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關燈
第二十九章 出門勘察終于找到一個銀礦用大錘和鋼釺去碰運氣艱難的旅程我們有了礦産岩石的國度 很快,我們就真正懂得了開采銀礦究竟是怎麼回事。

    我們同巴婁先生出去勘察,登上山腰,在灌木、岩石和雪地裡鑽來鑽去,直累得随時都要倒下來,但是沒有發現銀子,也沒有找到金子。

    一天又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有時,我們發現一些在斜坡上挖了幾英尺深又顯然給放棄了的洞;有時,還看到一兩個無精打采的人還在挖掘,但沒有銀子迹象。

    這些洞是坑道的洞口,其目的是鑽進山裡幾百英尺,有朝一日會找到含銀的礦脈。

    有朝一日!這似乎太遙遠了,而且希望渺茫,令人洩氣。

    我們一天天拼命幹,攀登,搜索。

    我們這些年輕的夥伴感到越來越厭倦,對這毫無希望的苦役更是煩惱不堪。

    最後,我們在高山上一道從地面突起的石坡邊停下來。

    巴婁先生用錘子砸開一些石塊,用一隻小眼鏡認真仔細地檢查了許久,扔掉,又砸開一些,說這塊岩石是水晶石,水晶是含銀的礦石!含銀!我原來還以為它至少會象膠一樣凝結在石頭外面。

    他繼續敲碎石塊,仔細地檢查,不時用舌頭舔一舔,又用眼鏡照一照。

    他終于宣布: 我們找到了! 一時間,我們全都眼巴巴地看着。

    那塊岩石幹幹淨淨的,在敲開的地方呈白色,有一條斷斷續續的藍線穿過斷面。

    他說那細線裡有銀,還混雜着賤金屬,如鉛,鋅及其它廢物,還看得見一兩粒金。

    費了好大的勁兒才分辨出一些黃色的斑點,由此斷定,兩噸這種岩石加起來大概也隻能提出一塊美金所含的金。

    我們并不興奮,但巴婁先生講,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差的礦呢。

    他收起了那塊他稱為最富的岩石,留着用火試法來确定它的價值。

    接着,我們把這礦命名為群山之王(給礦山命名,并不講究那麼謙遜),巴婁先生書寫并立下了下面的告示,留下一個副本以便在城裡的礦山登記處登記注冊。

     告示 我們,本告示末尾簽名者,對此含銀石英礦脈要求占有三份所有權,每份三百英尺(另有發現者一份),礦脈從本告示向南北延伸,包括它所經過的山溝山窪、橫嶺支脈、山嘴拐角、高低起伏和蜿蜒曲折,外加兩側各五十英尺的面積,作為本礦開采之用。

     我們簽了名,極力想象我們已經發了财。

    但同巴婁先生讨論了這個問題後,又變得心情沮喪,毫無把握。

    他說這個表面的礦苗并不就是我們的礦,我們那叫做群山之王的岩牆或岩脈插入地球數千英尺他解釋說,它就象街沿石一樣保持着相同的厚度就算二十英尺吧一直深入地球内部,和它兩邊的岩層完全不同;它不會變化,不管鑽入地球多深,或跨過山巒溝谷多遠,總是保持着自己的特征。

    他說,它可能有一英裡深,十英裡長,也未可知;無論從上面或是從下面打進去,都可以找到金銀,但在它兩側的普通岩層中是找不到的。

    他還說,礦脈最富的地方很深,越深越富。

    因此,不能在表面開采,必須打一個豎井鑽進岩石,直到礦脈大約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