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司機

關燈
曆經千年的古都京都,可以說一年中,幾乎每天都有一些祭祀活動。

     京都可以去瞧瞧的地方,是些不知名的小神社、小寺廟,那些像是要躲避塵世的神社、寺廟,它們一點不偷懶,每天都在什麼地方舉行着小規模的祭祀和佛會。

    其中可以看到遺留下來的古代風俗,以及許多具有古雅、素樸情趣的東西。

    但是,即使祖籍京都的人,也是除了與自己家庭或生意有關的活動以外,其他的都不太清楚,有些甚至從來沒有去參觀過。

     就是古代民俗、祭祀活動的研究家,他們一般也是在古文書、口頭流傳裡尋找那些活動的由來,要是全用自己的眼睛去看流傳到今天的祭祀活動,那可實在太費時間了。

    曆史學家要是一件一件地提出,實在也沒個底,也許還是讓民俗學者搞一些不至于繁瑣的祭祀活動和佛會為好。

    京都的報紙角落裡,每天都有用小小的字寫着此類活動的消息,一下就羅列了一大串,但沒多少人會去留意,其實每天也許還漏掉了不少。

     今天京都以相當驚人的速度,不斷被粗糙的、不倫不類的、變态西洋風格的簡易住宅所充斥;雅靜、細膩的山川景緻,被無心無肺地破壞着;今天就是在有傳統的京都人的性格與生活中,這些自古以來對神和佛的祭祀,已經到了說不上神、佛的地步,像是有什麼奇怪因緣連接着,市鎮上的人們忘卻的那些東西,像是還沒有從京都的深處消失。

     “四條大街”“河原町大街”之類的繁華大街,說得不客氣一些,已經不是京都,而是東京的銀座大街了,也許是模仿紐約、巴黎那些紛繁地區的都市氣氛,也許要追求銀座地區那樣的都市氛圍,大緻上一眼就能看出,但是,一進入橫街或小道,還是古老京都的市街。

    這些舊屋之中,即使夾雜進些破壞和諧的奇形怪狀洋房,也不會讓令人緬懷的京都街景消失。

     一次,幸子打電話來,邀請直木去看“葵祭”,直木和二女兒秋子一起來到京都。

    那天傍晚,在河原街到木屋町之間小路上的小飯館裡,找了個“吧台”的座(說是“吧台”的座,其實二樓有幾個正規的客廳,“吧台”坐着,與搬到二樓去的菜微妙之味有所不同,而且還能眼看着店主人和大師傅做菜,說說做菜的話題,吃了晚飯,又讓招待去-園的一個又小又老的茶館)。

     花見小路(-園的大路)以“四條大街”為表,以宮川町的遊郭為裡,是經過的鴨川東面有軌電車背後藏着的街道,-園很大,可隻有一家茶館,而且,還像是一家關了門似的茶館。

    小小不起眼的茶館招牌挂在入口處的門柱上,一望便知那也是舊的。

    看不出車子能不能出入那條道,至少交會的兩輛車是很難通行的。

    這個-園的一角,并排着些一般大小的屋子,一到夜裡就靜悄悄地不大走人,冷冷清清,很難讓人認為這裡也是-園的一角。

     直木到西洋旅行時,喜歡獨自一人,不讓别人陪着去轉轉夜深人靜的小路。

    這種時候, “巴黎是多麼寂寞的城市哇。

    巴黎為什麼這樣寂寞呀。

    ”他常常嘀咕說。

    況且,石造的高樓和日本木造的屋子也不一樣。

    又是悄無人煙,更讓人覺得與日本不同。

    石頭造的市鎮,夜間道路上,孤獨像是從高處落下來似的。

     不僅是住宅街,就連香榭利舍大街,稍微往裡走一點,就有一條星星點點散布着冷清小酒店的街道。

    倫敦的“皮卡第薩卡斯街”也是,過了一條街、兩條街,一轉入後街,直木就對帶路公司的人說:“簡直就是新宿背後的小街嘛。

    ” 和新宿背後小街不一樣的,那裡的小酒店沒有一點喧嘩和活氣。

    在這裡和在香榭利舍後街喝酒的男人身影和臉,即使不在小暗道,也是很冷清的。

    當然,不像日本的那些酒店,旁邊有女人陪着喝酒。

    就是偶爾有人帶着女客來,直木也看不出來他們有什麼高興勁兒。

    于是,不由地讓人想起德加的畫《喝苦艾酒的男人》來。

     靠近稱得上世界繁華街道的香榭利舍和皮卡第薩卡斯的後街酒店,大概不是那些貧民、流氓和酒精中毒者的巢穴吧。

    也許那裡可以去看看其中生活的人們。

    可是,人們喝酒的冷清情調,直木老是忘記不了。

    與日本下三流酒家裡的爽快、親切的氣氛完全不一樣。

    在巴黎,有兩三次,與其說直木感到了旅愁,不如說感到了強烈的孤獨。

     又有一次,他一個人深更半夜從旅館裡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