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島上一幕
關燈
小
中
大
劃成了兩半。
也許是犯人覺得自己有義務讓士兵開開心,所以穿着他那破爛不堪的衣服在士兵面前轉着圈,而士兵蹲在地上,樂得雙手在膝蓋上拍打着。
但是,礙于面前有兩位上等人,他們還是克制克制自己。
軍官在上邊終于搞完了,他微笑着把各個部分掃視一番,這回把“繪圖員”上一直開着的蓋子也給扣上,走下梯子,先朝坑裡一看,再看看犯人,滿意地看到犯人已經把衣服拿了上來,然後走到水桶跟前去洗手。
這才發現水髒得令人作嘔,心裡很不是滋味,因為他現在洗不成手了。
最後,他把手插進了沙土裡——這樣做雖不能讓他滿意,但也隻好湊合了——,随即站了起來,開始解軍服鈕扣。
解着解着,原來插在衣領後面的兩塊女人用的手絹掉到了手裡。
“這是你的手絹,拿去吧,”他說着把手絹扔給了犯人。
然後他又向旅行家解釋說:“女士們的贈品。
” 盡管他在脫去軍上裝、随後一件件脫光身上衣服的時候明顯地匆匆忙忙,但對每件衣服卻非常珍惜,甚至特地用手指撫摸軍裝上的銀色絲縧,抖了抖一條穗子,把它擺正。
與這種一絲不苟的做法不大相稱的是,他剛把一件衣服整好,雖然有些勉強,卻是猛地一下扔進了土坑。
剩下的最後一件東西就是短劍和短劍挂帶。
他從鞘中抽出短劍,把它弄斷,然後抓起斷片、劍鞘和皮帶,統統扔進了坑裡,他扔得很猛,坑底裡發出了這些東西碰撞的聲音。
現在他一絲不挂地站在那裡。
旅行家咬住嘴唇一聲不吭。
雖然他知道要發生什麼事情,但他無權阻止軍官的任何行動。
如果說軍官所眷戀的這套法庭程序确實已經到了該廢除的時候——或許這是旅行家幹預的結果,旅行家本人也覺得有義務這樣做——那麼,軍官現在做的就沒有一點不對;處在他的地位,旅行家也會這麼做。
起先士兵和犯人沒弄清出了什麼事,開始時連看都沒有看。
犯人非常高興地收回了手絹,但也沒能高興多久,因為士兵一個突然而迅速的動作把手帕搶到了自己手裡,塞在身後的皮帶上;反過來犯人又想從士兵那兒再搶回來,但士兵卻非常機警。
所以,倆人半真半假地吵起來。
直到軍官一絲不挂地站在那兒時,才引起了他倆的注意。
特别是犯人,他好像已經預感到要發生什麼重大變故。
剛才發生在他身上的事,現在要降臨到軍官身上了。
也許會一發而不可收,很可能是這位外國旅行家下的命令,這真是報應。
自己雖然隻受了半截子刑,仇卻要徹底地報。
他裂開嘴巴無聲地笑着,笑容挂在臉上,不肯退去。
軍官呢,已經轉身走向機器。
雖說大家都知道他很熟悉機器,可現在看見他怎麼擺弄機器、機器又怎麼服服帖帖,仍然叫人感到吃驚。
他隻是把手湊近“耙子”動了一下,“耙子”就上下起落了幾下,直到把位置調得剛好容下他自己才停下來;他隻在“床”邊上抓了一下,“床”就抖動起來;氈團對着他的嘴,隻見他實在是不想咬進嘴裡,可也沒有猶豫多久就認了,張口咬住了氈團。
一切就緒,隻有皮帶吊在兩邊,顯然沒有使用的必要,軍官根本不需要上綁。
這時犯人發現皮帶松着,以他看,不捆皮帶處決手續就不夠完善,于是向士兵使勁揮揮手,倆人跑過去給軍官捆皮帶。
軍官本來已經伸出一隻腳去蹬啟動“繪圖員”的手柄;看到這兩個跑過來,就把腳抽回來,讓他倆給自己把皮帶捆上。
可是現在他夠不着手柄了;不管是士兵還是犯人,誰都不知道手柄在什麼地方,旅行家又是鐵了心站着不動。
其實也沒有這個必要;皮帶剛一捆好,機器自己就動起來了;“床”顫抖着,針在皮膚上跳動,“耙子”一上一下地起落。
旅行家已經盯着看了一會兒,卻想起“繪圖員”裡有個齒輪是要響的;然而一切正常,連一點嗡嗡聲都聽不到。
機器靜靜地工作着,靜得叫人幾乎忘記了它的存在。
旅行家朝士兵和犯人看了看。
犯人顯得比士兵更活躍,一切都讓他感興趣,一會兒彎下腰,一會兒直起身子,一直伸着食指給士兵指這指那。
旅行家覺得很不舒服。
他本來決心呆到這兒看到底,可看到這倆人的樣子卻受不了了。
“你們回家去吧,”他說。
士兵可能早就準備走了,可犯人覺得這一聲命令簡直是對他的懲罰。
他合起雙手哀求讓他留在這兒,後來看到旅行家搖着頭不肯讓步,幹脆就跪倒在地上。
見命令這會兒不起作用,旅行家就要走過去把他倆趕走。
突然他聽到上面“繪圖員”裡面有響聲,擡起頭來向上望去。
是不是那個齒輪又出故障了?但是,根本不是那回事。
“繪圖員”的蓋子緩緩向上升起,最後完全打開。
一個齒輪的齒露出來,漸漸升高,很快,整個齒輪暴露出來,仿佛是有一股巨大的神力把“繪圖員”往一起擠壓,弄得整個齒輪在裡面連個容身的地方都沒有了;齒輪自己轉動着跑到“繪圖員”邊上,往下掉去,直直地落到沙地上,停住不動了。
可是上邊又冒出來一個齒輪,後邊跟着出現了許許多多、大大小小和大小難分的齒輪,一個個都跟第一個一樣,滾動着掉到了沙土地上。
他總以為這下“繪圖員”這給掏空了吧,突然間又冒出來一堆,數量特多,跌落下去,在沙地上滾動幾下就甯息了。
這個場面使犯人完全忘記了旅行家的命令,齒輪使他狂喜不已,他總想接住一個,推推士兵,要他幫忙,可是他立刻吓得縮回了手,因為後邊緊接着又是一個,反正剛開始時把他給吓退了。
相反的是旅行家卻心神不安;顯然機器會變成一堆廢鐵;它那平靜安甯的運轉隻是一種假象。
他覺得這會兒應當照顧軍官,因為他再也顧不了自己了。
可是滾動着的齒輪完全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他根本就忘了顧及機器的其餘部分。
然而現在,當最後一個齒輪從“繪圖員”上滾落地下、他彎腰去看“耙子”時,他卻看到一幕新的、更讓人窩火的意外事。
“耙子”不是在寫,而隻是向下戳;“床”不再翻動人體,而是抖動着把人體向上往針尖上推。
旅行家想插手,可能的話,就把整個機器停下來,這畢竟不是軍官所希望進行的那種動刑場面,這簡直是形同兇殺!他剛伸出雙手,卻見“耙子”叉着軍官那已經刺穿的軀體向上升起,往一邊轉去,而這種情況通常隻有到了第十二個鐘頭才會出現。
鮮血,純純的血在向外淌,流成了幾百條小河,連水管也失去了作用。
現在連最後一個動作也卡住了,軍官的身體沒有從長長的針上脫開,鮮血直流,懸在土坑上方而不落下。
“耙子”要回複原位,卻好像沒有擺脫本身的負荷,就老是停在土坑上方。
“過來幫幫!”旅行家向士兵和犯人喊道,自己先抓住軍官的雙腳。
他想自己在這頭把腳向下壓,那兩個應該在另一頭抱住軍官的頭,想這樣緩緩地把軍官從針刺上卸下來。
可那兩位猶豫着不肯過來;犯人幹脆背過身去;旅行家隻得走過來強迫他倆到軍官頭部那兒去。
這時候,他卻極不願意地看見了死者的臉。
軍官的面孔一如生前,看不到一絲死後應得的解脫;别人在機器裡得到的,軍官卻沒有得到;他雙唇緊閉,眼睛圓睜,仍具生命的氣息,目光平靜而充滿了信念,一根粗粗的鐵刺穿透了他的額頭。
當旅行家後邊跟着士兵和犯人走到流放地最早的房子跟前時,士兵指着其中一所說:“這就是茶館。
” 這所房子底層是一間又低又深的窯洞式屋子,四壁和頂棚讓煙熏得漆黑。
整個門面朝着街道敞開着,流放地上除了司令官的宮殿式建築以外,其他房子全都破爛不堪,這家茶館也不例外,但它卻給旅行家一種回顧曆史的印象,他感到了曆史的威力。
他向前走了幾步,在兩位陪伴者的跟随下,穿過門前街上的空桌子,吸着屋子裡面流出來的陰涼、潮濕而帶有黴味的空氣。
“老頭子就埋在這兒,”士兵說道,“牧師拒絕在公墓裡給他一塊地方。
一段時間裡定不下來,該把他埋在什麼地方,最後才把他埋在了這兒。
這事軍官肯定沒有向您透露過一個字,當然啦,因為他覺得這事讓他丢盡了臉面。
有幾次他想在晚上把老頭子從這兒挖出來,可每次都給人趕跑了。
”“墓在什麼地方?”旅行家問,因為他不能相信士兵的話。
士兵和犯人,倆人立刻一齊跑到他面前,胳膊一伸,指向墓地的所在。
他們領着旅行家一直走到背牆跟前,那裡的幾張桌子旁都有人坐着。
看來都是些碼頭工人,身強力壯,留着短短的大胡子。
沒有一個人穿外套,襯衣也是破破爛爛的,這是一群貧苦而倍受屈辱的人。
旅行家走過時,有幾個人站起身來。
靠牆擠了擠,迎着他看。
“是個外國人,”他們在旅行家四周互相低聲說,“他要看墳墓。
”他們把一張桌子推到一邊,桌子底下确實有一塊墓碑,一塊普普通通的碑石,很矮,正好可以藏在桌子底下。
上邊的碑文字母很小,旅行家隻好跪到地下才能看清。
碑文是這樣寫的:“此處安息着老司令官。
他的那些現在已不能附名的追随者為他修墓立碑。
有預言道:若幹年後,老司令官将會複活并從這所房子出發帶領他的追随者收複這塊流放地。
保持信念,耐心等待!”讀完碑文,旅行家站起來,發現漢子們圍了他一圈微笑着,仿佛他們與旅行家一起讀完了碑文,覺得碑文荒唐可笑,正期待着他亦有同感。
旅行家裝得視而不見,散給他們一些零錢,等桌子放回原地,就離開茶館向碼頭走去。
士兵與犯人在茶館裡碰到幾個熟人,就給留了下來。
但他們肯定是立刻擺脫了這些人,因為旅行家才走到通往小船那長長的石階的半道上,他們就趕來了,大概他們想在最後一刻強求旅行家帶走自己。
旅行家正在和一位船主就送他上輪船的事讨價還價,這兩個沿石階直奔而下,一聲不吭,因為他們不敢聲張。
等他們跑到底下時,旅行家已經上了小船,船家正好撐船離岸。
他們本來可以跳上小船,可是旅行家從船闆上拾起一根沉沉的、打着結的纜繩威赫着,使他們不敢嘗試一跳。
(蕭培生譯)
也許是犯人覺得自己有義務讓士兵開開心,所以穿着他那破爛不堪的衣服在士兵面前轉着圈,而士兵蹲在地上,樂得雙手在膝蓋上拍打着。
但是,礙于面前有兩位上等人,他們還是克制克制自己。
軍官在上邊終于搞完了,他微笑着把各個部分掃視一番,這回把“繪圖員”上一直開着的蓋子也給扣上,走下梯子,先朝坑裡一看,再看看犯人,滿意地看到犯人已經把衣服拿了上來,然後走到水桶跟前去洗手。
這才發現水髒得令人作嘔,心裡很不是滋味,因為他現在洗不成手了。
最後,他把手插進了沙土裡——這樣做雖不能讓他滿意,但也隻好湊合了——,随即站了起來,開始解軍服鈕扣。
解着解着,原來插在衣領後面的兩塊女人用的手絹掉到了手裡。
“這是你的手絹,拿去吧,”他說着把手絹扔給了犯人。
然後他又向旅行家解釋說:“女士們的贈品。
” 盡管他在脫去軍上裝、随後一件件脫光身上衣服的時候明顯地匆匆忙忙,但對每件衣服卻非常珍惜,甚至特地用手指撫摸軍裝上的銀色絲縧,抖了抖一條穗子,把它擺正。
與這種一絲不苟的做法不大相稱的是,他剛把一件衣服整好,雖然有些勉強,卻是猛地一下扔進了土坑。
剩下的最後一件東西就是短劍和短劍挂帶。
他從鞘中抽出短劍,把它弄斷,然後抓起斷片、劍鞘和皮帶,統統扔進了坑裡,他扔得很猛,坑底裡發出了這些東西碰撞的聲音。
現在他一絲不挂地站在那裡。
旅行家咬住嘴唇一聲不吭。
雖然他知道要發生什麼事情,但他無權阻止軍官的任何行動。
如果說軍官所眷戀的這套法庭程序确實已經到了該廢除的時候——或許這是旅行家幹預的結果,旅行家本人也覺得有義務這樣做——那麼,軍官現在做的就沒有一點不對;處在他的地位,旅行家也會這麼做。
起先士兵和犯人沒弄清出了什麼事,開始時連看都沒有看。
犯人非常高興地收回了手絹,但也沒能高興多久,因為士兵一個突然而迅速的動作把手帕搶到了自己手裡,塞在身後的皮帶上;反過來犯人又想從士兵那兒再搶回來,但士兵卻非常機警。
所以,倆人半真半假地吵起來。
直到軍官一絲不挂地站在那兒時,才引起了他倆的注意。
特别是犯人,他好像已經預感到要發生什麼重大變故。
剛才發生在他身上的事,現在要降臨到軍官身上了。
也許會一發而不可收,很可能是這位外國旅行家下的命令,這真是報應。
自己雖然隻受了半截子刑,仇卻要徹底地報。
他裂開嘴巴無聲地笑着,笑容挂在臉上,不肯退去。
軍官呢,已經轉身走向機器。
雖說大家都知道他很熟悉機器,可現在看見他怎麼擺弄機器、機器又怎麼服服帖帖,仍然叫人感到吃驚。
他隻是把手湊近“耙子”動了一下,“耙子”就上下起落了幾下,直到把位置調得剛好容下他自己才停下來;他隻在“床”邊上抓了一下,“床”就抖動起來;氈團對着他的嘴,隻見他實在是不想咬進嘴裡,可也沒有猶豫多久就認了,張口咬住了氈團。
一切就緒,隻有皮帶吊在兩邊,顯然沒有使用的必要,軍官根本不需要上綁。
這時犯人發現皮帶松着,以他看,不捆皮帶處決手續就不夠完善,于是向士兵使勁揮揮手,倆人跑過去給軍官捆皮帶。
軍官本來已經伸出一隻腳去蹬啟動“繪圖員”的手柄;看到這兩個跑過來,就把腳抽回來,讓他倆給自己把皮帶捆上。
可是現在他夠不着手柄了;不管是士兵還是犯人,誰都不知道手柄在什麼地方,旅行家又是鐵了心站着不動。
其實也沒有這個必要;皮帶剛一捆好,機器自己就動起來了;“床”顫抖着,針在皮膚上跳動,“耙子”一上一下地起落。
旅行家已經盯着看了一會兒,卻想起“繪圖員”裡有個齒輪是要響的;然而一切正常,連一點嗡嗡聲都聽不到。
機器靜靜地工作着,靜得叫人幾乎忘記了它的存在。
旅行家朝士兵和犯人看了看。
犯人顯得比士兵更活躍,一切都讓他感興趣,一會兒彎下腰,一會兒直起身子,一直伸着食指給士兵指這指那。
旅行家覺得很不舒服。
他本來決心呆到這兒看到底,可看到這倆人的樣子卻受不了了。
“你們回家去吧,”他說。
士兵可能早就準備走了,可犯人覺得這一聲命令簡直是對他的懲罰。
他合起雙手哀求讓他留在這兒,後來看到旅行家搖着頭不肯讓步,幹脆就跪倒在地上。
見命令這會兒不起作用,旅行家就要走過去把他倆趕走。
突然他聽到上面“繪圖員”裡面有響聲,擡起頭來向上望去。
是不是那個齒輪又出故障了?但是,根本不是那回事。
“繪圖員”的蓋子緩緩向上升起,最後完全打開。
一個齒輪的齒露出來,漸漸升高,很快,整個齒輪暴露出來,仿佛是有一股巨大的神力把“繪圖員”往一起擠壓,弄得整個齒輪在裡面連個容身的地方都沒有了;齒輪自己轉動着跑到“繪圖員”邊上,往下掉去,直直地落到沙地上,停住不動了。
可是上邊又冒出來一個齒輪,後邊跟着出現了許許多多、大大小小和大小難分的齒輪,一個個都跟第一個一樣,滾動着掉到了沙土地上。
他總以為這下“繪圖員”這給掏空了吧,突然間又冒出來一堆,數量特多,跌落下去,在沙地上滾動幾下就甯息了。
這個場面使犯人完全忘記了旅行家的命令,齒輪使他狂喜不已,他總想接住一個,推推士兵,要他幫忙,可是他立刻吓得縮回了手,因為後邊緊接着又是一個,反正剛開始時把他給吓退了。
相反的是旅行家卻心神不安;顯然機器會變成一堆廢鐵;它那平靜安甯的運轉隻是一種假象。
他覺得這會兒應當照顧軍官,因為他再也顧不了自己了。
可是滾動着的齒輪完全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他根本就忘了顧及機器的其餘部分。
然而現在,當最後一個齒輪從“繪圖員”上滾落地下、他彎腰去看“耙子”時,他卻看到一幕新的、更讓人窩火的意外事。
“耙子”不是在寫,而隻是向下戳;“床”不再翻動人體,而是抖動着把人體向上往針尖上推。
旅行家想插手,可能的話,就把整個機器停下來,這畢竟不是軍官所希望進行的那種動刑場面,這簡直是形同兇殺!他剛伸出雙手,卻見“耙子”叉着軍官那已經刺穿的軀體向上升起,往一邊轉去,而這種情況通常隻有到了第十二個鐘頭才會出現。
鮮血,純純的血在向外淌,流成了幾百條小河,連水管也失去了作用。
現在連最後一個動作也卡住了,軍官的身體沒有從長長的針上脫開,鮮血直流,懸在土坑上方而不落下。
“耙子”要回複原位,卻好像沒有擺脫本身的負荷,就老是停在土坑上方。
“過來幫幫!”旅行家向士兵和犯人喊道,自己先抓住軍官的雙腳。
他想自己在這頭把腳向下壓,那兩個應該在另一頭抱住軍官的頭,想這樣緩緩地把軍官從針刺上卸下來。
可那兩位猶豫着不肯過來;犯人幹脆背過身去;旅行家隻得走過來強迫他倆到軍官頭部那兒去。
這時候,他卻極不願意地看見了死者的臉。
軍官的面孔一如生前,看不到一絲死後應得的解脫;别人在機器裡得到的,軍官卻沒有得到;他雙唇緊閉,眼睛圓睜,仍具生命的氣息,目光平靜而充滿了信念,一根粗粗的鐵刺穿透了他的額頭。
當旅行家後邊跟着士兵和犯人走到流放地最早的房子跟前時,士兵指着其中一所說:“這就是茶館。
” 這所房子底層是一間又低又深的窯洞式屋子,四壁和頂棚讓煙熏得漆黑。
整個門面朝着街道敞開着,流放地上除了司令官的宮殿式建築以外,其他房子全都破爛不堪,這家茶館也不例外,但它卻給旅行家一種回顧曆史的印象,他感到了曆史的威力。
他向前走了幾步,在兩位陪伴者的跟随下,穿過門前街上的空桌子,吸着屋子裡面流出來的陰涼、潮濕而帶有黴味的空氣。
“老頭子就埋在這兒,”士兵說道,“牧師拒絕在公墓裡給他一塊地方。
一段時間裡定不下來,該把他埋在什麼地方,最後才把他埋在了這兒。
這事軍官肯定沒有向您透露過一個字,當然啦,因為他覺得這事讓他丢盡了臉面。
有幾次他想在晚上把老頭子從這兒挖出來,可每次都給人趕跑了。
”“墓在什麼地方?”旅行家問,因為他不能相信士兵的話。
士兵和犯人,倆人立刻一齊跑到他面前,胳膊一伸,指向墓地的所在。
他們領着旅行家一直走到背牆跟前,那裡的幾張桌子旁都有人坐着。
看來都是些碼頭工人,身強力壯,留着短短的大胡子。
沒有一個人穿外套,襯衣也是破破爛爛的,這是一群貧苦而倍受屈辱的人。
旅行家走過時,有幾個人站起身來。
靠牆擠了擠,迎着他看。
“是個外國人,”他們在旅行家四周互相低聲說,“他要看墳墓。
”他們把一張桌子推到一邊,桌子底下确實有一塊墓碑,一塊普普通通的碑石,很矮,正好可以藏在桌子底下。
上邊的碑文字母很小,旅行家隻好跪到地下才能看清。
碑文是這樣寫的:“此處安息着老司令官。
他的那些現在已不能附名的追随者為他修墓立碑。
有預言道:若幹年後,老司令官将會複活并從這所房子出發帶領他的追随者收複這塊流放地。
保持信念,耐心等待!”讀完碑文,旅行家站起來,發現漢子們圍了他一圈微笑着,仿佛他們與旅行家一起讀完了碑文,覺得碑文荒唐可笑,正期待着他亦有同感。
旅行家裝得視而不見,散給他們一些零錢,等桌子放回原地,就離開茶館向碼頭走去。
士兵與犯人在茶館裡碰到幾個熟人,就給留了下來。
但他們肯定是立刻擺脫了這些人,因為旅行家才走到通往小船那長長的石階的半道上,他們就趕來了,大概他們想在最後一刻強求旅行家帶走自己。
旅行家正在和一位船主就送他上輪船的事讨價還價,這兩個沿石階直奔而下,一聲不吭,因為他們不敢聲張。
等他們跑到底下時,旅行家已經上了小船,船家正好撐船離岸。
他們本來可以跳上小船,可是旅行家從船闆上拾起一根沉沉的、打着結的纜繩威赫着,使他們不敢嘗試一跳。
(蕭培生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