似乎眼前這番景象我早已在兒時見過。
-------- ②一俄寸等于四·四厘米。
一道白色的磚砌大門由院落通向田野,這大門古老而結實,兩側有一對石獅子。
大門口站着兩個姑娘。
其中一個年長些,身材苗條,臉色蒼白,十分漂亮,長一頭濃密的栗色頭發,一張小嘴輪廓分明,神态嚴厲,對我似乎不屑一顧。
另一個還很年輕,頂多十六八歲,同樣苗條而蒼白,嘴巴大些,一雙大眼睛吃驚地望着我打一旁走過,說了一句英語,又扭怩起來。
我仿佛覺得這兩張可愛的臉兒也早已熟悉的。
我興緻勃勃地回到住處,恍如做了一場好夢。
此後不久,有一天中午,我和别洛庫羅夫在屋外散步,忽聽得草地上沙沙作響,一輛帶彈簧座的四輪馬車駛進院子,車上坐着那位年長的姑娘。
她為遭受火災的鄉民募捐而來,随身帶着認捐的單子。
她不正眼看我們,極其嚴肅而詳盡地對我們講起西亞諾沃村燒了多少家房子,有多少男女和兒童無家可歸,以及救災委員會初步打算采取什麼措施--她現在就是這個委員會的成員。
她讓我們認捐簽字,收起單子後立即告辭。
“您完全把我們忘了,彼得·彼得羅維奇,”她對别洛庫羅夫說,向他伸出手去,“您來吧,如果某某先生①(她說出我的姓)光臨舍下,想看一看崇拜他天才的人是怎樣生活的,那麼媽媽和我将十分榮幸。
” -------- ①原文為法文。
我鞠躬緻謝。
她走之後,彼得·彼得羅維奇就講起她家的情況。
據他說,這個姑娘是好人家出身,叫莉季娅·沃爾恰尼諾夫娜,她和母親、妹妹居住的莊園,連同池塘對岸的村子,都叫舍爾科夫卡。
她的父親當年在莫斯科地位顯赫,去世時已是三品文官。
盡管廣有資财,沃爾恰尼諾夫的家人一直住在鄉間,不論夏天冬天從不外出。
莉季娅在舍爾科夫卡的地方自治會開辦的小學②任教,每月領二十五盧布薪水。
她自己的花銷就靠這筆收入,她為能自食其力而感到自豪。
-------- ②舊俄鄉村小學,學制三--四年,由地方自治會開辦。
“這是一個有趣的家庭,”别洛庫羅夫說,“好吧,我們哪天去看看她們。
她們會歡迎您的。
” 一個節日的午後,我們想起了沃爾恰尼諾夫一家人,便動身到舍爾科夫卡去看望她們。
母親和兩個女兒都在家。
母親葉卡捷琳娜·帕夫洛夫娜當初想必是個美人兒,不過現在身體虛胖,顯得比實際年齡要大,還害着哮喘病。
她神色憂郁,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為了引起我的興趣,盡量談些繪畫方面的話題。
她從女兒那裡得知,我可能會去舍爾科夫卡,她倉促間想起了在莫斯科的畫展上曾見過我的兩幅風景畫。
現在她就問我,在這些畫裡我想表現什麼。
莉季娅,家裡人都叫她麗達,大部分時間在跟别洛庫羅夫交談,很少跟我說話。
她神态嚴肅,不苟言笑,問他為什麼不到地方自治機關任職,為什麼他至今一次也沒有參加過地方自治會的會議。
① -------- ①舊俄省、縣地方自治機關,一八六四--一九一四年問設置,負責地方教育、衛生、道路修建等事宜。
經三種選民(縣土地占有者、城市不動産所有者和村社代表)選舉出的地方議員組成地方自治會,在貴族會議首腦的主持下每年召開會議。
地方自治會每三年選舉一次地方自治執行機關--地方自治局。
“這樣不好,彼得·彼得羅維奇,”她責備說,“不好。
該慚愧啊。
” “說得對,麗達說得對,”母親附和道,“這樣不好。
” “我們全縣都掌握在巴拉金的手裡,”麗達轉向我接着說,“他本人是縣地方自治局執行委員會主席,他把縣裡的所有職位都分給了他的那些侄兒和女婿,自己一意孤行,為所欲為。
應當鬥争才是。
青年人應當組成強有力的派别,可是您看到了,我們這兒的青年人是怎麼樣的。
該慚愧啊,彼得·彼得羅維奇!” 大家談論地方自治局的時候,妹妹任妮亞一直默不作聲。
她向來不參加嚴肅的談話。
家裡人還不把她當作大人看待,由于她小,大家叫她蜜修②斯,這是因為她小時候稱呼她的家庭女教師為蜜斯的緣故。
她一直好奇地望着我,當我翻看照相本時,她不時為我說明:“這是叔叔……這是教父”,還用纖細的手指點着相片。
這時她像孩子般把肩頭貼着我,我便在近處看到她那柔弱的尚未發育的胸脯,消瘦的肩膀,發辮和緊束着腰帶的苗條的身子。
-------- ②“蜜斯”是英語miss(小姐)的音譯。
“蜜修斯”為“蜜斯”的昵稱。
我們玩槌球,打網球③,在花園裡散步,喝茶,然後在晚餐時消磨了很長時間。
在住慣了又大又空的圓柱大廳之後,來到這幢不大卻很舒适的房子裡一時還有點不适應。
這裡的四壁沒有粗劣的石版畫,這裡對仆人以“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