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奮鬥 第12章
關燈
小
中
大
乎混得很不錯。
茜爾薇亞簡直不大多提他混得怎樣。
她跟他生活了十一年以後,不知怎麼也變得象他一樣,口風非常緊了。
尤金禁不住對這個人的乏味的、圓滑的精細作風感到好笑,雖然他非常年輕。
他那樣沉默、那樣保守、那樣一心一意地注意着構成一種照例很順當的生活的一切小事。
象一個造家具的木匠一樣,他隻忙着鑲嵌可以湊成那個完美整體的小木塊。
威特拉太太很勉強地答應讓安琪拉來分擔一部分家務。
安琪拉喜歡工作,盡力操勞。
早餐以後,威特拉太太洗碟子的時候,她總拾掇房間。
當她覺得不礙事的時候,她總特地給尤金做點兒餡餅和蛋糕。
她一舉一動都竭力端莊,好讨威特拉太太的歡喜。
她并不多麼看重威特拉家。
這個家并不比她自己的家好多少——幾乎還趕不上。
不過随便怎樣,這總是尤金的誕生地,為了這點理由,它就很出色。
可是在尤金的母親和她之間,對生活的性質和方式,看法上還是稍許有點兒差别。
威特拉太太的人生觀比安琪拉的寬和些、親切些。
她對事情喜歡聽其自然,不多操心,而安琪拉卻生性喜歡擔心、憂慮。
她們倆有一個很合乎人情的共同弱點——她們不能跟随便哪個别人一塊兒做随便什麼事。
每個人都甯願把一切要做的做掉,而不願意分點兒給别人。
不過她們倆為了尤金,為了家裡經常的和睦,都那樣急切地想和和氣氣,所以很少有意見不合的機會,因為兩個人都不是不夠圓通的。
可是空氣裡卻暗含着那麼一絲有點兒什麼隔閡的意味——威特拉太太覺得安琪拉有點兒孤僻、自私;安琪拉覺得威特拉太太稍許有點兒沉默寡言、膽怯或是冷淡。
但是表面上,一切都是平靜可喜的,雙方都常說:“讓我來,好嗎?”和“千萬請你怎樣怎樣”。
威特拉太太因為年紀大些,當然更沉穩些; 她保持着家主婦的尊嚴與和睦。
能夠閑坐在椅子上,躺在吊床裡,上森林、鄉野去漫步,并且在悠然深思和寂寞無聊中能夠絕對快樂,這需要特出的才能才辦得到。
尤金以前認為自己象父母一樣,也能這樣,但是自從他聽到名譽的呼喚以來,他就不再甘于寂寞了。
這時候,他并不需要寂靜和悠閑的深思,而需要消遣和娛樂。
他需要适當的友誼、歡樂、同情、熱忱。
安琪拉在不為什麼事操心的時候,也多少有點兒這些品性;他的父母、姐姐和老朋友,也可以稍許給他一點兒。
可是他們不能永遠跟他聊天,注意着他,而除了他們之外,什麼都沒有。
鎮上沒有什麼娛樂。
尤金常跟安琪拉在漫長的鄉野大路上閑步,有時候還去劃船、釣魚,但是他依然覺得寂寞。
他常坐在門廊上或是吊床裡,想着自己在倫敦和巴黎所見到的一切——他本來可以怎樣地在工作。
霧裡的聖保羅教堂,泰晤士河堤,皮卡迪利,黑衣修士橋①,倫敦東區②和肮髒的懷特察柏爾區③——他多麼希望脫離這一切,去畫那些。
如果他能夠畫的話,那可多麼好。
他在父親的谷倉裡草草地布置了一間工作室,利用北面閣樓門的亮光,憑着記憶,信筆畫了些東西,但是畫出來的東西沒有一件是對的。
他有着一種固執的信念(盡管這純粹是錯覺),認為總有什麼地方不對。
他偶爾叫安琪拉和他父母發表點兒意見。
他們總堅決地說,他畫得美極了或是妙極了,但是他總不相信。
在這種琢磨不定的意見的影響下,他老把東西一改、再改、三改。
有過幾次這種意見以後,他就會覺得自己在情緒上變得發狂了,對自己的情形感到憤慨,非常沮喪,替自己覺得難受—— ①黑衣修士橋,倫敦的一座大石橋,原名庇得橋。
②倫敦的貧民區。
③懷特察柏爾區,倫敦東部的一個貧民區。
“-,”他總丢下畫筆說,“我幹脆就隻能等下去,等我身體恢複了才成。
我這樣什麼事都不能做。
”接下來,他就去散步、看書、在湖上劃船、一個人玩玩紙牌、或是聽安琪拉彈彈鋼琴,那架鋼琴是許久以前父親給瑪特爾備置的。
他始終都在想着自己的情形,他所惦記的一切,愉快的世界在别地方正怎樣迅速地澎湃着,他要多久才能好,如果他能好的話。
他談到上芝加哥去,在那兒試着畫畫風景畫,但是安琪拉勸他多休息一段時間。
她答應六月裡跟他一塊兒上黑森林去度夏;秋天,如果他高興的話,再回到這兒來,或是上紐約去,或是呆在芝加哥,一切聽他高興。
目前,他需要休息。
“到那會兒,尤金大概就會好啦,”安琪拉向他母親說,“那末,他就可以打定主意到底上芝加哥還是上倫敦去了。
” 她能夠跟人家談說他們要上哪兒去和打算做點兒什麼,這使她非常自負
茜爾薇亞簡直不大多提他混得怎樣。
她跟他生活了十一年以後,不知怎麼也變得象他一樣,口風非常緊了。
尤金禁不住對這個人的乏味的、圓滑的精細作風感到好笑,雖然他非常年輕。
他那樣沉默、那樣保守、那樣一心一意地注意着構成一種照例很順當的生活的一切小事。
象一個造家具的木匠一樣,他隻忙着鑲嵌可以湊成那個完美整體的小木塊。
威特拉太太很勉強地答應讓安琪拉來分擔一部分家務。
安琪拉喜歡工作,盡力操勞。
早餐以後,威特拉太太洗碟子的時候,她總拾掇房間。
當她覺得不礙事的時候,她總特地給尤金做點兒餡餅和蛋糕。
她一舉一動都竭力端莊,好讨威特拉太太的歡喜。
她并不多麼看重威特拉家。
這個家并不比她自己的家好多少——幾乎還趕不上。
不過随便怎樣,這總是尤金的誕生地,為了這點理由,它就很出色。
可是在尤金的母親和她之間,對生活的性質和方式,看法上還是稍許有點兒差别。
威特拉太太的人生觀比安琪拉的寬和些、親切些。
她對事情喜歡聽其自然,不多操心,而安琪拉卻生性喜歡擔心、憂慮。
她們倆有一個很合乎人情的共同弱點——她們不能跟随便哪個别人一塊兒做随便什麼事。
每個人都甯願把一切要做的做掉,而不願意分點兒給别人。
不過她們倆為了尤金,為了家裡經常的和睦,都那樣急切地想和和氣氣,所以很少有意見不合的機會,因為兩個人都不是不夠圓通的。
可是空氣裡卻暗含着那麼一絲有點兒什麼隔閡的意味——威特拉太太覺得安琪拉有點兒孤僻、自私;安琪拉覺得威特拉太太稍許有點兒沉默寡言、膽怯或是冷淡。
但是表面上,一切都是平靜可喜的,雙方都常說:“讓我來,好嗎?”和“千萬請你怎樣怎樣”。
威特拉太太因為年紀大些,當然更沉穩些; 她保持着家主婦的尊嚴與和睦。
能夠閑坐在椅子上,躺在吊床裡,上森林、鄉野去漫步,并且在悠然深思和寂寞無聊中能夠絕對快樂,這需要特出的才能才辦得到。
尤金以前認為自己象父母一樣,也能這樣,但是自從他聽到名譽的呼喚以來,他就不再甘于寂寞了。
這時候,他并不需要寂靜和悠閑的深思,而需要消遣和娛樂。
他需要适當的友誼、歡樂、同情、熱忱。
安琪拉在不為什麼事操心的時候,也多少有點兒這些品性;他的父母、姐姐和老朋友,也可以稍許給他一點兒。
可是他們不能永遠跟他聊天,注意着他,而除了他們之外,什麼都沒有。
鎮上沒有什麼娛樂。
尤金常跟安琪拉在漫長的鄉野大路上閑步,有時候還去劃船、釣魚,但是他依然覺得寂寞。
他常坐在門廊上或是吊床裡,想着自己在倫敦和巴黎所見到的一切——他本來可以怎樣地在工作。
霧裡的聖保羅教堂,泰晤士河堤,皮卡迪利,黑衣修士橋①,倫敦東區②和肮髒的懷特察柏爾區③——他多麼希望脫離這一切,去畫那些。
如果他能夠畫的話,那可多麼好。
他在父親的谷倉裡草草地布置了一間工作室,利用北面閣樓門的亮光,憑着記憶,信筆畫了些東西,但是畫出來的東西沒有一件是對的。
他有着一種固執的信念(盡管這純粹是錯覺),認為總有什麼地方不對。
他偶爾叫安琪拉和他父母發表點兒意見。
他們總堅決地說,他畫得美極了或是妙極了,但是他總不相信。
在這種琢磨不定的意見的影響下,他老把東西一改、再改、三改。
有過幾次這種意見以後,他就會覺得自己在情緒上變得發狂了,對自己的情形感到憤慨,非常沮喪,替自己覺得難受—— ①黑衣修士橋,倫敦的一座大石橋,原名庇得橋。
②倫敦的貧民區。
③懷特察柏爾區,倫敦東部的一個貧民區。
“-,”他總丢下畫筆說,“我幹脆就隻能等下去,等我身體恢複了才成。
我這樣什麼事都不能做。
”接下來,他就去散步、看書、在湖上劃船、一個人玩玩紙牌、或是聽安琪拉彈彈鋼琴,那架鋼琴是許久以前父親給瑪特爾備置的。
他始終都在想着自己的情形,他所惦記的一切,愉快的世界在别地方正怎樣迅速地澎湃着,他要多久才能好,如果他能好的話。
他談到上芝加哥去,在那兒試着畫畫風景畫,但是安琪拉勸他多休息一段時間。
她答應六月裡跟他一塊兒上黑森林去度夏;秋天,如果他高興的話,再回到這兒來,或是上紐約去,或是呆在芝加哥,一切聽他高興。
目前,他需要休息。
“到那會兒,尤金大概就會好啦,”安琪拉向他母親說,“那末,他就可以打定主意到底上芝加哥還是上倫敦去了。
” 她能夠跟人家談說他們要上哪兒去和打算做點兒什麼,這使她非常自負