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至今發生了什幺

關燈
theater,1985)、《疾病,又名現代婦女》 (KrankheitoderModerneFrauen,1987)還是傳統意義上的戲劇,有場景、場次、人物、對白,等等,那幺其他一些劇本則完全可以被視為“為舞台寫的散文”。

    《雲團·家鄉》(Wolken.Heim,1988),是将荷爾德林、克萊斯特、費希特、黑格爾、海德格爾等人的語錄和恐怖組織紅色旅囚犯的書信揉為一體。

    《托特瑙山》(Totenauberg,1991)中的主人公——老年男人和中年女人,無疑就是海德格爾和漢娜·阿倫特,他們之間的對話正是作家本人對奧地利乃至歐洲的政治現實給予的回答。

    《死亡與少女》(DerTodunddasMdchenIV)是作家在不同時期寫的五個單獨的作品,分别以幾個女性形象為主人公(白雪公主,睡美人,羅莎蒙德,傑基·肯尼迪,美國女詩人普拉斯和德國女詩人巴赫曼),展示了這些由男性的視角創造出來的悲劇女性及其她們并不可能由“王子”解救的命運。

    劇中人物很少,幾乎全是大段的獨白或對白,因此似乎更适合閱讀而不是上演。

    其實,作家本人對自己的劇本也曾經說過:“台詞是為劇場考慮的,但并不是為了一場舞台演出。

    人物們其實自己已經在充分表現。

    ”她還說:“我并不追求有缺陷和弱點的被弄掉了棱角的人物,我追求的是論戰和強烈的反差,這是一種木刻技術。

    我用斧子劈進去,為的是讓那些我的人物進去的地方不再長出草來。

    ”研究耶利内克戲劇的專家UteNyssen認為:耶利内克的戲劇具有很大的試驗成份,在另外的時間和地點,以經曆近似的背景,對特定的人物或者形象的行為進行測試,目的是為了确定這些人物或者形象是否能夠解決他們曾經面對的問題。

     在“惡補”了一場之後,我認識到,如果隻介紹耶利内克的那幾部主要的長篇小說,将不能反映這位創作手法獨特、創作題材多樣的作家的全貌,而在作家創作中非常重要的戲劇部分,當時幾乎沒有被國内媒體和德語界的同行們所提及。

    我在稍後給國内出版社的信中提到:“我們希望有幾個出版社同時出版耶利内克的作品,包括劇本。

    我的第一印象,她的劇本很有特色,應該會有讀者,我認為,國内的劇院肯定會對上演她的作品有興趣。

    ” 為了盡快并且合理地安排耶利内克的中文簡體字版權,我從10月11日起,與國内幾家出版社的負責人多次通電話,說明我們安排幾家出版社同時出版耶利内克作品的理由:“我們希望争取和三到四家出版社達成最後的協作意向。

    不是某一家社獨家出版耶利内克的作品,也不是誰報價高就給誰,好幾個社根據各自特點出版耶利内克不同作品,并不是競争,相反倒會互相推動,也可以對作家的整個創作給予更全面的展現。

    ”鑒于耶利内克在戲劇創作上的成就和獨創性,我竭力說服這些出版社不要一味地去争搶那幾部轟動的小說,希望他們也考慮耶利内克的戲劇作品、廣播劇、散文作品等等,使得中國讀者能夠全面地了解她的文學創作。

    “耶利内克的戲劇具有很大的試驗成份,對于德國的戲劇導演們來說,把耶利内克的戲劇作品搬上舞台都是很有挑戰性的。

    我希望國内也能夠有導演注意到耶利内克的劇作,希望能有人早點把它們搬到中國的舞台上。

    ” 為了便于出版社根據各自的情況選擇作品,我按照“詩歌”、“小說”、“劇本”分類,對耶利内克的主要作品都寫了中文的内容提要,對“劇本”更是情有獨鐘。

    我根據劇本的種類和篇幅,提出了詳細的出版計劃: 1六個“傳統劇本”合成一本出版,這些劇本都有場景、場次、人物、對白等傳統戲劇特征; 2六個“散文短劇”合成一本出版,這些劇本可以看成是“為舞台寫的散文”,篇幅較短,人物極少,大段的對白,每個人物似乎都在“自說自話”,有的全劇就是一個人的獨白,完全可以作為散文來閱讀; 3四個“散文長劇”各自單獨出版,它們是《死亡與少女》、《托特瑙山》、《一出體育劇》(EinSportstück)、《發電站》(DasWerk)。

     我相信,借耶利内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東風,又有國内多家出版社參與出版耶利内克的中文簡體字版,耶利内克乃至德語當代文學,在今後的一年裡,将會更多地為中國的新聞媒體和讀書界所關注。

    當時,有的社仍然表示希望“獨家”出版,擔心“市場被瓜分,結果是誰家也做不好”,也有的社還是隻願意出那幾本被媒體提到最多的小說,但是後來簽約的幾家出版社的領導都表示贊同我的建議:合理安排選目,幾家共同出版。

    我和這幾家同意合作出版的社很快就在作品的選擇、出版時間、授權條件等問題上達成了一緻,而且版稅條件方面也基本是在以往德語圖書授權條件的範圍之内。

    因此,安排耶利内克的中文簡體字版權,從一開始,就沒有“懸念”和“變數”,最後确定的五家出版及文化機構可以說早就知道他們将會獲得哪幾本書的授權,有的已經開始向媒體吹風,透露具體書目,也有的大膽地在合同簽訂之前就已經讓譯者開始翻譯,根本就不存在“為了耶利内克的版權,幾大出版社争得面紅耳赤”,很多出版社“哄搶”并在價格上競争的現象,更沒有媒體想象并加以渲染的一場“最終鹿死誰手,一時還難決勝負”的諾獎版權争奪戰。

     由于德國出版社辦事人員出差和生病,耶利内克本人最初對我提議的兩個戲劇選本也有不同的意見,所以直到2004年11月19日,耶利内克的中文簡體字版權才最終“塵埃落定”。

    19日當天,我發電郵給下列五家出版及文化機構,通知他們獲得了耶利内克作品中文簡體字版的版權,以便他們及時安排翻譯工作。

    這五家出版及文化機構和獲得授權的作品是: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鋼琴教師》,《死者的孩子》。

     長江文藝出版社:《情欲》,《貪婪》,《啊,荒野》,《魂斷阿爾卑斯山》。

     上海譯文出版社:《米夏埃爾——一部幼稚社會的青年讀物》,《死亡與少女》。

     譯林出版社:《逐愛的女人》,《美好的美好的時光》。

     上海萬語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托特瑙山》,《娜拉離開丈夫以後》,《我們是誘鳥,寶貝!》。

     二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慧眼識珠,早在1999年就在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德語文學專家甯瑛研究員的推薦下,引進了《鋼琴教師》的中文版權,納入“二十世紀曾經轟動的女性小說”系列。

    甯瑛約請她的北大同學、第二外國語大學的鄭華漢教授共同完成了這本頗難翻譯的書。

    後來,由于種種原因,出版計劃擱淺,而且版權合同也過期失效。

    在耶利内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傳來之後,十月文藝社副總編輯韓敬群馬上就着手聯系重新簽署《鋼琴教師》出版合同,提出十月文藝社在對《鋼琴教師》這本書和耶利内克本人的了解方面具有優勢,是出版該書中文版的“最佳選擇”。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團副社長韓凱先生也親自給我來信,表示了北京出版集團對出版《鋼琴教師》一書的誠意、信心和實力。

    版權部羅琪女士對辦理外版書頗有經驗,辦理合同的整個過程有序且快捷。

    2004年12月底,耶利内克代表作《鋼琴教師》中文版首發式在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團舉行,這是耶利内克在中國大陸面世的第一部作品。

    《鋼琴教師》先聲奪人,首印3萬冊,加印到10萬冊,登上包括《新京報》圖書排行榜在内的不少圖書排行榜,這個市場反應遠遠超過了許多人的預期,也是德語文學作品在銷售方面從未有過的最好紀錄。

    韓敬群先生還非常有勇氣地選擇了耶利内克篇幅最長的、被譽為“扛鼎之作”的小說《死者的孩子》,委托北京大學王燕生教授領銜翻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的總編助理趙武平先生是最早決定購買耶利内克作品中文簡體字版權的大陸出版人,10月8日早上,我們倆在羅沃爾特出版社展台就開始商量出版計劃,并且約定在雙方合适的幾個約會間隙,在法蘭克福書展的展場内,分幾次商談了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耶利内克的篇目。

    我根據他希望能夠盡快出版的需求,提出了由他們社出版戲劇作品《死亡與少女》和諷刺小說《米夏埃爾——一部幼稚社會的青年讀物》(MichaelEinJugendbuchfürdieInfantilgesellschaft)的建議。

    10月初,趙武平回到國内後,立刻邀請複旦大學魏育青、王濱濱兩位老師開始翻譯《死亡和少女》,12月底翻譯完成。

    該書責任編輯是裴勝利先生,他是目前國内編輯德語文學作品數量最多的編輯,他對《死亡與少女》譯本的評價:“他們的翻譯很認真,譯本質量是可以信賴的。

    “《米夏埃爾》則由上海外國語大學院原德語系系主任餘匡複教授擔綱翻譯。

    對于由多家共同出版耶利内克作品的計劃,趙武平先生後來對媒體說:“我們非常希望能由多家出版社來推出諾獎作者的不同作品,這樣,各個出版社就可以把自己引進的作品展示在讀者面前,讓讀者來檢測諾獎作品,讓市場來評估出版社,在競争機制下,我們才會引進更好的諾獎作品,出版社也才會不斷地進步和發展”。

     長江文藝出版社推出耶利内克作品的力度是幾家出版社中最大的:長江文藝出版社一直是出版中國當代文學的重鎮,以中國文學暢銷書的重要品牌而飲譽市場。

    周百義社長邀請20世紀80年代曾經主持出版“獲諾貝爾文學獎作家叢書”的老出版人劉碩良先生出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